簡介
特點
LHA-6將取代“
塔拉瓦”級 LHA的出現起源於“垂直包圍”理論,這是一種新型兩棲戰法。具體來說,就是要避開敵軍防禦力量,直接躍向其後方。雖然軍方和設計者都知道這種戰艦造價高昂,但實際情況還是超出了他們的想像。
要想“全能”可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塔拉瓦”的滿載排水量為3.8萬噸。它可以同時運載1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約2000人)、20架重型直升機或30架中型直升機、多艘登入艇、約40輛水陸兩棲坦克和裝甲運兵車,還可起降“海鷂”
垂直起降戰鬥機。
總之,LHA的確可以說是無所不能,但其高昂的造價令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也有些消受不起。據悉,
美國當初計畫首批建造9艘“塔拉瓦”級LHA,但最終只決定建造5艘。最後一艘USSLHA-5“佩萊利烏”(Peleliu)號於1978年交付使用。
在
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了體積更大、戰力更強的V-22“魚鷹”偏轉旋翼機後,軍方高層意識到了建造第6艘LHA的必要性。此外,老式的“海鷂”垂直起降戰鬥機也將被第五代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所取代。對這些裝備來說,“塔拉瓦”和“黃蜂”(另一級兩棲攻擊艦)就顯得小了點。於是,2001年出台了LHA(R)計畫,字母R表示repla-cement(替代)。也就是說,新的LHA系列兩棲攻擊艦將取代即將於2011-2015年到期退役的“塔拉瓦”們。美國計畫在未來10年間建造4艘新型LHA。
戰略意義
LHA-6可搭載登入艇、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戰鬥機、V-22“魚鷹”偏轉旋翼機,以及各種型號的直升機。該艦配備的武器系統主要有著名的“密集陣”近防系統和“海麻雀”防空飛彈系統。LHA(R)級兩棲攻擊艦將與LPD系列兩棲船塢登入艦(如LPD-17“
聖安東尼奧”號,此類兩棲艦總計劃建造31艘,每艘造價17億美元)一起,共同構成21世紀美國兩棲艦隊的
核心力量。
誕生背景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其海軍戰略進行了數次重大調整,先後於1992年和1994年公布了《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由海向陸》兩部戰略白皮書:開始推行遠洋前沿進攻型的由海向陸、以海制陸戰略,將主要作戰對象由
前蘇聯轉向威脅美國利益的地區性軍事強國;強調以機動、靈活、多樣的“前沿存在”代替“前沿部署”,採用聯合作戰的方式從海上採取軍事行動,奪取制
陸權。2002年7月,
美國海軍出台《21世紀海上力量》戰略報告。強調未來美國海軍要在現有基礎上重新組合,成立37支獨立的打擊群,並提出了在“海上基地”、“海上盾牌”、“海上打擊”三個方面加強海軍建設。幾份重要的戰略檔案清晰的勾勒出美國海軍想要建立的機動靈活的兵力結構:第一是航母打擊大隊,這是美國海軍作戰力量的核心;第二是遠征打擊大隊,由兩棲戒備大隊、水面作戰艦艇和
攻擊型核潛艇組成,是美國海軍作戰力量的重要支柱:其次依次為水面艦艇戰鬥大隊、經過改裝的“
俄亥俄”級飛彈核潛艇、戰鬥後勤力量。其中以兩棲攻擊艦為中心的遠征打擊大隊是這些組成力量中最為活躍、最為機動的部分。既可與航母打擊大隊一起組成“遠征打擊部隊”,在戰鬥後勤力量的保障下應對大規模武裝衝突和嚴重安全威脅,又可以單獨出征應對規模較小的武裝衝突。它是美國海軍將其作戰範圍進一步向敵國
內陸推進,實現其由海制陸戰略的重要力量基礎。
設計研製
自2001財政年度開始,美國海軍專門成立了研究論證小組,對新一級兩棲攻擊艦的設計方案進行論證研究。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海軍下一代兩棲攻擊艦有兩個項目,一為LH(X)項目,一為LHA(R)項目(即目前的LHA-6)。前者是一種目前正處於概念階段的新一代兩棲攻擊艦,採取全新船體結構設計和
裝備系統,而後者則計畫採用現有艦體設計。對於LH(X)項目來說,作為全新設計的艦艇,其作戰能力要比“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第8艘“
馬金島”號(LHD-8)更加強悍,服役時間也要更長。而LHD-8是“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最後1艘,其艦體設計與前7艘艦有較大改進,美國海軍稱之為LHD-1改進型。但是LH(X)項目的研製費用超過10億美元,時間也要4~5年之久,且由於採用全新設計,研製過程中的風險非常大。美國海軍綜合考慮後,將該項目暫時終止,全力以赴進行LHA(R)項目。
最初關於LHA-6艦有三種設計方案:第一種是LHD-8的艦體設計,第二種是LHD-8設計的改進型,第三種是全新的航母型艦體設計。2001年3月,美國海軍和
參謀長聯席會議批准並宣布了LHA(R)的任務需求聲明,負責採購、技術和後勤的國防部副部長辦公室批准了該項目的採購計畫,並同意該項目在2001年7月進入概念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