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Michel Basquiat(譯為讓·米切爾·巴斯奎特或尚·米榭·巴斯奇亞)( 1960年12月22日~1988年8月12日)是一位美國藝術家,先是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分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80年代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t )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讓·米切爾·巴斯奎特
- 外文名:Jean-Michel Basquiat
- 別名:尚·米榭·巴斯奇亞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布魯克林,紐約
- 出生日期:1960年12月22日
- 逝世日期:1988年8月12日
- 職業:藝術家
個人經歷,早期生活,藝術生涯,人物評價,影視作品,
個人經歷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 1960年12月22日~1988年8月12日),又有譯名為尚·米榭·巴斯奇亞,是一位美國藝術家。20世紀70年代末,他先是以紐約塗鴉藝術家的身分獲得大眾認識,後來成為一位成功的80年代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t )藝術家。巴斯奎特的作品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當代的藝術家,而且價值不斐。
早期生活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出生在布魯克林,紐約,是馬蒂爾德(7月28日,1934年 - 2008年11月17日,日)和傑拉德·巴斯奎特(生於1930年)的第一個孩子。他有兩個妹妹:Lisane,1964年出生,和Jeanine,1967年出生。
他的母親馬蒂爾德是波多黎各人,父親傑拉德·巴斯奎特則是海地人,並曾擔任海地的內政部長。巴斯奎特也因此說了一口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英語,並偶爾閱讀象徵詩、神話、歷史與醫療文書,特別是各種語言的《格雷氏解剖學》。幼年時,巴斯奎特即表現了對藝術的天份,並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學習作畫、參加美術相關的活動。
1968年9月,巴斯奎特在街上玩耍時被車撞了 。他的手臂被打破,受了一些內傷,最終接受了脾切除手術。他的母親患了精神病,引起家變。他的父母分開的這一年,他和他的的姐妹們跟了他們的父親,家搬到了布魯克林的Boerum山住了五年。1974年,有遷往波多黎各的聖胡安 。兩年後,他們返回紐約市。
15歲那年,巴斯奎特離家出走,睡在華盛頓廣場公園的長椅上,被逮捕並在一個星期內返回到他的父親身邊。
在10年級時,巴斯奎特愛德華默羅中學 退學。他的父親把他從家中趕出,之後他和朋友住在布魯克林。在那期間,他靠賣T恤和自製明信片謀生 。他還曾在曼哈頓西百老匯的優衣庫工作。 1977年,17歲的巴斯奎特和他的朋友埃爾·狄亞茲開始到下曼哈頓區的貧民窟玩塗鴉藝術,在當地的建築物上噴上別腳的簽名“SAMO”,和一些簡潔的句子,像是“‘SAMO’是條免責條款”等等。1978年12月,Village Voice周報登了一篇關於這些文字的報導。後來,巴斯奎特在蘇活區建築物的牆上寫上“SAMO IS DEAD”,結束了關於SAMO的計畫。
藝術生涯
走出校園的Basquiat與朋友一起徜徉在曼哈頓街頭,睡在Thompkins廣場公園的紙板箱中,整天在格林威治村的華盛頓廣場閒逛並且開始吸毒。從未受過專業教育的他,完全依靠著天賦和少年意氣開始了在這個城市表面的亂塗亂畫。在SoHo街區的牆上,在紐約捷運的車廂上,隨處都可以見到他任性妄為的“大作”,每幅塗鴉旁邊都被簽上“SAMO”(意為老掉牙的臭狗屎)的記號。這個瘋狂的街頭藝術家得到了來自秘密組織的喝彩。Basquiat放浪形骸的天性,從那時就已經展現,在每個徹夜不歸的夜晚,他泡在曼哈頓中心的Mudd俱樂部或是57 俱樂部,和那裡的音樂家、藝術家和歌手待在一起,這其中就包括麥當娜、B-52s組合等等。為了生計,Basquiat出售各類用拼貼技法製作的明信片和T恤衫。在SoHo區的一家餐館裡,波普藝術的教父——安迪·沃霍買了一張他手繪的明信片。這成了兩位美國當代藝術界標誌性人物友誼與合作的開始。1981年,安迪·沃霍邀請Basquiat參加了名為“紐約/新浪潮”的展覽,次年這位藝術的街頭流浪兒正式走進主流藝術圈。1982年是Basquiat輝煌的一年,在紐約Annina Noisei美術館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展,當時藝術界甚少有黑人拋頭露面,22歲的Basquiat聲名鵲起可謂一個奇蹟。
毋庸置疑,Basquiat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當代藝術中占有著極高的地位。他本人背後無法被迴避的黑人血脈和下層出身極大刺激了在美國占主導位置的白人藝術。和很多其他80年代的藝術家的作品一樣,Basquiat的作品是對70年代統治藝術界的極少主義的反駁。在那些著名的藝術家如馬蒂斯和畢卡索所建立起來的傳統中,Basquiat是最後幾位仍然在此傳統中進行創作的藝術家之一。這些藝術家從非傳統的資源中尋求出路,如非洲藝術、兒童繪畫、從未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以及那些精神異常的人所創製的繪畫,從而使他們自己的繪畫具有更強的表現主義風格。
Basquiat的作畫方式是瘋狂而即興的,在以他的傳奇經歷拍攝的電影《輕狂歲月》(《Basquiat》)里,我們看到這樣一幕,由David Bowie飾演的安迪·沃霍畫了一幅牆面大的畫,白底、上面是一匹嘴中噴火的馬,造型極為漂亮。他讓坐在一旁的Basquiat提意見,後者拿起顏料桶走到畫的跟前,突然用白色顏料把馬的身體從中間一下切斷開。Jean-Michel Basquiat將藝術推向了無節制、放蕩與“消極”的邊緣,而同時金錢、名聲和毒品也像一劑劑春藥般透支著他的生命。他竭盡全力想要出名,而且他最後的確出名了。
安迪·沃霍逝世後的一年,在一次用藥過量後,Jean-Michel Basquiat死在了自己家中。他的一生,是典型的美國式非主流英雄史。它啟示著我們,如果你一無所有,但想擁有一切,這沒有錯。而在你得到一切之後呢,是攻是守,是平靜還是揮霍,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人物評價
巴斯奎特的作品中充滿了憤怒、瘋狂的形象,他的作品是繁雜、喧鬧甚至野蠻與高超技藝的混合物。而當下,時尚界則將他的藝術注入一種擁有更廣泛客群的藝術產品時裝中。
他那具有爆炸性的新藝術——反傳統與污穢的藝術,驚醒了沉睡中的在美國占主導地位的白人藝術。 在不到八年的時間裡,巴斯奎特的藝術取得了可與歐美主流藝術——概念藝術與極少主義藝術並駕齊驅的驕人業績。面對歐洲人對巴斯奎特藝術幾近瘋狂的熱愛,美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巴斯奎特,改變對他的藝術的原有認識,首次將一個黑人藝術家視為最有發展潛力的少數民族藝術家。
他用他的新方式給藝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當下,時尚界則將他的藝術注入一種擁有更廣泛客群的藝術產品——時裝中。巴斯奎特那具有爆發力的傑作我們可以在時裝大師Valentino 2006年秋冬的系列中看到。設計師用印花和釘珠片這兩種經典的手法來表現畫家的作品,將抽象藝術與華服設計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要將這樣觸目驚心的畫作如此直接地穿在身上,也許是需要些許勇氣,更多是要具備同樣大膽的藝術家般的叛逆氣質才行。Valentino有如此魄力將與品牌高貴形象相去甚遠的街頭文化運用到設計中,很值得推崇。
影視作品
《輕狂歲月》Basquiat (1996)本片描寫美國街畫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的成名過程,由巴斯奇亞生前的好友-朱利安施奈伯編寫執導,故事從巴斯奇亞早期落魄紐約街頭開始,直到他在現代藝術史上占得一席之地為止,施奈伯娓娓道出這位傳奇畫家辛酸的一生。
讓·米切爾·巴斯奎特:發光的孩子
《讓·米歇爾·巴斯奎特:發光的孩子》影片記錄了著名塗鴉畫家吉恩·米切爾·巴斯奎特短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