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電流——帕金森病異常HVSs節律的離子機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朱俊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h電流——帕金森病異常HVSs節律的離子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朱俊玲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皮層-基底節(BG)環路的異常振盪與帕金森病(PD)有直接關係,6-OHDA PD模型大鼠存在皮層-BG環路的HVSs節律異常,機制不明。細胞水平的神經元膜共振是網路水平神經振盪的基礎。我們首次證實,正常大鼠BG區神經元存在超極化激活的陽離子流(Ih)介導的膜共振。而PD模型的BG區神經元HCN2通道下調。故提出假設:PD大鼠BG區神經元Ih電流減小,導致膜共振減弱,引發皮層-BG環路HVSs節律異常。即,Ih電流是PD異常HVSs節律的離子機制。本項目擬採用膜片鉗及場電位記錄技術,聚焦丘腦底核(STN):明確PD大鼠STN神經元Ih電流及膜共振發生變異;用藥理學和重組病毒對STN局部操控,下調正常大鼠/上調PD大鼠的Ih電流或HCN2通道,考察對膜共振的影響、對HVSs節律的作用、及其行為相關性。這是從新的角度對HVSs節律異常機制的新探索,可能會在PD病理機制上有所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節律性的大腦振盪活動在信息處理中起重要作用,如知覺、運動、意識的信息處理;皮層-基底節(BG)環路的異常振盪與帕金森病(PD)密切相關;我們前期的在體研究結果顯示,6-OHDA PD模型大鼠的皮層、BG區的高電壓紡錘波(HVSs)異常;PD病理狀態下,皮層-BG環路HVSs異常的機制仍不清楚;現有理論認為,細胞水平的神經元共振是網路水平神經振盪活動的基礎;我們前期的離體腦片研究結果顯示,正常大鼠BG區神經元,均存在由Ih電流介導的膜共振;由此提出本項目的科學假設:Ih電流是PD異常HVSs節律的離子機制。 本項目運用膜片鉗及場電位記錄技術,以及用藥理學和重組病毒對腦區局部進行操控,研究細胞水平的膜共振、整體動物的HVSs 節律、及其行為相關性。取得一系列發現和重要進展:(1)首先證明了本項目提出的科學假設,即,Ih電流是PD異常HVSs節律的離子機制;(2)其次在擴展研究中發現,兩類多巴胺受體對膜共振、HVSs節律具有不同調節作用。可能成為PD病理情況下,直接通路、間接通路不平衡中的機制所在? 重要進展一:正常大鼠STN神經元存在膜共振,由Ih電流介導;PD模型大鼠STN神經元較對照組大鼠的Ih 電流顯著減小、膜共振特性消失;隨年齡增長,STN神經元的Ih電流也有減小、膜共振特性也有減弱。重要進展二:正常大鼠STN局部抑制Ih電流,可造成正常大鼠HVSs節律增強。重要進展三:PD大鼠STN HCN通道表達降低、HVSs節律增強;PD大鼠STN局部注射藥物增大Ih電流,可減弱PD模型大鼠的HVSs異常增強。重要進展四:多巴胺D2受體可調節Ih電流,對STN神經元的膜共振以及皮層-基底節環路的HVSs活動均有調節作用。而多巴胺D1受體對STN 神經元的膜共振特性以及皮層-基底節環路的HVSs均沒有調節作用。 這些發現和結果,是從新的角度對 HVSs 節律異常機制的新探索,對PD 病理機制和治療有新的提示,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