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優125是選育單位: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品種Ⅱ-32A×南恢125選育而成的水稻品種。 2008年8月7日經第二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國審稻2008010。
省級審定情況:2006年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國審稻,閩審稻,新品種權信息,
國審稻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35.2天,比對照Ⅱ優838長1.3天。株型緊湊,莖稈粗壯,每畝有效穗數17.3萬穗,株高124.2厘米,穗長24.5厘米,每穗總粒數159.3粒,結實率82.6%,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5.4級,穗瘟損失率最高9級,抗性頻率60%;白葉枯病平均6級,最高7級;褐飛虱9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6%,長寬比2.3,堊白粒率61%,堊白度10.0%,膠稠度51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7%。
產量表現:2006年參加長江中下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5.5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4.35%(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604.4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84%(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9.9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61%,增產點比例89.5%。2007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3千克,比對照Ⅱ優838增產5.19%。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適時播種,秧田每畝播種量10千克左右,大田每畝用種量0.75~1.0千克,稀播、勻播,培育帶櫱壯秧。2.移栽:秧齡30天左右移栽,栽插規格20厘米×23~26厘米,每穴栽插1~2粒穀苗;每畝插足l.3萬穴以上,每畝基本苗達到6萬~7萬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畝施純氮12千克、五氧化二磷6~8千克、氧化鉀10~15千克,氮、磷、鉀比例為1:0.5:1,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促早發,提高分櫱率,50%作基肥,40%作為分櫱肥,10%作穗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深水返青,淺水促櫱,濕潤穩長,及時擱田,中後期濕潤灌溉,切忌斷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稻飛虱、螟蟲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一般。適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武陵山區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閩審稻
2006年福建審定,編號:閩審稻2006028
特徵特性:全生育期兩年區試平均130.6天,比對照汕優63遲1.9天。株型適中,群體整齊,分櫱力較強,穗大粒多,熟期轉色好。株高106.8厘米,每畝有效穗17.07萬,穗長25.6厘米,每穗總粒數144.1粒,結實率80.7%,千粒重28.8克。兩年抗稻瘟病鑑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兩年米質檢測平均結果:糙米率80.3%,精米率71.3%,整精米率58.4%,粒長6.4毫米,堊白率93.5%,堊白度38.6%,透明度2級,鹼消值4.5級,膠稠度37.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2.9%,蛋白質含量8.35%。
產量表現:該組合2004年參加省晚稻組區試,平均畝產485.4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10.86%,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471.7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6.87%,達極顯著水平。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2.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18%。
栽培技術要點:作晚稻種植6月10日前播種,秧齡控制在35天以內;插植規格20厘米×17厘米,畝插2.0萬叢,插基本苗4萬-6萬;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幼穗分化時視情況追施少量穗肥;水管上,作到深水活蔸,淺水分櫱,多次露田,抽穗後期乾濕壯籽,切忌脫水過早;及時防治病蟲害。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Ⅱ優125屬晚秈三系雜交稻組合,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對照汕優63遲熟2天。群體整齊,分櫱力較強,穗大粒多,豐產性好,感稻瘟病。適宜福建省稻瘟病輕發區作晚稻種植,栽培上應注意防治稻瘟病。經審核,符合福建省品種審定規定,通過審定。
新品種權信息
申請日:2006/7/25 申請號:20060424.4 申請公告日:2007/1/1 申請公告號:CNA003347E 授權日:2010/3/1 品種權號:CNA20060424.4 授權公告日:2010/3/1 授權公告號:CNA003004G 培育人:江文清;劉端華;周仕全;應薛養;謝冬容;吳作燦;陳泳和;繞溶暉;邱慧明;鄒榮春 品種權(申請)人:福建省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權共有人:江文清 品種權(申請) | 本申請品種是以Ⅱ-32A為母本,以南恢125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