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schel Hs 123

Henschel Hs 123是一種裝著短粗的星型發動機的古怪的雙翼機。飛行員毫無遮蓋地暴露在外面,使人看得很清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Henschel Hs 123
  • 最大速度:340 km/h
  • 使用升限:9.000m
  • 航程:855 km
  • 空重:1.500kg
  • 設計哲學:簡單實用
簡介,參數,歷史,實戰,衍生,

簡介

從二戰開始就顯得落後的 HS 123 強擊機在實戰中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西班牙內戰和波蘭戰役中的卓越表現使這種已經轉到二線訓練單位的強擊機重返前線。HS 123 在二戰前就已經停止了生產,在德國空軍中一直使用到 1944 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飛機不是被淘汰的,而是在殘酷的戰爭中全部消耗殆盡了!德國空軍一直未能找到一種合適的飛機來完全取代 HS 123。
Henschel Hs 123
HS 123 完美地體現了簡單實用的設計哲學,固定式帶導流罩的起落架、堅固的雙翼、簡單可靠的 BMW 星型發動機、甚至還保留露天座艙,使它能從條件簡陋的前線機場(往往是一塊平整的草地)迅速出擊。HS 123 對地攻擊的武器包括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 7.92mm MG 17 機槍,也可以換裝 20mm 的 MG FF 機炮,機翼下可掛載 4 枚 50 kg 的航空炸彈或者集束殺傷彈。HS 123 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飛行員超低空掠過地陣時,把 BMW 880 馬力的 132Dc 發動機油門開到最大,整架飛機就會發出尖銳的嘯叫聲,給敵人心理上以極大的震撼。
HS 123 在 1935 年春首飛成功後,1936 年 12 月開始交付,但是在 1937 年被容克斯 Ju 87“斯圖卡”取代,只能退居二線。1938 年 10 月停產。HS 123 一共有三個型別:HS 123A-0/A-1/B-1/C(計畫中),與 A 型相比,B 型安裝了 960 馬力的 BMW 123K 發動機,C 型計畫在 B 型的基礎上增加密閉座艙。

參數

性能
Henschel Hs 123
重量
空重
最大
1.500 kg
2.215 kg
尺寸
翼展
機長
機高
10,50 m
8,0 m
8,33 m

歷史

“俯衝轟炸機”這一概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當時英國皇家空軍試製了世界上第一架俯衝轟炸機—SE5a,但由於在試驗中被模擬對空炮火打得“千瘡百孔”,因此宣布失敗,沒有繼續進行研究。英國人並不知道當時低劣的技術條件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而隨著戰後飛行科技的大幅度改進,俯衝轟炸機將主宰機動戰場的天空。英國人停手後,在 20~30 年代有兩個新興海軍大國—美國和日本都為自己的海軍不斷研製俯衝轟炸機,因為對於水面艦艇這種相對較小、速度較慢的目標來說,俯衝轟炸無疑是最好的攻擊方法。在陸上,新興的德國空軍為了即將到來的“閃電戰”也緊鑼密鼓的研製用來支援陸軍突擊部隊的俯衝轟炸機,這種新飛機稱為“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德文縮寫Stuka)。RLM(帝國航空部)於 1933 年正式開始進行投標。
Henschel Hs 123
最初的設計意圖記載在 1934 年2月的“緊急計畫”中(研製計畫的第一階段),當時為了開發 Fi 98 樣機和 Hs 123 樣機而於 1933 年先從美國進口了一架寇蒂斯“鷹II”單座雙翼戰鬥機作為參考,因此最初的“斯圖卡”被設計成一種具有空戰能力的單座雙翼飛機。(到第二階段時,則將會在此基礎上加入新的技術設計元素,即所謂進入正軌)研製工作於 1935 年 1 月進入正軌,參加競爭的有阿拉多、海因克爾和容克斯3家公司,但是使用的機身都是 K47 樣機—由容克斯公司設計師赫爾曼-鮑曼在 1933 年設計。
Hs123就是亨舍爾飛機廠根據“緊急計畫”而設計的。它是一種全金屬結構的單座雙翼機(僅在機翼後部和控制面上使用了布蒙皮)。飛機由一台650馬力BMW 132A-3星型發動機驅動,原型機(Hs 123V1)於1935年春首飛,並且很快就顯示出了她了優越性(性能上明顯優於她的對手費賽列爾Fieseler(後來設計了著名的V-1〈Fi 103〉飛彈)的Fi 98)。第三架原型機(Hs 123V3)是第一架原型機(Hs 123V1)的武裝型,攜帶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 7.92mm MG 17 機槍(位於機身發動機罩上)。1935年8月,頭三架飛機被送往雷希林(Rechlin位於柏林附近)用作測試。在此過程中,有兩架Hs123在作俯衝測試時墜毀(由於設計上的結構問題:飛機的荷載主要靠翼間的兩根大支柱承擔(機翼中央沒有支柱,這是日後試飛過程中造成隱患的主要原因))。於是第四架原型機(Hs123 V4)就被用於結構測試以及克服結構應變的測試,並且獲得了成功。
Henschel Hs 123
最初的正式生產型號是Hs123A-1,她保留了第二和第三架原型機(Hs 123V2和Hs 123V3)所採用的氣泡形整流罩,而不是第一架原型機(Hs 123V1)採用的NACA{(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現被NASA取代}整流罩(用於星型發動機)。動力系統安裝的是BMW的132De星型發動機。另外,除了安裝有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7.92mm MG 17機槍外,機身中線掛架能夠掛載一枚250千克炸彈或者一個副油箱,翼下掛架能夠掛載四枚50千克炸彈或者兩枚集束殺傷彈,也可以掛載20mm的MGFF機炮。Hs123是由海因克爾飛機廠設在柏林的 申費爾德(Schnefeld)和約翰內斯塔爾(Johannisthal)工廠製造的。後來亨克爾方面製造了兩種改進型飛機。第一架是安裝有960馬力BMW 132K發動機的Hs123B型;第二架是作為對地攻擊機設計的Hs123C型,她在Hs123B型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7.92mm MG 17機槍和密閉座艙。但是由於Ju-87“司圖卡”的出現,所有的一切有關發展都被停止了。Hs123A型的第一次服役是在1936年秋天於162“殷麥曼”俯衝轟炸機聯隊(StG162),但她作為前線俯衝轟炸機的經歷是短暫的,1937 年初春,I./St.G.162“殷麥曼”轟炸聯隊將老式Hs 123攻擊機換成了 Ju 87,同年改名為 St.G.163 並加入“兀鷹軍團”開赴西班牙參加該國內戰。1936年12月5架Hs123As被提供給在西班牙作戰的“禿鷹軍團”。這種型號的飛機也被作為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飛機用於1939年末在波蘭的軍事行動以及1940年春在法國和比利時的戰役中。雖然是一種過時的飛機,但他最終是在1944年退役。(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飛機不是被淘汰的,而是在殘酷的戰爭中全部消耗殆盡了。1937年開始在德國,Ju-87開始取代Hs 123在俯衝轟炸機聯隊中的位置,同時,那些被替換下來的Hs123被轉交給了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部隊。雖然,“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總結出了前所未有(而且實用)但是還不成熟的戰術支援經驗。但是,在空軍中關於俯衝轟炸機和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飛機哪一個更有價值的爭論非常激烈。最終,俯衝轟炸機的倡導者贏得了爭論,繼而Ju-87“司圖卡”在執行俯衝轟炸的同時被賦予了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的使命。這就導致了Hs 123生產的結束。在Hs 123原型機的基礎上有兩種改進型號,分別是:在一個長弦整流罩下換裝960馬力的BMW 123K發動機的Hs123B型和在機翼下加裝了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7.92mm MG 17機槍以及帶裝甲頭靠的滑動艙蓋的Hs123C型。後者的外形被用來改進Hs123As
Henschel Hs 123
Henschel Hs 123
到1938年末,在蘇台德危機過後,整個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部隊被正式地解散了。然而,有一個大隊(第10對地攻擊大隊Schlanchtfliegergruppe 10)被保留了下來,並作為第2大隊(負責對地攻擊訓練){II(Schlacht)}合併入第2飛行訓練聯隊(Lehregeschwander 2)。在1939年9月,這是唯一的一個處於戰鬥狀態的Hs123聯隊。其他的所有Hs123都被交給了訓練部隊。第2大隊{II(Schlacht)}參加了1939年9月1日對波蘭的第一波攻擊,由此打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實戰

Hs123V1 在1934年,德國空軍方面提出了對俯衝轟炸機的兩個階段發展的要求。第一個階段即1934 年2月的“緊急計畫”,(到第二階段時,則會在此基礎上天加入新的技術設計元素),亨舍爾和費賽列爾被要求來設計第一階段的飛機。兩個公司的設計組都為他們所設計的飛機選裝了725馬力的BMW 132A-3型9缸星型空冷發動機。兩種飛機(Hs123和Fi 98)都在1935年初試飛。在飛行試驗開始階段,Hs123相對於Fi 98顯現出了顯著的優越性。其實,Hs123是一種並不好看的雙翼飛機,裝有一個寬弦NACA型整流罩和不等翼展的機翼;飛機的荷載主要靠翼間的兩根大支柱承擔(機翼中央沒有支柱,這是日後試飛過程中造成隱患的主要原因,如開頭所述)。
Hs 123V2 Hs123V2裝備了一個相對Hs123V1而言更短更窄的帶有18個(有凸起的)整流裝置的整流罩,這18個整流裝置的作用在於將活塞隱藏在整流罩內。
Hs 123V3 Hs123V3和Hs123V2很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她將兩葉可變軸矩螺旋槳(僅可在幾個固定值上進行調解)換成了三葉可變軸矩螺旋槳(根據需要,可調節成任意值)。
Hs 123V4 先前三種型號的飛機都被送往雷希林進行試飛,在此過程中其中兩架飛機在三周內先後墜毀(兩架飛機都是在俯衝時被掀掉了上部機翼)。於是,設計人員馬上為尚未試飛的Hs 123V4安裝了中央受力支柱。改進後的Hs123V4表現不俗,甚至能以接近直角的角度俯衝並且安全拉起。
Hs123A-1 這是Hs123的第一種生產型號,第一批交付是在1936年夏天。他們被交給了第162轟炸機聯隊(“殷麥曼“聯隊)第一俯衝轟炸機大隊(Stukagruppe 1./162 'Immelmann')。Hs123A-1配備了880馬力BMW 132Dc型9缸星型發動機,武器裝備包括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 7.92mm MG 17 機槍(位於機身上部);1枚掛在中心掛架上的250千克炸彈以及4枚掛栽於翼下的50千克炸彈。5架Hs123A-1被送往西班牙進行作戰評估。但是這些飛機在1937年初的初次亮相,確是被用於對地攻擊任務(而非俯衝轟炸)。但在這次作戰中,他們卻大獲成功,在戰地進行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方面(儘管空地之間缺乏通訊聯繫)顯示了優良的性能。西班牙政府買下了所有的5架Hs123A-1,並且另外又訂購了11架。這種型號的飛機在德軍中服役至1944年。實際上,這種飛機不是被淘汰的,而是在殘酷的戰爭中全部消耗殆盡了。
Hs123B(V5原型機) 與 A 型相比,B 型安裝了 960 馬力的 BMW 123K 發動機,但是從未投入生產。
Hs123C(V6原型機) 在Hs123B型的基礎上在翼下加裝了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 7.92mm MG 17 機槍以及一個帶裝甲頭靠的滑動艙蓋。這種型號也從來未投入生產,但她的滑動艙蓋設計被吸收入了Hs123A-1的改進生產中。
波蘭戰役
在對波蘭的進攻中,施皮爾福格爾少校的第2飛行訓練聯隊第2大隊奉命從阿爾特吉德爾飛來。這個大隊的Hs 123式飛機就像一群殺氣騰騰的大馬蜂,發出令人恐怖的嗡嗡聲,盤旋在國境河流的上空。第一中隊長奧托魏斯上尉選中了國境線對面的目標--波軍固守的潘基村(布爾茨施泰因)。魏斯向中隊的戰友們揮了揮手,於是,各自進入攻擊位置。
在南部的第十集團軍戰線不遠的前方,他們投下了第一批裝有觸發引信的小型炸彈。炸彈在地面爆炸,發出沉悶的爆炸聲。潘基村周圍隨即被烈火吞沒。這場攻擊,從里希特霍芬(沃爾夫拉姆·弗賴赫爾·馮·里希特霍芬少將,一股“紅男爵”馮·里希特霍芬的堂弟,是西班牙內戰後期“禿鷹軍團”軍團長,當時為“特命空軍指揮官”)的戰鬥指揮部里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隨後,著名的戰鬥機飛行員阿道夫加蘭德中尉的第二中隊又重複進入第一中隊的攻擊航線進行輪番攻擊。爾後,他們三機一組擦著樹梢低空飛行,用機搶不斷掃射波軍陣地。
敵人開始反擊了,爆炸聲里出現了輕型高炮發出的乾巴巴的射擊聲,接著,步兵火器也開火了。戰鬥打得很激烈。攻擊機走了又來,不斷地進行攻擊。
九月一日拂曉,對潘基村進行的這次空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首次對地面部隊實施的直接支援。當天晚上,德國最高統帥部在空軍戰果中加上了這樣一條:“……幾個攻擊機航空聯隊有效地支援了陸軍的進攻。”
如果說是“幾個強擊機航空團”,那么,就該有幾百架飛機。因為空軍一個航空團由三個大隊組成,而在開戰初期,一般的航空團都擁有九十至一百架飛機。但實際上參加波蘭戰役的只有第二飛行訓練團第二大隊施皮爾福格爾少校率領的三十六架雙翼飛機
不用說,它們像一群惡鬼似地到處橫衝直撞。在整整十天之中,它們如同影子一樣,緊緊跟著向華沙和維斯瓦河挺進的第十六軍。每當坦克和機械化部隊一遇到頑強的抵抗,它們就立即出擊。後來,在臘多姆和布祖臘河的大包圍戰中,它們一天出擊竟達十次之多。
九月沃耳布日養馬場旁邊的臨時機場上,第二飛行訓練團第二強擊機大隊開始出動。他們受命低空攻擊布祖臘河南岸皮昂帖克和別拉維兩地的敵軍,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打退波軍的進攻。這次,攻擊機比較容易發現敵人,因為那裡有整整一個集團軍在向南急進。
機長們推下機頭下降高度。根據十天的作戰經驗,他們清楚地知道Hs 123雙翼飛機的主要武器是什麼。既不是機翼下懸掛著的兩枚五十公斤炸彈,也不是安裝在發動機罩上的兩挺萊因金屬公司的 7.92mm MG 17機槍,而是超過一定轉數的螺旋槳發出的那種可怕的音響效果。
如果看到轉速表指示每分鐘一千八百轉,那么好啦,發動機的前面就會產生聲波,螺旋槳會突然象重機槍似的尖叫起來。
攻擊機在敵人頭上十米上空拖著慘叫聲飛過,嚇得敵軍四處奔逃,車翻馬散。不管什麼隊伍聽到這種低空攻擊的聲響都會驚恐萬狀。
達到這個轉數,如果用槍射擊是很危險的,因為兩挺機槍的子彈都是從螺旋槳的間隙打出去的,速度一快,就容易把自己的螺旋槳打斷。
由這種沒有座艙蓋的舊式單座飛機組成的大隊,利用聲波取得的戰果比使用炸彈更令人驚嘆。然而,投入布祖臘河戰區的不只是第二飛行訓練聯隊第二大隊,從臘多姆附近新的野戰機場起飛的幾個大隊也襲擊了庫特諾周圍的目標。布祖臘河的鐵橋被炸毀,公路上彈坑累累。以坦克為主的波軍車輛縱隊遭到沉重打擊。
由於Hs123在閃擊波蘭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對於第2大隊的換裝計畫很快就被撤銷了
進攻西線
這支部隊(第2大隊)在接下來的比利時作戰中被用於支援馮·賴歇瑙將軍指揮的第六集團軍(隸屬於馮·伯克將軍的B集團軍群,也就是後來被紅軍全殲於史達林格勒的那支部隊,此時他剛整編完畢被投入戰鬥)。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要阻止阿爾伯特運河(Albert Canal)上的大橋被比利時工兵摧毀。隨著德軍橫掃比利時和阿登山區,Hs123機群不久之後出現在了法國,並且當他們於5月21日到達康布雷(Cambrai)為止,他們都是德國空軍在此次戰役中最前沿的部隊。隨著在法國的戰爭取得勝利,第2大隊{II(Schlacht)}被送回德國休整並且換裝Bf-109E型戰鬥機,但是Hs123在戰鬥中所獲得的傳奇般的聲譽(在戰鬥中非常可靠、實用……),使得聯隊只是部分的換裝了Bf-109E(保留了相當部分Hs123)。
1940年5月22日清晨,第八航空軍參謀長漢斯·賽德曼中校乘坐菲賽列爾“鶴”式聯絡機飛往康布雷。那裡駐有兩個最先攻入法國的用於支援地面作戰的大隊,一個是奧特·魏斯上尉的第2飛行訓練團第2攻擊機大隊,它是德國空軍中依然裝備老式亨舍爾Hs 123式飛機的唯一部隊;另一個是維爾納·烏爾邱上尉的第21戰鬥航空團第1大隊。
這個戰鬥機大隊是攻擊機的“衛兵”。因為這種笨拙的雙翼機像磁石般地吸引著敵人的戰鬥機。
賽德曼、魏斯和烏爾邱站在機場上,討論著下一次的行動。形勢確乎有些不妙:德方坦克早已突破,但步兵卻跟不上去;在他們西北三十五公里處的阿臘斯,有英軍防守著,北部的英法部隊正在伺機向南突破,偵察機在亞眠發現了大批敵坦克部隊,可能在向突破防線的德國裝甲師的後方進攻,情況十分危急,大膽的“鐮刀作戰”計畫的成敗處於千鈞一髮,危在旦夕。
“必須用俯衝轟炸機去對付亞眠的敵坦克。”賽德曼對攻擊機大隊長說,“魏斯,看來得請你去收拾敵人的這些坦克了。”
正在這時,空中傳來了一陣轟鳴。三個人抬頭一看,原來是陸軍的He 46式偵察機。只見它右翼下垂,尾翼被打穿好幾個洞。是要著陸嗎?不,偵察員探出身體,投下了裝有報告的發煙筒。報告上面用鉛筆寫著:
“敵坦克約四十輛,滿載步兵的車輛約一百五十輛,正由北向康布雷前進。”
賽德曼中校不相信地說:“真的嗎?也許是我們的部隊吧。”
可是,如果真是敵人的話,我們就會再次遭到他們的嚴重襲擾。不僅如此,由於康布雷是入侵法國的德國各軍的主要補給通道的必經之地,又只配備著保衛機場的高炮部隊,所以,對在法作戰的德軍來說,確實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魏斯上尉指揮四機編隊先行偵察,他下達命令後,馬上跑向自己的飛機。四架亨克爾式飛機開始滑跑。起飛後兩分鐘,就在前方發現了坦克。不錯,是法國軍隊。他們離康布雷只有六公里了。
“敵坦克每四輛或六輛為一組,正在德·拉·桑澤運河以南向康布雷開進。”魏斯上尉後來說,“在運河北面,有一長列十分擁擠的車隊……。”
四機編隊立即用炸彈、機槍進行襲擊。但四架飛機的火力是微不足道的,他們馬上返回機場。在歸途中,通過無線電命令各機長立即出擊。一個中隊接著一個中隊,對優勢敵軍發起連續突擊。強擊機投下的五十公斤炸彈只要落在坦克跟前,至少可以炸壞它的履帶。再加上戰鬥機的二十毫米機關炮的猛烈掃射,不一會兒,敵人汽車就有半數以上著了火。步兵們都被打散了,一個個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嚇呆了。
飛機和坦克究竟誰勝誰負呢?
“鋼鐵巨人們”五、六個一堆被大火包圍著,已有半打以上的坦克不能動了。儘管如此,其餘的坦克還仍然向康布雷疾駛。
它們好像不可阻擋似地擁向康布雷。
突然,在離目標僅有一百五十米的地方,響起了88毫米高炮清脆的炮聲。原來,第33高炮團第1營的兩個連在城邊構築了陣地,並早已在此恭候了。只用了兩三分鐘,就擊中了五輛裝有“哈乞開斯”重機槍的坦克。後邊的坦克見勢不妙,調轉車頭逃了回去。
到了下午,康布雷的危機解除了。於是,趕來支援的俯衝轟炸機襲擊了敵人在阿臘斯附近的另一支突擊部隊。
攻擊機、戰鬥機和高炮部隊共同消除了來自北方的威脅。空軍不僅為裝甲部隊開闢了道路,而且,直到步兵強行突破色當為止,它們始終保衛著德軍通向英法海峽進攻道路上的一個漫長而薄弱的側面。這兩項任務在這次戰役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兩三天后,盟軍能夠從佛蘭德大包圍圈中逃出去的出路只是敦刻爾克。
摘選自《攻擊高度4000米》
東線作戰
在完成從1941年4月開始的於巴爾幹的戰鬥值班之後,整個大隊被調往蘇聯南方,參加對蘇聯紅軍的戰鬥。在那裡,他們被受命新組建一個戰鬥聯隊(第1對地攻擊航空聯隊Schlachtgeschwader 1)。並且在戰鬥中再一次顯示了Hs123在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任務中的非常出色的能力。
Hs 123在翼下掛載4枚50千克殺傷爆破炸彈或者兩挺20mm的MGFF機炮亦或是兩枚集束殺傷爆破炸彈(內有92顆2千克重子彈,即著名的“蝴蝶炸彈”),並且在機身中線掛載一個副油箱,這樣的搭配使Hs 123成為一種相當有效並且可靠的飛機。由於她的這些優點,甚至到了1943年的時候,空軍方面還要求從新開啟她的生產線。眾所周知,東部前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條件是非常惡劣的,往往前線潮濕泥濘的簡易機場使許多飛機無法正常起飛,而Hs 123卻能應付自如(去下主起落架上的導流罩即可)。在東線,許多訓練部隊的Hs123被送到前線,以滿足近距離支援(戰術支援)部隊的需要(用以補充損耗的Hs 123)。
由於沒有新飛機來替換損失的飛機,大量的損耗所帶給Hs123中隊們的是結束,這樣的結束最終於1944年中旬到來了。
在這裡,講一個滿有趣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夏,在維帖布斯克附近發生了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雖說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千真萬確,這是當時第2航空隊司令凱塞林元帥親口證實的。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幾架Hs 123式飛機完成作戰任務運航,途中,它們發現五十多輛蘇聯坦克正在和德國坦克交戰。布魯諾·馬雅中尉當時是Hs 123式飛機的中隊長,兩年後升任坦克攻擊機的指揮官。他立刻調轉機頭,率領他的中隊低空攻擊敵坦克。但這時他們飛機上的炸彈已經用光,這個仗怎么打呢?光憑兩挺機槍根本不頂什麼用,充其量只能以低空飛行來恫嚇敵人。如果把發動機油門加到最大,那么一架飛機的螺旋槳就會發出像一個中隊集中射擊那么大的聲響。於是他們又故技重演(在波蘭用過這招)。結果,敵人怯陣了,坦克落荒而逃。由於敵坦克過於倉惶失措,被輪番攻擊的所謂攻擊機趕進一片沼澤地帶。坦克一輛接一輛地陷進沼澤地,怎么也開不出來,不得已,駕駛員只好把它們全部炸毀。凱塞林觀察了這一奇妙的戰場,他證實說這些T-34、KV-1型坦克確實被第四十七Hs 123中隊消滅了。
儘管有過這種罕見的成功,但輕型攻擊機的反坦克效果並沒有受到重視。一九四二年春,第2飛行訓練團第2大隊好容易才擴編為第1攻擊航空聯隊。在一九四二年的克里米亞戰役中,這個大隊首次使用了新型Hs 129式飛機。這種飛機的座艙裝有像蘇聯伊爾-2式飛機那樣堅硬的裝甲,在低空攻擊時,這種特製的強擊機非常安全。除小口徑機槍外,它還裝有兩門二十毫米MG151型機炮。但是用這樣的武器裝備打坦克,也還是只能指望偶爾命中。從而,蘇聯坦克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不得不說是德國空軍的一大失誤(因為著重得到發展的俯衝轟炸機對付坦克更是吃力),雖然從一九四一年以後,戰術空軍部隊要求裝備機載反坦克武器。但是當國內採納這項建議時,已經過了整整一年。
部分引用《攻擊高度4000米》
附錄:
集束殺傷爆破炸彈(內有92顆2千克重子彈)
這裡所說的炸彈,是一種綽號為“蝴蝶炸彈”的球型炸彈。這種炸彈以前一直是保密的,直到實行“巴巴羅薩”作戰行動時首次大量使用。它被稱作SD2型炸彈,重兩公斤,有小型控制器,是專門為攻擊機轟炸敵軍而研製的。這種炸彈一觸地即可爆炸,或者利用引信控制,使它在離地面數米時爆炸,殺傷半徑達十二米,可撤布大碎片五十個和小碎片二百五十個。這種炸彈如不直接命中地面上的目標就不會有多大效果。如果直接命中,其威力相當於一顆中口徑高射炮彈的殺傷力。由於大量投擲,因此有不少直接命中了飛機。給蘇聯空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往往投彈之後,機場就成了一片火海。
然而,這種“蝴蝶炸彈”對投彈的飛機也存在著危險。炸彈有時會卡在投彈箱裡掉不下去,而這時引信已經開始工作,稍一震動就會在機上爆炸,能把機身炸出一個象挨了一顆高射炮彈那么大的窟窿。
戰鬥機飛行員也咒罵SD2型炸彈。第27戰鬥航空聯隊的Me 109式飛機的掛彈架可掛裝有九十六顆SD2型炸彈的彈箱。由於風壓的關係,有時第一排炸彈被卡在裡邊投不下來,而飛行員還不知道。當飛機返回基地著陸時,炸彈全被震下來,飛機在前邊滑跑,炸彈在機後爆炸開花。這種事故曾發生過多次。還有的成了危險的定時炸彈,為此,軍械員需要不斷地在跑道上巡查,發現這種小型炸彈,必須謹慎迅速地排除。否則,它就像肥皂泡一樣,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關於“蝴蝶炸彈”,德國空軍技術局炸彈研製負責人馬夸特工程師曾發表過這樣的意見:“SD2型炸彈雖然在對蘇戰爭初期有過效果,但它卻是短命的。由於蘇聯的高射炮對付低空飛機非常有效,我方飛機不久就只能在高空作戰,而水平轟炸機又沒有專用的投彈箱。”
Hs 123,這種曾被裡希特霍芬元帥稱為:“老烏鴉”的即醜陋又落後的飛機取得了仿佛與之外表及性能不相配的戰績,但這卻證明了,一樣武器,使用得當的結果會是理想的。

衍生

A/B 71 訓練學校的 HS 123A,1941夏A/B 71 訓練學校的 HS 123A,1941夏
HS 123A-1,隸屬 4/G2(第2強擊機聯隊4中隊HS 123A-1,隸屬 4/G2(第2強擊機聯隊4中隊
HS 123B-1HS 123B-1
HS 123A,西班牙干涉軍HS 123A,西班牙干涉軍
HS 123A-1HS 123A-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