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重組機制研究:不同亞型共/超感染潛力的分析

HIV-1重組機制研究:不同亞型共/超感染潛力的分析

《HIV-1重組機制研究:不同亞型共/超感染潛力的分析》是依託江蘇大學,由張馳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HIV-1重組機制研究:不同亞型共/超感染潛力的分析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張馳宇
  • 依託單位:江蘇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HIV-1複製過程中,逆轉錄酶的鏈轉移和基因組RNA二聚化是HIV-1重組的關鍵因素,而不同亞型病毒共感染或超感染同一個細胞,是重組發生的先決條件,卻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我們對全球已經鑑定的44個HIV-1流行重組型(CRFs)分析發現,不同亞型具有明顯不同的重組潛力,說明不同亞型HIV-1的不同重組潛力很可能是由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共/超感染能力導致。為闡明其機制,我們在缺失Env的HIV-1感染性克隆中插入綠/紅色螢光蛋白基因,獲得缺陷型HIV-1表達載體,並與表達不同亞型Env的質粒共轉染細胞,包裝產生攜帶綠/紅色螢光蛋白基因的單感染HIV-1假病毒顆粒。通過共/超感染實驗,用流式細胞儀或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檢測結果,並比較分析Env上影響病毒共/超感染能力的特徵序列。該研究對完善HIV-1亞型重組機制有重要意義,也為尋找阻止病毒重組的新技術奠定一定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不同亞型病毒共感染或超感染同一個細胞,是重組發生的先決條件。HIV-1的Gp120蛋白負責靶細胞的識別和結合,是決定病毒感染的關鍵蛋白。分析51種CRFs發現,有些亞型(如G)比其它亞型(如B)更容易參與到CRFs中,暗示不同亞型HIV-1可能具有不同的重組潛力。是否不同亞型HIV-1的Gp120具有不同的共感染或超感染能力還不清楚。本研究中,我們建立了不同亞型共、超感染研究方法,構建了6種不同HIV-1亞型(A、B、C、D、G和CRF01_AE)Gp120的表達載體,並分別與攜帶紅色和綠色螢光蛋白並缺失Env及Nef的HIV-1缺陷型載體(pHIV1-eGFP/pHIV1-RFP)共轉染HEK293T細胞,包裝出12種攜帶有GFP或RFP的不同亞型的單次感染的HIV-1假病毒顆粒。包裝出的假病毒顆粒用於在HUT/CCR5細胞中進行共/超感染實驗。結果顯示不同亞型導致的共感染率高於相同亞型間的共感染率(P=0.0543),G、A和CRF01_AE介導的共感染率較高,而D和B亞型介導共感染率較低,與CRFs分析的結果一致。HIV-1各亞型參與超感染的能力沒有明顯差別,並且初次感染會明顯抑制再感染的發生(P<0.0001)。這些結果建議除了env基因外,HIV-1的其他基因可能通過影響細胞表面受體的表達,來影響共/超感染率,從而影響病毒的重組。對全球最常見的7個HIV-1亞型(A、B、C、D、G、H和CRF01_AE)的Gp120序列進行長度多態性、糖基化位點(PNG)及序列特徵分析。絕大部分的HIV-1 Gp120序列長度為496-515個胺基酸,含有21-30PNG。在5個高變區中,V3區的長度多態性、基因異質性最低,及PNG最少。除了D亞型外,其他亞型的V3序列展示了R5嗜性。V1和V4區的長度多態性很高,糖基化位點較多。不同亞型在Gp120及5個超變區的多態性和序列特徵上具有較少的差異。 另外,證明HIV-1 CRF07_BC從新疆傳播到我國的其他地區,更正先前認為從雲南傳播到其他地區的觀點;證明當前HIV-1 B、C和CRF_01AE由德宏傳入緬甸,而並非先前認為的從緬甸傳入德宏;證明CRF55_01B與2001年左右起源自深圳的男同性戀人群,並傳播到其他地區;證明Vpx和SAMHD1的共進化導致SIVcpz可能通過重組丟失Vpx基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