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虛胖

GDP虛胖

據媒體報導,2010年上半年,全國地方GDP之和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超8000億元。這種數據“打架”的問題並非今年才有,而是已有一二十年的歷史了,且並非只有中央和省市的數據“打架”,省市與地市縣的統計數據也常“打架”。下面統計的GDP之和總是大於上面的,說明下面統計數據失真,形象地說叫“GDP虛胖”。

簡介,相關,評論,

簡介

虛胖”是一種病態,一個人得了這種病,幹活沒力氣,稍一出力就疲累不堪,哪能承擔重任或完成職責任務?就國家這部機器而言,如若經濟數字統計上出現了“虛胖”,它必然是虛假的泡沫經濟,不但足以影響國家對相關經濟決策的判斷,把國家拖進危機,而且必然帶壞社會風氣。所以下功夫解決“虛胖”問題刻不容緩。
中國GDP已經超過日本中國GDP已經超過日本
在很多專家們看來,除統計方法方面的因素外,本質上還是考核體制導致地方政府唯經濟論,使數據出現“摻水”的可能。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部門不是垂直管理的關係,地方統計部門具體由各地方政府來管理,口徑也掌握在地方政府手裡,這就為相關誤差提供了操作空間。
長期以來,我們的“GDP情結”很深,上面把GDP作為考核下面政績的指標,自然容易在下面滋生虛報、瞞報現象——搞數字遊戲:不但數字出官,數字出獎,數字也成了有的省市來評選百強鄉鎮、十強縣市、500強企等的量化標準。為爭升遷、爭獎勵、爭榮譽,難免弄虛作假。所以“考核體制”是根本性的,不改革變更它,“虛胖病”就治不了。

相關

“世界上有三種謊言,即謊言、糟糕透頂的謊言和統計數據”,這句出自英國前首相班傑明·迪斯累利之口的描述,在馬克·吐溫的演繹下廣為流傳。顯然,將統計數據與謊言相提並論,似乎有失公允。
不過,面對“2010年上半年全國地方GDP之和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超8000億元”的增長秀,公眾對統計數據“虛胖”的質疑近期屢見報端。
7月末,各大媒體報導,全國31個省區市,除了上海、貴州未公布地區生產總值GDP外,其他省區市均已公布。據統計發現,全國29個省區市GDP之和為18.01萬億元,高於此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GDP 17.284萬億元的數值,高出部分近8000億元。
由於貴州和上海數據暫未發布,就算這兩省市今年上半年零增長,按2009年上半年的GDP數值計算,保守估計31省份之和將達到18.8233萬億,比全國GDP多出1.5393萬億。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28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過全國同比增長11.1%的水平。其中,海南省上半年GDP增速達19.4%,增速為全國之首。各大省市區GDP增速均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的現象,引來大眾對GDP“注水”的質疑。
事實上,這並非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部門第一次“打架”。這一現象由來已久。據了解,自1985年在國家和地方層面分別核算GDP數據以來,地方統計總和往往高於全國的GDP總量和增速。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曾對外表示,2004年地方GDP平均增速超出全國3.9%。
在2010年1月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坦言“感覺壓力很大”,原因正是2009年全國GDP增幅為8.7%,而地方GDP總量加起來,其增速比8.7%要高得多。
地方GDP總是超過全國數,在很多分析者看來,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數據統計過程中的種種弊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騰飛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是受限於統計力量和技術原因,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受政績觀引導,長期一味地追求高增長。考核體制導致地方政府唯經濟論,使數據出現“注水”的可能。
GDP是直接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所有生產成果的一個指標。據了解,核算GDP所需的基礎數據相當多,僅國家統計局報表中就有3000多個指標與GDP核算有關。進行大面積的調查時,如果一部分數據不真實,將直接導致GDP數據失真。
前任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曾就此作出解釋,比如服務業的統計制度不健全,母子公司處在不同區域、跨省經濟活動造成重複計算等因素,也促使地方統計數據高於全國。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有關場合表示,將積極推進統計制度方法改革,抓緊提出國家統一核算地區GDP方案。
國家行政學院綜合部副主任祁述裕則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除了統一核算地方GDP數據外,最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扭轉地方政府的政績觀,如果GDP崇拜現象仍然存在,則GDP注水的衝動就不會消失。

評論

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貨幣投放嚴重超量,必然刺激 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兩大泡沫經濟突飛猛進,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社會的貧富分化。這種危險的GDP增長,或者片面強調和追高GDP增長的後果,就是GDP虛胖。  2008年3月8日上午,政協委員梁季陽指出:土地壟斷、地方政府以地生財,是房地產暴利和價格持續高攀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項提案,立刻引發社會關注。
越來越多的委員和代表在提案與發言中闡明:物價上漲、經濟過熱、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出現大量泡沫,已經嚴重危及廣大人民民眾、特別是城市低收入階層的生活狀況。然而,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出《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表明:中國經濟2007年GDP同比增長11.4%;並且已經連續五年達到和超過10%的運行高位。於是,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這樣的巨觀經濟矛盾,即一方面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另一方面泡沫經濟日益升溫,CPI指數在實際中攀升強勁,結果導致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因此,在我們歡喜於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應該保持冷靜的心態,從關切民生到警惕GDP在高速增長中的經濟虛胖症。
先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用20年按揭銀行貸款購買了一套房子。那么,就等於這個人或這個家庭背上了20年的銀行負債,變成了提前透支自家20年收入的“房奴”。再看,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自然就離不開資本,就要千方百計向銀行借錢。在還本付息的過程中,企業成了給銀行打工的。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沒能超過5年,但在經濟生態整體過熱的大環境下,企業在一處關門倒閉幾個,周邊就註冊新生出一批。生生死死,前仆後繼,形成了企業與銀行的債權債務生存鏈。
到此,要問一個疑惑:個人、家庭、企業等,都在欠錢,這么大範圍大比例的負債,需要如此巨額的資本,可銀行的錢是哪裡來的?社會上流通中越來越多的貨幣是哪裡來的?至此就觸及到了要揭示的問題的根本。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積累,同時也是經濟過熱造成的。要保持經濟發展的強勁勢頭,就必須大量提供貨幣供給。好像要水稻水田長得好,充足的放水顯然是必須的;但放水一旦過度過量,淹沒了稻田水田、變成了洪澇災害,就物極必反了。我們知道,1971年開始世界貨幣就與黃金脫鉤。從此,紙幣就在產出形式和流通形式上變成了無本之源的水,而國家的貨幣政策就充當起“放水者”。貨幣投放流量日益增大,個人、家庭、企業、乃至國家的負債隨之也在加劇。至此,暫且排除其他各種人為和非人為因素,我們揭示出一個債務型推動的GDP增長模式,或者叫做“暗流”。如果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貨幣投放嚴重超量,必然刺激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兩大泡沫經濟突飛猛進,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社會的貧富分化。這種危險的GDP增長,或者片面強調和追高GDP增長的後果,就是GDP虛胖。虛胖不是健壯,它對社會生命肌體是要催生導致出大問題的。
GDP虛胖GDP虛胖
GDP虛胖,還有一個間接的病因隱患:人民幣過快過度升值。這也是兩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議題。李德水委員指出,美元還會進一步降息和繼續貶值,而人民幣還將加快升值。必須看到,我國的金融制度體系和貨幣運行方式等,在面臨國際資本日趨交融的大循環氛圍下,依然多處存在隱患。人民幣升值的一個直接結果,勢必誘導國際投機資本蜂擁中國,給過熱的中國經濟火上澆油。倘若處理失當,金融風暴的風險就會降臨,GDP虛胖就會發展成為高血壓冠心病,國際熱錢就很可能會瘋狂地推進中國經濟走向“火焰山”。
從熱忱地關切民生入手,到冷靜地認知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形勢以及揭露問題,切實找到病根子。該服藥服藥,該手術就手術。這既是今年兩會議政的進行方式,也該是兩會解決問題的實際而有效的辦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