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A(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alysis)))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alysis))

FMA(失效模式分析(Failure Mode Analysis))一般指本詞條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即“潛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或簡稱為FMEA。FMEA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和過程設計階段,對構成產品的子系統、零件,對構成過程的各個工序逐一進行分析,找出所有潛在的失效模式,並分析其可能的後果,從而預先採取必要的措施,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的一種系統化的活動。

FMEA分為DFMEA/PFMEA。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
  • 外文名: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 最早出現:1950年飛機主控系統-Grumman公司
  • 簡稱:FMEA
概念,目的,益處,

概念

潛在的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簡記為FMEA),是“事前的預防措施”,並“由下至上。
關鍵字:潛在的 — 失效還沒有發生,它可能會發生,但不一定會發生。
“核心”集中於:預防 — 處理預計的失效,其原因及後果/影響。
主要工作:風險評估 — 潛在失效模式的後果影響。
FMEA 開始於產品設計和製造過程開發活動之前,並指導貫穿實施於整個產品周期。
進行分析系統中每一產品所有可能產生的故障模式及其對系統造成的所有可能影響,並按每一個故障模式的嚴重程度,檢測難易程度以及發生頻度予以分類的一種歸納分析方法。

目的

·能夠容易、低成本地對產品或過程進行修改,從而減輕事後危機的修改。
·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這些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

益處

·指出設計上可靠性的弱點,提出對策
·針對要求規格、環境條件等,利用實驗設計或模擬分析,對不適當的設計,實時加以改善,節省無謂的損失
·有效的實施FMEA,可縮短開發時間及開發費用
·FMEA發展之初期,以設計技術為考慮,但後來的發展,除設計時間使用外,製造工程及檢查工程亦可適用
·改進產品的質量、可靠性與安全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