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系統地介紹了FLAC/FLAc3D軟體的操作方法、基本理論和工程套用。《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分為三大部分共21章,即入門篇(第1~7章)、專題篇(第8~14章)和套用篇(第15~20章)。入門篇的主要對象是軟體的初學者,主要介紹軟體的功能與特性、FLAC和FLAC3D的入門知識、前後處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初始應力的生成方法等,通過這些章節的學習可以使初學者達到快速入門的目的。專題篇主要針對FLAC3D中的一些常用功能做較深入的探討,包括接觸面、結構單元、動力分析、流固耦合分析、自定義本構模型以及邊坡安全係數求解等,通過這些專題章節的學習,讀者可以了解特定問題的解決方法和基本思路。套用篇介紹FLAC和FLAC3D在岩土工程領域中的套用實例,包括冰漬土邊坡穩定性分析、阪神地震的液化大變形分析、抗液化排水樁的抗震分析、深基坑開挖分析、板樁碼頭的變形分析、盾構隧道開挖的數值模擬等,這些實例囊括了所有專題章節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其中有些實例也是作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另外,本書第21章還對FLAC/FLAC3D軟體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軟體的錯誤提示做了總結,並對軟體學習提出一些建議。
《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所附光碟提供了書中所有章節涉及到的命令檔案和計算結果,光碟中的檔案是按照章節進行整理的,讀者可以方便地查閱各章中出現的命令檔案。同時,光碟中還包含作者近幾年來在河海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做的FLAc/FLAC3D套用交流的PPT檔案,供讀者參考。
《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適合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採礦工程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參考。
編輯推薦
通過《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的學習,可以掌握FLAC和FLAC3D的入門知識、前後處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初始應力的生成方法等。接著可以學習到FLAC3D接觸面、結構單元、動力分析、流固耦合分析、自定義本構模型以及邊坡安全係數求解等。最後通過豐富的實例講解FLAC和FLAC3D在岩土工程領域中的套用,包括冰漬土邊坡穩定性分析、阪神地震的液化大變形分析、抗液化排水樁的抗震分析、深基坑開挖分析、板樁碼頭的變形分析、盾構隧道開挖的數值模擬等,這些實例囊括了所有專題章節的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其中部分實例是作者近年來的研究成果。《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最後還對FLAC/FLAC3D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了總結。
《FLAC\FLAC3D基礎與工程實例》所附光碟提供所有章節涉及到的命令檔案和計算結果,還包括作者在河海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高校進行FLAC/FLAC3D套用交流講座的PowerPoint檔案。
深入淺出講解FLAC技術全程解析實際FLAC工程與科研實例多年分析實踐與技術講座的完美結合,超值贈送內容豐富的命令檔案與PowerPoint講義DVD光碟。
目錄
前言
第1章FIAC/FIAC3D的功能與特性
1.1FIAC/FIAC3D簡介
1.2FIAC/FIAC3D的主要特點
1.2.1FIAC/FIAC3D的使用特徵
1.2.2FIAC/FIAC3D的計算特徵
1.2.3FIAC/FIAC3D的求解流程
1.3FIAC/FIAC3D的套用範圍
1.4FIAC/FIAC3D的不足
第2章FIAC3D快速入門
2.1初識FIAC3D
2.1.1圖形界面
2.1.2分析的基本組成部分
2.1.3簡單分析命令概要
2.1.4檔案類型
2.1.5結果輸出
2.2簡單示例
2.3收斂標準
2.3.1常用收斂標準
2.3.2自定義收斂標準
2.4求解過程中有關變數的解釋
2.4.1不平衡力
2.4.2格線節點速度
2.4.3塑性區標識
2.4.4歷時曲線
2.5本章小結
第3章FIAC快速入門
3.1概述
3.1.1使用界面介紹
3.1.2格線和節點
3.1.3修改程式記憶體
3.2一個簡單的實例
3.2.1問題描述
3.2.2啟動FIAC
3.2.3建立格線
3.2.4定義材料
3.2.5定義邊界條件
3.2.6重力設定
3.2.7初始應力計算
3.2.8保存狀態檔案
3.2.9查看初始應力計算結果
3.2.10查看最大不平衡力
3.2.I1實施開挖
3.2.12設定歷史變數
3.2.13開挖計算並保存
3.2.14後處理
3.3檔案系統
3.4功能模組介紹
3.4.1BuiId選項卡——建立格線
3.4.2AIter選項卡——修改格線
3.4.3MateriaI選項卡——材料賦值
3.4.4InSitu選項卡——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
3.4.5Structure選項卡——結構單元
3.4.6IItiIity選項卡——套用功能
3.4.7Settings選項卡——計算設定
3.4.8PIot選項卡——後處理
3.4.9Run選項卡——求解
3.5套用實例——路堤堆載的模擬
3.5.1問題描述
3.5.2建立格線
3.5.3材料賦值
3.5.4邊界條件
3.5.5初始應力計算
3.5.6路堤堆載的模擬
3.5.7後處理
3.6本章小結
9.1概述
9.2基本理論
9.2.1FIAC3D中接觸面的基本理論
9.2.2FIAC中的接觸面理論
9.3FIAC3D接觸面幾何模型的建立
9.3.1移來移去法
9.3.2導來導去法
9.3.3切割模型法
9.3.4接觸面建立所存在的問題
9.4FIAC接觸面幾何模型的建立
9.5接觸面參數的選取
9.5.1接觸面參數的確定
9.5.2接觸面參數的影響
9.6單樁靜載荷試驗模擬
9.7與接觸面有關的常用命令
9.8本章小結
第10章結構單元及套用
10.1概述
10.1.1基本術語
10.1.2幾何模型的建立
10.1.3結構單元的連線
10.1.4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
10.1.5局部坐標系與符號約定
10.2結構單元的基本原理
10.2.1梁(beam)單元
10.2.2錨索(cabIe)單元
10.2.3樁(piIe)單元
10.2.4殼(sheII)單元
10.2.5土工格柵(geogrid)單元
10.2.6初襯(Iiner)單元
10.3後處理
10.3.1結構節點的輸出信息及歷史變數
10.3.2結構構件的輸出信息及歷史變數
10.4套用實例
10.4.1使用梁單元進行開挖支護
10.4.2關於預應力錨桿的模擬
10.4.3結構單元的動力回響
10.5本章小結
第11章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
11.1概述
11.1.1與等效線性方法的關係
11.1.2FIAC3D動力計算採用的本構模型
11.2動力時間步
11.3動態多步
11.4動力載荷和邊界條件
11.4.1動力載荷的類型與施加方法
11.4.2邊界條件的設定
11.4.3地震載荷的輸入
11.5力學阻尼
11.5.1瑞利阻尼(RayIeighdamping)
11.5.2局部阻尼(Ioca1damping)
11.5.3滯後阻尼(Hystereticdamping)
11.5.4關於阻尼設定的一些討論
11.6格線尺寸的要求
11.7輸入載荷的校正
11.7.1濾波
11.7.2基線校正
11.8動孔壓模型與土體的液化
11.9完全非線性動力耦合分析步驟
11.10套用實例——振動台液化試驗模擬
11.10.1計算模型及參數
11.10.2計算過程
11.10.3計算結果與分析
11.I1本章小結
第12章流一固相互作用分析
12.1概述
12.2流固相互作用的兩種計算模式
12.2.1無滲流模式
12.2.2滲流模式
12.3流體分析的參數和單位
12.3.1滲透係數
12.3.2密度
12.3.3流體模量
12.3.4孔隙率
12.3.5飽和度
12.3.6流體的抗拉強度
12.4流體邊界條件
12.4.1透水邊界與不透水邊界
12.4.2其他滲流條件
12.4.3關於流體邊界條件的討論
12.5流體問題的求解
12.5.1時標(TimescaIe)
12.5.2完全耦合分析方法的選擇
12.5.3固定孔壓分析(有效應力分析)
12.5.4單滲流分析建立孔壓分布
12.5.5無滲流——力學引起的孔壓
12.5.6流固耦合分析
12.6套用實例
12.6.1心牆土壩的滲流
12.6.2真空預壓的簡單模擬
12.7本章小結
第13章自定義本構模型
13.1自定義本構模型的實現
13.2模型運行方法
13.2.1編譯項目
13.2.2創建一個新的項目
13.2.3選擇ReIease/Debug編譯選項
13.2.4改變輸出檔案名稱為自定義的DII
13.2.5在項目中添加用戶自定義的源檔案和頭檔案
13.3以MohrCouIomb模型為例
13.3.1頭檔案(usermohr.b)
13.3.2C++源檔案(usermohr.cpp)
13.4開發實例——Duncan.Chang模型的開發
13.4.1理論描述
13.4.2開發流程
13.4.3調試與驗證
13.5本章小結
第14章邊坡安全係數求解
14.1強度折減法
14.1.1基本原理
14.1.2實現過程
14.2套用實例
14.2.1安全係數求解
14.2.2自編強度折減法的實現
14.3強度折減法評述及使用建議
14.3.1強度折減法評述
14.3.2強度折減法使用建議
14.4本章小結
第15章冰磧土邊坡穩定性研究
15.1概述
15.2邊坡工程地質模型
15.3冰磧土抗剪強度參數研究
15.3.1冰磧土的組成和結構特性
15.3.2抗剪強度參數研究思路
15.3.3冰磧土結構的元胞自動機模擬
15.3.4元胞自動機模型的導入
15.3.5三軸數值模擬試驗
15.3.6試驗結果及分析
15.3.7抗剪強度預測模型
15.4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15.4.1邊坡穩定性綜合分析方法構建
15.4.2簡化一次二階矩法(Sfosm法)
15.4.3邊坡穩定的FIAC3D分析
15.4.4邊坡可靠度分析
15.5本章小結
第16章阪神地震液化大變形分析
16.1前言
16.2液化後流動本構模型及其在FIAC3D中的開發
16.2.1液化後流動本構模型
16.2.2一般應力條件下飽和砂土液化的判定準則
16.2.3開發過程
16.2.4PIFinn模型的開發流程
16.2.5液化狀態指示器的編寫
16.3前處理
16.3.1模型尺寸及計算參數
16.3.2地震波的調整
16.3.3格線劃分
16.4靜力計算結果
16.5動力計算結果
16.5.1變形分析
16.5.2液化區比較
16.6本章小結
第17章抗液化排水樁的數值模擬
17.1概述
17.2前處理
17.2.1格線建立與初始應力生成
17.2.2樁模型及接觸面單元的生成
17.3震前初始應力狀態的計算
17.4動力計算
17.4.1動力輸入
17.4.2單元額外變數的定義
17.4.3歷史變數的記錄
17.5計算結果與分析
17.5.1超孔壓比分析
17.5.2超孔壓與豎直向有效應力分析
17.6本章小結
第18章深基坑工程分析
18.1前言
18.1.1工程概況
18.1.2基坑圍護方案
18.2計算模型及參數
18.3分析過程
18.3.1初始應力計算
18.3.2支護樁的施工
18.3.3開挖計算
18.4計算結果分析
18.5本章小結
第19章裝配式防波堤的變形分析
19.1概述
19.2分析思路
19.2.1Beam單元
19.2.2PiIe單元
19.2.3Inter.face單元
19.3施工過程的模擬
19.3.1計算模型及參數
19.3.2計算步驟
19.4波浪載荷作用下結構的變形分析
19.4.1分析方法
19.4.2波浪載荷的計算
19.4.3波峰作用下的計算結果
19.4.4波谷作用下的計算結果
19.5計算結論與本章小結
第20章盾構開挖對軟粘土地層的擾動模擬
20.1概述
20.2問題描述
20.3FIAC3D模擬隧道開挖中若干問題的解決
20.3.1採用修正劍橋模型模擬軟粘土地層應力應變特性
20.3.2流固耦合模擬隧道開挖地層變形時效性
20.3.3殼單元模擬隧道襯砌支護
20.4計算檔案
20.5計算結果分析
20.6本章小結
第2I章常見問題及學習建議
21.1常見問題及其解答
21.2常見錯誤提示及其解決辦法
21.3學習經驗和建議
附錄AFIAC3D命令一覽
附錄BFIAC3D的FISH保留字
附錄CFLAC的FISH保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