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FGT-203毫米牽引火炮
- 別名:亞洲第一炮
- 研製單位: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 研發時間:1988年
- 裝備情況:1991年停止研發
主要性能,發展歷史,優點,射程遠,射速快,威力大,壽命長,缺點,射擊精度差,炮口震動大,火力密度低,機動性差,
主要性能
口徑:203.2毫米;
初速:933米/秒;
射速:1-2發/分;
最大射程:發射底凹彈40公里/發射底排彈50公里;
戰鬥全重:16噸(牽引)/28.5噸(自行);
最大行駛速度:公路:90公里/小時
土路:50公里/小時
發展歷史
從1988年6月到1991年10月期間,203mm牽引炮系統分四個階段總共進行了八輪靶場射擊試驗,實際射彈總計235發。1988年6月隨著摸底炮一聲炮響,中國在與國外聯合研製中首開記錄的響了203mm火炮的第一炮。在與西班牙同時研製203mm牽引炮實驗炮的過程中,又是中國首先進行了射擊試驗。
1990年12月兵器工業總公司和兵器科學研究院在北京成功組織了203mm牽引炮、自行摸底炮以及全膛榴彈、圓柱榴彈的匯報展覽,得到了國家、中央軍委和兵種有關領導同志和領導機關的重視和支持,當時的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國務委員、國家計委主任鄒家華,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任謝光,國防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海軍副司令張序三,兵器工業總公司總經理來金烈等領導同志;總參,總裝,總參炮兵部、炮研所,海軍有關技術部門和各大軍工院校等單位都先後到場參觀,對研製成果表示肯定,並提出了重要的指示意見。
1991年底,FGT-203毫米牽引火炮研製告一段落,該項目因技術原因和不符合現代戰爭要求而終止研發項目,轉而研發155毫米火炮和大口徑遠程火箭炮系統。
優點
射程遠
FGT-203毫米牽引火炮雖然採用較短的45倍口徑的身管,但是得益於該炮更晚的設計時間,得以使用更為先進的彈藥和發射藥設計。因此該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美國M110系列最大射程僅為29.1千米,俄羅斯的2S7最大射程47.5公里,這就使得遠程攻擊占了先機之力。
射速快
美國M110火炮最大射速為1.5發/分,持續射速0.5發/分,而國產203榴彈炮的最大射速為2發/分,持續射速為1發/分。優於美國火炮。俄羅斯2S7火炮的射速與國產203榴彈炮相當。射速快,意味著在同一時間內落彈多,亦即火力密度大,毀傷能力高。
威力大
與當前國際上所有同口徑火炮相比,中國炮彈威力處於領先地位彈重101公斤:M110火炮彈重只有97公斤,而由於彈藥內部加裝了超級溫壓高爆彈頭,使得炮彈的威力也超過了俄羅斯2S7的110公斤彈頭。
壽命長
FGT-203毫米牽引火炮配用的是全可燃藥筒,全部藥筒都可以在藥室中燃燒殆盡。配合大藥室、大裝藥量、長身管、低膛壓的設計,減緩了炮膛的燒蝕,大幅度提高了火炮身管壽命。
缺點
射擊精度差
這是由於射程遠所至。在需要進行精密射擊時,這種炮很難勝任。
炮口震動大
炮口制退器設計效率過高,實測結果在65%以上,難以調整衝擊波場的分布和對炮手的影響,同時帶來較大的炮口震動。在炮口制退器研製過程中採用了低於機械性能要求的材料,結果導致1991年9月第二射擊輪試驗時發生了炮口制退器斷裂,火炮翻轉180度,折斷大架的嚴重事故。
火力密度低
射速相對較慢導致火力密度低,效能差。152加榴炮最大射速是203榴彈炮4-5倍,儘管203炮彈威力大,但兩發152炮彈的威力卻可以超過203炮彈。因此,如果不考慮射程,在戰術使用上203榴彈炮的實際效能明顯低於152加榴炮。
機動性差
FGT-203毫米牽引火炮十分笨重,兵力機動能力不如其他火炮,加之容易暴露目標,受打擊後撤出陣地慢,戰損率大於其他火炮。火炮架尾輪著地隨行牽引的設計結構新穎,但是實際使用時可靠性較差。火炮的45倍徑身管長度過大,為了保證牽引車的牽引和迴轉,使用了長達3.5m的牽引桿,進一步惡化了牽引可靠性。設計時雖然採取了各種減重措施,火炮的戰鬥全重仍然接近17噸,作戰時如果單純依靠人力推拉火炮進出陣地將十分不便,火炮行軍—戰鬥轉換過程也較為繁瑣,需要操作的環節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