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息稅前利潤)

EBIT(息稅前利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EBIT全稱為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即息稅前利潤。從字面意思可知是不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即未計利息、稅項前的利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息稅前利潤
  • 外文名: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 簡稱:EBIT
  • 解釋:不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計算公式,基本含義,計算公式,基本區別,

計算公式

息稅前利潤
(EBIT)
支付利息和繳納所得稅前的利潤
EBIT=p×Q-Vc×Q-F=M-F
上式Vc×Q和F中不包括利息費用。
息稅前利潤是指企業支付利息和交納所得稅前的利潤。
息稅前利潤EBIT
=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經營成本
=產銷量Q×(單價P-單位變動成本V)-固定經營成本F
=產銷量Q×單位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F
=邊際貢獻總額M-固定經營成本F

基本含義

EBIT通過剔除所得稅及利息,可以使投資者評價項目的時候不用考慮項目適用的所得稅率融資成本,這樣方便了投資者將項目放在不同的資本結構中進行考察。

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有兩種[2]:
EBIT=淨利潤+所得稅+利息
EBIT=經營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基本區別

EBIT主要用來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EBITDA則主要用於衡量企業主營業務產生現金流的能力。他們都反映企業現金的流動情況,是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比較重視的兩個指標,通過在計算利潤時剔除掉一些因素,可以使利潤的計算口徑更方便投資者使用。
EBIT和淨利潤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剔除了資本結構和所得稅政策的影響。如此,同一行業里的不同企業之間,無論所在地的所得稅率是有多大差異,或是資本結構有多大差異,都可以夠拿出EBIT這類指標來更為準確的比較盈利能力。而同一個企業在分析不同時期盈利能力變化時,使用EBIT也比較淨利潤更具可比性。
參考書: Steven M. Bragg - Business Ratios and Formulas: A Comprehensive Guide
參考書: Ciaran Walsh - Key Management Ratios [中譯本《關鍵管理指標:掌握驅動和控制企業的管理工具》,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