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簿記(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複式簿記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一般指本詞條

複式簿記是“單式薄記”的對稱。採用複式記賬的簿記。複式記賬是會計工作中對每一項經濟業務按相等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賬戶相互對應地同時進行登記的記賬方法。12—15世紀產生於義大利,最早流行於佛羅倫斯,後盛行於威尼斯。當時被稱為“意式借貸i己賬法”或“義大利簿記”。隨著世界貿易中心的轉移,18世紀的英國在“義大利簿記”的基礎上建立了所謂的“英式簿記”。之後,“複式簿記”才成為一個術語開始流行。我國於清末引進複式簿記。作為現代會計的基礎,複式簿記的科學原理不僅適用於手工會計數據處理,而且適用於計算機會計數據處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複式簿記
  • 別名:賬戶記錄
複式簿記的特點,記賬規則,複式簿記開山作,

複式簿記的特點

(1)根據賬戶記錄的結果可以了解每一項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
(2)可以對賬戶記錄的結果進行試算平衡,以檢查賬戶記錄的正確性。

記賬規則

“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對任何一個經濟業務都必須以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繫的賬戶中進行登記。
對每一項經濟業務都應當做借貸增減相反的記錄。

複式簿記開山作

儘管會計的起源很早,但現代意義上的會計卻應從人們學會複式簿記來記錄經濟活動時算起。複式簿記是文藝復興時代的產物,是一個巧妙的科學核算系統。自從它被推廣套用以後,備受各界著名人士的交口讚揚。德國詩人、文學家、哲學家歌德(Goethe)形容複式簿記是“人類智慧的絕妙創造之一,每一個精明的商人從事經營活動都必須利用它”。數學家凱利(Cayley)認為,複式簿記原理“象歐幾里德的比率理論一樣,是絕對完善的”。經濟史學家松巴特(Sombart)說:“創造複式簿記的精神,也就是創造伽利略和牛頓系統的精神”。也許會計學家黑澤清的描述有些誇張但卻深刻而具體。他在《改訂簿記原理》中寫道:“在複式簿記出現以前,世界上不存在所謂’資本‘的概念。或者說,倘若沒有複式簿記,就沒有’資本‘的出現。”又說:與此同時,複式簿記還創造出資本主義“企業”的概念。黑澤清對複式簿記的評價,主要是引用西方學者的看法。不過這都是他深表贊同的。所謂複式簿記可以創造“資本”和“企業”這些概念當然帶有文學誇張的味道。這只是說,人們實際上是通過複式簿記中資本和其他賬戶,才有可能從量上把握資本並具體證實作為經營實體的企業的存在。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資本價值“在它循環時都要經過不同的存在形式。這個資本價值自身的同一性,是在資本家的賬簿上或在計算貨幣的形式上得到證實的”。
人們讚美複式簿記絕不是偶然的。它歷時五百年而至今仍成為現代會計記錄部分的支柱,證明它的科學性經過了長時期的歷史考驗。美籍日本著名會計學家井尻雄士把複式簿記的優點作了比較全面而深刻的闡述。他說:“人們說到複式簿記(double-en-try bookkeeping)的長處往往只從小節著眼,說它因為一筆數目登記兩次可以通過計數核對而減少差錯。其實遠非如此。在單式簿記下,一家企業的現狀,只能用現在財富的一套賬戶來表示。而複式簿記卻迫使人們以一套適當的資本賬戶,來’算得‘現狀。資本賬戶記錄了導致現狀的各種過去業務。所以,經管責任(account-ability)乃是複式簿記制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在複式記賬制(double-entry system)之下,從過去算得現在的會計,不是碰巧地、隨意地完成的,而是完全地、有系統地完成的,因為不然的話,兩方就失去平衡了。複式簿記制最基本的貢獻就是它讓經理和會計人員經受這種壓力,一定要交待財富的變化。”另一位日本會計學家也說:複式簿記的本質職能是“期間損益的測定”複式簿記雖然在資本主義時代到來之前已經出現,但它卻為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準備了一個完美的經濟信息系統。難怪還有人說:“如果沒有複式記賬,資本主義恐怕是建立不起來的。”
複式簿記對於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如果把複式簿記同文藝復興時期先後發明的時鐘、顯微鏡、金屬活字印刷技術等相提並論,它也當之無愧。可是,複式簿記究竟創始於何時、何地,發明者是誰,迄今還是一個不解之謎。當然,會計史學家們希望通過文物的發掘與考評,最終能弄清楚這個問題。因為十五世紀義大利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思想家盧卡·巴其阿勒把人類創造的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記錄與計算技術——及時地加以整理、概括和發展,使其完美地保存下來,並向歐洲和世界介紹,一直流傳。
複式簿記從萌芽到比較完備,大致經歷了三百年左右。最早流行於佛羅倫斯的形式僅限於記錄債權、債務;後來在熱那亞套用的賬簿已把記賬對象擴大到商品和現金。比較完備的複式簿記是威尼斯盛行的方法。威尼斯的簿記,除記錄債權、債務、商品和現金之外,還設立了“損益”和“資本”賬戶。盧卡·巴其阿勒總結推廣的複式簿記,正是當時已臻於最完美形式的威尼斯簿記。今天我們仍然遵循的複式簿記的基本原理和規則,在盧卡·巴其阿勒的簿記論(會計論)中幾乎已包括無遺。如果說,以威尼斯的簿記為代表的複式簿記是一個了不起的創造,那么,盧卡·巴其阿勒卻進行了再創造。他不僅通俗而詳盡地描述了威尼斯複式簿記中的賬簿體系、記賬方法和主要業務的記錄,而且加以必要的總結與提煉,他把複式簿記原理和方法的精華,再現於他的著作之中。例如,認為簿記的目的在於及時向商人提供資產、負債和損益等信息的思想;把合夥經營實際上視為一個“會計主體”,要求對合伙人所有的現金、房地產、應收賬款等既應借記有關資產賬戶,又應按同等金額貸記合伙人的資本賬戶的思想,在其會計論中都已或明或暗地得到反映。即使由於受當時的歷史局限和中世紀義大利城市存在著多種貨幣等特殊經濟條件所限制,巴其阿勒沒有也不可能明確提出經營連續性、會計分期、以統一的貨幣為記賬單位等會計概念,而他仍然在分類賬結賬時談到會計的年度問題,在登記日記賬時要求詳細記明貨幣種類及其兌換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給後人以啟迪,為進一步完善、改進和發展複式簿記留下了餘地。
迄今為止,現代會計離不開複式簿記,而複式簿記則離不開盧卡·巴其阿勒。只要有一點會計史常識的人們都懂得:巴其阿勒的名字是同複式簿記和建立在複式簿記基礎上的現代會計緊緊聯在一起的。巴其阿勒的會計論是否算是第一本描寫複式簿記的著作可能仍有爭論,但不管其結論如何,都不會有損於巴其阿勒這部膾炙人口的會計著作在會計發展史中的地位及其巨大深遠的影響。巴其阿勒作為“現代會計之父”是當之無愧的。正如美國幾位會計學家對他的評價:“牢記1494年,會計人員應當不會感到困難,因為這個年代緊靠1492年。而1492年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一年。在會計的發展史上,1494年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代——不是因為它表示簿記的產生而是因為在這一年義大利出版了第一部有關簿記的論著。”“149.4年在威尼斯由盧卡·巴其阿勒出版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是第一本描述複式簿記制度和提供會計記錄論據的著作”,“雖然巴其阿勒不是複式簿記的創始人,而他的著作卻把複式簿記的利用推廣到全歐洲。”“盧卡·巴其阿勒被認為現代會計之父是因為他(描述)的威尼斯方法隨後就變成了教科書的模式,為期超過了兩百多年。”“不用說,盧卡·巴其阿勒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關於《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對複式簿記來講,具有里程碑的性質。”
巴其阿勒的著作已經被譯成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及義大利文等若干版本。在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在我國,至今還沒有一部完整的中文譯本。我國會計界人士,對於盧卡·巴其阿勒這個名字,對於載有他論述複式簿記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這部書,對於1494年這個會計發展史上的重要年代,也是相當熟悉的,然而廣大會計工作者卻沒有機會一讀巴其阿勒論及複式簿記的原著,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感謝日本九州大學經濟學部西村明教授。在我們通過學術交流建立了友誼之後,承他贈給我九州大學圖書館藏書《巴其阿勒會計論》的複印本。這部書是由美國R.G.布朗博士和K.S.約翰斯頓博士用現代英文譯成的巴其阿勒關於計算與記錄詳論的全文共37章,以及另外三個部分組成。此三部分為:一是巴其阿勒的畫像及其說明。這個畫像是珍藏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立博物館中名畫的影印件。巴其阿勒這幅畫像之所以珍貴,不僅由於畫像栩栩如生,反映了巴其阿勒生前的風采,而且因為畫面中巴其阿勒書桌上用書夾扣合的原著,據考證,可能就是《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二是巴其阿勒生平及其著作的詳細介紹。從介紹中使我們了解到:巴其阿勒與同時代一些著名人物有著友好的交往,他們共同活躍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舞台上,為歐洲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各自的貢獻。三是該書附有巴其阿勒原著拉丁文的全文。這也是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獻。
為了使這部名著儘快地公諸於眾,林志軍李若山、李松玉等三位年輕同志,懷著濃厚的興趣,將它譯成了中文,在由林志軍博士初校後,常勛教授進行了詳細的校閱。我只是作為翻譯這本書的熱心贊助者。
我們所看到的複式簿記論著,不論在原理或技術的任何方面,比之十五世紀的威尼斯簿記,其完善、科學和精巧的程度,不知要超過多少倍,這是毫無疑問的。可貴的是,翻開五百年前巴其阿勒的著作,關於簿記最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式的闡述。可見,數典不能忘祖。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的繼承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