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 of Dreams

Diary of Dreams最初的成立是作為Adrian Hates的個人旁系樂隊,早在80年代末期Diary of Dream就早已成立,但直到1994年樂隊才發行了第一張專輯“Cholymelan”,這張專輯在吉他手Alistair Kane的協力幫助下不失為樂隊的一張經典之作,為廣大歌迷和地下音樂媒體所讚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Diary of Dreams
  • 職業:樂隊
  • 代表作品:Cholymelan
  • 成立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期
Diary of Dreams簡介,Diary of Dreams樂隊歷史,前編,正篇,sine補充,

Diary of Dreams簡介

風 格:Industrial Dance工業舞曲), Dark Ambient (黑暗氛圍),Darkwave Industrial (暗潮工業)
介 紹:
然而隨著樂隊96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End of Flowers”,Diary of Dream的發展已勢不可擋。這張專輯由Adrian自己的品牌Accession唱片發行。專輯“End of Flowers”的發行讓Diary of Dreams鞏固了自己在歌特/暗潮音樂領域內的地位,其中幾首單曲還收錄到了隨後的幾張compilation中。
然而Adrian和Alistair的腳步卻沒有從此放緩,一年之後樂隊的第三張專輯“Bird Without Wings”又新鮮出爐了。隨著一場場的宣傳演出,這張專輯的銷量也節節判升,同時贏得了更多的讚美,而專輯的設計質量也甚為精良,高清晰度的圖片效果,漂亮的襯頁及排版,沿襲著“Cholymelan”精美的CD包裝風格。從那時起,Diary of Dreams已無疑成為一股不容輕視的力量,Adrian的每張作品都能夠成功地一次次超越以前的專輯,樂隊的歌迷數量同時也在不斷上升,獨立媒體對樂隊的採訪越來越多,好評如潮。
1998年樂隊陣容有所變動,[Os]mium和Christian Berghoff加入了樂隊,這為樂隊的現場表演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為樂隊的音樂和創作注入一股新鮮活力,這無疑也促進了Diary of Dreams第四張專輯在98年初的全新誕生,在這張“Psychoma”中樂隊在音樂中結合了更多的電子元素,然而新的音樂元素在富有技巧的表現手法下沒有使Diary of Dreams喪失他們原先獨特而具有親和力的聲音,同時樂隊憑藉專輯中富有哲理性的歌詞和華麗眩目的歌曲在不斷前進發展的歷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Diary of Dreams歷史的下一幕是專輯“Moments of Bloom”,這一張非常特別的帶有“精選”意味的專輯,其中收錄著前四張專輯的許多remixed以及remastered版本,還有四首新創作的單曲。
接著在2000年2月,樂隊的第六張專輯“One of 18 Angels”上市了,這激烈的11首單曲再次震撼著那些忠實的歌迷以及許多仍存疑慮的新樂迷們,同時還登上德國另類音樂排行榜。專輯發行後的整個夏季里樂隊出席了一系列音樂節和同台表演,而樂隊的陣容有了新的調整:Torben Wendt加入樂隊成為新的歌手,同時樂隊的現場演出也更加獨具魅力而吸引人——兩位主唱在聲音和動作的配合下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一年後即2001年的月份,Lil'K加入了樂隊,在4月20日的Kopenhagen舉行了在Diary of Dreams的首場表演,展現了他激烈而蠻橫的吉他技巧。7月份Torben去加拿大短暫停留,而樂隊繼續由Adrian,Lil'K和[Os]mium參加各種演出。而現在Diary of Dreams正忙於創作他們的第七張全新專輯“Freak Perfume”。
國 籍:德國
專 輯:
Freak Perfume、One of 18 Angels、Moments of Bloom

Diary of Dreams樂隊歷史

(Von MsMudia, Betty, Biggi

前編

Diary of Dreams的意義:
對於那些喜愛另類音樂,對Diary of Dreams尚不太了解的人們,在正式介紹樂隊的歷程之前,我想先對樂團核心成員Adrian Hates音樂創作的動機作一下簡述。
Diary of Dreams的創作目的始終未曾改變,即自我激發,在夢與精神創造之中建立心靈的庇護,以此在內心找到歸屬感,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
於是Adrian寫下了映在他腦海中的夢與故事。寫下在一個個小圈子裡生活著的人類,加上了他對於人性、機械、哲學、自然、宗教、信念、依存以及命運悲喜的感觸。
Adrian的創作深受鐘愛詩人Georg Trakl影響,Trakl的作品以其強烈的表現主義,在他的音樂中留下烙印,使歌曲有著一種抑鬱憂傷的基調。
由此他經常使用神話象徵與宗教符號式的隱喻,但兩者並非其真正意旨所在。他的歌詞遠離政治主題,也無關乎宗教或男女愛情。只是運用象徵、暗喻、譬喻等手法,使文字意蘊隱而不現,留給聽者自我闡述的廣闊空間。
表達方式如此隱晦的另一個原因,自是堅守內心情感的私密、不隨意向公眾吐露的自我防禦心理,拒絕淪為完全的心靈暴露者。
在他最近的幾張作品裡,“和諧”成為尤為重要的主題。按照他的理論,“大凡人生於和諧,而歲月愈長,內中和諧漸失。自知其耗,則唯求頃餘生心力復得之。然至命盡亦求之不得者何其多矣。”作為一名樂手,Adrian Hates以音樂創作的方式尋找他內心失去的和諧——他在歌詞中傾訴,渴望從精神危機中解脫,以求“倖存”。他將“夢”作為自我醫治的手段。“夢”是他得以避循的安全場所,也是他尋找自童年時代就已失去的事物的依賴。
若形容Diary of Dreams的音樂,首先是那極臻細膩完美的編曲,加上綺麗多變的旋律,亦不容忽視其憂悒的歌詞與Adrian Hates迷夢般深邃的聲音。傾聽之時,如置身於幻想現實交融相錯的異次世界……

正篇

1973年,20世紀最受讚譽的藝術家——Pablo Picasso與世長辭。也正是在這一年,一個男孩出生在西德的北萊茵-威斯伐倫。
這個默默無聞的男孩走向聞名世界的藝術家的音樂歷程是從9歲那年拿起古典吉他開始的,他的音樂熱情隨後又向鋼琴和貝司繼續延伸。
1987年,14歲的少年寫下了有生以來第一首歌詞。在其中抒發了他對人性的卑劣、狂傲和愚蠢的感觸,自此以往,我們所認識的 Adrian Hates將始終用他的方式把情感轉化為藝術。
1989年,Adrian完成了一首古典吉他曲,他的譜曲創作先前已有一段時日。這首浸透著憂傷的曲子裡記錄了他所有的希冀與夢想,如同15歲的他多年來書寫的日記。他給這首曲子起名為“夢的日記”。
他漸漸產生了組一支樂隊的想法。他覺得,這個標題下所包含的生命力,是僅僅一首器樂作品所無法表達的,他決定將原先的名字譯成英語,作為自己樂隊的名稱——Diary of Dreams誕生了。
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忙於尋找和自己想法相近的樂手——當時唯一找到的合適人選,是吉他手Alistair Kane。
樂隊里其他成員更換頻繁,於是在又一名組員離隊的三個月後,兩人決定不再吸收新成員,同時訂下了新的音樂創作計畫:用鼓機和一台合成器取代了原先的幾件古典樂器。
1990年,Adrian就已經做出了最早的幾首小樣——但在他眼裡,這些曲子都尚未達到可以送去唱片公司的水準。於是又過了4年,才在Dion Fortune廠牌下發行了他的處女作大碟。
在此期間,音樂人Artaud為他的樂隊“Garden of Delight”尋找吉他手和貝司手,於是Adrian從1992年起,為其舞台演出擔當貝司手,直到1997年離隊。但並不參與他們錄音室的工作,因為他不願因此過多占用留給自己Diary of Dreams的時間。
1994年,Adrian和Alistair Kane在Artaud創立的廠牌Dion Fortune旗下,發行了他們的處女作大碟“Cholymelan”,在當時引起了很大反響。在國際領域裡聽眾和媒體也給出了一致的好評。他們的音樂被稱為陰暗電子與歌特元素的混合。Diary of Dreams不動聲色地從當時眾多陰暗樂隊中嶄露頭角,卻並不走陰暗樂壇的老套路線。同時樂隊唱片的封套和內頁設計也獨樹一幟。
Adrian把他的“夢日記”看作是抒發胸臆的途徑,而“日記”的寫作則是內心尋求解脫的方式,由此,Diary of Dreams就是整部的日記本,而每一張唱片則是日記集成的章節。那些歌詞如同在至今不斷問世的唱片中貫穿的線索,訴說作者的心聲,是他內心的一部分,而每當事過境遷,一段生活里程結束,新的日子到來,又生出新的感想與體驗。
第一張專集描繪了作者在當初那段日子裡的精神狀態,Adrian將之稱為“行動派消極主義——而絕非抑鬱”。
製作第一張專集時,Adrian獨自包辦了音樂監製、封套設計以及出版發行、資金籌集等工作,自然而然地,他產生了獨立灌制CD的念頭。他和一個合伙人建立了廠牌Accession Records。那樣至少能夠保證由他百分之百把關唱片的銷售與推廣。
1996年發行的第二張專集“End of Flowers”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是新成立的廠牌推出的首張唱片。秉持完美主義的Adrian Hates將自我超越作為在製作這張唱片時的追求。相比Cholymelan中運用不多的合成器處理技術,聆聽End of Flowers不難發現,2年內樂隊的技術裝備迅速增加,幾乎擴充到原來的10倍。
這張專集曾被評價為“歷年最佳歌特唱片之一”,它的電子味十足、同時又將黑暗氛圍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編曲與互相搭配完美統一的樂聲,得到了一些知名音樂雜誌的讚賞。
在這裡很明顯的一點是,雖然Adrian經常指出,他在創作時並不刻意去構想出作品的意義應該為何,然而綜觀他日後逐一出版的唱片,我們卻不難察覺到它們之中貫穿著特定的意義。
比如他把第一張專集的完成看作一個新時期的開始。而歌詞的深處背景也交織在所有的唱片中,那就是無所不在的希望,是他從未曾失去的“行動派消極主義”。“‘Still’這個詞,對我而言代表著希望。雖然始終存在懷疑的理由,但我們說出‘still’這樣的詞時,就是表達了一種希望:一切都會變好的。”他說。
僅僅一年過後——藉助在此期間不錯的唱片銷量帶來的資金,1997年,第三張大碟問世了。專集原定名稱為“Legends”,但當時發行了不少相同標題的唱片,於是Adrian決定將標題改名為“Bird without Wings”,而內容不作變動:唱片的主題圍繞著傳說——確切地——夢的傳說,從中講述了Adrian這一段生活中的夢與感受。這些夢描繪的是一個人的故事:面對這個紛繁世界,無法理清他的思緒,於是渴望找到一片能讓自己如願以償的樂土。
隨著第三張大碟的發售,歌迷群體更為擴大,訪談、演出、媒體報導也大幅增加。
1998年,又有兩位樂手加入了樂隊,他們不僅完備了Diary of Dreams的現場演出隊伍,更是給Adrian的“單獨作業”帶來了改變:Christian Berghoff為現場擔任第二吉他手,而負責鍵盤的[Os]mium更是在錄音室里協助Adrian度過了8個月,集中製作新CD“Psychoma”。
創作效率提高的原因,亦是因為Adrian此時已徹底卸下在Garden of Delight的工作,將全部心力投入他自己的樂團,對第四張專集的催生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雖然沒有人能真正為前後兩張唱片作出比較,仍然可以說,Adrian又一次實現了自我超越。新專集的曲風明顯地更為電子化,即使整張作品的基調還是如此憂傷,歌詞的深深意境仍然使人沉溺。
新專集的主題是“冷漠”,即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的麻木不仁,用其中一首曲目的標題“(ver)Gift(et)”[中毒]一詞表達。歌曲的內容涉及到人的冷酷、隔絕、孤獨、異化,尤其是在人際關係與人生境遇方面。“在孤獨中你學會去愛,愛那些你永遠無法觸及的東西”,歌詞里這樣寫道。人在這條扭曲的道路盡頭,並不能如預想般找到自己尋覓著的聲名、權力與美好——而正是相反,是那歌詞里經常出現的,天啟般不詳預示的結局。
1999年發行的“Moments of Bloom”在很多意義上都可以被稱為最佳唱片。首先無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張精選輯,但收錄曲並不是混音或新版本之類,而是在原有的精選基礎上增加了四首新作。即使是從最初就開始聆聽,收藏了先前四張專集的歌迷,也仍然會發現這張精選的價值。
曾經有人考慮讓精選輯進入北美市場,但這個建議很快被Adrian及其團隊置於一邊,又重新開始埋頭新專集的製作。
某知名音樂雜誌對精選輯有過這樣一番恰如其分的評論:“‘Moments of Bloom’如同Hates事隔幾年回顧他的日記:並不改正什麼,而是細心地標出一些句子、加上注釋註腳,真誠地寫下反思。”
同年,Adrian在自己的廠牌下重新發行首張作品“Cholymelan”,其中新加上4首未公開作品。
Christian Berghoff結束了在倫敦一年的學業回到德國,專心負責Accession Records的工作。隨後Diary of Dreams得到了當時Diorama樂隊核心成員Torben Wendt的加盟——Torben在2000年參與Diary of Dreams的演出,同時在錄音室協助Adrian擔任鍵盤手與伴唱。
這是自Diary of Dreams成立以來的首次,在演出現場有兩位優秀主唱登台,不僅使人聲部分達到了完美的默契,也讓聽眾有幸領略兩位同樣富有才華的音樂人同台出演。
同一年裡,Diary of Dreams的第五張唱片(把Moments of Bloom也算在內)——“One of 18 Angels”問世。這張作品裡,人性是核心主題。在Adrian Hates的眼中,人性是伴著盲目、愚昧、險惡、狂傲而生的。他這張大碟中投入的情感真摯坦率,甚至毫無顧忌。一如他自己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能像人類這樣,讓人深愛,同時深惡痛絕。
而在歌詞中,講述的仍然是“傳說”(雖然自是與先前有所不同)——關於將邪惡重新帶回地球的第18個天使的傳說。Adrian賦予了他一定的個性(也許出自他本身),將種種人類因素加諸其上,並意指,第18位天使存在於我們每個人之中。
這張專集與先前相比,電子元素更為明顯,但也並不意味著其中的陰暗成分有所減弱,它仍是Diary of Dreams最深郁的作品之一。專集登上了DAC(德國另類音樂榜),可見它不僅得到以往樂迷的喜愛,也吸引了不少新聽眾。
2001年,樂隊成員又有了一次變動——Lil’K代替Alistair Kane擔任吉他手,而Torben由於前往澳洲半年,無法參加Diary of Dreams 2001年底的巡迴演出。在巡演期間,樂隊首次發行了一張Maxi細碟“O’Brother sleep”,對樂迷們而言,這無疑是來年第7張大碟問世的前奏。
到了2002年,在大碟“Freak Perfume”問世後不久,又緊接著發行了一張Maxi細碟“AmoK”。在大碟中,Torben Wendt重新擔任起一部分鍵盤與伴唱,並且與Adrian一同演唱了“Bastard”這首歌,雖然在歌詞本里沒有詳盡標明。
這張唱片引起了極大反響,不僅連續數周保持DAC首位,也首次進入Media Control Charts,前100。
這裡也需要就唱片的主題作一些解釋。“Freak Perfume”講述的是一個人的故事,他的思想和內心世界,我們光是從唱片內頁就可以看出,那些圖像是關於一個童年時代就已心理異變的人,完全不同於人們以往熟悉的Diary of Dreams的內頁照片。仿佛在樂隊的風格歷程又開始了一個新階段。
毫不奇怪,Adrian在做完這張大碟後,又立刻回到錄音室,譜寫Freak故事的續篇,這些作品將被收入下一張EP。可以說,它們進一步描繪了Freak鬼魅般的行止,展開了對他的敘述。所謂“Manifest”就是對心理異常者精神狀態的形成進行展開闡述的部分,這也就是為什麼,Freak Perfume黑暗的兄弟將被稱為'Panik Manifesto'。
與“Panik Manifesto”相比,自然會覺得先前的Freak Perfume尚算相對輕鬆,新EP的陰鬱沉重,不僅從那全黑的封頁上(Freak Perfume封頁上的玩偶在Panik Manifesto上被燒焦)顯示出來,也可以從音樂中令人窒息的黑暗(如同作者當時的精神狀態)感受到。
與新EP的發行同時進行的是2002年底開始的新的巡演,Torben Wendt不僅參與Diary of Dreams的演出,也將自己的樂隊Diorama一同帶去暖場。Diary of Dreams內部的人員再次變動,Gaun:A成為新上任的吉他手,Ray:X擔任鼓手。
直到2003年,在各種演出中,這個陣容暫且不再改動。直到[Os]mium因工作調動離隊,Kean Sanders接替他擔任鍵盤手。同時隨著2003年底的Accession Records Tour,發行了限量版的“Dream Collector”,獨家收錄了幾首混音版和一些從未公開的曲目。
2004年,樂隊沉默了一段時期後,舉行了若干規模不大的演出,隨後訊息傳出,在年內,將以Maxi細碟、大碟和EP三部曲的形式發行三張新作。首先是從2004年8月30日起發售的細碟“Giftraum”。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白色背景的唱片內頁上首次出現了Adrian與樂隊其他成員的影像,而Gaun:A也首次協助參與了新曲的製作。
我們熱切期待著Diary of Dreams在不久之後,將有更多優秀作品問世……

sine補充

其後發行的作品:
2004 年10月:Nigredo(Album)
2005 年1月:MenschFeind (Mini-Album)
2005 年8月:Alive (Live Album)
2006年10月:Nine In Numbers (Live Dvd)
2007年11月: Nekrolog 43 (Album)
——Diary of Dreams樂隊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