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春巴旺巴樂隊在EMI旗號下發行了著名的[Tubthumper],標誌著憤怒的地下朋克走進主流的視野,有趣的是其無政府主義的看什麼都不順眼的招牌POSE也很快成為公眾意識;就象是儘管標題曲Tubthumping一度成為英國足球流氓的進行曲,但又被收錄在1998法國世界盃和2004歐錦賽的官方唱片中。此碟在D版市場也曾經風起雲湧,啟發新一代的憤怒青年PISSING THE NIGHT AWAY……無論如何,象這樣"I get knocked down but I get up again / You're never going to keep me down"不怕輸哪兒跌倒哪兒爬起來的精神不單適用於足球,對於習慣於長期沉默的大多數來講,多一點兒憤怒倒也不是什麼壞事——那些滔滔不絕、慷慨激昂的歌德派Tub-thumpers卻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2004年6月初,樂隊發行了新專輯[Un]
David Bowie said in 1973, "Until there was Rock you only had God". Till I heard Chumbawabma I only
had rock, now I have Politco-Art-Rock. via Michael R Daniels
華美恢宏的“I'm With Stupid”是他們政治聲明﹔“Pass It Along”是一首極抒情的歌曲,但它在無情的嘲弄當今世界網際網路帶給人們的虛擬世界,和聲不停地唱著這句話“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這是微軟在他們網站上一句醒目的話,這首歌警示人們這個世界不是用一個小小的滑鼠就能控制得住的﹔另外還有一首質疑網際網路的“WWW Dot”﹔“I'm Coming Out”則是在探討同性戀問題﹔“She's Got All The Friends”是專輯中的一首單曲,嘲諷了社會名流的子女﹔“Celebration, Florida”要是小甜甜之類的歌手唱的話,肯定又是個熱門金曲,但在優美的旋律烘托下,他們把矛頭指向迪斯尼……,在他們的演唱中你聽不出什麼憤怒,相反倒有些諧趣、誇張,但棉裡藏針、笑裡藏刀實在讓人受不了。 專輯一共22首歌曲,但每首歌都不長,而且之間幾乎沒有間斷。他們歌詞流露出的對社會不滿,卻沒有長篇大論,相反,有些歌詞只有一兩句話,由於過分言簡意賅,所以差不多每首歌后面都有一些背景介紹,告訴你這首歌創作的原因是什麼。
“Chumbawamba並沒有任何意義,樂隊組建後的80年代初,採用平淡無奇的樂隊名稱在當時成為一種潮流。當時正是和平朋克大行其道的時代。任何經過年輕人聚集的酒吧時,都能看到印有Disorder,Subhumans字樣的T恤。我們喜歡Chumbawamba的讀音,這名字也不至於太過於死板。Thatcher On Acid的確是一支出色的樂隊。幸運的是,柴契爾夫人掌權整整11年。如果她在任不過18個月,Thatcher On Acid的風潮恐怕很快會煙消雲散。我們需要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名字。”
那或許,你會有興趣知道現在恰巴王八的官方網站首頁上賣著什麼貨?一個在布希頭像下寫著Terrorist的T恤。仔細翻翻資料,你會看到這首借著世足賽走紅的歌曲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法語版,鄉村歌曲版,甚至還有一個嘲笑柯林頓性醜聞事件的版本〈我擦掉它〉(I WIP IT OUT)。你還會看到一大堆免費下載的影片,歌曲與連結,多半是無政府主義與各式抗議檔案的。在大型的抗議場合,諸如「Rock against Racism」演場會,反戰、反布希的行動里,你都可以看到恰巴王八的身影。
龐客搖滾幾乎從一開始就被世人注目,它擺明了是對正常社會發出警告,打破所有規則,巴不得自己成為全民公敵。在流行服飾高手包裝下的性手槍,是第一個因為不斷解約而賺進大把鈔票的史上第一團,其《God Save the Queen》則是一張「從未聽聞」但估計賣出二十五萬張的史上最暢銷被禁唱片。他們的音樂演出詆毀英女王,電視訪問時的髒話破壞了英國性(Englishness)的高貴,而所有這些標誌了新的次文化,英國後繼者更將酒吧搖滾變成龐客搖滾,將儀式性的抵抗變成政治與對常規社會的反叛。說龐客興起是因為英國經濟蕭條,對「體育館搖滾」精緻高價的演出之不滿,勞工階級年輕人憤怒之聲,藝術學院學生的精彩戲劇,都對。更重要的,雖然被記憶的叛逆形象並不長,但社會被驚嚇過的恐懼與被動員之青年卻一樣的多,啟發了之後如grunge、 hardcore等音樂類型, 三個合弦的道理也奠基了電音開始的正當性。從美國到英國,從英國到世界,人們在不同的文化與政治背景下開始他們的龐客之途。在與不同領域接枝衍異的過程中,它不但發展了自己的次文化,帶動了自己的專屬次文化工業,如刺青、服裝配件、吉他樂器改造、同仁志、舞檯燈光工作,以及無數的party promoter與組織者,也與其他的基進思潮一起走入DIY與直接行動的新紀元。
歷史音樂論者,會從美國的車庫搖滾與紐約娃娃(New York Doll)的源起講到英國的龐客場景,一直到90年代電子音樂變成夜店流行風潮之前,自己乾場景醞釀出的音樂風格;藝術理論者則會從達達主義,國際情境主義宣言談到暴女(riot grrrl)與游擊女孩,甚或Guy Debord等後現代寫手的拼貼實驗之作;行動論者則會樂於揭露龐克自己乾傳統與直接行動主義如何在占屋運動上發揚光大,掀起同仁志風潮,在90年代轉換成raver們占據空間的行動哲學,在搗蛋(monkey wrench)技術上日益精進,甚或在1999年反全球化運動與其他的基進環保運動上創造認同性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