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

CSCO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簡稱CSCO)是由臨床腫瘤專業工作者和有關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CSCO的進步迅速、成就卓越,為我國臨床腫瘤學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已成為國內、外有關領域內最為活躍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組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
  • 外文名CSCO
  • 性質: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
  • 成立時間:1997年4月28日
簡介,主要任務,組織結構,

簡介

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簡稱CSCO)是由臨床腫瘤專業工作者和有關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全國性專業學術團體。CSCO的進步迅速、成就卓越,為我國臨床腫瘤學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業已成為國內、外有關領域內最為活躍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組織。
CSCO
回顧歷史,1997年4月28日,在國家衛生部、科技部、民政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國科協以及中國抗癌協會的大力支持和親切關懷下,經過兩年的積極醞釀和籌備,包括一批朝氣蓬勃、報國心切的海外歸國學子在內的200多名高級腫瘤專科醫師匯聚在北京飯店,正式成立了CSCO組織,掛靠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從此,這支年輕的臨床腫瘤學隊伍,本著“團結、協作、務實”的根本宗旨和“服務、協調、引導”的工作理念,老、中、青三結合,精誠合作、積極務實,開拓進取、不斷創新。八年來,風雨兼程、歷經艱辛;到如今,CSCO已經擁有個人會員5500多名,來自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在內的全國32個省、市和自治區,1300多家大中型醫療機構的臨床一線,還有留美的華僑醫師的代表,其中60%以上是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多數會員擔任醫院領導或學科帶頭人,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高度的學術權威性;13位兩院院士和一批著名專家學者在CSCO中擔任領導職務。有44家事業單位和著名的製藥大企業成為團體會員,積極參與,同呼吸,共活躍。
自成立以來,CSCO始終認真貫徹黨中央的“改革開放”路線和“科技興國”的戰略方針,努力踐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廣泛地團結和組織全國臨床腫瘤工作者和相關企事業單位,致力於推動部門之間、學科之間的密切合作,積極開展臨床腫瘤學繼續教育,廣泛宣傳GCP和循證醫學,加強中西醫結合,提倡以化療、放療、手術、生物治療和中醫藥治療等多種手段有計畫、合理的綜合治療,大力推動腫瘤診斷治療的規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進程,促進國際國內學術交流和多中心協作研究,為提高我國臨床腫瘤學界的整體水平,建立和弘揚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臨床腫瘤學事業而努力奮鬥。
一系列的學術培訓、講學活動、專題研討會或論壇會有力地促進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每年一度的CSCO學術年會已經是集中反映我國臨床腫瘤學界最高水準和最新進展的學術聖壇,也是國內、外同行切磋實踐經驗和展現學術成就的極好平台。學會與有關團體會員單位共同設立的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支持啟動臨床研究、資助優秀中青年醫師出國進修學習、獎勵優秀論文成果和出版優秀學術書刊等,工作卓有成效;還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了醫學護理、康復指導和公益性服務。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全國臨床腫瘤學事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一片繁榮景象。CSCO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也隨著全面提升,現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的臨床腫瘤學專業學術組織。
CSCO發展勢頭迅猛,成績優異、有目共睹,不僅震動影響了國內學術界,也贏得了國際腫瘤學界的高度讚賞和破例認同。2003年5月,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領袖代表團主動來訪,與CSCO達成互認互惠關係;之後,雙方進一步廣泛交流合作,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2003年11月,在漢城舉行的亞洲臨床腫瘤學會(Asian Clinical Oncology Society , ACOS)年會上,CSCO指導委員會主任廣州南洋腫瘤醫院名譽院長孫燕院士當選ACOS主席,儲大同主任代表CSCO執行委員會負責承辦2006年ACOS北京大會。2004年11月,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與CSCO建立互認互惠的姊妹學會關係,積極邀請CSCO交流和協作。還與國際抗癌聯盟(UICC)以及歐洲腫瘤研究協作組織(EORTC)等建立了密切聯繫。CSCO已經真正加入了世界腫瘤學界的“WTO ”,成為我國醫學界第一個與國際全面接軌的重要學術組織,在國內外學術界和醫藥工業界影響巨大。

主要任務

一.開展繼續教育、培訓專業防治腫瘤人才,更新臨床腫瘤學知識和技術,提高廣大臨床腫瘤工作者的學術水平和業務技能,鼓勵和支持中青年學者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推薦與表彰學術上有成就的腫瘤臨床工作者。
二.組織協調遵照GCP規範的臨床腫瘤學多中心、多學科、多層次的協作研究,促進臨床腫瘤學研究,促進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先進的診斷與治療技術。
三.與國內外相關學術團體和腫瘤防治組織機構建立密切聯繫,積極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促進國際科技合作,促進國內外的友好往來。
四.收集並提供國內外腫瘤防治信息,編輯出版專業學術刊物,推薦與獎勵優秀學術論文和著作,支持臨床腫瘤學專業書籍的出版。
五.積極開展腫瘤防治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宣傳媒介與多種方式,普及推廣腫瘤診療科學知識,推動民眾性抗癌活動。開展腫瘤診療諮詢服務,為腫瘤患者提供醫學、護理、康復指導和公益服務。
六.充當政府與衛生行政部門聯繫腫瘤臨床工作者的紐帶和開展腫瘤防治工作的助手;接受委託並承擔相關部門的腫瘤防治決策論證及科研成果的鑑定等。

組織結構

榮譽主席:吳孟超 孫 燕 廖美琳 管忠震
指導委員會
主 任 委員:馬 軍
副主任委員:唐平章 蔣國梁
委 員
曹雪濤 程書鈞 儲大同 樊代明 顧健人 郭應祿 郝希山 胡亞美 金懋林 黎介壽
李龍芸 陸道培 彭汪嘉康(台北)朴炳奎 宋恕平 沈鎮宙 沈志祥 申文江 王振義
王金萬 王遠東 胥 彬 姚開泰 殷蔚伯 餘子豪 葉勝龍 張金哲 張熙曾 張嘉慶
趙體平 Martin J. Murphy(美國)
執行委員會
主 任 委員:吳一龍
副主任委員:鄭安理(台北)莫樹錦(香港) 王綠化 梁 軍 程 穎 徐瑞華
秘 書 長:李 進 ( 兼副主任委員 )
副 秘書長:陸 舜 江澤飛 邱 林 周 清
常 委
蔡三軍 陳振東 傅劍華 馮繼鋒 赫 捷 黃 誠 季加孚 李 力 李曄雄 梁後傑
林桐榆 林洪生 劉基巍 羅榮城 毛偉敏 南克俊 秦叔逵 沈 鋒 石遠凱 潘宏銘
王健民 王傑軍 魏於全 吳令英 謝廣茹 徐兵河 顏 敏 於金明 於 丁葉定偉
周清華 張沂平 張 力 張清媛 朱 軍
委 員
白春梅 白 莉 白玉賢 畢 鋒 巴 一 曹軍寧 陳寶安 陳德發 陳 虎 陳 嘉
陳小冰 陳曉品 陳曉媛 陳公琰 陳龍邦 陳敏山 陳正堂 陳志哲 陳智偉 陳 強
陳 功 陳錦飛 蔡 莉 董家鴻 鄧覲雲 丁克峰 范 雲 樊 嘉 樊青霞 馮威健
傅 深 傅小龍 耿 剛 谷力加 顧 晉 顧康生 郭 軍 郭 偉 郭偉劍 郭 衛
郭 勇 郭 曄 韓寶惠 郝純毅 胡 冰 胡春宏 胡德勝 胡國清 胡夕春 胡曉樺
黃慧強 黃建瑾 黃歐平 黃向東 華海清 黃 鏡 嵇振嶺 姜文奇 江志偉 焦順昌
金 風 金 鋒 金 潔 金 晶 郎錦義 李長嶺 李國立 李萍萍 李 槐 李惠平
李 凱 李蘇宜 李 薇 李 曉 李小梅 李醒亞 李揚秋 李子庭 林 鋒 林英城
林麗珠 林岩松 凌 揚 劉 克(美國) 劉愛國 劉 健 劉 凌 劉瑞寶 劉天舒
劉文超 劉曉晴 劉 巍 劉雲鵬 劉 華 劉寶瑞 柳 江 羅清泉 盧 敏(美國)
盧 鈾 陸嘉德(新加坡)陸勁松 梁小波 馬力文 馬勝林 瑪依努爾.尼牙孜 馬建輝
馬智勇 馬碧如(香港) 孟志強 繆建華 穆蘭花 牛曉輝 歐陽學農 潘敏求 潘躍銀
裴 毅 彭 健 邱文生 任 軍 單 利 邵志敏 沈 琳 沈建箴 盛立軍 石建華
史清明 束永前 宋啟斌 宋 純 宋文儒(美國) 宋 鑫 申維璽 孫宏新 孫國平
孫 濤 孫新臣 湯 鵬 唐金海 陶 敏 王寶成 王 東 王貴謙 王華慶 王理偉
王立波 王 琳 王 嶺 王 臻 王寧菊 王 殊 王思愚 王 偉 王湘輝 王曉萍
王秀問 王雅傑 王哲海 王 潔 王長利 王 俊 王 艷 王濰博 王曉稼 吳昌平
吳曉安 伍 鋼 吳 窮 夏廷毅 謝叢華 謝瑞坤(台北) 謝曉冬 熊建萍 徐惠綿
徐 萌 徐建明 徐 農 徐忠法 許 林 楊衿記 楊樹軍 楊錫貴 楊學寧 楊宇飛
楊志敏 姚 陽 嚴 立 閻 驊 尹 莉 尹 路 於國華 於 壯 於世英 岳 麓
袁瑞榮(美國) 殷東風 殷詠梅 曾令源 曾昭沖 翟勇平 張鳳春 張國楠 張賀龍
張洪亮 張 華 張軍一 張俊彥(台北) 張 述 張蘇展 張小田 張緒超 張 陽
張映紅 張 越 張偉京 張和平 張 俊 章 真 趙錫江 趙 毅(台北) 支修益
鄭磊貞 鐘 軍 周永昌(香港) 周彩存 周 雲 周 琦 周愛萍 朱宏麗 朱廣迎
朱秀軒(美國) 祝秀丹 左文述 宗慎平
榮譽委員
丁 悌 高雅苓 金慶文 劉魯明 梅蔚德 師英強 王懷瑾 章文華 張燦珍
辦公室工作人員
范 媛 房佳晨 江 昱 景 瑩 李阿榮 李 化 劉寶印 劉 凌 劉萌萌 劉 瑩 蘆 瑩
梁 敏 馬 婕 王 蕾 武 雪 謝 韜 張 全 周 薔 宗慎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