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指令集
複雜指令集,也稱為
CISC指令集,英文名是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的縮寫)。在CISC微處理器中,程式的各條指令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每條指令中的各個操作也是按順序串列執行的。
順序執行的優點是控制簡單,但計算機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執行速度慢。其實它是英特爾生產的x86系列(也就是IA-32架構)CPU及其兼容CPU,如AMD、VIA的。即使是現在新起的X86-64(也被稱為AMD64)都是屬於CISC的範疇。
精簡指令集
在最初發明計算機的數十年里,隨著計算機功能日趨增大,性能日趨變強,內部元器件也越來越多,指令集日趨複雜,過於冗雜的指令嚴重的影響了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後來經過研究發現,在計算機中,80%程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於這一發現,RISC精簡指令集被提了出來,這是計算機系統架構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體系結構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
指令系統指令種類太多、
指令格式不規範、
定址方式太多的缺點,通過減少指令種類、規範指令格式和簡化定址方式,方便處理器內部的
並行處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處理器的性能。如今因為要追求功耗低的緣故,移動設備CPU普遍採用RISC精簡指令集,如高通曉龍、聯發科MTK、華為海思麒麟等一系列基於ARM架構的處理器。
特徵
RISC指令集有許多特徵,其中最重要的有:
指令種類少,
指令格式規範: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種或少數幾種格式。
指令長度單一(一般4個位元組),並且在字邊界上對齊。欄位位置、特別是
操作碼的位置是固定的。
大量利用暫存器間操作:RISC指令集中大多數操作都是暫存器到暫存器操作,只以簡單的Load和Store操作訪問記憶體。因此,每條指令中訪問的
記憶體地址不會超過1個,訪問記憶體的操作不會與算術操作混在一起。
簡化處理器結構: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簡化處理器的控制器和其他功能單元的設計,不必使用大量專用暫存器,特別是允許以硬體線路來實現指令操作,而不必像CISC處理器那樣使用
微程式來實現指令操作。因此RISC處理器不必像CISC處理器那樣設定
微程式控制存儲器,就能夠快速地直接執行指令。
便於使用VLSI技術:隨著LSI和VLSI技術的發展,整個處理器(甚至多個處理器)都可以放在一個晶片上。RISC體系結構可以給設計單晶片處理器帶來很多好處,有利於提高性能,簡化VLSI晶片的設計和實現。基於VLSI技術,製造RISC處理器要比CISC處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加強了處理器並行能力:RISC指令集能夠非常有效地適合於採用流水線、
超流水線和
超標量技術,從而實現指令級並行操作,提高處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處理器內部並行操作技術基本上是基於RISC體系結構發展和走向成熟的。
正由於RISC體系所具有的優勢,它在高端系統得到了廣泛的套用,而CISC體系則在桌面系統中占據統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領域,RISC也不斷滲透,預計未來,RISC將要一統江湖。
擴展指令集
對於CPU來說,在基本功能方面,它們的差別並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許多廠家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開發了擴展指令集,擴展指令集定義了新的數據和指令,能夠大大提高某方面數據處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軟體支持。
MMX
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體擴展指令集)指令集是Intel公司於1996年推出的一項多媒體指令增強技術。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條多媒體指令,通過這些指令可以一次處理多個數據,在處理結果超過實際處理能力的時候也能進行正常處理,這樣在軟體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MMX的益處在於,當時存在的作業系統不必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輕鬆地執行MMX程式。但是,問題也比較明顯,那就是MMX指令集與x87
浮點運算指令不能夠同時執行,必須做密集式的交錯切換才可以正常執行,這種情況就勢必造成整個系統運行質量的下降。
SSE
SSE(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單指令多數據流擴展)指令集是Intel在Pentium III處理器中率先推出的。其實,早在PIII正式推出之前,Intel公司就曾經通過各種渠道公布過所謂的KNI(Katmai New Instruction)指令集,這個指令集也就是SSE指令集的前身,並一度被很多傳媒稱之為MMX指令集的下一個版本,即MMX2指令集。究其背景,原來"KNI"指令集是Intel公司最早為其下一代晶片命名的指令集名稱,而所謂的"MMX2"則完全是硬體評論家們和媒體憑感覺和印象對"KNI"的 評價,Intel公司從未正式發布過關於MMX2的訊息。
而最終推出的SSE指令集也就是所謂勝出的"網際網路SSE"指令集。SSE指令集包括了70條指令,其中包含提高3D圖形運算效率的50條SIMD(單指令多數據技術)
浮點運算指令、12條MMX 整數運算增強指令、8條最佳化記憶體中連續
數據塊傳輸指令。理論上這些指令對目前流行的圖像處理、
浮點運算、3D運算、
視頻處理、音頻處理等諸多多媒體套用起到全面強化的作用。SSE指令與3DNow!指令彼此互不兼容,但SSE包含了3DNow!技術的絕大部分功能,只是實現的方法不同。SSE兼容MMX指令,它可以通過SIMD和單時鐘周期
並行處理多個浮點數據來有效地提高
浮點運算速度。
SSE2
SSE2(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2,Intel官方稱為SIMD 流技術擴展 2或數據流單指令多數據
擴展指令集 2)指令集是Intel公司在SSE指令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比於SSE,SSE2使用了144個新增指令,擴展了MMX技術和SSE技術,這些指令提高了廣大應用程式的運行性能。隨MMX技術引進的SIMD整數指令從64位擴展到了128 位,使SIMD整數類型操作的有效執行率成倍提高。雙倍精度浮點SIMD指令允許以 SIMD格式同時執行兩個浮點操作,提供雙倍精度操作支持有助於加速內容創建、財務、工程和科學套用。除SSE2指令之外,最初的SSE指令也得到增強,通過支持多種
數據類型(例如,雙字和四字)的算術運算,支持靈活並且動態範圍更廣的計算功能。SSE2指令可讓軟體開發員極其靈活的實施算法,並在運行諸如MPEG-2、MP3、3D圖形等之類的軟體時增強性能。Intel是從Willamette核心的Pentium 4開始支持SSE2指令集的,而AMD則是從K8架構的SledgeHammer核心的Opteron開始才支持SSE2指令集的。
SSE3
SSE3(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 3,Intel官方稱為SIMD 流技術擴展 3或數據流單指令多數據
擴展指令集 3)指令集是Intel公司在SSE2指令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相比於SSE2,SSE3在SSE2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3個額外的SIMD指令。SSE3 中13個新指令的主要目的是改進
執行緒同步和特定應用程式領域,例如媒體和遊戲。這些新增指令強化了處理器在浮點轉換至整數、複雜算法、
視頻編碼、SIMD
浮點暫存器操作以及執行緒同步等五個方面的表現,最終達到提升多媒體和遊戲性能的目的。Intel是從Prescott核心的Pentium 4開始支持SSE3指令集的,而AMD則是從2005年下半年Troy核心的Opteron開始才支持SSE3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MD所支持的SSE3與Intel的SSE3並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刪除了針對Intel
超執行緒技術最佳化的部分指令。
3D Now
由AMD公司提出的3DNow!指令集應該說出現在SSE指令集之前,並被AMD廣泛套用於其K6-2 、K6-3以及Athlon(K7)處理器上。3DNow!指令集技術其實就是21條
機器碼的
擴展指令集。
與Intel公司的MMX技術側重於整數運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針對三維建模、坐標變換 和效果渲染等三維套用場合,在軟體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處理性能。後來在Athlon上開發了Enhanced 3DNow!。這些AMD標準的SIMD指令和Intel的SSE具有相同效能。因為受到Intel在商業上以及Pentium III成功的影響,軟體在支持SSE上比起3DNow!更為普遍。Enhanced 3DNow!AMD公司繼續增加至52個指令,包含了一些SSE碼,因而在針對SSE做最佳化的軟體中能獲得更好的效能。
目前最新的Intel CPU可以支持SSE、SSE2、SSE3指令集。早期的AMD CPU僅支持3DNow!指令集,隨著Intel的逐步授權,從Venice核心的Athlon 64開始,AMD的CPU不僅進一步發展了3DNow!指令集,並且可以支持Inel的SSE、SSE2、SSE3指令集。不過目前業界接受比較廣泛的還是Intel的SSE系列指令集,AMD的3DNow!指令集套用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