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解密中國叢書:古宅玄機

CCTV解密中國叢書:古宅玄機

《CCTV解密中國叢書:古宅玄機》是中央電視台最近幾年《解密中國》欄目內容的合集。內容包括破解七十年前的謎團,海獅傳奇,鐵布神鹿,玉樹謎蟲等故事的介紹展示了中國的歷史之謎,並以科學的視角給予詳盡的解釋。《CCTV解密中國叢書:古宅玄機》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科學。科學知識不再如課本里講述的那樣乏味枯燥,而是變得鮮活、生動起來:科學知識不再是抽象的定理和公式,而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圖文並茂的編排方式更讓人賞心悅目,引導我們徜徉其中,享受這科普世界無窮無盡的樂趣!

基本介紹

  • 書名:CCTV解密中國叢書:古宅玄機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頁數:153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 作者:CCTV《走近科學》欄目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9627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CCTV解密中國叢書:古宅玄機》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百變神刀
大地飛鷹
點蠅成金
飛檐走壁
古宅玄機
赤手空拳
中國的侏羅紀公園
白髮魔頭
與金絲猴零距離接觸
解密北京中軸線
景山坐像之謎
尋找“太極張三豐”
失落的寶藏
尋找消失的神鷹
我看《走進科學》
道具在科普節目中的運用

後記

劉民朝
幾年前,《走近科學》為擴大自己的影響出過單本的解說詞集,但像這次系列化出書還是首次。據說還是被出版社看中,認為有市場需求,會產生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才確定出版的。這說明《走近科學》真的好看了,真的在廣大客群中生根了。
的確,《走近科學》這幾年一直在探索科普節目本土化、平民化的路子,並且取得了成功。它那種找由頭、講故事、設懸念、做演示的樣式,那種好看、有用、貼近、輕鬆的風格,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也逐漸得到專家們的認可。這些跡象告訴人們,一個為中國人所喜聞樂見的電視科普欄目誕生了。
《走近科學》不但看的人多,而且來電來信,網上點擊,甚至千里迢迢到欄目造訪的人也多。這說明大家看過之後,還有進一步了解其內容和反覆進行欣賞的需要。用專業術語說,就是有在平面進行二次傳播的價值。不但有可視性,而且有可讀性。尤其是這套叢書對節目進行了精心梳理,選取了其中引人入勝的內容,名日《解密中國》。我深信書的內容和這個書名一樣吸引人。我向廣大讀者推薦這套叢書,因為讀了它不但能開眼界長知識,還會得到美的享受和滿足。

序言

張國飛
《走近科學》的欄目宗旨是“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傳播科學知識”,“科學”便是欄目的靈魂和宗旨,既是我們的出發點,也是我們衡量事物的尺度。對“科學”二字的認識和理解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節目創作理念和傳播方式。什麼是科學?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我們在這裡所強調的科學並不是只有超導、納米、基因、航天才是科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外層空間、地球深處、億萬年前、億萬年後都有科學的存在。可以說科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它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左右著我們的思維方式。
對科普類電視欄目來講,其關鍵是怎樣理解科學。如果把科學僅僅理解為知識或學問,以此為目的,那科普傳播便不二於應試教育——缺乏真正的智慧和科學的精神。涵蓋於“科學”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層面是科學方法、科學精神,沒有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巧妙的科學方法,科學就難以成就並實現突破。因為對人類來說,科學是生存的手段而非目的,故而我們要做的是用科學的態度去理解科學,實事求是地還原科學。目前,《走近科學》有一個基本的想法,就是把電視傳播規律和傳播科學知識相結合。具體說,就是用電視來表現動作和過程是其最擅長的,而傳播系統的、成型的科學知識並不是電視節目的專長。我們希望用比較有效的手段,把科學知識變成一個副產品,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作為一個主要產品。
眾所周知,每個欄目都有它的目標客群群體,有人認為《走近科學》的傳播題材可能會限制其客群構成,影響到它的收視率,甚至還有人認為,《走近科學》是本科以上觀眾的節目,是給高端看的。持這種看法的人多半對科學的理解過於狹窄,因為科學是無處不在的,“通吃”電視機前的觀眾應該是《走近科學》的客群定位。孫子日“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走近科學》可以帶領觀眾用科學的眼光來解讀世界,而無論觀眾是什麼知識層面和年齡階段的人。有人質疑科普類節目的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但事實上,人的智慧是可以引起共鳴的。思考是人的本性,無論3歲頑童還是耄耋老人,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自己從事的工作中汲取並發掘著智慧,家庭主婦的生活竅門也是智慧,而電視科普工作者的任務就是把科學工作者們高精尖的科研活動中蘊涵的普遍智慧挖掘出來,這就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並產生廣泛的影響。
當欄目的內容與觀眾定位後,接下來所面對的問題就是用什麼樣的內容來實現這種定位。在內容上考慮時效是非常有必要的。挖掘時效性強的新聞事件中的科技故事或科學景觀可以延續觀眾對事件的關注,並獲取科技層面的解釋和認識,這種節目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以前我們覺得科技節目受限於製作習慣、拍攝條件以及製作周期,很難迎合社會熱點。但後來我們逐漸意識到新聞時效不僅是指以快速、及時著稱的第一時效,還包含著第二時效,可以從新的角度和思路去解讀同一個事件,去探究事件背後的更深層次含義,這樣也能體現為時效。比如印度洋海嘯期間《走近科學》做了兩期節目,相對較長的製作周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比訊息報導得更快,但我們不再浪費電視資源去報導海嘯帶來的傷亡數字、時間地點,而是迅速在國內組織訪問,分析海嘯現象的成因、能量、影響、波及面等等。新聞訊息的傳播目的是讓觀眾知其然,《走近科學》則希望觀眾能夠知其所以然,這是一種第二時效下的獨家報導。
什麼樣的內容表現形式是觀眾所願意接受的,是我們在不斷思考並始終在探索的一個問題。故事模式的形成是《走近科學》改革的一個重點,“讓故事做主”是我們的理念。大家都知道科普節目不容易做,這在於它很容易形成說教。但實際上,電視的基本功能是消遣、娛樂及傳播信息,對於教育的功能,它遠不如學校來得直接,因此,說教的形式是觀眾所不願意接受的。觀眾的興趣、喜好始終是我們所關注的。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將通過故事的展開與深入來傳播科學知識,並讓觀眾從中理解科學,了解事情的真相。
如今《走近科學》已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我們將更加尊重人的興趣,進而拓展人的興趣。前幾天跟一位科學家聊天,他的一席話很有道理。他說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興趣點無外乎四個方向:一是財富,人對財富的嚮往直接導致了技術的產生、運用和提高,沒有技術就難以積累財富、難以實現發財夢。比如刀耕火種和機械化誕生於不同的文明,機械化能夠創造財富,而刀耕火種只能滿足人類的基礎需要。二是生命科學,這一興趣層面主要源於人對自身的好奇。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我的生命構成究竟是怎樣的?這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人類的精神求知慾望的一種傳達。三是未知世界和外層空間。人對自身繁衍、生存的星球還很陌生,對歷史、未來、外空充滿好奇和疑惑。四是人類對交流的渴望。人需要自我交流,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流,種族與種族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地球人與外星人之間……都需要交流,人類交流的欲望是永恆的。仔細想來,這四個方向完全可以涵蓋我們的題材範圍。既然觀眾的興趣在這裡,那我們就立足這四個方面深挖、細鑿,層出不窮地發掘細節和新意,這是節目的生命活力和發展動力。
人,不能沒有敬畏的心。我們敬畏什麼?我們敬畏未來。科學,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的事業又何嘗不是如此?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走近科學》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我希望這個欄目永遠處在初始階段,永遠是蓄勢待發。只要觀眾需要《走近科學》,我們就應該堅持去做、去探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民眾”將是我們的不斷追求。貼近生活,要深入生活去體察和感悟,去體會生活的真諦、感受時代生活脈搏的律動:貼近實際,生活在空中樓閣只會喪失我們對生活的理解,脫離實際做出來的節目不會為人所關注和接受:貼近民眾,只有真正深入生活實際才能體悟廣大民眾的所思、所想、所需。這樣,我們做出來的節目才會讓觀眾喜聞樂見,我們的欄目生命力才會長久。
為了感謝觀眾的厚愛,我們將在新的一年中繼續努力,為廣大觀眾奉獻出更多精品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