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調第七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C大調第七交響曲)

C大調第七交響曲(蕭士塔高維奇C大調第七交響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C大調第七交響曲,又名列寧格勒交響曲,前蘇聯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的作品。

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各地首演,樂曲賞析,第一樂章,第二樂章,第三樂章,第四樂章,樂隊編制,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第二銅管組,弦樂組,

創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爆發後,前蘇聯政府馬上總動員藝術界“為祖國而戰”,由此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愛國主義作品,這部交響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蕭士塔高維奇表示:“此曲是戰鬥的詩篇,是堅強的民族精神之讚歌。”全曲的氣勢極其宏偉壯大,終樂章的音響更是震耳欲聾。
德軍包圍列寧格勒,造成城內危機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蕭士塔高維奇在列寧格勒作為“防空監視隊”的一員戰鬥在第一線。就是在這種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蕭士塔高維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
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宮殿”的禮堂,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揮,莫斯科國立劇場管弦樂團演奏,同時對全國及國外做現場直播。可見這部交響曲的初演,便是拿來宣傳,用以提高士氣和宏揚國威,完全作為前蘇聯的一項 “國家大事” 來對待。本曲題獻給“列寧格勒”,並獲得當年“史達林獎”的首獎。

各地首演

1942年3月5日 古比雪夫
1942年3月29日 莫斯科
1942年6月22日 倫敦
1942年7月19日 紐約
1942年8月9日 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公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於1941年7月兵臨列寧格勒城下並於9月由進攻轉為圍攻。至第二年7月,列寧格勒面臨困境,條件極為惡劣,已有43萬人死於飢餓。當時列寧格勒正遭到德國法西斯的圍攻,在極端困苦、極其艱辛危險的時期。
蕭士塔高維奇為了表現蘇聯軍民的浴血奮戰,歌頌人民頑強奮鬥的必勝精神,在槍炮呼嘯聲中,創作了這第七交響曲。在列寧格勒戰役中,伊利亞斯博格帶領列寧格勒廣播樂團於1942年8月9日完成了蕭士塔高維奇第七交響曲(又名:列寧格勒交響曲)在列寧格勒的首次公演,極大的鼓舞了蘇聯軍民的士氣。
之前蕭士塔高維奇第七交響曲已分別於1942年3月5日,1942年3月29日1942年6月22日和1942年7月19日在古比雪夫,莫斯科,倫敦和紐約舉行了首次公演,引起轟動。當伊利亞斯博格準備列寧格勒公演時,樂團只剩下15名演奏員,其他的不是餓死,離去,就是拿起武器參加到保衛城市的行列中去了。
街道上貼出布告,讓城市中所有音樂家立即向廣播電台報到。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幫助那些還剩一口氣的音樂家來到電台。一位當時的組織者回憶說:“我們把他們從昏黑的公寓中找出來,他們瘦得多可怕!但當得知要演奏《列寧格勒交響曲》時,他們立即恢復了生機。當他們帶著樂器來到冰冷的排練廳時,我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同時,前線指揮部又將在前線作戰的演奏家抽調回來補充入樂隊。總譜由一架運送藥品的飛機帶進被圍困的列寧格勒。
1942年8月9日,樂隊在指揮伊利亞斯博格的領導下,在圍困中演奏了獻給這座城市的交響曲,成為一件可歌可泣的壯舉。為了防止德軍炮擊音樂廳並保證演出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正常進行,蘇聯紅軍事前向德軍炮兵陣地發射了約3000發炮彈進行壓制,隨後,這部深刻表現人民對法西斯侵略者的憤怒與反抗的正義之聲,便在這座英雄的城市奏響了。人們從街上、從掩體裡、從住所里聚集到廣播擴音器前,以極大的熱情傾聽著這英雄的樂章,第七交響曲響徹了列寧格勒的上空!同時,演出實況通過廣播送到前線播放,鼓舞了戰士的士氣。

樂曲賞析

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中庸的稍快板-C大調-4/4拍。首先呈示出“人(夢)的主題”(C大調-G大調,配器較少),描繪的是戰爭之前安寧的生活。副部主題由小提琴明朗平穩地奏出,接著是蕭士塔高維奇作品中常見的氣息很長的木管(短笛)獨白。突然,在一片寂靜中,遠方隱隱約約傳來的鼓聲(小軍鼓)擊碎了和平的美夢,出現了進行曲風格的“戰爭主題”(插部-bE大調)。經過十一次變奏後,樂曲達到了高潮,作曲家進行了頻繁的轉調,並開始使用2個銅管組。呈示部主題以c小調呈現。接著大管奏出了幾聲哀鳴(以鋼琴伴奏為背景),引出副部主題(#f小調)。然後弦樂再次呈現出“人(夢)的主題”(C大調),就像是人們對戰爭前美好的回憶。最後,樂章在沉悶的鼓聲中結束。

第二樂章

稍快的中板與小快板-b小調-4/4拍,三段體詼諧曲樂章。此樂章中蕭士塔高維奇運用了極具個性的降七音小調音階。相傳作曲家這樣描述本樂章:“……這是對愉快的事情,人生快樂插曲的回憶。但悲哀的情緒籠罩著這種回憶……”樂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輕鬆奏出的主樂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弦樂器那強烈的節奏背景,還有雙簧管優雅的副樂念等構成。三聲中部有高音單簧管及樂隊的ff力度陳述(#c小調)。雙簧管的副樂念由低音豎笛接替,長笛豎琴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樂章可以說是最具蕭士塔高維奇風格的音樂。

第三樂章

慢板至最緩板-D大調-3/4拍。自古以來人們都說:“俄羅斯人對自己的祖國和土地有著一種深厚的摯愛。”這一樂章在於表現“對自然的美之敬意”,猶如俄羅斯大地上鬱鬱蔥蔥、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一般。最後在低音提琴與大鑼的輕微演奏下,直接進入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轉中板-c小調(結尾為C大調)-2/2拍。首先,弦樂與木管奏出黑暗的聲部(c小調),預示著戰爭的到來。由定音鼓呈示出類似貝多芬“命運主題”動機的短暫導入部後,主題由弦樂器齊奏展示,然後進入自由發展的主部c小調)。在小號的同音反覆下,緊張的節奏隨之而來。幾次艱苦的鬥爭(機槍掃射、衝出氯氣範圍、駿馬奔騰)後,弦樂器與少量的木管奏出了緩慢的主題(調號為5個升號),表示作者為躲避德軍進攻而匍匐前進。依照蕭士塔高維奇的本意,這個終樂章在於表現“為報仇雪恨、勝利而英勇拼搏”。在緩慢的鋪陳敘述後,樂隊逐漸增大音量。最後,樂章進入了高潮,第一樂章“人(夢)的主題”由銅管樂器強有力地奏出(C大調),在排山倒海般的凱歌之後,小鼓奏出了宛若“機槍掃射”式的連續音符(表現了作者堅貞可靠),四個定音鼓奏出樂章的中心主題,全曲在輝煌中結束。

樂隊編制

木管組

短笛(兼第三長笛、中音長笛)
2支長笛
3支雙簧管(兼英國管)
3支大管(兼倍低音管)
2支單簧管(bB,A)
1支高音單簧管
1支低音單簧管

銅管組

4支圓號
3支小號
2支次中音長號
1支低音長號
1支大號

打擊樂組

定音鼓
3個小鼓
鈸(鈸片與吊鈸)
大鑼
木板
木琴
鋼琴

第二銅管組

4支圓號
3支小號
2支次中音長號
1支低音長號
1支大號

弦樂組

2架豎琴
第一小提琴
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