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半導體重摻雜時,費米能級進入導帶,本徵光吸收邊向高能方向移動的現象稱為Burstein-Moss效應。通常發生在半導體重摻雜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urstein-Moss效應
- 外文名:moss-burstein effect
- h :普朗克常量
- K:玻爾茲曼常數
莫斯-布爾斯坦效應(moss-burstein effect)是由泡利不相容原理引起的,當在半導體中摻雜增加時其帶隙改變,價帶頂和導帶中未占據能態發生分離。n型重摻雜時由於費米能級在導帶中而使帶隙改變加大(p型時在價帶中),由於載子濃度過高,在導帶已經有一些電子填入時,使電子從價帶躍遷至導帶則需要更多的能量,滿帶阻礙熱激發和光激發,從而效應是n型半導體中可以增強能帶間隙寬,從而影響某物質的螢光發射和紫外吸收的峰位置。該效應稱之為Burstein Moss effect(莫斯-布爾斯坦效應),也稱之為藍移效應。其常用於螢光光譜的解釋中。
n型半導體材料波長移動計算公式:ΔEBM=[1+(m*e)/(m*h)][(3/π)2/3(h2)/(8m*e)n2/3-4KT]
式中:h 普朗克常量;K,玻爾茲曼常數;T,絕度溫度;n,導帶電子濃度;m*e,m*h分別為電子和空穴的有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