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社會人類學家,民族問題研究專家。 愛爾蘭人,康乃爾大學國際研究院阿倫・L・賓尼約伯(Aaron L.Binenjorb)講座教授,從事國際研究和政府及亞洲事務研究,是著名的東南亞研究學者。
基本介紹
- 外文名:Benedict Anderson
- 相關書籍作者: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 相關書籍譯者: 吳叡人
- 相關書籍ISBN: 9787208054028
人物生平,著作,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他1936年出生於中國昆明。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英格蘭人。1941年隨父母遷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之後又移民到愛爾蘭,曾就讀於伊頓公學。1957年獲劍橋大學文學學士,之後從事印尼政治狀況研究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Anderson對現代印度尼西亞歷史學有一定研究。早年曾因為書中涉及推翻SUKARNO統治政權而被判禁止入境。 他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作家Perry Anderson的哥哥。
著作
代表作《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初版於1983年;大部分資料來自於早年的歷史研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比較系統地解釋分析了過去三個世紀世界各地的民族主義產生的原因。作為一名建構論者,他認為“民族”是“一種想像的政治共同體——並且,它是被想像為本質上有限的,同時也享有主權的共同體”,它只是人為構建出來的“文化人造物”。他將“民族主義”定義為“一個虛構的政治團體意識”;“一種本身存在局限性但同時具備獨立自主的追求”。
書籍簡介:本書是一本在20世紀末探討“民族主義”的經典著作。作者以“哥折尼精神”獨闢蹊徑,從民族情感與文化根源來探討不同民族屬性的、全球各地的“想像的共同體”,認為這些“想像的共同體”的崛起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領土化、古典王朝家庭的衰微、時間觀念的改變、資本主義與印刷術之間的互動作用、國家方言的發揮等。本書影響所及幾乎橫貫所有人文與社會學科、是在理解人類社會諸多現象時不可或缺的指引。
目錄 認同的重量:《想像的共同體》導讀
第二版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文化根源
第三章 民族意識的起源
第四章 歐裔海外移民先驅者
第五章 舊語言,新模型
第六章 官方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
第七章 最後一波
第八章 愛國主義和種族主義
第九章 人口調查、地圖、博物館
第十章 記憶與遺忘
譯後記
主要作品
●革命時期的爪哇Java in a Time of Revolution: Occupation and Resistance, 1944-1946.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2. ISBN 0-8014-0687-0.
●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rev. ed. ed.). London: Verso. 1991 [1983]. ISBN 0-86091-329-5.
●美國殖民時期的暹羅政治與文學In the Mirror: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n Siam in the American Era. 1985. Bangkok: Editions Duang Kamol.
●語言與權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Language and Power: Exploring Political Cultures in Indonesi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0. ISBN 0-8014-2354-6.
●比較的幽靈:民族主義、東南亞與全球The Spectre of Comparisons: Nationalism, Southeast Asia, and the World. London: Verso. 1998. ISBN 1-85984-813-3.
●Under Three Flags: Anarchism and the Anti-colonial Imagination. London: Verso. 2005. ISBN 1-84467-037-6.
●Yashigara-wan no Sotohe ヤシガラ椀の外へ. Tokyo: NTT Publishing. 2009. ISBN 978-4-7571-4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