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130輕型貨車是原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設計、製造的一款輕型卡車,試製時間為1966年4月20日,正式大批量投產是在1973年,整車尺寸為 4750X1900X2130(單位: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BJ130輕型貨車
- 類別:輕型卡車
- 設計單位:原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
- 總重量:不超過四噸
BJ130輕型貨車
20世紀60年代初,為改變北京的市容市貌,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萬里提了三個要求:一是馬車不進城;二是黃土不露天,三是路橋要立交。於是,北京急需一款機動交通工具來替代馬車作為市區運輸的主力。BJ130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任務下達給北京市交通運輸局後,北京二汽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便到處走訪、取經,學習造車經驗。時任北京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的朱臨提出製造這款輕卡的幾個原則:
車的總重量不超過四噸(載重兩噸,空車重量不超過兩噸)、技術要先進且符合我國國情,等等。 北京市汽車修配廠二分廠(當時隸屬市交通運輸局)有較好的修車經驗,而且還有很強的配件自制能力,之前也曾參與過對汽車的試製,加上工人們從修車到造車,主動性十分高。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1966年4月20日,兩輛BJ130型2噸輕型載貨汽車終於出廠了。這兩台車可以說是師傅帶著徒弟們,一榔頭一榔頭敲出來的。
當時的這款車確實是獨立設計的——從發動機到底盤和附屬檔案,尤其“後輪雙胎”乃是中國技術人員的創造——但是外形還是借鑑了日本豐田的DYNA輕卡。BJ130的首輪設計可以說是基本成功的,但它是樣車,有不少問題。在樣車的基礎上,北二汽又進行了第二輪設計,形成了可以投產的商品車。在之後的幾年裡,BJ130一直很暢銷,外地偏遠省份都是用棉花、羊肉什麼來換車,還有不少人通過批條子來廠里買。在這種情況下,廠領導千方百計想把產量提高。技術人員於1978年開始,陸陸續續設計了BJ130系列化行譜,把載重量拓寬到3噸、4噸,還開發了2噸、3噸長軸距車。
北二汽還為其他汽車廠無私提供了全套BJ130的設計圖紙。當時只要有第一機械工業部的介紹信,全國具有汽車生產能力的企業都可以免費向北二汽索取全套的BJ130圖紙。這樣一來,全國可以根據北二汽的圖紙做出產品的企業逐漸發展到20多家(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個“BJ130廠”)。在1970到1996年的26年裡,各地BJ130型車的總產量超過了50萬輛,除了輕卡,還開發出了道路工程車、綠化噴灌車、灑水車、電力工程車、消防車等特種車和專用車。BJ130毋庸置疑地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最重要的成員之一。
從1985年開始,全國的汽車企業都大搞技術引進,北二汽也有技術引進任務。第一機械工業部以技貿結合的方式,從日本買了3萬輛五十鈴小卡車,每車帶來技術100美元,3萬輛車共300萬美元(相當於把五十鈴小卡車的全套圖紙買進來)。
實際上這款五十鈴小卡車跟BJ130屬同一類產品,很多定位都是相互重疊的,它的載重量也是從1.5噸到3噸,只不過駕駛室的現代感強一些,發動機比較先進。北京二汽由於對老產品的依賴,不願意大改,就只套用了五十鈴的部分發動機和駕駛室,其他部位繼續沿用BJ130的底子。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弄出來的產品改為“BJ136”。從此BJ130完成了歷史使命,陸續退出了中國汽車工業史的舞台。附:
BJ130車型資料 :
試製時間: 1966年4月20日
大批量投產: 1973年
整車尺寸: 4750X1900X2130(單位:毫米)
最高車速: 每小時85公里
100公里油耗: 15升
最大爬坡度: 36.7度
載質量: 2000千克
附:
北京二汽的“生平”——
1955年 第二汽車製造廠的前身北京市汽修二分廠成立,是我國最早生產輕型汽車的企業。
1965年 更名為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第二修理廠。
1966年 試製出兩輛BJ130樣車。
1968年 BJ130投入小批量生產,1973年轉入批量生產。
1969年 試製出第一輛樣車,命名為衛星牌轎車。
1972年 更名為北京市二里溝汽車製造廠。
1975年成為當時國內生產量最大的輕型貨車車型。
1976年 更名為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
1981至1983年間 北京第二汽車製造廠對BJ130汽車進行了較大改進。
1985年 引進日本五十鈴N系列汽車技術。此時在輕型汽車行業排名第二。
1986年 試製BJ136輕型汽車。
1988年 與香港肖特吉公司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共同組建中外合資企業。
1991年 北京二汽產量在輕型汽車行業排名第三。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逐步走下坡路。
2002年 連續虧損,停產。
2005年 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