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a Cavazzuti 安德烈·卡瓦祖蒂,1959年出生於米蘭,畢業於威尼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他在中國學習以後成為德興公司的駐華首席代表。非常熱愛攝影、旅行、。在攝影、旅行的過程中通過交談和親身接觸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中,他獲得了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心靈的深刻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德烈·卡瓦祖蒂
- 外文名:Andrea Cavazzuti
- 國籍:米蘭
- 出生日期:1959年
- 畢業院校:威尼斯大學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安德烈卡瓦祖帝,1981年,以學生身份,他第一次訪華,從此中國成為他的第二故鄉。他在中國學習,以後又成為德興公司的駐華首席代表,並無時不攜帶他的最愛--先是照相機,以後是攝像機。在旅行、交談和親身接觸當代社會的種種問題中,他獲得了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心靈的深刻了解。
老安對於攝影的鐘愛始於七十年代末,當時他選擇的是黑白攝影。1983年,他參加了在巴里舉辦的義大利攝影家聯展"義大利之旅"。1982年以後,他轉向 中國作為其首要攝影主題,並發展了一種對於建築和城市風光的形式探索,為此,他於1987年應邀在富斯納諾舉辦個展,並參加了第17屆米蘭三年展。1989年,他參加了在西班牙的維哥舉辦的四人聯展,1992年,他應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邀請在北京舉辦展覽。他的攝影作品刊登在許多國內外的雜誌上,並收錄在《執著的眼光,1839-1989的義大利攝影》集中。
1999年,他離開德興,以獨立記錄片人的身份投身於影像藝術,曾拍攝多集"世界最快速的博物館"、"孩童"及其他短片,參加了"理查三世"、"故事新編"和"夜宴"等戲劇的多媒體部分的創作,並介入一些電影的拍攝。他的錄象資料曾在義大利國家電視台以及其他電視台上播放。
個人作品
形而上的風箏
(20',義大利語,中文字幕)
這是題為"世界最快速的博物館"的系列紀錄片的最後一部,由安德烈·卡瓦祖蒂和卡爾洛·勞烏倫蒂合作在1999年製作完成,從西藏到風箏工廠、到山東濰坊的風箏博物館和風箏節,影片向我們自由和抒情地詮釋了風箏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徵所具有的含義。風箏被視為原始的科學儀器、乞求神靈的工具、基本的精神追求的象徵,及所有時代的文化形象的圖示。
孩童
(27',環境聲音,無對話和話外音)
整部片子以西方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電影插曲為背景,以極其自由的風格向人們展示了孩子們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地方嬉戲的場景。影片把觀眾帶入一個"孩童的世界",它充滿自發性、天真、幻想和樂趣,但也不乏暴力、傲慢和所有的對成人世界的模仿。同時,音樂強調出一種西方歷史(虛構的歷史)背景,為兩者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文化橋樑。對一種文化的"形象"進行虛構是從情感上接近這種文化的最快的方法,雖然在這部影片中這種虛構並不適宜,它是實驗室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