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地理分布,生長環境,化學成分,經濟價值,藥用,觀賞,種植技術,品種選擇,選地整地,種球處理,田間管理,病蟲防治,切花採收,各組特點,各組特徵,組下物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葉基生,少數至多數,有時不存在,或為單葉,有長柄,掌狀分裂,或為三出複葉,葉脈掌狀。
花葶直立或漸升;花序聚傘狀或傘形,或只有1花;苞片或數個,對生或輪生,形成總苞,與基生葉相似,或小,掌狀分裂或不分裂,有柄或無柄。化規則,通常中等大。
萼片5至多數,花瓣狀,白色、藍紫色。花瓣不存在。雄蕊通常多數,花絲絲形或線形。
心皮多數或少數,子房有毛或無毛,有1顆下垂的胚珠,花柱存在或不存在,柱頭組織生花柱腹面或形成明顯的球狀柱頭。
瘦果卵球形或近球形,少有兩側扁。
地理分布
本屬約有150種,在各大洲均有分布,多數分布於亞洲和歐洲。中國約52種,除廣東海南島外,在大陸各省區和台灣省均有分布,多數分布於西南部高山地區。
生長環境
本屬物種生長環境一覽表:
物種 | 拉丁名 | 生長環境 |
| Anemone altaica Fisch. ex C. A. Mey. | 海拔1200-1800米間山地谷中林下,潛叢中或溝邊。 |
| Anemone amurensis (Korsh.) Kom. | 在山地林下或灌叢下。 |
| Anemone griffithii Hook.f. & Thomson. | 生海拔1650-3000米間山地林下或溝邊。 |
| Anemone raddeana Regel. | 生海拔800米上下的山地林中或草地陰處。 |
| Anemone reflexa Stephan ex Willd. | 生山地谷中灌叢下。 |
| Anemone scabriuscula W. T. Wang. | 生海拔2900米一帶山地疏林下。 |
| Anemone stolonifera Maxim. | 生山地闊葉林下。 |
| Anemone udensis Trautv. & C. A. Mey. | 生山地林邊或灌叢中或針闊混交林下較陰處。 |
| Anemone umbrosa C. A. Mey. | 生海拔200-500米間低山陰坡草地或林下陰處。 |
| Anemone gortschakowii Kar. & Kir. | 生海拔1400-3100米間山地草坡。 |
| 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 Lemoine | 生海拔400-1800米間低山或丘陵的草坡或溝邊。 |
| Anemone rupicola Cambess. ex Jacquem. | 生海拔2400-4200米間山地石崖上或多石礫的坡地、山谷溝邊或林下。 |
| Anemone tibetica W. T. Wang | 生海拔3100米一帶山谷溝邊。 |
| Anemone dichotoma L. | 生丘陵或山坡濕草地或林中。 |
| Anemone hokouensis C. Y. Wu ex W. T. Wang | 生海拔1200米一帶山地。 |
| Anemone liangshanica W. T. Wang | 山地。生海拔2800-3600米間高山草地。 |
| Anemone obtusiloba D. Don | 生海拔2900-4000米間高山草地或鐵杉林下。 |
| Anemone patula C. C. Chang ex W. T. Wang | 生海拔3500-3800米間高山草坡或冷杉林下。 |
| Anemone rockii Ulbr. | 生海拔3400-4000米間山地草坡。 |
| Anemone rupestris Wall. ex Hook.f. & Thomson | 生海拔2500-3000米間山地草坡或溪邊。 |
| Anemone subindivisa W. T. Wang | 生海拔2900-3700米間山地草坡、冷杉林下或松櫟林下。 |
| Anemone subpinnata W. T. Wang | 生海拔3750米一帶高山草地。 |
| Anemone trullifolia Hook. f. et Thoms. | 生海拔4100-4500米間高山草地或溝邊。 |
| Anemone cathayensis (Kitag.) Kitag. | 生海拔1000-2600米間山坡草地、山谷溝邊或多石礫坡地。 |
| Anemone demissa Hook.f. & Thomson Hook.f. & Thomson | 生海拔3200-4600米間山地草坡或疏林中。 |
| Anemone imbricata Maxim. | 生海拔3200-5300米間高山草坡或灌叢中。 |
| Anemone robusta W. T. Wang | 生海拔2500-3000米間山地谷中。 |
| Anemone smithiana Lauener & Panigrahi | 生海拔3800-4300米間山地灌叢中或溝邊。 |
| Anemone taipaiensis W. T. Wang | 生海拔2900-3700米間山地草坡或多石礫處。 |
| Anemone tetrasepala Royle | 生海拔,2900-3100米間山地冷杉林下。 |
| Anemone filisecta C. Y. Wu & W. T. Wang | 生河邊草地。 |
| Anemone brevistyla C. C. Chang ex W. T. Wang | 生海拔2500米一帶山地。 |
| Anemone delavayi Franch. | 生海拔2400-3000米間山地林下或林邊較陰濕處。 |
| Anemone erythrophylla Finet & Gagnep. | 生海拔2100-2700米間山地陰濕處。 |
| Anemone prattii Huth ex Ulbr. | 生海拔1700-2400米間山地林下陰濕處。 |
| Anemone rossii S. Moore | 生山地林下。 |
| Anemone saniculiformis C. Y. Wu ex W. T. Wang | 生海拔2300-2850米間山地林中。 |
化學成分
植物化學的研究表明,銀蓮花屬植物的主要次生代謝產物是齊墩果酸型三萜皂苷,特別是含有大量的齊墩果酸糖苷和常春藤配基糖苷。這2種三萜皂苷中C-3位往往接有糖鏈,且糖的種類和連線順序比較多樣化。而C-28位酯糖鏈則以
鼠李糖(1→4)葡萄糖(1→6)葡萄糖基最為常見。中藥兩頭尖為多被銀蓮花的根莖,其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得較早,且最為全面。從該藥材中已分離鑑定出包括10 多個新三萜皂苷在內的20 余個化合物。除大量的齊墩果酸糖苷外,還有竹節香附皂苷R9和竹節香附皂苷R12(raddeanside12)以及
白樺酯醇、白樺酯酸、
衛矛醇、薯蕷皂苷元、毛茛苷、
白頭翁素和原白頭翁素等,後3個化合物為白頭翁的特徵成分,說明白頭翁與銀蓮花屬植物有較近的
親緣關係。
活性成分竹節香附素A(銀蓮花素A) 在兩頭尖中的含量較高,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藥材中含量最高的竹節香附皂苷Rg 的結構與之相比只是在C-28位多了一個酯糖鏈,如果通過鹼水解選擇性的去掉該酯糖鏈便可將其轉化為竹節香附素A,故從活性成分的得率來說竹節香附素A有著極好的開發價值。銀蓮花屬植物還含有少量
甾醇及其
糖苷,如
β-谷甾醇和胡蘿蔔苷。在
大火草中還報導了過氧化麥角甾醇和豆甾醇及其葡萄糖苷。此外在大火草中還含有4,5-二甲氧基-7-甲基香豆素、4,7-二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和4-甲氧基-5-甲基-6,7-二氧亞甲基香豆素,後兩者的結構為2004年首次報導。另外從凍地銀蓮花等植物中還分離得到一些黃酮苷等化合物。
經濟價值
藥用
概述
本屬植物富含五環三萜皂苷,尤以齊墩果酸糖苷和常春藤配基糖苷為主。它們是銀蓮花屬植物的特徵成分,而銀蓮花屬植物又是該類
三萜皂苷的重要生物來源。
作用
1、抗腫瘤作用:動物實驗表明,多被銀蓮花總皂甙能抑制癌的生成。口服總皂甙200mg/kg,對艾氏腹水癌、肉瘤180、宮頸癌的抑制率分別為49%,59%,84%以上。30mg/L皂甙D對腹水型肝癌(AH)細胞抑制率為81%,在體外能顯著抑制小鼠S180和腹水型肝癌細胞的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其抑制率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它對DNA合成48h的LD50為21μg/ml,皂甙D10mg/kg×5d能提高小鼠血漿CAMP含量的61%另外有人發現林蔭銀蓮花中的iganteasideD.flaccidinB對腫瘤病毒的RNA逆轉錄酶有抑制作用。原白頭翁素對某些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有強力細胞毒作用,其抗腫瘤機理尚不清楚,有人認為γβ不飽和內酯可與癌細胞中的磷酸果糖酶中SH基結合,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2、抑菌作用:多被銀蓮花的揮髮油、內酯、總皂甙、皂甙D、F、H對人體致病的乙型鏈球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白頭翁、原白頭翁素的抗菌的有效成分,原白頭翁素對小鼠體外有抑制真菌作用,最小抑制濃度是15μg/ml。
3、抗炎作用:多被銀蓮花皂甙、總皂甙對角叉菜膠、甲醛、萄聚糖引起的大鼠足腫脹有抑制作用,其中對甲醛的抑制作用最強;皂甙D對角叉菜膠所致腫脹有明顯抑制作用,抑制強度高於總皂甙。
4、鎮痛作用:林蔭銀蓮花煎劑、精製皂甙對化學刺激、熱刺激、電刺激所致疼痛均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多被銀蓮花總皂甙、皂甙D、F、H對醋酸所致小鼠痛覺反應,熱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鎮痛作用,但皂甙F、H125mg/kg則無效。
5、解熱作用:林蔭銀蓮花煎劑對家兔發熱有明顯降溫作用。原白頭翁素也有解熱作用。多被銀蓮花總皂甙對疫苗引起的家兔發熱無作用。
6、鎮靜作用:林蔭銀蓮花煎劑,多被銀蓮花總皂甙、皂甙D對正常小鼠自發活動有抑制作用,以皂甙D為最強,同時林蔭銀蓮花精甙,對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時間及閾下催眠時間有協同作用,從而顯示了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鎮靜作用。原白頭翁素、白頭翁素亦有鎮靜作用。
7、抗驚厥、抗組織胺作用:多被銀蓮花總皂甙對小鼠由咖啡鹼引起的驚厥無作用,對士的寧引起的驚厥有抑制作用。原白頭翁素對抗0.01%組織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還可拮抗組織胺對豚鼠離體迴腸平滑肌的收縮作用。
8、溶血作用:多被銀蓮花總皂甙、皂甙D、F、H均具溶血作用,其中皂甙D作用最強,其溶血指數為1000000,皂甙F為8333.3,皂甙H為416.7,總皂甙為25000。
9、毒性作用:白頭翁素有強力心臟毒作用,原白頭翁素LD50為0.6mg/kg,毛茛甙為20mg/kg。林蔭銀蓮花煎劑ipLD50為21.6±4.40g/kg,精製皂甙ipLD50為81.0±11.7mg/kg,多被銀蓮花總皂甙ipLD50為1.41±0.104g/kg,毒性極低。
10、其他作用:張爾賢建立cAMP-PDE活性檢測放射紙層析-液閃計數法。從多被銀蓮花根莖提取物脂溶性總皂甙分別以10、30、70、100μg濃度,體外抑制兔腦cAMP-PDE,抑制率分別為31.0%,36.0%,58.7%,61.1%,水溶性皂甙抑率分別為36.4%,38.6%,59.5%,61.3%。銀蓮花屬植物成分有著抗腫瘤、抗炎、解熱鎮痛、鎮靜、抗驚厥等作用。尤其是康癌活性顯著。
藥理
銀蓮花屬植物有許多在民間作為藥用,其藥用部位主要為其發達的
根狀莖,也有用全草或是葉、花及果實的。常見的藥效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等,也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等症。當然不同植物的藥效不盡相同,有的還具有殺蟲作用。
本屬植物中的多被銀蓮花之根莖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傳統中藥
兩頭尖,有祛
風濕和消
癰腫的功效,用於
風寒濕痹、四肢拘攣、骨節
疼痛和癰腫
潰爛。八十年代發現從該藥材分離出的竹節香附素A 具有
抗癌活性,且可能沒有
誘變染色體的副作用。九十年代通過多種小鼠體內抗癌活性實驗,表明該化合物不論是注射給藥還是灌胃給藥均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2004年已有人將其作為抗癌藥物正在開發。另外通過fLMP 誘導過氧化的抑制實驗提示從兩頭尖中提取分離出的一些三萜皂苷可能具有消炎活性。體外和體內活性實驗也說明從西南銀蓮花中分離出的一些三萜皂苷具有抗癌和抗菌活性。
地烏生藥(林蔭銀蓮花的根狀莖)的煎劑具有解熱鎮痛和消炎的作用。實驗表明從該生藥提取精製出的皂苷對疼痛確實有明顯抑制效果,是地烏鎮痛有效成分之一。由地烏提取物製成的銀蓮花膠囊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消腫止痛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關節疼痛和跌打損傷。
火草根狀莖提取物經溶劑萃取分成不同極性的幾個部分,通過拒食活性測試表明
乙酸乙酯萃取物對
粘蟲有較好的非選擇性拒食活性。
銀蓮花屬植物在中國分布區域廣,資源量大。其中許多種不僅可供藥用,而且生長快,產量高,並易於人工栽培和繁殖。該屬植物所含的三萜皂苷具有抗癌等多種生理活性,顯示出很好的套用和開發前景。
觀賞
本屬植物的花多美麗,可供
觀賞。 歐洲銀蓮花花朵碩大,色彩艷麗豐富,有白、黃、橙、粉、紅、紫各色,另有重瓣和半重瓣品種,花形如同罌粟花,適宜於布置岩石園及花壇,也可供盆栽與切花。
種植技術
銀蓮花栽培在中國南方9月上旬到11月中旬都可
栽種,產花時期為11月中旬到4月下旬。在溫室大棚里栽培,要求具備一定的
保溫、
滴灌、
遮蔭、通風等設施條件。
品種選擇
冠狀銀蓮花切花品種可供選擇的花色有紅色、蘭色、紫色、淡紫色、粉色、白色、混色。選擇
花苞大,半重瓣,花枝粗長的品種。2006年歐洲市場上暢銷的栽培系列有:Marianne、Mona Lisa、Jerusalem、Galilee,Christina等。
選地整地
種植地選擇、整地
選擇光照充足的地塊,要求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疏鬆而排水良好的土壤,pH 6.5。種植前施足基肥,以腐熟堆肥為主,普鈣300kg ~400kg/畝,可摻入一定量的腐殖土改善土壤結構。深翻後整地理墒,墒面寬1m,溝深0.3m、寬0.4m,澆透水待用。
種球處理
浸泡及清洗 冠狀銀蓮花種球栽種前為乾癟狀,用清水浸泡24~36小時,使種球充分膨脹。浸泡後適當清洗,去除種球表面的泥漿和附著物。
種球篩選 浸泡後種球飽滿肥實堅硬、錐體狀或帶有部分突起、灰黑色,淘汰帶病、蟲斑和有機械傷口的種球。切花種球規格圍徑一般在5厘米以上,通常採用圍徑6~9厘米的種球進行切花生產。
消毒及包裝 種球清洗後篩選出的優質種球在百菌清或多菌靈藥液中浸泡20~30分鐘,消毒後適當淋乾水分。包裝以珍珠岩為基質,包裝時每箱種球不超過5層。
低溫春化及催芽為促進銀蓮花種球生根萌芽,進行低溫處理,溫度為1℃–3℃,時間3~5周。種球從冷庫中取出後,擺放在15~18℃溫度下進行催芽, 8~10天后可萌芽整齊。種球萌芽後芽點粗壯,根系豐富,無病斑,根芽無腐爛,芽體無病變。
定植 種球生根、萌芽1~2厘米時開始定植,定植時必須保證土壤濕潤,種植深度以發芽部位能適當蓋土為宜,株行距為30X30厘米,澆透水。定植後忌移栽,否則生長不良或死亡。
田間管理
銀蓮花定植初期,採用80%的遮蔭網進行遮蔭,並適時澆水,10月中下旬氣溫較低時栽種,可不用遮陽網。苗期土壤不宜太濕,以防爛根;植株長有5~6片真葉時可進行第一次施肥。保持通風,加強光照,日溫15~23℃,夜溫5~10℃。適當補充20:10:20的少量複合肥;在銀蓮花植株的營養生長中期,需要補充大量的鈣肥和鉀肥,每畝每次追施硝態氮肥10~12kg,鈣肥8~10kg;常澆水,2~4天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冬季注意保溫防止霜凍,保持棚內每天的通風換氣。為保證切花產量和質量均衡,現蕾初期應開始控制花枝數量,銀蓮花從12月到翌年4月大量產花。適時清除田間雜草和帶病枝葉,剪除劣質花莖,及時噴藥防止病蟲害,切花採收期光照過強可採用遮蔭網,保障切花品質。
病蟲防治
銀蓮花病蟲害防治在栽種前需要進行土壤消毒殺蟲;篩選健康的種球,進行嚴格的消毒,調控株行距保障種植地具備良好的通風,配備完善的灌溉設施,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病害 銀蓮花切花生產中主要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2~4月份發生最多,葉部感病由淡綠轉為黃色至黃褐色,嚴重的葉柄壞死腐爛,感染地下球莖使種球腐爛。防治在發初期,噴施75%百菌清、64%防毒礬,或65%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1000倍液,病情嚴重時可增加施藥次數及藥劑濃度,對發病嚴重的植株隔離清除。
蟲害 銀蓮花栽培中主要蟲害有:蚜蟲、薊馬、地老虎。使用常用的殺蟲劑即可防治。
切花採收
銀蓮花花苞日開夜合,採花宜在花苞開放前的清晨,銀蓮花花苞必須展開一次才能採收,切花採收後立即放入清水中吸水。採收時保留地上莖2~3厘米的莖桿,防止傷口病菌感染。銀蓮花根據花枝長度、粗度等進行分級包紮。分級好的切花用透明的塑膠保鮮膜進行套裝,可防止花枝磨損,增強了美觀效果,每10枝捆綁成一紮,每扎花枝長度相差不超過1厘米,採收包紮在1天內完成。
各組特點
各組特徵
中文名 | 拉丁名 | 描述 |
| Sect. Anemone | 心皮密集呈球形,密被綿毛,數目多,(35-)50-500個。 |
| | 心皮被長柔毛或短柔毛,或無毛,數目較少,在(80-)40個以下。 |
| | 苞片有柄;花絲絲形。 |
| Sect. Rivularidium Jancz. | 苞片的柄鞘狀;萼片外面頂端有密毛;心皮無毛,花柱鉤狀拳卷或近拳卷;基生葉三全裂。 |
| Sect. Anemonanthea DC. Syst. | 苞片的柄細長,不呈鞘狀,如具翅而扁平時則心皮被短柔毛;萼片頂端無密毛;花柱不鉤狀彎曲。 |
| | 苞片無柄。 |
| Sect. Anemonidium Spach | 花序兩叉狀分枝;苞片2;心皮無毛,成熟時扁平。 |
| | 花序為簡單的單歧聚傘花序、簡單或複雜的傘形花序,或只有1朵花;苞片3或更多。 |
| Sect. Begoniifolia (Ulbr.) Tamura | 心皮無毛,成熟時背部有1條縱肋;萼片5;花絲絲形。 |
| | 心皮通常被柔毛,少數無毛,無縱肋;基生葉通常三全裂,少數種類三裂不達基部或不分裂。 |
| Sect. Stolonifera (Ulbr.) Juz. | 基生葉(0-)1-3;花絲絲形,中脈不明顯;花粉具5-10溝。 |
| | 基生葉4-6(-10);花絲線形,有1條中脈;花粉具3溝。 |
| Sect. Himalayicae (Ulbr.) Juz. | 瘦果多少卵球形,無邊緣。 |
| Sect. Omalocarpus DC. Syst. | 瘦果扁平,有寬邊緣,無毛,稀被毛。 |
組下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