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AT-6空地飛彈
- 類型:近程飛彈
- 前蘇聯編號:9M114
- 研發單位:涅波別季梅機械製造設計局
- 研製時間:上世紀70年代初
簡介,結構特點,技術數據,使用情況,
簡介
該彈的系統代號和命名為9К113“猛襲”(Штурм),陸軍使用代號為9М114。西方和北約集團按照自行確定的對蘇聯武器裝備的命名規則,給予該飛彈的編號和命名為AS-8/AT-6“螺旋”(Spiral)。其前一個編號AS-8,系指裝備武裝直升機的型號,當時西方和北約集團誤認為是蘇聯專門為武裝直升機研製的空地飛彈,但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一個各軍兵種通用的反坦克飛彈系列。因此,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就改用其後一個編號AT-6,從而將該飛彈劃入反坦克飛彈範疇,並給予其改進型一個新編號AT-9。
結構特點
該系列飛彈為導管發射、光學跟蹤、無線電指令制導的反坦克飛彈,在結構和性能上與西方的“陶”(TOW)和“霍特”(HOT)第二代反坦克飛彈相似。該彈頭部為聚能破甲戰鬥部,穿甲厚度750~900mm厚。隨後為制導控制部分,在其外表面兩側各有1個彈出式舵面,控制飛彈的飛行方向。固體火箭發動機構成飛彈的後艙段,4片緊貼彈體的矩形圓弧式尾翼位於尾部,飛離發射管時翼片彈出並高速旋轉,使飛彈穩定飛行。彈體尾部裝有光學跟蹤用的發光管,供直升機或裝甲戰車射手對發射後的飛彈進行跟蹤控制,無線電指令傳輸頻率為35GHz。在不發射時,飛彈全部封裝在發射管內,用作飛彈的儲存箱;在發射時,該發射管用作導向裝置,飛彈出口速度55m/s,加速到350~400m/s,飛行最大射程時間為15s。整個封裝飛彈的重量為46.5kg,其中飛彈重量為35kg。
關於該彈的制導系統,西方曾經根據所獲情報資料,推測為無線電指令中制導加半主動雷射末制導,因而將飛彈的性能估計為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的第三代反坦克飛彈。但在蘇聯解體之後,對在國際航展上亮相的武裝直升機及其反坦克飛彈進行實地考察表明,該彈只裝有採用紅外光學跟蹤的無線電指令制導,並沒有採用半主動雷射末制導,因而從總體性能上將其歸於第二代反坦克飛彈範疇是符合該彈實際的。
技術數據
彈長:1.3米
彈徑:0.13米
彈重:33.5千克
射程:5千米
制導系統:無線電指令連結SACLOS
使用情況
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蘇軍曾使用過一種“風暴”遠程反坦克飛彈,西方國家叫它AT-6或“螺旋”式飛彈。最初計畫將這種飛彈安裝在武裝直升機上使用,以後發展成兩種型號,其中的“風暴B”型為直升機用。從1978年起裝備“米-24”型武裝直升機;“風暴C”型為地面發射型,裝在各種發射車上使用。它採用無線電指令制導方式,平時飛彈裝在玻璃鋼製的包裝筒里,作戰時包裝筒就做發射筒用。
最初在阿富汗戰場上使用的飛彈破甲厚度只有600毫米,最大射程6000米。使用中發現它難以摧毀在掩體或地下工事中的目標,為此又研究了威力更大的戰鬥部,破甲厚度增至800毫米,最大射程也增至8000米。成為射程遠、威力大、性能先進的新一代反坦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