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32審定號是文陸稻4號, 2004 滇審稻200408號 常規秈稻 陸稻 文山、紅河兩州中高海拔地區種植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
特徵特性
株高88-105厘米,株型緊湊,葉片直立,莖稈粗壯抗倒伏,殼色和粒形,光殼白色,中粒,千粒重27~29克,生育期122~128天。從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稻米品質檢結果表中,得出的分析結果是:糙米率84.1%,整精米率為57.0%,堊白粒率為49%,堊白度為7.4%,直鏈澱粉為14.9%,膠椆度為96㎜,粒長為5.9㎜,理化分為44分。
產量表現
2001年-2002年兩年綜合平均畝產為213.8千克,比對照種增14.98%,居第二位。
栽培技術
要點:掌握好適宜的播種時期和適當的播種量。海拔在1500~1800米的地區,應掌握在3月上中旬;1500米以下的地區,播種時間應掌握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實行“三乾”播種,播下等雨。播種量,每畝掌握在8~10千克為宜,基本苗在10~12萬苗/畝,最為適宜。每畝用農肥1000千克,磷肥40千克,氮肥3~5千克作為底肥。2.5~3葉期,每畝用尿素15~20千克追分櫱肥一次。6~7葉期,每畝用尿素20千克追拔節肥一次。後期看苗情再追一次粒肥。一般每畝用尿素2~3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