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式坦克是日本製造的坦克,外號小豆坦克,在中國坦克博物館有收藏,是最珍貴的珍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94式坦克
- 英文名稱:94 type tank
- 前型/級:九二式重裝甲車
- 研製時間:1933~1934年
- 服役時間:1935年
- 定型時間:1934年
- 國家:日本
- 長 : 3.08米
- 寬 : 1.62米
- 高 : 1.62米
- 日文名稱:九四式軽裝甲車テケ
發展沿革,性能數據,服役動態,
發展沿革
1929~1930年間,世界上正時興超輕型坦克,日本陸軍提出為一線部隊研製能運輸彈藥、作戰物資及通訊聯絡的小型履帶式戰車。1933~1934年,由日本東京煤氣和電器工業公司(後稱日野汽車公司),以20年代後期英國生產的“卡登·洛伊德”Ⅵ型機槍運載車為基礎研製出94式超輕型坦克的樣車,正式名稱為94式輕裝甲車。該車體積小,重量輕,是30年代以來世界上最輕的坦克之一。94是編造的所謂日本天皇紀年2594年 (即公元1934年)的後兩位數字。主要用於指揮、聯絡、搜尋、警戒等作戰任務,也可用作火炮牽引車或彈藥搬運車。
1935年4月,日軍有11個步兵師團成立了94式超輕型坦克訓練所,培訓乘員。1936年建立了步兵師屬94式輕裝甲車中隊 (相當於連),每箇中隊編有6~10輛坦克,主要用於執行偵察任務。1937年開始組建13個獨立的輕裝甲車中隊,中隊轄4個小隊(相當於排),裝備17輛超輕型坦克。
1937~1945年侵華戰爭期間,日軍約有100多輛94式超輕型坦克以戰車中隊為單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國戰場上搜尋偵察、迂迴奔襲,攻擊中國軍隊。日軍發現這種不大起眼的小坦克竟然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威力。1937年8~10月,3個戰車中隊共50餘輛94式超輕型坦克與100餘輛89式中型坦克在華北地區大舉進攻,連續攻占河北房山和保定、山西忻口和太原、河南安陽、山東濟南等廣大地區。
1937年12月歷史照片中蜂擁衝進南京城開始震驚世界的大屠殺的就是這種坦克。日軍藤田、井上和宮川坦克隊裝備的50餘輛94式超輕型坦克支援步兵第114師等部隊開始圍攻南京城。其中由藤田實彥大尉指揮的戰車隊,率先引導步兵沖入城內,開始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後來藤田升任第1戰車團團長、步兵師參謀長,日本投降後,於1946年在吉林通化監獄中畏罪自殺。
性能數據
94式超輕型坦克長3.08米,寬1.62米,高1.62米;自重3.2噸,戰鬥全重3.45噸;發動機功率23.5千瓦;車輛最大速度40千米/時,最大行程208千米;車內乘員2人。駕駛室和動力艙在車體前部,駕駛室居右,動力艙在左,發動機位於變速箱的後面,即車體中部靠前的位置上。發動機和傳動部分各有一個檢查窗,便於檢修和拆裝。 戰鬥室位於車體後部,上部有一個槍塔,其主要武器是1挺機槍,早期為91式6.5毫米機槍,後被7.7毫米機槍取代,少數車裝過37毫米火炮。車長和駕駛員處都有艙門,車體後部還開一個後門,便於乘員上下車以及與被牽引車輛的聯絡。
服役動態
抗日戰爭中
94式超輕型坦克小得出奇,它長只有3米,戰鬥全重只有3.45噸,裝甲較薄處只有6毫米,這甚至不到許多現代裝甲車的一半,難怪當時被戲稱為小豆坦克,該坦克是鉚接而成的,只要一個炸藥包或當時的山炮命中一發就可以炸碎。
它設有一個潛望鏡,對外觀察主要靠幾個小觀察窗,當對方火力猛烈,它閉窗行駛時則靠幾道大約3毫米寬的觀察縫了解外界情況,顯然觀察死角很大,使得對方有機會用炸藥包實施近戰攻擊。當時其它日本坦克一般也都沒有潛望鏡,看來那時的日本坦克很不完善,當時的中國軍隊其實不用那么怕它。
中國坦克博物館陳列的94式超輕型坦克,是1989年7月由河北省涿縣(今涿州市)西圍陀村(今西韋坨村)農民王芬在大清河中發現,11月5日由北京軍區組織打撈出水的。這種坦克台灣裝甲兵學校也有一輛,但是中國坦克博物館中的這輛非常特別,它是全世界唯一的一輛完全保持當年全套作戰配備的舊日軍坦克。
據有關資料記載,1937年9月14日,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的主力――第1軍,以坦克為先導,在260門火炮和60架飛機的支援下強渡永定河,從涿縣(今涿州市)向保定地區發起進攻。國民黨軍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指揮的18個師 (旅)依託野戰陣地抵抗,在涿縣附近戰鬥一度激烈。至18日,國民黨軍全線撤退,日軍機械化部隊迅速追擊。24日保定淪陷。此戰,日軍死亡1047人,傷4130人,中國軍隊傷亡2萬餘人。
在解放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