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年

854年,唐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大中八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54年
  • 皇帝年號:大中八年
  • 歷史大事:宣宗君臣密議誅除宦官
  • 時任皇帝唐宣宗
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歷史大事

宣宗君臣密議誅除宦官
大中八年(八五四)十月,宣宗借談論詩詞,密召翰林學士韋澳,問除宦官良策。韋澳以為,如與朝臣商議,恐難保密,招致太和九年之禍。不如就宦官中擇其有才識者與之密謀。宣宗認為此乃下策,朕已試之。又與宰相令狐綯密議盡殊宦官,綯恐濫及無辜,密奏凡宦官有罪勿舍,有缺不補,自然漸耗,以至於盡,宦官知其密奏,愈與朝官結怨,南衙、北司如同水火。
趙璘遷左補闕
大中八年(八五四)二月,趙璘官左補闕。時中書門下奏:拾遺、補闕缺員,請更增補。宣宗曰:“諫官要在舉職,不必人多,如張道符、牛叢(僧孺子),趙璘輩數人,使朕日聞所不聞足矣。”趙璘,字澤章,南陽(今河南)人。開成三年(八三八)登進士第。大中初為祠部員外郎,歷度支、金部郎中、左補闕,衢州(今浙江)刺史。撰有《因話錄》六卷。該書涉及唐代政治、經濟、社會風俗文化等方面內容,多系作者所見所聞,有史料價值。現通行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點校本。
詔雪甘露之變冤死者
大中八年(八五四)十月,宣宗以甘露之變惟李訓,鄭注有罪當死,王涯賈餗等皆無罪冤死,詔雪其冤。
魏謨等撰成《文宗實錄》
大中八年(八五四)二月,宰相監修國史魏謨與修史官盧耽、蔣偕、王渢、盧吉等撰成《文宗實錄》四十卷奏上。已佚。
劉滄進士及第
大中八年(八五四),劉滄進士及第。劉滄,魯人,生卒年不詳。官華原(今陝西耀縣)尉、龍門(今山西河津)令。《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李頻進士及第
大中八年(八五四),李頻進士及第。李頻,字德新,睦州壽昌(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少以詩著名。入仕為校書郎,歷南陵(今安徽)主簿、武功令,豪猾屏息奉法,縣大治。官至建州刺史。以禮法治下,更布條教,卒於官。其詩多五律。有《建州刺史集》(又名《梨岳集》)傳世。

史料記載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八年(甲戌,公元八五四年)
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罷元會
上自即位以來,治弒憲宗之黨,宦官、外戚乃至東宮官屬,誅竄甚眾。慮人情不安,丙申,詔:“長慶之初,亂臣賊子,頃搜擿餘黨,流竄已盡,其餘族從疏遠者,一切不問。”
二月,中書門下奏拾遺、補闕缺員,請更增補。上曰:“諫官要在舉職,不必人多,如張道符、牛叢、趙璘輩數人,使朕日聞所不聞足矣。”叢,僧孺之子也。久之,叢自司勛員外郎出為睦州刺史,入謝,上賜之紫。叢既謝,前言曰:“臣所服緋,刺史所借也。”上遽曰:“且賜緋。”上重惜服章,有司常具緋、紫衣數襲從行,以備賞賜,或半歲不用其一,故當時以緋、紫為榮。上重翰林學士,至於遷官,必校歲月,以為不可以官爵私近臣也。
秋,九月,丙戌,以右散騎常侍高少逸為陝虢觀察使。有敕使過硤石,怒餅黑,鞭驛吏見血。少逸封其餅以進。敕使還,上責之曰:“深山中如此食豈易得!”謫配恭陵。
立皇子洽為懷王,汭為昭王,汶為康王。
上獵於苑北,遇樵夫,問其縣,曰:“涇陽人也。”“令為誰?”曰:“李行言。”“為政何如?”曰:“性執。有強盜數人,軍家索之,竟不與,盡殺之。”上歸,帖其名於寢殿之柱。冬,十月,行言除海州刺史,入謝。上賜之金紫,問曰:“卿知所以衣紫乎?”對曰:“不知。”上命取殿柱之貼示之。
上以甘露之變,惟李訓、鄭注當死,自餘王涯賈餗等無罪,詔皆雪其冤。
上召翰林學士韋澳,托以論詩,屏左右與之語曰:“近日外間謂內侍權勢何如?”對曰:“陛下威斷,非前朝之比。”上閉目搖首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卿謂策將安在!”對曰:“若與外廷議之,恐有太和之變,不若就其中擇有才識者與之謀。”上曰:“此乃末策。朕已試之矣,自衣黃、衣綠至衣緋,皆感恩,才衣紫則相與為一矣!”上又嘗與令狐綯謀盡誅宦官,恐濫及無辜,密奏曰:“但有罪勿舍,有闕勿補,自然漸耗,至於盡矣。”宦者竊見其奏,由是益與朝士相惡,南北司如水火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