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年,唐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大中五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851年
中國紀年,歷史大事,史料記載,
中國紀年
851年,唐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大中五年
歷史大事
劉掾撰成《大中刑法總要格後敕》
大中五年(八五一)四月,刑部侍郎劉掾等奉詔纂《大中刑法總要格後敕》起於貞觀二年(六二八)六月廿日,至大中五年四月十三日,共二百二十四年敕令,總計六百四十六門,二千一百六十五條,六十卷。撰成奏上頒行。
蔣偕撰成《李相國論事集》
大中五年(八五一),史官蔣偕編成《李相國論事集》七卷。該書系憲宗朝宰相李絳奏疏集,現存六卷,共六十五條,所記事起自元和二年(八0七),迄於元和八年。是研究憲宗朝政治、經濟的重要文獻。蔣偕,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人。歷任右抬遺、右補闕、主客郎中兼史館修撰。大中五年,與崔龜從等奉詔修成《續唐歷》三十卷。八年,與牛叢等同修《文宗實錄》。與兄系共續其父蔣義修國史,時稱良史。
崔龜從撰成《續唐歷》
大中五年(八五一)七月,宰相監修國史崔龜從等撰成《續唐歷》二十二卷(一說三十卷)奏上。該書系編年體史書,記代宗大曆十三年(七七八)至憲宗元和十五年(八二0)史事,以接續柳芳《唐歷》。書已佚。崔龜從,字玄告,清河(今河北)人,元和十二年(八一七),登進士,又登賢良方正制科及書判拔萃二科,拜右拾遺。太和二年(八二八)改太常博士,擅長禮學,精歷代沿革,屢奏言朝廷禮儀得失。轉考功郎中、史館修撰,九年,拜中書舍人。開成元年(八三六),出為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三年,入為戶部侍郎。大中四年,拜同平章事。六年罷相,出為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累歷方鎮卒。
鄭嵎進土及第
周墀卒
周墀,字德升,汝南人。長慶二年(八二二)登進士,歷藩鎮幕僚。太和(八八七—八三五)末,入朝為起居郎。擅長古文,有史才,頗為文宗所重,補集賢學土,轉考功員外郎。開成二年(八三七),知制浩,充翰林學士。四年,拜中書舍人。武宗即位,出為華州刺史、鎮國軍(今陝西華縣)防禦使。歷江南西道(今江西南昌)、義成(今河南滑縣)節度使,治軍嚴整,有能政。大中元年(八四七)入朝為兵部侍郎、判度支。二年,拜同平章事,建言削改《元和實錄》,居相位以直言見稱於時。四年,罷任東川。五年(八五一)二月卒,年五十九歲。
裴休整頓漕運
大中五年(八五一)二月,以戶部侍郎裴休為鹽鐵轉運使。自太和(八二七——八三五)以來,每年運江淮米不過四十萬斛,沿途吏卒侵盜,以及沉沒,運達渭倉(今陝西潼關北)不到二十萬斛,大墮劉晏漕法。裴休盡知其弊,立漕法十條,遣吏整治漕運,每年運米至渭倉一百二十萬斛。
宣宗選用儒臣安撫党項
白敏中平南北党項
南山、平夏党項久未平定,宣宗頗厭用兵。大中五年(八五一)春,宰相崔鉉建議遣大臣鎮撫。三月,詔以白敏中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討党項行營都統、制置等使,及南北兩路供軍使兼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四月,敏中以左諫議大夫孫景商為其行軍司馬,知制誥蔣伸為節度副使,率軍赴寧州(今甘肅寧縣)。十日,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使史元擊破平夏党項於三交谷(夏州境內,今內蒙與陝西靖邊交界地區)。敏中奏稱平夏党項平定。八月,白敏中奏稱南山党項請降。時用兵歲久,國用頗乏,詔赦南山党項,使其安業。十月,以党項既平,罷白敏中都統,仍為邠寧節度使。
詔諸道置教練使
大中五年(八五一,一作六年)五月,宣宗以諸道軍備廢弛,詔令各道慎擇通曉兵法及武藝超群的軍將二人為教練使,每年按時教閱武藝兵法。凡支郡有兵處,亦由本道點檢訓練。
吐蕃叛將論恐熱入朝
吐蕃論恐熱殘虐無道,部將多叛,尚婢婢部將拓跋懷光誘降其眾。恐熱勢孤,大中五年(八五一)五月,入唐來朝,求為河渭節度使,欲借唐聲威招撫其眾,重整旗鼓。宣宗不許,恐熱怏怏而去,仍歸落門川(今甘肅武山東南),聚其舊眾,欲為邊患。後久雨乏食,其眾漸散,僅餘三百人,奔往廓州(治今青海化隆西南)。
孫樵上書諫修佛寺
大中五年(八五一)六月,進士孫樵上書諫復佛寺,以為百姓男耕女織,尚不溫飽,而僧尼不勞,卻美衣精食,以十戶百姓不能養一僧。武宗廢佛,使十七萬僧尼還俗,使天下一百七十萬百姓得以蘇息。陛下即位以來,修復佛寺,天下斧斤之聲至今不絕,僧尼幾復其舊。願早降明詔,僧未復者勿復,寺未修者勿修,使百姓得以生息。宣宗不聽。
張義潮獻河湟十一州圖籍
大中五年(八五一),沙州(今甘肅敦煌)防禦使張義潮乘吐蕃內亂,發兵收復瓜(今甘肅玉門西北)、伊(今新疆哈密)、西(今新疆吐魯番東)、甘(今甘肅張掖)、肅(今甘肅酒泉)、蘭(今甘肅)、鄯(今青海樂都)、河(今甘肅臨夏)、岷(今甘肅岷縣)、廓(今青海化隆西)十州。十月,遣其兄義澤奉十一州(包括沙州)圖籍入朝進獻。至此,唐河湟失地皆收復。
置歸義軍節度使
史料記載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五年(辛未,公元八五一年)
以兵部侍郎裴休為鹽鐵轉運使。休,肅之子也。自太和以來,歲運江、淮米不過四十萬斛,吏卒侵盜、沉沒,舟達渭倉者什不三四,大墮劉晏之法。休窮究其弊,立漕法十條,歲運米至渭倉者百二十萬斛。
初,上令白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薦鄭顥。時顥已昏盧氏,行至鄭州,堂帖追還,顥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於上。敏中將赴鎮,言於上曰:“鄭顥不樂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無如臣何;今臣出外,顥必中傷,臣死無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檉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鄭郎譖卿之書也。朕若信之,豈任卿以至今日!”敏中歸,置檉函於佛前,焚香事之。敏中軍於寧州,壬子,定遠城使史元破堂項九千餘帳於三交谷,敏中奏党項平。辛未,詔:“平夏党項,已就安貼。南山党項,聞出山者迫於饑寒,猶行鈔掠,平夏不容,窮無所歸。宜委李福存諭,於銀、夏境內授以閒田。如能革心向化,則撫如赤子,從前為惡,一切不問,或有抑屈,聽於本鎮投牒自訴。若再犯疆場,或復入山林,不受教令,則誅討無赦。將吏有功者甄獎,死傷者優恤。靈、夏、邠、鄜四道百姓,給復三年,鄰道量免租稅。向由邊將貪鄙,致其怨叛,自今當更擇廉良撫之。若復致侵叛,當先罪邊將,後討寇虜。”
吐蕃論恐熱殘虐,所部多叛。拓跋懷光使人說誘之,其眾或散歸部落,或降於懷光。恐熱勢孤,乃揚言於眾曰:“吾今入朝於唐,借兵五十萬來誅不服者,然後以渭州為國城,請唐冊我為贊普,誰敢不從!”五月,恐熱入朝,上遣左丞李景讓就禮賓院問所欲。恐熱氣色驕倨,語言荒誕,求為河渭節度使。上不許,召對三殿,如常日胡客,勞賜遣還。恐熱怏怏而去,復歸落門川,聚其舊眾,欲為邊患。會久雨,乏食,眾稍散,才有三百餘人,奔於廓州。
六月,立皇子潤為鄂王。
進士孫樵上言:“百姓男耕女織,不自溫飽,而群僧安坐華屋,美衣精饌,率以十戶不能養一僧。武宗憤其然,發十七萬僧,是天下一百七十萬戶始得蘇息也。陛下即位以來,修復廢寺,天下斧斤之聲至今不絕,度僧幾復其舊矣。陛下縱不能如武宗除積弊,奈何興之於已廢乎!日者陛下欲修國東門,諫官上言,遽為罷役。今所復之寺,豈若東門之急乎?所役之功,豈右東門之勞乎?願早降明詔,僧未復者勿復,寺未修者勿修,庶幾百姓猶得以息肩也。”秋,七月,中書門下奏:“陛下崇奉釋氏,群下莫不奔走,恐財力有所不逮,因之生事擾人,望委所在長吏量加撙節。所度僧亦委選擇有行業者,若容凶粗之人,則更非敬道也。鄉村佛舍,請罷兵日修。”從之。
八月,白敏中奏,南山党項亦請降。時用兵歲久,國用頗乏,詔並赦南山党項,使之安業。
冬,十月,乙卯,中書門下奏:“今邊事已息,而州府諸寺尚未畢功,望且令成之。其大縣遠於州府者,聽置一寺,其鄉村毋得更置佛舍。”從之。
制以党項既平,罷白敏中教統,但以司空、平章事充邠寧節度使。張義潮發兵略定其旁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遣其兄義澤奉十一州圖籍入見,於是河、湟之地盡入於唐。十一月,置歸義軍於沙州,以義潮為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又以義潮判官曹義金為歸義軍長史。
右羽林統軍張直方坐出獵累日不還宿衛,貶左驍衛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