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年

737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開元二十五年,乾支紀年為丁丑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737年
  • 737年:丁丑牛年
  • 中國紀年:737年,唐玄宗至道大聖大明
  • 歷史大事:初置玄學博士
歷史大事,《資治通鑑》記載,

歷史大事

初置玄學博士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唐會要作二十九)正月十五日於元元皇帝廟置“崇玄學”,令習《道德經》、《莊子》、《列子》、《文子》。待習成後,每年隨舉人例送名至省,準同“明經”考試,又稱“道舉”。通者準同舉人處理。另增置玄學博士一員。
增試明經、進土內容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二月敕:“今之明經、進士,則古之孝廉、秀才,近日以來,殊乖本意。進士以聲律為學,多昧古今;明經以帖誦為功,罕窮旨趣,安得為敦本復古,經明行修?以此登科,非選士取賢之道。其明經自今以後,每經宜帖十,取通五以上;免舊試一帖,仍按問大義十條,取通六以上;免試經策十條,令答時務策三道,取粗有文理者,與及第。其進士宜停小經(指《易》、《書》、《公》、《谷》)準明經帖大經(指《禮記》、《左傳》)十帖,取通四以上。然後準例試雜文;及第者,通與及第。其明經中有明五經以上,試無不通者;進士中兼有精通一史,能試策十條、得六以上者,委所司奏聽進止。其應試進士等唱第訖,具所試雜文及策,送中書門下詳復;其所問明經大義日,須對同舉人考試,應能否共知,取捨無愧,有功者達,可不勉歟!”總觀此敕,所增試明經、進士內容,於明經,反對徒知背誦,強調能通大義;經策可以減試,時務策必須增加,目的是使“明經”之人,學以致用。於進士,反對徒知弄文,強調兼通經史;故試文之前,必與明經同樣帖大經(小經可免)十帖,但要求稍低(十通四即可)。目的是使進士皆知先器識而後文藝。
新羅王金興光卒,子承慶繼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新羅王金興光卒,詔贈太子太保,仍遣左贊善大夫邢濤攝鴻臚少卿,往新羅弔祭,並冊立其子承慶襲父開府儀同三司、新羅王。濤將進發,玄宗制詩序,太子以下及百僚鹹賦詩以送之。帝謂濤曰:“新羅號為君子之國,頗知書記,有類中華,以卿學術,善與講論,故選充此使。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又聞其人多善弈棋,因令善弈人率府兵曹楊季鷹為濤之副。濤等至彼,大為蕃人所敬,其國棋者皆在季鷹之下,於是厚賂濤等金寶及藥物等。
張守珪再破契丹
前年契丹內亂,泥禮與李過折相殺,玄宗雖略斥泥禮,然仍封之,實亦無可如何也。二十五年(七三七)三月十一日,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再破契丹於捺祿山。
崔希逸襲破吐蕃於青海西
初,河西節度使崔希逸遣使謂吐蕃邊將乞力徐曰:“兩國通好,今為一家,何必更置守捉(當時官名,司防衛),妨人耕牧?請皆罷之。”乞力徐曰:“常侍(希逸帶“散騎常侍”銜鎮河西)忠厚,言必不欺。然朝廷未必專以邊事相委。萬一有奸人交斗其間,掩吾不備,悔之何及!”希逸固請,乃刑白狗為盟,各去守備,於是吐蕃畜牧被野。(可知此後雙方開誠相對,互無戒心)時吐蕃西擊勃律(在蔥嶺),勃律來告急,玄宗命吐蕃罷兵,吐蕃不奉詔,遂破勃律,玄宗甚怒。(吐蕃破勃律在西,與以後崔希逸破吐蕃在東,各不相干)會希逸傔人(侍從之士)孫誨入奏事,誨自欲求功,奏稱吐蕃無備,請掩擊,必大獲。玄宗命內給事趙惠琮與誨偕往,審察事宜。誨、琮等至,則矯詔令希逸襲之。希逸不得已(因有白狗之盟)於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三月二十五日發兵自涼州南入吐蕃二千餘里,至青海西,與吐蕃戰,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乞力徐脫身走。(唐方失信,雖勝而不光彩)惠琮、誨皆受厚賞,希逸則內懷愧恨。自是吐蕃復絕朝貢。
張九齡貶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四月,監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非才,引讖書為證(武后時有讖詞云:“首尾三鱗六十年,兩角犢子自狂顛,龍蛇相鬥血成川。”當時好事者解之曰:“兩角犢子,牛也,必有牛姓乾(犯)唐祚。”),玄宗以其引讖荒謬,妄陷大臣,怒,命左右痛杖於殿庭,死而復甦。十七日流瀼州(廣西上思縣),至藍田即死。李林甫言:“子諒,張九齡所薦。”二十日,貶九齡荊州長史。
太子瑛及瑤、琚二王俱賜死
駙馬都尉楊洄誣奏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銹潛構異謀(謂三人慾害壽王瑁),玄宗召宰相謀之。李林甫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預。”(此猶李勣回答高宗欲廢王皇后語)玄宗意乃決。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四月二十一日,使宦者宣制於宮中(所謂“家事”),廢瑛、瑤、琚為庶人,流銹於瀼州。不久,瑛、瑤、琚三人賜死於城東驛,銹賜死於藍田。瑤、琚二王皆好學,有才識,死不以罪,人皆惜之
召募丁壯,長充邊軍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五月十日敕謂方隅底定(四海安定),令中書門下與諸道節度使衡量軍、鎮閒劇利害,審計兵防定額,於諸色征人(應服兵役者)及客戶(外來戶)中召募丁壯,長充邊軍(職業兵),增給田宅,務加優恤。按:募兵已見前“長從宿衛”與“礦騎”,今且行之於邊軍,可證府兵制益弛,募兵制漸代。
百官賀“幾致刑措”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七月七日,大理少卿徐嶠(或作岵)奏:“今歲天下斷死刑五十八,大理獄院,由來相傳殺氣太盛,鳥雀不棲,今有鵲巢其樹。”於是百官以“幾致刑措”(漢文帝時,“幾致刑措”,謂刑法幾乎擱置不用),上表稱賀。(百官阿諛皇帝)玄宗歸功宰輔,八日,賜李林甫爵晉國公,牛仙客豳國公。(皇帝濫賞宰相)
於兩畿行“和糴法”以贍關中
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駐重兵,當地營田、地租皆不能足供,後由官府議價購買民糧,謂之“和糴”,於是軍糧得贍。有彭果者,因向牛仙客獻策(仙客曾任河西、朔方節度),請行和糴法於關中。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九月十七日,敕以歲稔穀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之二、三,和糴東西畿(東畿指東都洛陽周圍,西畿指西京長安周圍)粟各數百萬斛,停今年江淮所運租米。自是關中糧谷蓄積羨溢,皇帝不復因缺糧而幸東都。二十二日,又敕河南,河北租原應輸含嘉、太原倉者,皆留給本州。按:兩畿和糴乃良法善政,與憲宗以後強行“和糴”,適足擾民不同。
命康愆素毀東都明堂
先是武后垂拱三年(六八七)毀東都乾元殿,就其地創造明堂,一年畢功。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東西南北各廣三百尺,凡有三層,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故能上合乾象,下符坤策。開元五年(七一七)正月,玄宗幸東都,將行大享之禮,太常少卿王忠仁等鹹以則天所造明堂,有乖典制,鹹請改易,依舊造乾元殿。乃下詔改明堂為乾元殿。至十年(七二二)十月十五日,復題乾元殿為明堂,而不行饗祀之禮。至二十五年(七三七)十月二日,詔將作大匠康愆素往東都毀明堂,愆素以毀拆明堂勞民,遂奏請且拆去上層,卑於舊制九十五尺,……依舊為乾元殿,玄宗從之。
初令租庸調、租資課,皆以土物輸京都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三月三日敕:“關輔庸調(調所輸為絹布,代役之庸所輸亦絹布,故此處“庸調”、“資課”均指絹布),所稅非少;既寡蠶桑(關輔少蠶桑),皆資菽粟(關輔靠菽粟)。常賤糶貴買(賤價糶出己之菽粟,高價買進絹布以輸庸調),損費逾深(賤糶貴買,兩頭吃虧)。又江淮苦變(粟)造(絹)之勞,河路增轉輸之弊,每計其運腳(費),數倍加錢。(此言江淮亦有以粟易絹,兼長途運輸之苦)今歲屬和平,庶物穰賤,南畝有十千之獲,京師同水火(喻菽粟)之饒。均其餘以減遠費(遠地可以少輸實物,以錢折實),順其便使農無傷。自今以後,關內諸州庸調資課,並宜準時價變粟取米(粟米乃關中土物),送至京逐要支用。其路遠處不可運送者,宜所在收貯,便充隨近軍糧。其河南河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絹,以代關中調課。所司仍明為條件,稱朕意焉。”按:此敕專指關輔庸調(資課)的交納方式和交納物品而言,江淮邊遠之地似可參考。
武惠妃卒
惠妃(六九八至七三七)系武攸止女,武三思侄。攸止卒後,妃尚幼,隨例入宮。王皇后廢,賜號惠妃。玄宗欲立為後,群臣反對而止。然宮中禮秩,一如皇后。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十二月七日卒,年四十。贈謚貞順皇后。明年二月葬敬陵(萬年縣東南四十里)。
盧從願卒
從願字子龔,臨漳人。官吏部侍郎,銓選平允。開元中,出為豫州刺史。為政嚴簡,奏課為天下最。性好殖產,占良田數百頃,玄宗以此薄之,目為田舍翁,卒以此不得為相。以吏部尚書致仕。
璟(六六三至七三七),邢州南和人,第進士。武后時以鳳閣舍人遷御史中丞,曾嚴治二張。睿宗立,以吏部尚書同三品。以奏出太平公主於外,坐貶楚州刺史。開元初,以廣州都督入為刑部尚書,封廣平郡公,再相,與姚祟並稱。璟為人方嚴,然亦工文辭,嘗作《梅花賦》,皮日休謂非鐵腸石心可作。卒諡文貞。
刪修《律令格式》成
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九月一日,玄宗命中書令李林甫、侍中牛仙客及法官王敬從、崔冕、陳承信、俞元杞等共加刪輯歷來舊格式律令及敕,總七千O二十六條(全刪一千三百二十四條、增損二千一百八十條、保留三千五百九十四條),總成《律》十二卷、《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開元新格》十卷。又撰《格式律令事類》四十卷,以類相從,便於省覽。奉敕:於尚書都省寫五十本,頒於天下。

《資治通鑑》記載

玄宗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中之中開元二十五年(丁丑,公元七三七年)
春,正月,初置玄學博士,每歲依明經舉。
二月,敕曰:“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明經以貼誦為功,罕窮旨趣。自今明經問大義十條,對時務策三首;進士試大經十貼。”
戊辰,新羅王興光卒,子承慶襲位。
乙酉,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破契丹於捺祿山。
己亥,河西節度使崔希逸襲吐蕃,破之於青海西。
初,希逸遣使謂吐蕃邊將乞力徐曰:“兩國通好,今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請皆罷之。”乞力徐曰:“常侍忠厚,言必不欺。然朝廷未必專以邊事相委,萬一有奸人交斗其間,掩吾無備,悔之何及!”希逸固請,乃刑白狗為盟,各去守備;於是吐蕃畜牧被野。時吐蕃西擊勃律,勃律來告急。上命吐蕃罷兵,吐蕃不奉詔,遂破勃律;上甚怒。會希逸傔人孫誨入奏事,自欲求功,奏稱吐蕃無備,請掩擊,必大獲。上命內給事趙惠琮與誨偕往,審察事宜。惠琮等至,則矯詔令希逸襲之。希逸不得已,發兵自涼州南入吐蕃境二千餘里,至青海西,與吐蕃戰,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乞力徐脫身走。惠琮、誨皆受厚賞。自是吐蕃復絕朝貢。
夏,四月,辛酉,監察御史周子諒彈牛仙客非才,引讖書為證。上怒,命左右扌暴於殿庭,絕而復甦;仍杖之朝堂,流瀼州,至藍田而死。李林甫言:“子諒,張九齡所薦也。”甲子,貶九齡荊州長史。
楊洄又譖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雲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銹潛構異謀,上召宰相謀之。李林甫對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上意乃決。乙丑,使宦者宣制於宮中,廢瑛、瑤、琚為庶人,流銹於瀼州。瑛、瑤、琚尋賜死城東驛,銹賜死於藍田。瑤、琚皆好學,有才識,死不以罪,人皆惜之。丙寅,瑛舅家趙氏、妃家薛氏、瑤舅家皇甫氏,坐流貶者數十人,惟瑤妃家韋氏以妃賢得免。
五月,夷州刺史楊浚坐贓當死,上命杖之六十,流古州。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以為:“決杖贖死,恩則甚優;解體受笞,事頗為辱,上可施之徒隸,不當及於士人。”上從之。
癸未,敕以方隅底定,令中書門下與諸道節度使量軍鎮閒劇利害,審計兵防定額,於諸色征人及客戶中召募丁壯,長充邊軍,增給田宅,務加優恤。
辛丑,上命有司選宗子有才者,授以台省及法官、京縣官,敕曰:“違道慢常,義無私於王法;修身效節,恩豈薄於它人!期于帥先,勵我風俗。”
秋,七月,己卯,大理少卿徐嶠奏:“今歲天下斷死刑五十八,大理獄院,由來相傳殺氣太盛,鳥雀不棲,今有鵲巢其樹。”於是百官以幾致刑措,上表稱賀。上歸功宰輔,庚辰,賜李林甫爵晉國公,牛仙客豳國公。
上命李林甫、牛仙客與法官刪修《律令格式》成,九月,壬申,頒行之。
先是,西北邊數十州多宿重兵,地租營田皆不以贍,始用和糴之法。有彭果者,因牛仙客獻策,請行糴法於關中。戊子,敕以歲稔穀賤傷農,命增時價什二三,和糴東、西畿粟各數百萬斛,停今年江、淮所運租。自是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癸巳,敕河南、北租應輸含嘉、太原倉者,皆留輸本州。
太常博士王璵上疏請立青帝壇以迎春;從之。冬,十月,辛丑,制自今立春親迎春於東郊。
時上頗好祀神鬼,故璵專習祠祭之禮以乾時。上悅之,以為侍御史,領祠祭使。璵祈禱或焚紙錢,類巫覡習禮者羞之。壬申,上幸驪山溫泉。乙酉,還宮。
己丑,開府儀同三司廣平文貞公宋璟薨。
十二月,丙午,惠妃武氏薨,贈謚貞順皇后
是歲,命將作大匠康愆素之東都毀明堂。愆素上言:“毀之勞人,請去上層,卑於舊九十五尺,仍舊為乾元殿。”從之。
初令庸調租資課皆以土物輸京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