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例聾兒心理淺析與早期干預對策

本文統計了1—14歲的聾兒732例,並進行了心理分型,結果表明:以膽汁型為主,481人,占66%;粘液質型121人,占16%;抑鬱質型80人,占11%;多血質型50人,占7%。因此要早期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教師和家長應針對聾兒不同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尤其對膽汁型聾兒要注意發揚其積極方面,克服其消極方面,對粘液質型和抑鬱質型聾兒要鼓勵和表揚,培養他們活潑、大膽、積極向上的性格,使聾兒能聽會說,早日回歸主流社會。

聾兒由於聽力障礙,造成語言發育遲緩,他們心理發展的特點、規律有一定的特殊性。聾兒康復就是對聾兒進行早期干預,全面康復,其中對聾兒心理康復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本文統計了1—14歲的聾兒732例,並進行了心理分型,結果表明:以膽汁型為主,481人,占66%;粘液質型121人,占16%;抑鬱質型80人,占11%;多血質型50人,占7%。因此要早期對聾兒進行聽力語言康復訓練,教師和家長應針對聾兒不同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尤其對膽汁型聾兒要注意發揚其積極方面,克服其消極方面,對粘液質型和抑鬱質型聾兒要鼓勵和表揚,培養他們活潑、大膽、積極向上的性格,使聾兒能聽會說,早日回歸主流社會。 

一、資料與方法 
本文統計了1-14歲的聾啞兒童732例,男性546人,占75%,女性186人,占25%。1-7歲415人,占57%,7-14歲317人,占43%。 
本文心理分型按照古希臘醫生希波克特(Hippocrates)根據個人身體內占優勢的體液,將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及“抑鬱質”四種類型。 

二、結果 
1、心理分型 
(1)膽汁質型:性情急躁、暴躁,精力旺盛,行為衝動直率,任性、好動,不聽指揮,想乾什麼就乾什麼。此型481人,占66%,多為男性。 
(2)粘液質型:沉靜、緩慢、性情冷淡,情緒不易外露。此型121人,占16%,男性多於女性。 
(3)抑鬱質型:性情孤僻、行動遲緩懦怯,怕見生人,此型80人,占11%,女性多於男性。 
(4)多血質型:活潑、熱情、朝氣蓬勃,喜歡和人交往,此型50人,占7%,多為男性。 
2、聾兒心理康復效果:(附22例報告) 
(1)未訓聾兒22人,男性16人,女性6人。2-3歲1人,4-5歲11人,6歲10人。膽汁質型16人,粘液質型4人,抑鬱質型1人,多血質型1人。 
聽力損失:一級重聽(56-70dB)4人,二級聾(71-90dB)8人,一級聾( ≥ 90dB)10人。 
學語模仿與發音能力:20人不會說1個字,2人會說1-2個字。 
(2)受訓聾兒訓練前情況: 
聾兒22人,男性13人,女性9人,2-3歲4人,4-5歲15人,6歲3人。膽汁質型13人,粘液質型6人,抑鬱質型2人,多血質型1人。 
聽力損失:一級重聽(56-70dB)2人,二級聾(71-90dB)16人,一級聾(≥ 90dB)4人。 
學語模仿與發音能力:20人不會說1個字,2人會說1-2個字。 
(3)受訓聾兒康復後情況: 
22名聾兒經早期康復訓練後,心理障礙得以不同程度的糾正。 
檢查結果:膽汁質型5人,粘液質型1人,抑鬱質型1人,多血質型15人。 
康複評估;達三級康復以上14人,占64%。 
康復走向:普幼12人(現均已進入正常國小),普小2人,聾校1人,家訓1人,繼續在中心訓練6人。 
訓練結果表明:未訓聾兒與受訓聾兒訓練前後比較,二組兒童的聽力損失無顯著性差異(x2=5.905, p>0.05),未訓聾兒與受訓聾兒訓練前比較,心理分型無顯著性差異(x2=1.044, p>0.05),但受訓聾兒康復後與未受訓聾兒相比較,其心理分型有極顯著性差異(x2=19.812, p<0.001), 受訓聾兒康復前後相比較,也有極顯著性差異(x2=19.710, p<0.001)。 
(4)典型事例: 
聾兒×××,男,6歲,剛進語訓班時,暴躁、好動,不聽指揮,是個“淘氣大王”。老師利用他爭強好勝的特點,讓其帶頭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多培養他自我控制能力,在與小朋友交往的活動中,制約他的特殊要求,多表揚,少批評,適當使用懲罰,控制他的霸道行為,使他由“淘氣大王”變成“小老師”,現在已進入正常國小讀書,學習成績良好。 
聾兒×××,男,3歲,初來中心時,性情孤僻、膽小,不合群。老師便對他體貼關心,並把他和性情活潑、膽大的聾兒分在一個班,在集體訓練時,有意識地誘導他開口說話,上課時多給他回答問題的機會,發現學語有進步則及時表揚,例如以獎勵小紅花等形式,提高他的自信心。通過一年的訓練,他就能大膽走上舞台表演節目,達三級康復,現已進入正常國小讀書,學習成績良好。
三、討論  
(1)聾兒心理障礙形成的原因 
多數聾兒形成性情急躁、暴躁、任性,不聽指揮,想乾什麼就乾什麼,一方面由於聽力殘疾,另一方面取決於家長對聾兒的態度。一種是過分溺愛,家長認為聾兒有心理缺陷,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受人歧視,往往給予特殊的關照,因而對聾兒百依百順,他們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另一種是嫌棄的態度,家長認為聾兒一輩子需要父母照顧,對聾兒嫌棄,不關心,漸漸地他們就習慣於無所約束,毫不羈絆。 
聾兒性情冷淡、孤僻、行動遲緩懦怯,是由於人際交往障礙,聾兒從小與正常兒童交往時,聽不見,聽不懂,他們不願意與其他孩子交朋友,更不願意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從而產生社會退縮性情緒和行為,久之就形成孤僻、不合群。 
(2)聾兒心理康復關鍵在於早期干預 
氣質雖然是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但並不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上,高級神經活動具有可塑性,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也有可變性。聾兒某些早期形成的氣質類型的消極特徵,由於老師和家長的早期教育逐漸可以得到改正,甚至完全消除。另一方面,聾兒氣質類型的各種積極特徵,往往由於老師、家長的積極引導和鼓勵,而逐漸鞏固和發展,消極特徵的糾正和積極特徵的發展,導致聾兒整個氣質類型的改變。 
本文報告22例聾兒心理康復的結果表明:受訓聾兒與未受訓聾兒相比較,其心理分型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受訓聾兒康復前後相比較,也有極顯著性差異(p<0.001)。受訓聾兒達三級康復以上14人,進入普幼、普小14人,均占64%。早期訓練表明:年齡越小,訓練效果越好。 
(3)聾兒心理康復的對策 
要使聾兒能聽會說,全面康復,教師和家長首先必須了解聾兒的氣質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適當措施,區別對待,對性情暴躁、好動、不聽指揮的聾兒要教會他們自製,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充分利用膽汁質型聾兒精力充沛的積極方面,培養他們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誘導他們帶動性情孤僻的聾兒。對性情孤僻的聾兒,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通過遊戲教學等方法,注重培養他們活潑、大膽,勤奮努力,積極向上的性格,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他們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實踐證明:聾兒心理康復關鍵在於早期干預,老師和家長必須根據聾兒的心理特點,開發優點,矯正缺點,不斷提高他們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使聾兒能聽會說,早日回歸主流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