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衛星

前蘇聯1976年發射的螢光屏衛星【俗稱714衛星】,定點與99度,上面傳輸的是俄羅斯節目,此衛星能我國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因為下行頻率在我國地面電視U波段的38頻道上,所以給我國的最早一批衛星愛好者創造了有力的入門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714衛星
  • 外文名:714 satellite
  • 定點:99度
  • 覆蓋: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
  • 成績:衛星愛好者創造了有力的入門條件
背景信息,相關人物,

背景信息

前蘇聯1976年發射的螢光屏衛星【俗稱714衛星】,定點與99度,上面傳輸的是俄羅斯節目,此衛星能我國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因為下行頻率在我國地面電視U波段的38頻道上,所以給我國的最早一批衛星愛好者創造了有力的入門條件。
我國的電子愛好者是在衛星升空的四年後才得到訊息的,【想想那時中國是如何的信息閉塞,那時的衛星發燒友是如何艱難】至於你問是什麼波段,當時用的是c波段,製作714衛星天線的領軍人物正是羅宇屏。
正是這些人的不懈努力 培養提拔了一批新人,才有了中國今天的衛星發展狀況,可是今天的中國人是怎樣利用衛星的,中9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相關人物

羅宇屏與714衛星
羅宇屏先生從1983年的714MHz螢光屏衛星的接收,到1993年的C波段模擬衛星接收機的製作, 1999年的數字衛星電視接收機、小型偏饋天線的套用,2006年高清衛星電視接收機的套用,再到2008年中星9號直播衛星的接收,可以說全面見證了中國衛星電視從模擬轉數字、由標清轉高清以及直播衛星套用的全部發展過程。從一位普通工人自學專研衛視接收而成長為國家高級工程師,對我國衛視發燒與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及作出非凡貢獻。
國內著名的衛視發燒前輩羅宇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12月25日17時25分在重慶辭世,享年60歲。
懷念衛視發燒第一人
摘 要:“714”是什麼?如果一個剛剛涉足衛星電視領域幾年的發燒友被問及這個問題。回答多半會是一片茫然,至多能夠在記憶中搜尋到一個模糊的印象。最近十年來。儘管714衛星仍強在天空中忠於職守地默默工作著,但是,隨著從模擬到數字、從C波段到Ku波段的一輪輪技術變革,714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近三十年風風雨雨後,我國的第一顆直播衛星即將升空。而與此同時,最後一顆71477星行將退役,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的她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即將永遠地消失在大氣層中。但是,對於二十多年前神州大地上的第一代衛星電視愛好者來說,714衛星卻不僅僅是一顆普通的衛星。她更代表了一個難以忘懷的時代。代表了一種將被永遠銘刻在心的精神!培養造就了中國第一代衛星電視愛好者的714精神。永遠不應被忘卻。這種精神,是白手起家。排除萬難鑽研技術的創業圖騰,也是TVRO前輩們無私互助的發燒熱忱的象徵。而這種精神。也恰恰是當今的新興衛視發燒友群體所需要,但卻欠缺的。為了讓714精神在直播星的新時代中繼續發揚光大,我們將在第一顆714衛星發射三十周年之際,陸續刊登一系列回顧714衛星接收歷程的文章。我們也衷心希望能以此為契機,邀請更多的TVRO前輩撰文與大家共同分享衛視發燒的心路歷程。下面,就讓我們和714衛星領域的前輩羅宇屏老師一起重溫年輕時激情歲月吧!
最後的晚餐
羅宇屏
也許還有半年或一年,714螢光屏衛星就將永遠離我們而去。在新技術不斷湧現的衛星電視業界大潮流中,我國的衛視愛好者仍懷念著古老的714。在此,筆者將二十多年來研製設備,接收714信號的過程介紹如下,以供有動手能力的衛視愛好者享受這最後的晚餐。同時,筆者也想通過這件事讓大家明白只有勤奮耕耘,才能有所作為的道理。
第一階段
我是在1982年底開始著手714衛星信號的接收的。當時最簡單的方法是製作一副右旋螺旋天線,然後將天線信號直接輸入電視機, 便可在U頻筆38頻道左右收到帶有嚴重噪聲的前蘇聯衛星電視圖像。後來我再將天線信號加二級天線放大器後,所收圖像明顯好轉。此方法現在仍然有效,但本地若有工作在UHF頻段36-39頻道電視發射台,則是無法收到714信號的。其接收報告詳見《電子報》1983年6月12日第一版《簡易衛星電視的接收》一文。該文曾獲當年的優秀文章三等獎,這對於首次寫文章的我,的確是一個不小的鼓勵。
第二階段
1983年到1986年間,我研製出全分立元件714簡易衛星電視接收機,並於1986年間兩次在《電子報》上全文發表製作過程。詳見《電子報》1986年4月6日《一種714MHz簡易衛星電視接收機》和1986年8月31日《價廉的分立式714MHz簡衛接收機》兩篇文章。兩文發表後在國內引起較大的轟動,並在當年獲得優秀文章一等獎和二等獎。1986年10月我應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邀請,攜714機參加中在武漢召開的全國第二屆發明展覽會,會議期間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同年獲四川省自學成材一等獎並應邀歸口於航天部某廠工作。訊息傳出,中央電視台、四川人民廣播電台、《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國內數十家媒體報導了這一事跡,媒體的支持使我決心在衛視這條科技道路上走下去。當時研製的接收機的接收效果,接收機外殼是用有機玻璃粘合而成的。
第三階段
接下來,我開始嘗試逐步採用積體電路代替分立元件電路。1987年以後,國外音視頻積體電路大量湧進中國市場,714便開始套用TV7611作為圖像中頻解調器,用NE564、TDA1083等作為音頻中頻解調器,用NE592進行視頻放大器,使714機電由簡易向專業化型靠近。由於在714伴音另有一套“燈塔廣播電台”節目,於是我便在1990年研製出一種專門用於L波段的衛星廣播電視兩用接收機,並於1992年獲得國家專利。(專利號:91214600.1)為此,我於1991年分別入選《中國職工自學成材辭典》和《中國人才薈萃》,並獲得了“全國自學成材榮譽證書”。
第四階段
1991年後,隨著C波段衛星模擬電視接收機熱潮的興起,模擬機因普及而使價格不斷回落,而現今模擬機已面臨全國淘汰。採用這些模擬機加上714變頻器來接收714MHz節目是一個極其簡單而效果很好的辦法,這種辦法還可收到“燈塔廣播電台”的節目。於是,我將機械U頭稍作改動,便可以將714MHz頻率上變頻為1000-1500MHz的頻率,而可直接被模擬衛星機所接收,其製作方法登載於《電子報》1999年2月28日《用C波段衛星接收機接收714》一文中。另外,原PACE系列衛星模擬接收機的輸入中頻下限可低到700MHz,故用該機接上714天線及放大器即可收下714MHz節目,省去了製作714上變頻器的麻煩。該文於1997年1月19日發表在《電子報》上,題為《700MHz輸入中頻的新套用》。
後記
714伴我走過了這難忘的二十多年,由於有714的功底,使我在由C波段Ku波段,由模擬到數字的學習進程中十分順利,。從1983年執筆寫衛視及其它各類相關文章開始,已發表文章約200篇。近期,有些關心我的讀者在論壇上講我已經改行賣對講機和充電器了。這完全是誤會了,我根本不會做生意,尤其是在衛星電視領域!倒是我近兩年來發表過二十餘篇關於對講機、無繩電話、充電器等通訊產品及外設的文章,按分類來講,衛星也屬通信之列,故不叫改行喔。說來也怪,用學習衛星電視知識的方法去分析對講機等產品,先是解剖,再加上實測數據,無需形容詞,一紙發表出去算會使這些商家收益不少,也算是對社會做了一個小小的貢獻。這使我聯想到,在我國,民用衛星電視基本上是沒有市場的,近十多年來卻被台灣衛視直播商偷吃掉一個塊蛋糕,這是一個不小的經濟損失。由於沒有這個市場,我們寫了二十多年文章,卻只能僅僅起著愛好者之間的交流作用。
回想1990年前後那段衛星發展史,一支新生的衛視產業大軍在幾年間便迅速形成,那火紅的日子至今難忘。相比於現在,直播衛星發射計畫年復一年的無限期推遲,已使我們心灰意冷。近期,又一個新的發射時間表被制定出來,我們只有平靜地等待那一天的到來。但願,這是我們的最後一次等待,當目睹鑫諾2號衛星升空時,中國衛星電視行業這個遲到的春天才會真正到來。到那時,我要祝願那些苦苦支撐了十多年的衛視廠商、《衛視傳媒》、《電子報》以及眾多的衛視網站和衛視愛好者們,用武之時終於到來!這是1993年後中國大地上衛星電視行業又一個新的起點,要在衛視產業技術上縮小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就全靠我們自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