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7053次列車自1971年開通運行,往返于山東淄博和泰山,全程184公里,共運行5小時49分,平均時速32公里,票價僅11.5元。這趟列車是山東省內國家鐵路中最後一輛無空調
綠皮車,也是時速最慢的火車。
其實,給老百姓帶來方便的綠皮小火車,原本只是一趟鐵路職工的內部通勤車。後來,為了方便沿途百姓出行,這才開始對外售票。就這樣,小火車一開就開了40多年。
“這輛車非常慢,慢到你能清晰地看到樹枝上的野果,和田間勞作的村民。”說起這輛最慢綠皮小火車,列車長趙新華打開了“話匣子”。
趙新華告訴記者,隨著高鐵建設的提速,我國早已邁入時速兩三百公里的
高速鐵路時代。而與之相比,這輛時速二三十公里的慢火車,成了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鐵路發展的“活化石”。
列車時刻表
7053次 | 站名 | 到站時間 | 出發時間 | 停留時間 |
1 | 淄博 | 始發站 | 6:52 | |
2 | 南仇 | 8:14 | 8:16 | 2分 |
3 | 黑旺 | 8:41 | 8:43 | 2分 |
4 | 源遷 | 9:33 | 9:35 | 2分 |
5 | 南博山 | 9:49 | 9:51 | 2分 |
6 | 常莊 | 10:02 | 10:04 | 2分 |
7 | 萊蕪東 | 10:56 | 11:08 | 12分 |
8 | 藺家樓 | 11:26 | 11:28 | 2分 |
9 | 司家嶺 | 11:43 | 11:45 | 2分 |
10 | 范鎮 | 11:55 | 11;57 | 2分 |
11 | 燕家莊 | 12:11 | 12:13 | 2分 |
12 | 上高鎮 | 12:27 | 12:29 | 2分 |
13 | 泰山 | 12:41 | 終點站 | |
7054次 | | | | |
1 | 泰山 | 始發站 | 13:51 | |
2 | 上高鎮 | 13:25 | 13:27 | 2分 |
3 | 燕家莊 | 13:39 | 13:41 | 2分 |
4 | 范鎮 | 13:54 | 13:56 | 2分 |
5 | 司家嶺 | 14:05 | 14:07 | 2分 |
6 | 藺家樓 | 14:21 | 14:23 | 2分 |
7 | 萊蕪東 | 14:41 | 14:48 | 7分 |
8 | 常莊 | 15:40 | 15:42 | 2分 |
9 | 南博山 | 15:53 | 15:55 | 2分 |
10 | 源遷 | 16:09 | 16:11 | 2分 |
11 | 黑旺 | 17:01 | 17:03 | 2分 |
12 | 南仇 | 17:28 | 17:30 | 2分 |
13 | 淄博 | 18:49 | 終點站 | |
從方便鄉村發展到成為網紅帶動沿線旅遊發展
雖說車速慢、條件一般,可乘客們中意的是小火車的方便和實惠。眼下離過年還有些日子,但是車廂里已經熱鬧起來,許多乘客都坐著小火車去趕大集、辦年貨。
一頭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一頭是割捨不下的鄉愁,好在這趟每天往返一次的小火車,連線起了老人們兩頭的牽掛。
正是這列風雨無阻穿行在城市與村莊中的小火車,讓老人幫襯兒女小家,照顧孫輩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還能保持自己多年的勞作習慣,每個周末他們都要回自己農村的家 。
其實,給老百姓帶來方便的綠皮小火車,原本只是一趟鐵路職工的內部通勤車。後來,為了方便沿途百姓出行,這才開始對外售票。就這樣,小火車一開就開了40多年。
那時,每年春節前後,很多村民背著山貨進城賣,山貨賣出去了,家裡一年的生活就有了著落。當時列車有12節車廂,乘客絡繹不絕,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莊戶列車”。
2000年以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通了公路,列車的乘客也變少了。“山區里通車了,有人家裡還買上了小汽車,不少山區百姓外出打工了,很多時候,乘客多是老人坐車去城裡看孩子,這些年來,列車的車廂也從原來的12節減到了8節,從8節減到了4節。”趙新華說。
大家本以為這趟小火車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不過乘客減少的情況卻在這幾年有了大幅改觀。隨著媒體的報導,最近,這輛最慢小火車成了網友們追捧的“
網紅”。
綠皮車、慢節奏、慢生活,這些看似與時代脫節的標籤,卻讓7053次列車有了與眾不同的特質。“可能是我年紀大了,我這幾年才知道有個詞叫‘驢友’,很多‘驢友’慕名而來坐車,這讓我沒有想到。”
“如今什麼都講究快,但這輛小火車的慢吸引了我。不光是我,很多年輕人都是在網上看到新聞後專程過來的。”浙江“驢友”蔡彬告訴記者,被這輛“網紅最慢小火車”吸引來的不在少數。記者在列車上看到,不少遊客上車後從淄博博山的源遷站下車,進入山區旅遊,山區的農產品因此受到很多“驢友”歡迎。
“他們一下車看到鐵路邊,村民們賣的蔬菜、小米,散養的笨雞,還有山雞蛋,有人都挪不動腿,像看到寶貝一樣。”蔡彬說。
小火車雖然慢,但它的使命已經從最初的帶山區百姓走出大山的“莊戶列車”,變成了幫山區百姓脫貧致富的扶貧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