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Million》是Hold Your Horses樂隊的新歌。《70 Million》MV的拍攝蘊含大量歐洲藝術作品,把西方誕生的音樂形式和西方文化相融合。MV中展現了大量經典藝術作品,包含濃厚的藝術氣息。
基本介紹
- 外文名:70 Million
- 歌曲原唱:Hold Your Horses
- 音樂風格:流行
- 歌曲語言:英文
音樂介紹,名畫出處,
音樂介紹
Hold Your Horses樂隊新歌《70 Million》的MV ,裡面蘊含大量歐洲藝術作品,把西 方誕生的音樂形式和西方文化相融合。
《70 Million》-歌詞
And it hardly looked like a novel at all
這東西看起來完全不像小說
i hardly look like a hero at all
我看起來也完全不像英雄
and I'm sorry you couldn't publish this
對不起你不能發表這東西
and you were white as snow I was white as a sheet
你純白如雪,我則面如死灰
When you came down in this black dress
當你穿著這黑色晚禮
In your mum's black maternity dress
在我看來更像是你媽的孕婦裝
And so
所以說
Though it hardly looked like a novel at all
儘管這東西看起來完全不像小說
if this city treats me it treats me to you
假如這個城市把我送到你面前
and a cup of coffee for you
並請你喝一杯的咖啡
I should learn its language and speak it to you
我應該學學它的語言並把它想說的話告訴你
70 million should be in the know
七千萬人本該是知情人
70 million don't go out at all
他們卻從不出門
70 million wouldn't walk these streets
他們也從不上街
70 million would run to a hole
他們更願意跑進一個洞
70 million would be wrong wrong wrong
七千萬人是“錯的大多數”
70 million never see at all
他們卻對這熟視無睹
70 million haven't tasted snow
他們沒有嘗過雪的味道
And we dance dance dance like the children dance
我們跳啊跳啊像小孩子般舞蹈
Imply thought are we taking the chance?
被植入思想時,我們是否在智慧光芒尚存時
With the light still on, and will we ever reach the tower
抓住機會?我們能否攀上高塔去瞭望
And after you came down in this black dress
當你穿上這身黑色晚禮後
I don't know what took so very long
我實在不懂是什麼耽擱了你這么久
And this
而這
And this isn't a war, we don't have to ration
而這又不是戰爭,我們並不需要定量供應
Now wave white flag, and you kept it at home
現在晃晃白旗,把它收藏在家
And guys I wrote from a foreign land
夥計們現在我是從一個異域寫給你們
You're holding my no longer foreign hand
現在你們握住的是我不再是異類的手
70 million should be in the know
七千萬人本該是知情人
70 million don't go out at all
他們卻從不出門
70 million wouldn't walk these streets
他們也從不上街
70 million would run to a hole
他們更願意跑進一個洞
70 million would be wrong wrong wrong
七千萬人是“錯的大多數”
70 million never see at all
他們卻對這熟視無睹
70 million haven't tasted snow
他們沒有嘗過雪的味道
~music~
Hold Your Horses - 70 Million
《70 Million》 - MV中名畫出現時間
00:00《最後的晚餐》(達文西)
00:33 《維納斯誕生》(波提切利)
00:44《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倫勃朗)
00:50《亨利八世》(左半部)+《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
01:05 《梅杜薩之筏》(泰奧多爾·籍里柯)
01:15《馬拉之死》(路易·達維特)
01:20《創造亞當》(米開朗基羅)
01:25 《男人之子》the son of the man(勒內·弗朗索瓦·吉蘭·馬格里特)
01:27《紅黃藍的構成》(蒙德里安)
01:30《自畫像》(弗里達·卡羅)
01:32《多拉·瑪爾》畢卡索
01:36《吶喊》(愛德華·蒙克)
01:39 《自畫像》(梵谷)
01:42《瑪麗蓮夢露》(安迪·沃霍爾)
01:44《浴中加布莉埃爾與她的一位姐妹》(法國楓丹白露畫派)
01:48《寶座上的聖母》(喬托)
01:54《莎樂美和施洗約翰的首級》(卡拉瓦喬)
01:58《奧林匹亞》(馬奈)
02:04《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羅瓦)
02:14《新聞記者西爾維亞·馮·哈爾登的畫像》(奧托·迪克斯)
02:20《吻》(克里姆特)
02:43《新娘》(馬克·夏加爾)
02:51《宮娥》(委拉斯貴支)
02:58《向日葵》(梵谷)
名畫出處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是義大利藝術家李奧納多·達·文西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現藏米蘭聖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達.芬奇畢生創作中最負盛名之作。在眾多同類題材的繪畫作品裡,此畫被公認為空前之作,尤其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係而引人入勝。構圖時,他將畫面展現於飯廳一端的整塊牆面,廳堂的透視構圖與飯廳建築結構相聯結,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作品題材取自聖經故事。猶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將被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席間基督鎮定地說出了有人出賣他的訊息,達·文西此作就是基督說出這一句話時的情景。畫家通過各種手法,生動地刻畫了基督的沉靜、安詳,以及十二門徒各自不同的姿態、表情。此作傳達出豐富的心理內容。
《維納斯誕生》
作者:波提切利(意)約(1445-1510)蛋彩·畫布 279*174cm 1484-86年作
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
表現了這個愛與美的女神誕生時的情景:少女維納斯剛剛越出水面,赤裸著身子踩在一隻荷葉般的貝殼之上;她身材修長而健美,體態苗條而豐滿,姿態婀娜而端莊;一頭蓬鬆濃密的散發與光滑柔潤的肢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彈性和悅目的胴體;風神齊菲爾吹著和煦的微風緩緩的把她送到了岸邊;粉紅、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邊飄落,時辰女神為她披上天空明星裝飾的錦衣;碧綠平靜的海洋,蔚藍遼闊的天空渲染了這美好、祥和的氣氛,一個美的和創造美的生命誕生了!
據希臘神話描寫,維納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沒有經歷過嬰兒之身,沒有經過非美的過程,生來就完美無缺。顯然,作者表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們再細細的品味一下維納斯的表情就會發現,她那木然、遲滯和略帶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著清純的稚氣,這個溶成人身軀與幼童稚氣眼神於維納斯一身的表現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對“新柏拉圖主義”的熱衷,也正是由於這種“崇尚”和“熱衷”使得他的作品並不僅僅限於感官本身的審美誘惑,而是通過對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純化和超越,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實際上,這是當時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典的唯美主義與基督教禁慾主義的結合,是維納斯與聖母瑪利亞的結合,是精神美與肉體美的統一。
《蒂爾普醫生的解剖課》
作者:倫勃朗 巴洛克時期
(Rembrandt 1606~1669)收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繪畫陳列館
時間:1632年
這是畫家的成名作。傳統的解剖課題材的繪畫,人物都安排成一排,姿態明顯地有些做作,而人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幾乎被完全忽視。而畫家在這幅作品中,強調了畫面的情節,並通過這種情節使人物之間的關係緊密地聯繫起來,使普通的肖像作品具有風俗畫的意義。畫中學生們圍在放有標本的桌子周圍,正認真地在聽杜普醫生講解,每個人物都被生動地作了描繪。畫中主要人物杜普形象突出,他與其他被畫者的聯繫得到了強調,從而形成變化中的統一。
右邊這張是《老鴇》,MV選取的最左邊的那個人物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蘭)
【創作年代】1665年
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是什麼在震撼他們的心靈?
《梅杜薩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創作者】泰奧多爾·籍里柯 (Theodore Gericault,法國)
【創作年代】1819年
從畫面的構圖、光線、色彩到人物的動態表情以及豐富的想像力,都是無與倫比的。 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遇難者的饑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畫面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開創了浪漫主義先河。
《馬拉之死》
(The Death of Marat)
創作時間:1794年
作者:雅克·路易·達維特 古典主義(又譯大衛)法國(1748年-1825年)
描繪的是法國革命家馬拉被殺手刺殺在浴缸里的歷史事件,畫家用寫實的手法再現了當時馬拉剛剛被刺的慘狀:馬拉倒在浴缸里,被刺的傷口清晰可見,鮮血已染紅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藥液,握著鵝毛筆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另一隻手緊緊地握著兇手遞給他的字條,女刺客夏綠蒂·科爾代是利用馬拉對她的同情趁其不備下的毒手,我們還可以看到丟在地上的帶血的兇器。在浴缸的旁邊立有一個木台,看來,這就是馬拉辦公用的案台,“案台”之上有墨水、羽毛筆、紙幣和馬拉剛剛寫完的一張便條:“請把這5法郎的紙幣交給一個5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為祖國獻出了生命。”
《創造亞當》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 文藝復興流派(義大利)
【創作年代】1510年【類別】壁畫米開朗基羅的代表壁畫中的重要部分。因為他在佛羅倫斯的盛名,當時的羅馬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邀他參加製作教皇陵墓,後又中斷。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禮拜堂屋頂壁畫的任務,他當時的心情是悲憤的,不料此壁畫後來成為他生平最大傑作。
《男人之子》
【創作者】勒內·弗朗索瓦·吉蘭·馬格里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11/21-1967/8/15)
是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畫風帶有明顯的符號語言,他影響了今日許多插畫風格。
《紅、黃、藍的構成 》
【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1930年【作者】蒙德里安 冷抽象主義是蒙德里安幾何抽象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我們看見,粗重的黑色線條控制著七個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簡潔的結構。畫面主導是右上方那塊鮮亮的紅色,不僅面積巨大,且色度極為飽和。左下方的一小塊藍色、右下方的一點點黃色與四塊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紅色正方形在畫面上的平衡。在這裡,除了三原色之外,再無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線和水平線之外,再無其他線條;除了直角與方塊,再無其他形狀。巧妙的分割與組合,使平面抽象成為一個有節奏、有動感的畫面,從而實現了他的幾何抽象原則,“藉由繪畫的基本元素:直線和直角(水平與垂直)、三原色(紅黃藍)和三個非色素(白、灰、黑),這些有限的圖案意義與抽象相互結合,象徵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自畫像》
【創作者】弗里達·卡羅 超現實主義(Frida Kahl1907-1954),墨西哥女畫家。
《多拉·瑪爾》
【創作者】畢卡索
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個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
《吶喊》
【創作者】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1893年的作品。這幅畫是表現主義繪畫著名的作品。
在這幅畫上,沒有任何具體物象暗示出引發這一尖叫的恐怖。畫面中央的形象使人毛骨悚然。他似乎正從我們身邊走過,將要轉向那伸向遠處的欄桿。他捂著耳朵,幾乎聽不見那兩個遠去的行人的腳步聲,也看不見遠方的兩隻小船和教堂的尖塔;否則,那緊緊纏繞他的整個孤獨,或許能稍稍地得以削減。這一完全與現實隔離了的孤獨者,似已被他自己內心深處極度的恐懼徹底征服。這一形象被高度地誇張了,那變形和扭曲的尖叫的面孔,完全是漫畫式的。那圓睜的雙眼和凹陷的臉頰,使人想到了與死亡相聯繫的骷髏。這簡直就是一個尖叫的鬼魂。“只能是瘋子畫的”,蒙克在該畫的草圖上曾這樣寫道。
在這幅畫上,蒙克所用的色彩與自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雖然藍色的水、棕色的地、綠色的樹以及紅色的天,都被誇張得富於表現性,但並沒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實性。全畫的色彩是鬱悶的:濃重的血紅色懸浮在地平線上方,給人以不祥的預感。它與海面陰暗處的紫色相衝突;這一紫色因伸向遠處而愈益顯得陰沉。同樣的紫色,重複出現在孤獨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頭部,則留在了蒼白、慘澹的棕灰色中。
畫中沒有一處不充滿動盪感。天空與水流的扭動曲線,與橋的粗壯挺直的斜線形式鮮明對比。整個構圖在旋轉的動感中,充滿粗獷、強烈的節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傳達著那一聲刺耳尖叫的聲音。畫家在這裡可以說是以視覺的符號來傳達聽覺的感受,把悽慘的尖叫變成了可見的振動。這種將聲波圖像化的表現手法,或許可以與梵谷的名作《星夜》中力與能量的圖像化表現相聯繫。蒙克在這裡,將那由尖叫所產生的極度的內在焦慮,轉化為一種令人信服的抽象意象。如此,他將其畫面上的情感表現幾乎推向了極致。
《割耳自畫像》
梵谷,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譽世界。後來馬蒂斯等人所代表的野獸派從此吸收精神。
《瑪麗蓮夢露雙聯畫》
【創作者】沃霍爾 波普藝術畫家
波普藝術又稱“流行藝術”,這些藝術家以流行的
商業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為題材,比如廢棄的啤酒罐、廣告畫、明星照以及商標、卡通漫畫等作為對象,採用重複拼貼,或者大幅度的絲網印刷等方式進行常做的流行藝術。
《浴中加布莉埃爾與她的一位姐妹》
現實主義畫派興起於19世紀的歐洲,一開始有“巴比松七星”,即七位隱居在法國楓丹白露宮附近巴比松村的畫家,他們熱衷於描畫自然風景和農村生活,其中最著名的是盧梭和米葉,盧梭專門描畫風景,米葉的農民畫樸實感人,《晚禱》《拾穗的人》反映真實的農村生活。最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是庫爾貝,他反映底層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
【名稱】《寶座上的聖母》 【年代】1310年 【作者】喬托
這幅祭壇畫屬於喬托早期的宗教畫。儘管看來還保留許多中世紀筆法。畫上的人物安排與他於1328年畫的《寶座上的聖母》幾乎是一樣的:寶座前的左右兩側各有一跪 著的天使,聖母抱著聖嬰坐在寶座上,神情呆板。椅側也是聖保羅、聖加百列、聖米迦勒等傳統人物。整個構圖完全對稱。為了表達聖母的女性人體,在衣服上添上了一些明暗光影。這是中世紀宗教壁畫上較少見的成功嘗試。
《莎樂美和施洗約翰的首級》
【作者】卡拉瓦喬
《施洗者聖約翰的斬首》是卡拉瓦喬的巔峰之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畫幅最大的,在首都瓦萊塔的聖約翰聯合大教堂“原地”(in situ)展出,想看真跡就必須親訪這個地中海小島國。馬德里有一幅卡拉瓦喬畫的《莎樂美和施洗約翰的首級》,可以看作《施洗者聖約翰的斬首》之續篇,我覺得不如後者好看,但有一處可圈可點:盤子裡的首級實際上是卡拉瓦喬自畫像。莎樂美雖是主角,亮點卻是右邊的裸男。卡拉瓦喬一輩子追逐美少年,他在藝術里實現“做花下鬼”的理想,幾幅《大衛與歌利亞》,被大衛砍下的頭也都是卡拉瓦喬本人。
《奧林匹斯》
【作者】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畫家愛德華·馬奈
在這幅畫作中,畫家用一種可以在平面上展現整個身體的角度來表現裸體,既不求充分表現立體感,也不求半立體感,而是採取了一種獨特的壓縮式立體感,結果身體卻比乍一看來所顯得更有體積感。
《自由引導人民》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作者】歐仁·德拉克羅瓦 (法國)
創作年代:1830年
風格: 浪漫主義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裡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新聞記者西爾維亞·馮·哈爾登的畫像》
【作者】奧托·迪克斯
迪克斯早期以各種風格作畫,從印象派到立體派,最後以無政府主義者的叛逆表現而轉向達達派。後來又轉向現代主題,轉向一種相對來說更為寫實的處理手法。毒氣和陣地戰的殘忍使迪克斯感到恐怖,他在畫中堅決地給予揭露。二次大戰後,迪克斯摒棄了寫實方法而以明確的表現主義進行創作。
《吻》
【作者】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維也納分離派繪畫大師
這是一幅裝飾性壁畫,也是一幅廣受好評的藝術傑作。畫中大量使用了金片、銀箔等 裝飾性要素,使畫面看上去熠熠生輝、金光閃閃。在這種金色的背景下,一對戀人在開滿鮮花的柔軟草地上,熱烈擁吻。男人的雙手輕柔而充滿愛意地抱起了女人的頭,正富有激情地吻著她的臉。女人的左手握著男人的右手,閉著眼睛,沉浸在無盡的幸福和浪漫
《新娘》
【作者】馬克·夏加爾
夏加爾1887年生於俄國西部的小城捷布克斯。是現代繪畫史上偉人,游離於印象派、立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畫中呈現出夢幻、象徵性的手法與色彩,“超現實派” 一詞就是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創造出來的。
《宮娥》
【作者】委拉斯凱茲1656年創作
是一幅有著風俗性特色的宮廷生活畫,它展示了宮中的日常生活
這幅高度達3米的作品,畫面的每個物體與實物同等大小,這些正顯示出了委拉斯貴支高超的技法。畫家將每件物體都刻畫得相當到位,毫不敷衍。質感、形體、空間、明暗的處理更是讓人拍案叫絕,畫家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時間片段的塑像。
《向日葵》
【作者】梵谷
1888年4月,已35歲的梵谷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谷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
梵谷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和仿佛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谷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總之,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衝動和熱情的生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