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

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

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又稱7.62×25mm手槍彈。此彈是蘇聯由7.63mm毛瑟手槍彈改進而來,1930年在TT-30手槍上首先使用,在二戰中廣泛使用於TT-30/33手槍和PPSh/PPS等衝鋒鎗上。戰後此彈成為原華約國家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制式槍彈,使用範圍很廣,中國、捷克、波蘭、匈牙利、南斯拉夫及朝鮮等國都大量生產裝備過,至今仍是中國等一些國家的現役槍彈。在西方也有不少民間彈藥公司生產,以滿足俄式武器收藏者和射擊愛好者的需要,我國北方工業公司也曾向美國大量出口過此種槍彈。

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的基本性能與7.63mm毛瑟彈接近,但是彈殼和彈頭有微小的尺寸差異,膛壓要略低於毛瑟彈,初速和威力與後者相近。由於此彈主要用做衝鋒鎗彈使用,故對彈頭和彈殼加工精度要求比較低,精度沒有毛瑟彈好。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的彈頭種類也很多,各國生產的仿製品性能有一定差異,個別產品並不完全通用。如我國仿製的就有50式衝鋒鎗彈、51式手槍彈/51-1式手槍彈、64式微聲衝鋒鎗穿甲彈。50式衝鋒鎗彈1953年之前生產,主要用在衝鋒鎗上,但也可以在手槍上使用。51-1式手槍彈是51式手槍彈的一種改進型,是專為衝鋒鎗研製的,但手槍也可以使用;該彈採用加長的圓頭、平底、鍍銅全鋼彈頭,為了減小對槍管的磨損,彈頭採用軟鋼製造,並在彈頭表面設計了兩條很窄的突起彈帶,所以彈殼口部不像其他國產仿托卡列夫槍彈那樣是靠鉚窩固定的;由於彈頭加長,藥室容積變小,故把發射藥由單基藥改為雙基藥。此彈對有防護目標穿透效果較好,並且減少了彈頭零件,節約了大量鉛資源。64式微聲衝鋒鎗彈是專門為微聲衝鋒鎗設計的一種亞音速槍彈,在西方一般把此彈稱為托卡列夫手槍重彈。此彈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被甲、鋼心、鉛套的3件式彈頭,彈頭為尖頭、錐底,被甲為H68黃銅材質,彈頭質量達7.75g,使用速燃雙基發射藥,初速300m/s。此彈在微聲衝鋒鎗上使用時除了具有較好的微聲效果外,還具有一定的穿甲能力,對有防護目標的殺傷效果也比較好。
二戰中蘇聯生產的該種槍彈主要有:P型普通彈,彈頭為圓頭、平底、鉛心、黃銅或覆銅鋼被甲,質量5.57g;Pst鋼心普通彈,彈頭為圓頭、平底、錐形平頂鉛套加鋼心、黃銅或覆銅鋼被甲,質量5.6g;P-41型穿甲燃燒彈,彈頭為圓頭、平底、弧形鉛套加硬鋼心,彈尖空腔內有燃燒劑,被甲為覆銅鋼,質量4.79g。此外還有PT曳光彈、星形收口空包彈、教練彈等彈種。
其他國家生產的托卡列夫手槍彈中,比較特殊的有捷克M48彈。捷克M48彈是一種大裝藥量的彈種,配用捷克的CZ52軍用手槍,特點是彈頭初速高達480m/s,比原產托卡列夫手槍彈的420m/s高出不少,槍口動能也由470焦耳提高到600焦耳左右(均為手槍發射時的數值),加上該彈為鋼心彈頭,所以對有防護目標殺傷效果較好。但M48彈膛壓較高、後坐力大,一般發射普通托卡列夫手槍彈的武器不太適合發射此彈。
7.62mm托卡列夫手槍彈採用無突緣式瓶形彈殼,由於製造國家不一樣,有採用黃銅材料的,也有用覆銅鋼和塗漆鋼等材料的。底火一般為伯爾丹式,但西方國家生產的民用彈採用的是博克賽式底火。
在二戰期間,俄國除了採用以上兩種手槍彈外,還使用過9mm斯太爾手槍彈以及6.35mm、7.65mm和9mm等口徑的白朗寧手槍彈等,其中部分槍彈是在戰爭中繳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