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69年是個重要的年份,很多事情在那一年發生。
東京大學取消入學考試,搖滾樂大行其道,披頭士發行了三張專輯,滾石樂團推出最佳單曲,出現蓄長發、提倡愛與和平的嬉皮士。在巴黎戴高樂下台、越南戰爭僵持不下的那個動盪不安卻絢爛多彩的年代,一個名叫矢崎劍介的高中生沉溺於當時東漸的西方文化之中,接觸到了搖滾樂、前衛電影和嬉皮文化。為了心儀的女孩,他決定和艾達瑪一起搞校園封鎖,舉辦嘉年華活動,動機單純,結果卻出乎意料。
1969年春天,17歲的人生像慶典般延伸開來。
作品目錄
章節名 | 英文 | 備註 |
---|
| | 19世紀法國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開啟了新現實主義詩歌流派。 |
| | 1967 年在美國洛杉磯成立,該樂隊是重金屬樂隊的雛形。 |
| | 滾石樂隊的單曲,收錄於該樂隊1966年的專輯《Aftermath》。 |
| | |
| | 義大利女演員,暱稱為CC,以野性魅力著稱,20世紀60年代走紅於歐洲影壇。 |
| | |
| | |
| | 1935年11月出生,法國演員,代表作有《佐羅》、《黑鬱金香》等。 |
| | 第36任美國總統,甘迺迪遇刺後入主白宮。在任期間使越南戰爭擴大化。 |
| | |
| | |
| | |
| | 英國重金屬搖滾樂隊,活躍於1968年至1980年間。 |
| | |
| | 美國地下搖滾樂隊。該樂隊對後來的朋克、後朋克和先鋒流行藝術家有著重要影響。 |
| | |
| | |
創作背景
佐世保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是日本海軍的重要基地之一,戰後亦成為駐日美軍與日本自衛隊的重要基地。
1967年4月,村上龍從佐世保市立光海國中畢業進入佐世保北高中學習,開始了對其人生有著重大意義的3年高中生活。翌年,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駛入佐世保軍港。為此,日本“反代代木系全國學生運動聯盟”曾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阻止美國航空母艦入港的示威活動,這場學生運動對就讀高二的村上龍衝擊很大,一度曾為之傾倒。高三的夏季(即1969年),村上龍與夥伴們占據了佐世保北高中的屋頂,打出“北高解體”、“砸爛長崎國有體制”的標語口號,為此而受到無限期停課反省處分。(有關這次學生運動,1969年7月20日出版的讀賣新聞(西部版)曾有詳細報導。)
從1968年到1969年,為了配合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日本爆發了“全共斗”左翼學生運動,佐世保北高的那一出,是以粉碎1970年3月的畢業典禮為鬥爭方針的,很多人因此退學。
在停課反省的3個月裡,村上龍開始接觸了以麻藥和搖滾為代表的嬉皮士文化,並於1970年3月的畢業前夕開始結成搖滾樂隊、拍攝8毫米電影以及參加劇團演出活動等。時年17歲的村上龍,正是一腔熱血無處發泄,懵懂又萌動的年紀,兼之生活在駐紮有美軍的西九州基地。電視、電影、報紙、搖滾樂、詩歌帶來的西方文化,正勢不可擋地影響著作家在小說中的化身——矢崎劍介,以及他的同齡人。
人物介紹
矢崎劍介
日本九州長崎佐世保北高學生,1969年升入高三年級。所在班級是理科班,所以班上只有7個女生。大家叫他劍介、劍、小劍、阿劍、劍仔,或者劍劍,他個人喜歡別人叫他劍,原因是他喜歡一部叫做《狼少年肯》的漫畫。從高一到高三,他的成績一年不如一年。
山田正
日本九州長崎佐世保北高學生,矢崎劍介的死黨。暱稱“艾達瑪”,因為他跟法國歌手艾達莫長得很像。他是立志要進國立大學醫學系的高材生,人長得帥,在其他學校也是遠近聞名。可惜他的帥氣不完美,有點土,原因之一是他來自城外的礦區村鎮,不是城裡人。
岩瀨
日本九州長崎佐世保北高學生,在學校新聞部活動,高一時和矢崎劍介是同班同學。他家裡開了一間雜貨鋪,從小沒有父親,只有四個姐姐。他一直對藝術非常嚮往,所以很想跟身為畫家兒子的矢崎劍介做朋友。
松井和子
日本九州長崎佐世保北高學生,英語劇團成員。她擁有“簡小姐”的美名,矢崎劍介心中實驗電影女主角的不二人選。她有著一雙小鹿斑比似的眼睛,一雙可以激起男人鬥志的眼睛。
作品鑑賞
創作手法
村上龍善於以調侃戲謔的筆法表現沉重的主題。將情節中灰暗的插曲穿插字精彩紛呈的17歲慶典中,以離經叛道的少年的口吻娓娓道來,讓人在沉重中感到一絲無奈的輕鬆。同時運用反轉表述的手法表現了稚氣未脫的17歲少年喜歡幻想、急於逞強的心理特質。
時尚和文化元素的植入,表現為所有章節標題都師出有名,有現代主義詩人、有樂隊的名字、有電影演員的名字、有單曲歌名。對於曾經感受過那個年代的律動的人來說,顯然具有相當強的衝擊力。那個時代的作家、哲學家、樂隊、演員更是在文中比比皆是,甚至主要人物的暱稱也都由此而來。
該作品在閱讀後有酣暢淋漓的感受,在政治變幻、各種思潮泛濫倒置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被稱為村上龍的少年時代並不是迷茫沉悶的“垮掉的一代”。
主題思想
《69》一文呈現出一種與日本傳統道德觀念相悖的“叛逆思想”。從出生就生活於文化殖民地的陰影下,使得村上龍內心深處有著西方文化的烙印,對其青少年時代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巨大影響,同時也培養了他對日本社會傳統道德觀念的懷疑與憎恨意識。
作品評價
作為激烈的青春的記錄,《69》讓人長出一口氣的是,從始至終,沒有一個人真的瘋掉或死掉。能在一個破敗的小地方成長起來的,都會在長大之後很堅強。與平靜、淡薄、千篇一律的生活相比,愚蠢、單純、不計較後果的衝動,才是真的瘋狂。(信報書評人-賽寧評)
衍生作品
電影版作品獲得了第47屆
日本電影藍絲帶獎十佳日本電影獎,扮演矢崎劍介的妻夫木聰、導演李相日分別提名了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導演。
作者簡介
村上龍,日本小說家、電影導演。1970年,中學畢業後考入東京一所美術學校學習攝影,但不到半年即被開除。隨後,他來到地處東京都福生地區的美軍橫田基地,開始了他的放浪生活。兩年後,村上龍重新考入東京的一所美術大學學習,並開始文學創作。
1976年,他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此後他成了在日本國民心目當中與
村上春樹齊名的“W村上”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