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年,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顯慶四年。唐代,顯慶四年。己未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659年
- 中國紀年:唐高宗顯慶四年,己未年
- 所處朝代:唐代
- 大事記1:武后殺長孫無忌等
- 大事記2:編成《新修本草》
- 大事記3:日本第四次遣唐使
武后殺長孫無忌,《新修本草》,其它,通鑑記載,歌詞中的659年,
武后殺長孫無忌
因廢立皇后事,武后非常痛恨長孫無忌,對於志寧在這一問題上的中立態度,武后也不高興,便命令許敬宗尋機誣陷二人。顯慶四年(六五九)四月,洛陽人李奉節報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結為朋黨。許敬宗趁機誣告長孫無忌等謀反。高宗下詔削去長孫無忌的太尉及封邑,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許敬宗又奏褚遂良、柳奭、韓瑗、于志寧與長孫無忌同謀,下詔追削褚遂良的官爵,柳奭、韓璦被除名,于志寧免官。七月,高宗命李勣、許敬宗等審查長孫無忌謀反之事,許敬宗派人到黔州逼迫長孫無忌自縊。高宗下詔將柳奭、韓璦斬首。被株連的人極多。至此,功臣多得罪,朝政歸於武后。
《新修本草》
顯慶二年(六五七),在勛官蘇敬的建議下,唐政府命令由英國公主持,蘇敬等儒臣和醫官二十多人集體編修本草;至顯慶四年(六五九)編成《新修本草》一書,也稱《唐本草》。《新修本草》全書包括新修本草正文、藥圖、圖經三部分,總計五十四卷,共載藥物八百五十種。遺憾的是第二、三部分成書後不久即失傳。現在傳存的《新修本草》。是指其正文部分。《新修本草》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正式頒布的藥典性專著,它系統地總結了唐代以前本草學的成就,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成為約束醫生、藥商的標準藥物學著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實用性,亦為此後五代、後蜀及宋代的官修本草提供了補訂的藍本。該書問世後,在國內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被唐政府列為醫學生的必修之書,稍後傳入日本、朝鮮等國,也被作為醫學校的法定教材。
其它
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許敬宗因太宗時修的《氏族志》沒有敘武氏的族譜,便上奏請修改。顯慶四年(六五九)六月,高宗令禮部郎中孔志約等重新修訂《氏族志》。孔志約等以後族為第一等,其餘按照唐朝官品的高低,分為九等。於是,以軍功被授官五品以上的都進入士流,當時人稱之為“勛格”。
日本第四次遣唐使
顯慶四年(六五九)七月,日本派遣唐大使坂合部石布、副使津守吉祥等分乘二船來唐。八月,大使石布所乘船漂到爾加委島,被島人殺死,東漢阿利麻等五人逃到唐朝括州。閏十一月,吉祥到洛陽,覲見唐高宗。
唐在石、米等國設州縣
禁隴西李寶、太原王瓊等姓子孫不得自為婚姻
太宗時,山東士族在婚姻問題上非常看重地望,自己也非常高傲,不但多索財禮,而且不願與一般人通婚,太宗惡之。李義府為他的兒子向山東士族求婚,沒獲準許。尤對山東士族懷恨,故以太宗遺旨,勸高宗“矯其流弊”。顯慶四年(六五九)十月,高宗下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達、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各族子孫不得自為婚姻(即禁止以上諸姓互相通婚),並規定他們嫁女時接受聘禮的數額,不得接受“陪門財”。(一方門望不及,令納財給對方,以賠償門望),然以上諸姓終不與異姓為婚,或女老不嫁,自稱“禁婚家”益增身價。
烏海之戰
敦煌保存的吐蕃歷史文書如此記述,這一年,吐蕃大相祿東贊再次出兵攻打吐谷渾,達延.莽布支“於烏海之東岱處與唐朝蘇〔定〕方交戰,達延戰死,以八萬之眾敗於一千”。
後來的研究者參照各種相關史料,終於找到了相對合理的解釋:是年,大唐名將蘇定方出兵帕米爾高原以平定當地的大規模叛亂,這場叛亂很可能是高原以南的吐蕃所煽動的,因為就在一年前,大唐皇帝剛剛拒絕了吐蕃贊普的求婚,感覺受到羞辱的吐蕃人發誓報復。蘇定方率軍取道唐朝在青海的附庸國吐谷渾,途中很可能在烏海(可能在柴達木盆地的托索湖)以少勝多,擊敗了試圖阻撓唐軍的吐蕃大軍,連吐蕃副相也在這場戰鬥中被殺。
思結反唐
顯慶四年(六五九)十一月,鐵勒族思結(部落名)俟斤(官名)都曼(人名)率領疏勒、朱俱波和謁般陀三個國家起兵反唐,擊敗於闐。唐高宗命大將蘇定方統軍征討都曼。蘇定方在馬頭川大敗都曼,進而圍都曼,都曼無奈投降。高宗免都曼死。
通鑑記載
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顯慶四年(己未,公元六五九年)
春,二月,乙丑,免臨官。
三月,壬午,西突厥興昔亡可汗與真珠葉護戰於雙河,斬真珠葉護。
夏,四月,丙辰,以于志寧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乙丑,以黃門侍郎許圉師參知政事。
武后以太尉趙公長孫無忌受重賜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議廢王后,燕公于志寧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悅。許敬宗屢以利害說無忌,無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無忌內不自安,後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會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朋黨事,敕敬宗與辛茂將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誣奏季方欲與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歸無忌,伺隙謀反,今事覺,故自殺。上驚曰:“豈有此邪!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於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狀已露,陛下猶以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親戚間屢有異志,往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今元舅復然,使朕慚見天下之人。茲事若實,如之何?”對曰:“遺愛乳臭兒,與一女子謀反,勢何所成!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竊發,陛下遣誰當之?今賴宗廟之靈,皇天疾惡,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實天下之慶也。臣竊恐無忌知季方自刺,窘急發謀,攘袂一呼,同惡雲集,必為宗廟之憂。臣昔見宇文化及父述為煬帝所親任,結以昏煙,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復典禁兵,一夕於江都作亂,先殺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禍,於是大臣蘇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傾隋室。前事不遠,願陛下速決之!”上命敬宗更加審察。明日,敬宗復奏曰:“去夜季方已承與無忌同反,臣又問季方:‘無忌與國至親,累朝寵任,何恨而反?’季方答云:‘韓瑗嘗語無忌云:“柳奭、褚遂良勸公立梁王為太子,今梁王既廢,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於外。”自此無忌憂恐,漸為自安之計。後見長孫祥又出,韓瑗得罪,日夜與季方等謀反。’臣參驗辭狀,鹹相符合,請收捕準法。”上又泣曰:“舅若果爾,朕決不忍殺之;若果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後世將謂朕何!”敬宗對曰:“薄昭,漢文帝之舅也,文帝從代來,昭亦有功,所坐止於殺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殺之,至今天下以文帝為明主。今無忌忘兩朝之大恩,謀移社稷,其罪與薄昭不可同年而語也。幸而奸狀自發,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猶不早決!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間不容髮。無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遷延,臣恐變生肘腋,悔無及矣!”上以為然,竟不引問無忌。戊辰,下詔削無忌太尉及封邑,以為揚州都督,於黔州安置,準一品供給。祥,無忌之從父兄子也,前此自工部尚書出為荊州長史,故敬宗以此誣之。
敬宗又奏:“無忌謀逆,由褚遂良、柳奭、韓瑗構扇而成;奭仍潛通宮掖,謀行鴆毒,于志寧亦黨附無忌。”於是詔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寧官。遣使發道次兵援送無忌詣黔州。無忌子秘書監駙馬都尉沖等皆除名,流嶺表。遂良子彥甫、彥沖流愛州,於道殺之。益州長史高履行累貶洪州都督。
五月,丙申,兵部尚書任雅相、度支尚書盧承慶並參知政事。承慶,思道之孫也。
涼州刺史趙持滿,多力善射,喜任俠,其從母為韓瑗妻,其舅駙馬都尉長孫銓,無忌之族弟也,銓坐無忌,流巂州。許敬宗恐持滿作難,誣雲無忌同反,驛召至京師,下獄,訊掠備至,終無異辭,曰:“身可殺也,辭不可更!”吏無如之何,乃代為獄辭結奏。戊戌,誅之,屍於城西,親戚莫敢視。友人王方翼嘆曰:“欒布哭彭越,義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義,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聞之,不罪也。方翼,廢后之從祖兄也。長孫銓至流所,縣令希旨杖殺之。
六月,丁卯,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初,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時稱允當。至是,許敬宗等以其書不敘武氏本望,奏請改之,乃命禮部郎中禮志約等比類升降,以後族為第一等,其餘悉以仕唐官品高下為準,凡九等。於是士卒以軍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時人謂之“勛格”。
許敬宗議封禪儀,己巳,奏:“請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祇。”從之。
秋,七月,命御史往高州追長孫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韓瑗,並枷鎖詣京師,仍命州縣簿錄其家。恩,無忌之族弟也。
壬寅,命李勣、許敬宗、辛茂將與任雅相、盧承慶更共覆按無忌事。許敬宗又遣中書舍人袁公瑜等詣黔州,再鞫無忌反狀,至則逼無忌令自縊。詔柳奭、韓瑗所至斬決。使者殺柳奭於象州。韓瑗已死,發驗而還。籍沒三家,近親皆流嶺南為奴婢。常州刺史長孫祥坐與無忌通書,處絞。長孫恩流檀州。
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義府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義府既貴,自言本出趙郡,與諸李敘昭穆;無賴之徒藉其權勢,拜伏為兄叔者甚眾。給事中李崇德初與同譜,及義府出為普州,即除之。義府聞而銜之,及復為相,使人誣構其罪,下獄,自殺。
乙卯,長孫氏、柳氏緣無忌、奭貶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貶永州刺史。于志寧貶榮州刺史,于氏貶者九人。自是政歸中宮矣。
九月,詔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駒半等國置州縣府百二十七。
冬,十月,丙午,太子加元服,赦天下。初,太宗疾山東士人自矜門地,昏姻多責資財,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勛臣家,不議山東之族。而魏徵、房玄齡、李勣家皆盛與為昏,常左右之,由是舊望不減,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懸隔。李義府為其子求昏不獲,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勸上矯其弊。壬戌,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財之數,毋得受陪門財。然族望為時俗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昏。其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往往反自稱禁婚家,益增厚價。
閏月,戊寅,上發京師,令太子監國。太子思慕不已,上聞之,遽召赴行在。戊戌,車駕至東都。
十一月,丙午,以許圉師為散騎常侍、檢校侍中。
戊午,侍中兼左庶子辛茂將薨。
思結俟斤都曼帥疏勒、朱俱波、謁般陀三國反,擊破于闐。癸亥,以左驍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安撫大使以討之。
以盧承慶同中書門下三品。
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等與高麗將溫沙門戰於橫山,破之。
蘇定方軍至業葉水,思結保馬頭川。定方選精兵萬人、騎三千匹馳往襲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詰旦,至城下,都曼大驚。戰於城外,都曼敗,退保其城。及暮,諸軍繼至,遂圍之,都曼懼而出降。
歌詞中的659年
- 後弦歌曲《九公主》中提到了659,實際是象徵在此年,憑藉文成公主和親換來的和平破裂,再起爭端。
- 許嵩歌曲《拆東牆》中提到了“公元659年”,歌詞敘述一個唐代小酒館老闆的悲情人生,影射當下種種社會現實,頗有後現代意味。沒有憤怒、沒有發泄,而是以淡淡的悲憫之情,讓諸多尖銳話題擁有了新的探討方式與出口,稱得上是驚艷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