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列裝入役,技術特點,總體布局,防護系統,武器系統,動力系統,火控電子,性能數據,衍生型號,63A,77-1,77-2,搶救車,自行火炮,工程車,03P,服役動態,鎮守西沙,對越作戰,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氣象和地形條件十分複雜的國家,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和水網稻田地多,河川縱橫,氣候濕熱,單靠一種中型(主戰)坦克,不能滿足不同地區的作戰需要。但在196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僅有一個水陸坦克團,裝備的是從國民黨軍隊繳獲來的美制老“水牛”(LVT-2)。說是“水陸坦克團”,但實際上裝備的是二戰時期老掉牙的水陸兩棲裝甲輸送車,裝備陳舊,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沿海和南方地區作戰的需要。
63式水陸兩用坦克是中國參考蘇聯PT-76水陸坦克(ПТ-76水陸坦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水陸坦克。中國在1950年從前蘇聯獲得了一些PT-76水陸兩棲坦克。中國以PT-76為參照,開始本國水陸兩棲坦克的預先研究。在1959年複製PT-76型的最初原型被201所和617工廠完成了,而且少量原型在1960年被交付到中國人民解放軍。
研製歷程
樣車試製
1958年8月,由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六局共同下達了水陸坦克的設計任務書,研製代號為“211”水陸坦克。任務書責成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四系(裝甲兵工程系)和二機部60研究所分頭進行設計方案論證。經過2個月的緊張工作,2個設計組分別完成了方案論證。1958年11月,召開了水陸坦克的方案評比會議。參加評比的方案為哈軍工四系的“斜軸式”和60研究所的“水道縱貫全車式”。會議決定成立統一的設計組,初步確定以哈軍工四系的方案為基礎,合併兩方案的優點,開展進一步的設計工作,並確定由陝西615廠負責樣車試製。
坦克設計組於1958年11月下旬赴陝西615廠,開始了全面的設計工作。經過3個月的日夜奮戰,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技術設計任務。615廠隨即投入了211水陸坦克的樣車試製任務。全廠投入了技術工人233人,於1959年4月1日完成了第一輛樣車的試製任務。到1959年6月,工廠共完成了3輛樣車的試製任務,隨即在虢鎮-寶雞公路、北京十三陵水庫、廣州、武昌等地開始了一系列陸上和水上性能試驗和演示性試驗。
1959年11月25日,
朱德元帥、
賀龍元帥、
羅榮桓元帥、
陳毅元帥、
葉劍英元帥、陳賡大將在裝甲兵司令員
許光達大將的陪同下,參觀了211水陸坦克等的表演性試驗。
211水陸坦克上裝的是85毫米坦克炮,比原型PT-76上的76毫米火炮口徑要大,威力也大得多。後來的一系列陸上和水上射擊試驗表明,85毫米坦克炮裝載在211坦克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而最大的考驗是水上橫向打炮。由於85毫米火炮的後坐力加大,坦克的橫向抗傾覆力矩小,弄不好水陸坦克會發生側向傾覆。水上射擊試中,211水陸坦克橫向晃了幾下便恢復了平穩,試驗取得了圓滿成功。
1961年5月,時任裝甲兵副司令員
賀晉年在江蘇蘇州市主持召開了水陸坦克設計方案審查會議。會議決定對原211水陸坦克進行全面改進設計,設計牽頭單位為裝甲兵科研所,總設計師為
楊楚泉,副總設計師為楊祖燕、周復生、曹明先。重新設計的211水陸坦克對原樣車進行了60項改進,小批量生產了30輛,解決了水上航速低、高速航行時車首扎頭、水密封性差等重大問題,為後來的定型試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渡海試驗
1962年5月,615廠完成了2輛正樣車的總裝任務,隨即運抵蘇州開始國家定型試驗。2輛正樣車共完成了陸上行駛里程2500千米,水上航行169個摩托小時,橫渡長江和10小時內河連續航行的任務,後又完成了2650千米的補充試驗。試驗表明,211水陸坦克具有強大的火力和較好的陸地和水上機動性,操縱靈活,平均行駛速度高,有一定的抗風浪能力,保養維護較方便,已基本具備了設計定型條件。經申報後,國務院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於1963年3月批覆,同意211水陸坦克定型,正式命名為1963年式水陸坦克,簡稱63式水陸坦克。
63式水陸坦克是中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獨立研製的兩棲戰鬥車輛。它的火力和陸地及水上機動性均優於蘇聯的PT-76水陸坦克。63式水陸坦克曾榮獲1964年國家經委、國家計委頒發的新產品“國家二等獎”,其水道夾層冷卻裝置同時榮獲國家“科學發明獎”。總設計師楊楚泉同志榮獲提前晉級的獎勵,設計組長朱洪慈同志榮立二等功,9名同志榮立三等功,13人受到嘉獎。
坦克概況
63式水陸坦克,1958年10月開始設計,於1960年開始小批量生產並交部隊試用。根據試生產和試驗中發現的問題又作了改進,於1963年3月設計定型,命名為63式水陸坦克並投入批量生產。63式水陸兩用坦克主要技術數據和武器:戰鬥全重18.4噸,乘員4人,公路最大速度64千米/小時,抗風浪能力三級風,1.2米浪高,主要武器口徑為85毫米口徑的62-85Tc式線膛
坦克炮,另備7.62毫米
並列機槍和59式12.7毫米高射機槍各一挺,該坦克備有
夜視儀。該車其動力裝置為水冷
柴油機,傳動裝置為機械式,懸掛裝置為扭桿式,水上推進裝置為
噴水推進式。火控及觀察瞄準炮塔電傳動裝置和車長、炮長觀察瞄準儀器。變型車有77式水陸裝甲輸送車76式水陸坦克搶救車。中國總共生產了1500多輛63式坦克,部分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中國軍隊使用大約500輛該型坦克,同樣還有不少數量的63式坦克在朝鮮、巴基斯坦、蘇丹、越南和其他國家服役。
列裝入役
63式水陸坦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和地面部隊裝甲師的偵察基地服役以及軍售。
據西方統計,63式水陸坦克在各國裝備數量為:阿爾巴尼亞(200,報廢),越南北部(約150),巴基斯坦(50),緬甸(150),高棉(20)、斯里蘭卡(數量未知)、朝鮮(數量未知)、剛果(8)、蘇丹(50)、坦尚尼亞(30)和委內瑞拉(數量未知)。63式水陸坦克在越南戰爭的最後階段(1972年)曾出現於戰場;63式水陸坦克在1979的中越邊境戰爭和斯里蘭卡的內戰期間(1983-2009年)也曾投入實戰。報告顯示,它在各種地形上的機動性很強,因此能夠創造戰術上的奇襲,但同時由於裝甲防護較薄在輕武器打擊下顯得極為脆弱。
技術特點
總體布局
63式水陸坦克在總體設計上考慮到了水陸坦克作戰的各種特點,合理地解決了坦克在陸上和水上不同環境的矛盾,滿足了在陸上和水上的使用要求。該坦克採取了發動機縱置,動力傳動裝置後置,戰鬥部分居中,駕駛操縱部分位於最前部的布置。在陸上使用時,除裝甲防護能力舟弱和外廊尺寸稍大外,具有陸上輕型坦克的戰鬥性能。
為滿足水上性能要求,在總體設計上採取了儘可能增大排水量、對全車的零部件設計和外購悠揚的選用儘可能地減輕重量並採用了中空的大負重輪以提高浮力等措施。通過合理的線型設計和重量重心配置以及噴水推進裝置設計使坦克在水上行駛具有較好的適航性和機動性。經試車和水上射擊證明車輛在水上有較好的行駛穩定性、射擊穩定性和抗巨流能力。車首較高並裝有防浪板;車內裝有機動泵、電動泵和手搖泵等排水裝置,可能保證坦克在水上行駛的安全。
63式水陸坦克與PT-76一樣選擇坦克結構,強調火力,以陸上性能為主,以水下性能為輔,適用於內陸江河、湖泊、水網稻田地域的作戰。它的總體布置與59式坦克基本相同,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居中、動力和傳動室在後。為了確保坦克在水上行駛時有足夠的浮力,車體較大,車體各部分連線部位密封良好。炮塔座圈外緣上裝有橡膠密封裝置。車體前部傾斜甲板上安置了可控制的防浪板,專用以防止水上航行時坦克車首湧水。
防護系統
裝甲車體由特殊裝甲鋼板焊接而成,具有較好的外形和防護能力,車首甲板相對較厚且有一定的傾斜角度。前部上斜裝甲板上裝有防浪板,防止坦克在水上行駛時向車首湧水,在陸上行駛時防浪板可以放下來。
炮塔體是由6塊弧形側培訓甲板和1塊頂裝甲板焊接而成的半球形炮塔體。炮塔前部有火炮安裝孔、並列機槍射擊孔和瞄準鏡孔,炮塔頂部有指揮塔和炮塔門。
武器系統
63式水陸坦克在半球形的炮塔上裝有1門62-85Tc式85毫米坦克炮,用帶滾針的耳軸裝在炮塔體的耳軸孔內,方向射界為360°,俯仰範圍-4°~+22°。採用電動方向機可無級變速,能快速調炮,高速轉移火力,亦可低速精確瞄準,還可實現車長操縱炮塔。車內攜帶炮彈40發。該炮右側裝有1挺59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左側裝有1個63式坦克炮瞄準鏡,指揮塔上裝有1挺59式12.7毫米高射機槍。
動力系統
63式水陸坦克採用4衝程V型12缸水冷柴油機,型號為12150L-2,標定功率為294千瓦(400馬力)。水冷卻系統陸上採用管片式散熱器和廢氣引射裝置,節省功率,布置合理;水上利用水道夾層式熱交換器,帶式制動器和側減速器,水上推進裝置和抽水裝置等組成。陸上行駛時的動力傳遞路線是由發動機經主離合器、變速器、兩側轉向離合器、側減速器傳到主動輪。水上行駛時由發動機經主離合器、分動箱、萬向節傳至左右兩側的噴水推進器。
主離合器為乾摩擦多片式。該坦克採用帶同步器換檔機構的定軸式機械變速箱,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為水上推進傳動,分動箱將動力向左右兩側傳出,並帶有1個倒順機構,可使傳動軸帶動推進器葉輪正轉和反轉;後部為陸上變速器,包括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第三、四、五檔帶有慣性式同步器,第二檔帶有簡單式同步器,第一檔和倒檔採用滑接齒套換檔。整個變速箱的水、陸兩部分的傳動機構可以互相獨立使用也可同時使用,即可使履帶和噴水推進器同時工作以便於坦克下水和上岸。
轉向裝置採用乾摩擦多片式離合器。側減速器為一級圓柱齒輪減速裝置。行動裝置採用獨立式扭桿懸掛,單銷小節距金屬履帶板。高履剌人字形花紋履帶板的附著性能好,提高了坦克在水稻田、沼澤、淺灘等地的通過能力和坦克出入水能力。有6對中空的單輪緣大直徑掛膠負重輪,第一和第六負重輪處裝有蝸卷彈簧限制器,其餘裝有橡膠限制器。履帶的鬆緊程度由曲臂和雙頭螺旋式履帶調整器進行調整。
水上推進裝置採用軸流式噴水推進器,在傳動裝置兩側各裝有一套噴水推進器和水道,在車尾噴水口處設有可以控制開閉的水門。為實現水上倒車,車體後部兩側開有倒車水道,關閉車尾兩個水門,水從車後兩側噴水口向車的斜前方噴出,產生向後方的推力,在短時間內即可實現減速、制動或倒駛。當關閉一側水門時即可實現靈活轉向。噴水推進器可由分動箱操縱使之正轉和反轉。正轉使坦克在水上行駛,反轉時使水道中的水倒噴,以此來除掉水道進口格柵上的水草與雜物,防止堵塞。相對於PT-76,63式水陸坦克的發動機更強勁、公路速度更快、對地面壓力更大。該坦克具備完全兩棲能力,在水中依靠後部的兩個噴水推進器前進。入水前,接通艙底排水泵,整齊的噴水推進器葉片豎起。為擴大坦克行程,可在後部裝備輔助燃料箱。
火控電子
63式水陸坦克的觀察儀器有1個裝於指揮塔上的61式車長觀察鏡,2個裝於指揮塔兩側的71式坦克指揮觀察鏡。炮塔兩側各配置1個59式潛望鏡,供炮長裝填手使用。在駕駛窗上配有3個61式水陸坦克駕駛觀察鏡,夜間或霧天可用62式坦克夜視儀,還裝有61式水陸坦克觀察鏡,供水上行駛使用。
電氣設備的電源部分主要包括4個65式蓄電池、1個與TJY-1型調整繼電器協同工作的ZFC-3000型直流發電機和1個濾波器。蓄電池的連線為串並聯式,組內並聯,組間串聯,總電壓為24V,蓄電池容量為280Ah。
通信設備為A-220A坦克無線電台和A-221A車內通話器。
性能數據
63式水陸坦克參考數據:
型號 | 63式水陸坦克 |
乘員 | 4人 | |
戰鬥全重 | 18400千克 | |
單位功率 | 16千瓦/噸 | |
單位壓力 | 56.5千帕 | |
車長 | | |
| 炮向前 | 8.435米 |
| 炮向後 | 7.733米 |
| 不計炮 | 7.288米 |
車寬 | 3.200米 | |
車高 | | |
| 高射機槍成水平狀態 | 3.122米 |
| 指揮塔頂 | 2.522米 |
火線高 | 1.960米 | |
車體長 | 7.150米 | |
履帶著地長 | 4.440米 | |
履頻寬 | 360毫米 | |
履帶中心距 | 2.820米 | |
車底距地高 | 0.400米 | |
公路最大速度 | 64千米/小時 | |
平均速度 | | |
| 公路 | 30~36千米/小時 |
| 土路 | 22~28千米/小時 |
燃料儲備 | 403升 | |
最大行程 | | |
| 公路 | 370千米 |
| 土路 | 340千米 |
最大爬坡度 | 78% | |
最大側傾坡度 | 62% | |
越壕寬 | 2.9米 | |
攀垂直牆高 | 0.87米 | |
水上性能 | | |
| 推進方式 | 噴水推進 |
| 最大航速 | 11~12千米/小時 |
| 平均航速 | 7~8千米/小時 |
| 倒航速度 | 5~6千米/小時 |
| 最大航程 | 120千米 |
| 入水角 | 36° |
| 出水角 | 28° |
| 抗風浪能力 | 三級風,1.2米浪高 |
| 水上最小轉向半徑 | 6~7米 |
| 浮力儲備 | 22% |
發動機 | | |
| 生產公司 | 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
| 型號 | 12150L-2 |
| 類型 | 12V水冷柴油機 |
| 功率/轉速 | 294kW/2000轉/分鐘 |
| 最大扭矩/轉速 | 1862牛·米/1100~1200轉/分鐘 |
傳動裝置 | | |
| 生產公司 | 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 |
| 類型 | 機械傳動 |
| 前進檔/倒檔數 | 5/1 |
懸掛裝置類型 | 獨立式扭桿 | |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 85毫米/62-85Tc/線膛坦克炮 | |
方向射界 | 360° | |
俯仰範圍 | -4°~+22° | |
戰鬥射速 | 8發/分鐘 | |
最大射程 | | |
| 用瞄準鏡射擊時 | |
| 榴彈 | 5200米 |
| 穿甲彈 | 4000米 |
| 用高低水準器射擊時 | |
| 榴彈 | 12900米 |
電動調炮速度 | | |
| 車長操縱 | 10°/秒 |
| 炮長操縱 | 0.07~10°/秒 |
並列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 7.62毫米/機槍/1挺 | |
防空武器口徑/類型/數量 | 12.7毫米/機槍/1挺 | |
彈藥基數 | | |
| 主炮彈藥 | 47發 |
| 並列機槍彈藥 | 2000發 |
| 高射機槍彈藥 | 500發 |
滅火裝置 | | |
| 型式 | 半自動 |
| 滅火瓶數量 | 3個 |
| 手提式滅火器 | 2個 |
發電機電壓/功率/型號/類型 | 28V/3kW/ZFC3000/直流 | |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型號 | 4個/24V/280Ah/65式 | |
無線電台型號/數量 | A-220A/1台 | |
車內通話器型號/數量 | A-221A/1台 | |
機械傳動抽水泵 | 離心式泵1個 | |
| 泵水量 | 500L/分鐘(發動機轉速2000轉/分鐘) |
電動排水泵泵水量 | 250升/分鐘 | |
手搖抽水泵 | 葉輪式泵1個 | 泵水量25升/分鐘,(往復搖動100次/分) |
衍生型號
63式水陸坦克針對部隊在使用中所暴露的問題,於1979~1980年進行了較大改進,主要是將變速操縱改為單桿操縱裝置、增加高射機槍防護板和鎖扣式安全門開啟裝置、蝸卷彈簧限制器改為橡膠緩衝墊,冬夏兩用駕駛椅靠背;輪輻式誘導輪以及加工工藝和材料等方面的改進。從1980年起按改進後的標準投入生產。
63式水陸坦克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又發展了幾種變型車,都用63式水陸坦克底盤。
63A
63A式水陸坦克(內部代號:ZTS-63A)是63式水陸坦克的一個大幅改進型號。63A式水陸坦克與63式水陸坦克的底盤基本相同,安裝一門新的105毫米火炮,採用計算機處理火控和一台新的發動機,據外媒報導,63A式水陸坦克裝備中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約幾百輛,並主要部署在在台灣海峽附近。63A水陸坦克裝備的是長身管105毫米高膛壓低後坐力坦克炮,這是該炮第二代改進型號,炮膛抽菸裝置改為與火炮同軸結構。
為了要準備對台灣島上的可能水陸兩棲攻擊,中國人民解放軍需要一種新的水陸兩棲坦克能夠從海面10公里上的坦克登入艦上登入和以一個較高的速度(14公里/小時)到達海岸。這種機動性能夠讓中國海軍艦艇減少來面對敵人的飛彈、飛機、艦艇和水雷的威脅,而且增加浮渡階段的坦克的生存能力。
設計改進
中國在1960年早期研製的63式水陸坦克,設計主要用於在內陸的河和湖等河流穿越操作。陸地戰鬥仍然是它的最主要任務,而且水陸兩棲能力只列為第二位。63式不能在惡劣的海況下高速、長距離浮渡巡航。其85毫米主炮無法與現代化的坦克交戰,同時在浮渡期間沒有火控系統使坦克不能海上開火射擊。
為了克服這些缺陷,中國在1990年後期開始發展改進型63A式水陸坦克。與63式比較,63A式功能上的許多的進步特別適合用於海上水陸兩棲攻擊作戰,包括增加二個附加的浮控箱去提高在多風的天氣和大浪時安全性,和一個功率更強的柴油機提供最大14公里/小時浮渡速度。坦克配備有夜視器材和GPS導航系統使它能夠高度準確尋找到登入海灘。坦克新裝的63式105毫米主炮有能力發射炮射
雷射制導的
反坦克飛彈。坦克配備的雙重-通道穩定計算機處理火控系統,使63A可以在浮渡中,對岸灘上阻止登入的台灣的M-48和M-60主戰坦克開炮發動攻擊。
中國在南京軍區第1集團軍、廣州軍區第42集團軍和位於湛江的中國海軍陸戰隊旅列裝了63A式水陸坦克,全部都接近台灣海峽。第1和第42集團軍(GA)各自有一個水陸兩棲機械化步兵師,據信包括一個63A水陸坦克式團(100輛左右)。海軍陸戰隊隊也有一個裝甲團能操作50~100輛63A式水陸坦克。
63A式一種輕型水陸兩棲坦克,採用扁平像船一樣的外殼。懸掛有六個道路輪和引導/托帶輪。一個重新設計焊接轉塔被安裝在外殼的中央上方,後面是動力系統隔艙。與63式對比,63A式增加二個浮控箱(前部和後部),增加浮渡時的穩定性。還有在外殼的每一側有三個水進口。當在水面浮渡的時候,車輛被後面二個大的水噴射裝置推動前進。
武器系統
63A式的主要武器是一門全穩定105毫米線膛炮。該炮類似59D式中型坦克和88式主戰坦克(MBT)上安裝主炮,但是採取了措施為在浮渡中開火減少后座力。主炮能發射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高爆(HE)和高爆反坦克(HEAT)彈藥。測試火力當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主炮在2,000米距離可以擊穿500毫米裝甲。
63A坦克裝備俄國9M117Bastion(或中國仿造品)半主動雷射束制導反坦克飛彈。飛彈最大射程為4,000~5,000米,對抗靜止目標超過90%單發命中率。除了反裝甲作戰,飛彈也能用來攻擊低飛的直升飛機。這對海峽對岸產生了很大威懾壓力。
63A坦克的輔助武器包括一挺7.62毫米機槍,一挺在轉塔頂上安裝的12.7毫米高射機槍,而且在轉塔兩側的各安裝兩組四管煙榴彈發射器。為保證射擊精度,採用一套計算機火控系統,包括一台火控計算機、雷射測距儀(laserrangefinder)輸入亮點火控系統(FCS)和炮手瞄準器帶被動夜視裝置。
裝甲動力
63A式的最大弱點是其裝甲防護。為了要減少車輛的全部重量。63A式設計者必須減少坦克的裝甲保護厚度。在63式上的最初半卵形轉塔被一重新設計焊接新的炮塔取代,同時設定倉儲架包圍提供增加對抗反坦克高爆彈藥的保護。儘管有這些改進,但63A式當在敵人的反坦克火力的範圍內還是易受傷害的。
63A式安裝一台580馬力水冷
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63A水陸坦克成本廉價而且技術成熟,並且保證了一定的火力優勢,成為一款有時代特色的過渡性武器。然而,隨著中國有技術、有資金裝備05式這樣的高性能戰車,就沒有必要讓63A這樣的改裝坦克擠占編制了。從90年代末期算下來,63A的服役時間不過十多年,作為一款普通坦克來看,服役期有些短。不過,當年所謂的“新式兩棲坦克”大部分仍是翻新改裝的老63式,因此車體壽命有限。63A式在90年代的改裝,只不過延長了老63式的服役時間。
77-1
77-1水陸裝甲輸送車,於1965年4月開始研製,當年製成2輛樣車,並經過試驗和改進後投入小批試生產。1977年11月經審查定型,命名為77-1式水陸裝甲輸送車。
該車是裝甲部隊中水陸坦克的戰術配套車輛,也可裝備炮兵部隊,用於水網稻田地區馱載地面火炮克服水障礙以執行各種戰鬥任務。
該車是以63式水陸坦克底盤為基礎,去掉水陸坦克炮塔,將原車戰鬥艙的裝甲板加高,作為運載車廂。
該車與63式水陸坦克具有相同的機動性,又可乘載步兵,運載和短距離牽引火炮、輸送物資、器材、彈藥、油料等能力。動力、傳動、行動、操縱、水上推進等主要部件均與63式水陸坦克相同。
發動機為4衝程V型12缸水冷12150L-2型柴油機,標定功率298千瓦(400馬力)。水冷卻系統陸上採用管片式散熱器和廢氣引射裝置,水上利用水道夾層式熱交換器。發動機起動有電起動(為主)和空氣起動兩種方式。
77-1裝甲車的改進主要是:
(1)車體首上甲板設有駕駛員視窗、車長視窗及高射機槍。
(2)車尾部設定供上下火炮用的可摺疊的尾跳板、中跳板和火炮牽引鉤。
(3)運載艙頂蓋裝甲為固定密封式,火炮可馱載於凹的頂蓋上。在頂部開有供步兵、物資器材、彈藥進出的視窗3個,運載艙還開有側門。
(4)馱載火炮的半剛性固定裝置。
(5)增加拉炮上車的由蝸輪蝸桿傳動的電動牽引絞盤及其可移動的電纜連線的手控操縱盒。
(6)運載艙兩側各設定2個射孔,其上方開有觀察孔。在前圍和後圍甲板上左右各增設一個通風口。
(7)駕駛員和車長座椅為上下可調式,運載艙內的乘員座位中間兩個可幣摺疊並可拆卸,兩側的為固定式。式水陸坦克具有相同的機動性,可乘載步兵,運載和短距離牽引火炮,輸送物資、器材、彈藥和油料等。
乘載步兵可從車的前後兩側,踏翼子板,分4路上下車。20名步兵上下車時間不超過80秒。裝載火炮上下車的時間不超過13秒。
77-2
77-2式水陸裝甲輸送車,是在77-1式車基礎上簡化結構的一種不運載火炮的水陸裝甲輸送車,主要用來輸送步兵配合水陸坦克作戰或轉運傷員。
該車於1978年開始研製,1980年定型,主要改進是:
(1)取消與載炮有關的火炮固定裝置、跳板、絞盤、尾部拖炮牽引鉤等。並將運載艙頂部下凹部分甲板升高,增大運輸艙空間,在其四周增設裝載物資器材用的圍欄。
(2)取消右側射孔和觀察窗,開1個側門,便於人員和制式擔架出入。
(3)運載艙左前方射孔增加1個安裝班用機槍球形迴轉射擊固定裝置。
搶救車
76式水陸坦克搶救牽引車,系63式水陸坦克的配套車輛,是在該坦克上取消炮塔後改裝而成,配有絞盤、駐鋤、剛性牽引裝置、小吊車、大吊車、滑輪組等,1965年研製,1976年定型。
該車主要用於:
(1)在野戰條件下,搶救受損傷、淤陷或有故障的水陸坦克。
(2)在陸地、水上牽送失去自行能力的水陸坦克至維修點。
(3)運載坦克零部件和修理人員,必要時可利用搶救車上的設備和工具在戰場上或行軍中進行換件修理。
自行火炮
水陸兩用新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於1979年研製,以63式水陸坦克底盤為基礎,增大了戰鬥艙空間,車體前下甲板上面開1個寬敝的大門。炮塔內安裝1門新122毫米榴彈炮和1挺12.7毫米機槍。
該車主要是用作第二線的壓制武器,配有周視間接瞄準鏡和直接瞄準鏡,具有克服水障礙的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車輛底盤性能,採用了能防止掛雙擋的單桿變速操縱裝置和不破壞路面的掛膠履帶板。
工程車
101/102型石油工程車,利用63式水陸坦克的車體寬、內部空間大等特點,去掉炮後改而成,用於沙漠、多種無路地帶、石油開採區輸送物資和器材設備或製成石油開採區使用的作業車。
03P
03P型水陸坦克是在63A型水陸坦克基礎上改進推出的新型水陸坦克,03P型水陸坦克配備的105毫米低後坐力坦克炮,採用身管全膛鍍鉻,線膛式身管,可發射
北約國家制式105毫米坦克炮彈,也可發射國產105毫米坦克炮彈。配備穿甲彈、破甲彈和殺傷爆破彈等彈種,彈藥基數為38發。在2000米距離上可擊穿460-500毫米厚度的均質鋼裝甲。新型光點式火控系統使車輛具備靜對動射擊和夜間精確射擊能力。
03P型水陸坦克在國內首次採用交流全電炮控系統,與傳統的液壓炮控系統相比,具有穩定精度高、可靠性好、體積小、重量輕的優點。藉助於配備的車長微光晝夜觀察鏡、炮長微光綜合瞄準鏡、駕駛員微光夜視儀,03P型水陸坦克具備晝夜機動和戰鬥的能力。
安裝先進的雙功率發動機,可迅速完成水陸功率轉換。水上推進裝置採用新式軸流噴水推進器,使坦克具有強大的推力和良好的動態尾傾角。水上轉向裝置採用新型電液控尾舵式水上轉向裝置,通過方向盤進行電控液壓操縱,可方便地實現車輛在水上的轉向和倒航,具有水上轉向半徑小,操作輕便、靈活的特點。
作為中國新研製的兩棲突擊坦克,03P在繼承成熟的水陸坦克技術的同時有所創新。全電炮控系統、新型電液控尾舵式水上轉向裝置等技術,在國內兩棲坦克中為首次運用,從而使03P型水陸坦克在世界兩棲坦克的行列中保持了較為先進的性能。
服役動態
鎮守西沙
63式水陸坦克曾參加了
西沙海戰的軍事行動。1974年1月22日,廣州軍區獨立坦克營2連奉命派出9輛63式水陸坦克裝上登入艦運往
西沙群島,28日到達西沙永樂島海域,經過幾天的努力,從艦上下水的幾輛63式水陸坦克,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登上甘泉島、珊瑚島和金銀島,並很快進入了臨戰狀態。由於西沙軍民的緊急備戰,使南越當局始終未敢輕舉妄動。63式水陸坦克在固中國南疆、保衛西沙的軍事行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對越作戰
1979年的中國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廣州軍區水陸坦克團一營參加了戰鬥。對越自衛還擊戰分為東西兩線。參戰的坦克中,以62式輕型坦克為主,但廣州軍區的水陸坦克團也投入戰鬥。水陸坦克團一營裝備配合陸軍125師,從廣西水口關出發,向距中越邊境12千米的要地進發,進而鉗擊
高平。戰鬥中,水陸坦克一營配合步兵強渡巴望河,打開突破口,然後大膽地向敵側翼迂迴,經三天激戰,共擊毀敵火炮7門,火力點148個,火箭筒47具,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全營榮立集體一等功。戰後,根據實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中國對63式水陸坦克進行了若干改進,使63式水陸坦克在防護性、零部件可靠性和使用方便性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陸坦克的強項是兩棲作戰,但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幾乎百分之百是陸地地面作戰,而且差不多是當作“主戰坦克”來用的。實戰表明,在特殊的地形和對特殊的敵方作戰,水陸坦克仍然可以發揮相當大的作用。
總體評價
63式水陸坦克具有較強的火力,較好的機動性能特別是兩棲性能和適當的
裝甲防護能力,主要用於強渡江河和沿海地登入與反登入作戰;摧毀敵灘頭
陣地防禦設施,消滅敵有生力量和武器裝備,協同步兵作戰,實施火力支援,適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澤和水稻田等水網地區執行戰鬥和偵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