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二戰結束後,德國XXI型潛艇設計人員和技術資料被盟國獲得,蘇聯同樣獲得了該型潛艇的相關技術。相對於德國的
VIIC型潛艇,XXI型增加了電池容量,並採用成套設備解決柴油機通氣管水下航行充電,艇上設備的操縱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1946年,
蘇聯政府制定了二戰之後蘇聯海軍發展計畫,其中,有關潛艇的計畫是分別發展一種遠洋型的、一種中型的和一種小型的常規潛艇,這就是後來的“611計畫”、“613計畫”和隨後的“612計畫”。“613計畫”研製成為北約代號為W級的
613型潛艇,“612計畫”則是從“613計畫”中的一部分設計改為近海潛艇,“611計畫”最終研製出了北約稱為Z級的本級艇611型。該型艇是專為遠洋作戰而設計的,在技術指標書中明確提出,必須能夠在美國東海岸和維德角群島一帶執行任務。
1946年1月,和613型同時,蘇聯海軍總司令批准了611型的戰術技術要求,由當時的第18中央設計局(最初為葉哥羅夫領導的CHKB-18船隻設計局,現為俄羅斯
紅寶石設計局)承擔設計工作,1947年完成初步設計,1948年8月批准,同年12月完成技術設計,1949年1月批准技術設計並決定批產。
建造沿革
1951年1月,611型潛艇首艇在當時蘇聯的海軍上將聯合造船廠正式開工,其實早在正式開工前的1950年,工廠就已經開始了首艇耐壓殼體分段的焊接和裝配工作,1951年7月下水,1953年12月31日交船,在試驗過程中出了一些技術問題,所以從下水到交船用了2年半時間。611型共建造了26艘,其中9艘在列寧格勒建造,17艘在北德文斯克的402工廠建造。
服役歷程
611型潛艇建造數量不多,沒有轉讓給中國或其他國家,只有—艘Б-80艇在1992年賣給了荷蘭用作博物館,其餘已全部退役。
技術特點
艇型結構
艇型
611型潛艇外型像放大了的德國XXI型潛艇,呈“雪茄”形。XXI型考慮在多冰況的北大西洋使用,並且主要採取在水面航行抵達伏擊海域後再下潛遊獵的作戰方式,因此艇首採用前傾很大的弧形首柱,便於克服零碎浮冰和壓浪。611型潛艇的首柱前傾程度依然很大,也依舊保持二戰潛艇的船形破浪艇艏。艏水平舵位於艇身前部,可收縮回艇內,指揮台圍殼位於艇身中部略微靠前,艉部採用了傳統的H型尾舵。早期的611型潛艇仍然裝有甲板炮,一座位於指揮台圍殼上的雙管25毫米火炮和一座位於指揮台圍殼前部,艇體甲板上的雙管57毫米火炮,1956年火炮被拆除。
結構
611型潛艇結構形式很簡單,是典型的蘇/俄潛艇設計流派產品,雙殼體,大儲備浮力、小分艙的布置形式。耐壓艇體的中部為直徑5.6米,長度39.6米的圓柱體。因為直徑比613型的大,所以不需要像613型那樣,為了布置蓄電池而將蓄電池艙做成“8”字形的。首尾端是圓錐殼體,首端隔壁的直徑為3.4米,尾端隔壁為2.9米。耐壓艇體的肋骨做在艇殼板外(即外肋骨),這為艙室內讓出空間,便於布置設備、管路和電纜等。外肋骨和內肋骨的布置形式各有優缺點,兩種形式都有,但單殼體潛艇只能用內肋骨布置形式。外肋骨和內肋骨在承受靜水壓時,耐壓殼體的穩定性沒有什麼差別;而從耐壓艇體的強度來看,在承受衝擊負荷時,內肋骨要比外肋骨的更為可靠。
艙室
611型潛艇結構形式很簡單,是典型的蘇/俄潛艇設計流派產品,雙殼體,大儲備浮力、小分艙的布置形式。611型潛艇和613型一樣,也分為7個耐壓艙室,I艙首魚雷艙,Ⅱ艙前蓄電池艙,Ⅲ艙指揮艙,Ⅳ艙後蓄電池艙,V艙柴油機艙,Ⅵ艙主電機艙,Ⅶ艙尾魚雷艙。耐壓艇體內有4個球面隔壁,艇失事時,艇員可以通過Ⅰ,Ⅲ和Ⅷ艙的出入艙口和魚雷發射管出艇逃生。
動力系統
611型潛艇的排水量雖然比613型大了將近一倍,但兩型艇的材料、設備和武器裝備基本上是同一型號的。製造耐壓艇體的鋼材都是СХЛ-4鋼材。611型潛艇有3槳,3台柴油機,613型是雙槳,2台柴油機,都是37Д柴油機;611型潛艇的3台主電機,其中的2台和613型的一樣為ПГ-101型,每台1350馬力,而另一台中間軸的主電機是ПГ-102型,其在作推進電機使用時可以發出2700馬力;611型潛艇有4組蓄電池,613型有2組,每組112塊,都是46-СУ型的。
艇電系統
611型和613型的觀通導航設備也大都是同一型號的,其中“航向-3”電羅經,ГОМ-Ⅲ計程儀,“旗幟”攻擊雷達和“涌浪”搜尋雷達都是相同的。611型使用了“塔米爾-5ЛС”聲吶,613型則使用了“塔米爾-5”;611型的魚雷射擊指揮儀為ПУТСЛ-6/4,而613型為ПУТСЛ-4/2;611型的回聲測深儀為ИЭЛ-4型,613型的則為ИЭЛ-3型;另外611型的噪聲測向站為“火星-24”型。儘管如此,611型的戰術技術性能比613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水上狀態的續航力,611型潛艇在9.2節時為22000海里,而613型在10節時為8580海里;611型的水下最大航速為16節,613型則為13.1節;611型魚雷發射管有10具(首6,尾4),攜帶魚雷22枚,而613型只有6具(首4,尾2),攜帶魚雷只有12枚;611型的自給力為75晝夜,613型只有30晝夜,611型設有通氣管裝置,水下持續逗留時間約200小時。
性能數據
艇體參數 |
---|
艇長 | 90.5米 |
---|
艇寬 | 7.5米 |
---|
吃水 | 5.01米 |
---|
排水量 | 1831噸(水面) 2400噸(水下)
|
---|
航速 | 17-18節(水面) 16節(水下)
|
---|
潛深 | 200米 |
---|
自持力 | 58天-75天 |
---|
續航力 | 22000海里/水面9.2節 12000海里/5節 443海里/水下2.1節(613型在2節時為335海里)
|
---|
艇員編制 | 65人 |
---|
傳動 | 三軸三槳 |
---|
動力系統 | 柴油-柴電動力 3台37Д柴油主機,3×2000馬力 3台主電機,2台ПГ-101型,2×1350馬力;1台ПГ-102型,2700馬力,共5400馬力 1台經航電機,140馬力 4組46-СУ蓄電池
|
---|
艇電武裝 |
---|
魚雷 | 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艏6,艉4) 魚雷22枚,也可用32枚АВД-1000水雷取代其中的16枚魚雷
|
---|
火炮 | 1座雙管57毫米火炮(後拆除) 1座雙管25毫米火炮(後拆除)
|
---|
飛彈 | P-11ФM彈道飛彈(僅5艘AB-611裝備) |
---|
雷達 | “旗幟”攻擊雷達 “涌浪”搜尋雷達
|
---|
聲吶 | “塔米爾-5ЛС”聲吶 |
---|
綜合系統 | “航向-3”電羅經 ГОМ-Ⅲ計程儀 ИЭЛ-4回聲探測儀 “火星-24”噪聲測向站 ПУТСЛ-6/4魚雷射擊指揮儀
|
---|
衍生型號
П-611型
611型潛艇排水量和主尺度比較大,為了發展彈道飛彈潛艇,有些不便在613中型潛艇上進行的試驗研究工作就改裝611型潛艇來進行。1955年,蘇聯第18中央設計局首先制定了改裝一艘611型潛艇用於進行巡航飛彈試驗的設計方案П-611型。在艇的指揮台圍殼的後甲板上裝有一個耐壓容器,裡面存放有P/П-10型巡航飛彈、發射裝置、導航儀器,發射控制系統和其他一些供噴氣式火箭操作使用的裝置和用具。發射是在水上狀態進行的,飛彈發射時,將巡航飛彈運送到容器外的發射架上,發射架抬起呈20.5°的仰角。1957年9月和10月共成功地發射了4次,不過,由於當時在613型潛艇上成功地完成了П-5型飛彈的發射試驗,即П-613型,П-611型的試驗就沒有繼續進行下去。
B-611型
1954年1月26日,蘇聯政府下令首先改造量產型的611型常規潛艇,由第16中央設計局(亦稱“波浪“中央設計局)總設計師Н.Н.伊薩寧負責,使其能安裝D-1發射裝置。1954年9月,第16中央設計局(1948年蘇聯第143設計局、第193設計局以及第16中央設計局共同組成現為孔雀石設計局)改裝611型潛艇進行P/R-11F/ФМ彈道飛彈發射試驗的B-611型技術設計得到批准。
1955年9月11日,由402工廠完成了對611型潛艇“B-67”艇的改裝並下水,指揮台圍殼內有兩個飛彈發射筒,發射時飛彈從發射筒一直抬升到筒頂端面,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彈道飛彈潛艇,配備2枚P-11ФM潛射飛彈。P-11ФM飛彈為單級液體燃料(煤油)飛彈,使用D-1潛艇發射系統,由V.P.馬克耶夫領導的第385專業設計局負責,射程約150公里,圓機率誤差0.75公里,只能在水面狀態下發射,且需預先將飛彈從貯存井中升起。彈頭採用RDS-4核裝藥,爆炸威力1萬噸,由第11設計局設計。P-11ФМ飛彈首先在卡普斯京·雅爾試驗場建設的陸上試驗台的飛彈筒進行發射試驗,試驗台能模擬艇的搖擺情況。
1955年9月16日17時32分(一說1955年9月21日),B-67艇在白令海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彈道飛彈的潛艇發射,雖然是從水上狀態發射彈道飛彈,但這卻是世界上第一次從潛艇上發射彈道飛彈。試驗的目的,一是探討對裝備在潛艇上的彈道飛彈應提出些什麼樣的要求,二是應對發射彈道飛彈的潛艇提出什麼樣的要求。
1956年6月30日,B-67艇加入艦隊服役,服役時間並不長,1967年就退役了。在這期間,共進行了77次訓練發射,其中成功59次。
AB-611型
蘇聯根據B-611型試驗和使用的經驗,又將已在建的4艘和已在艦隊服役的1艘,共5艘611型,在B-611型的基礎上改裝設計成AB-611型(亦稱A611/611AV/АV611),北約稱為祖魯V。AB-611型的新武器就是有2枚有核裝藥的彈道飛彈,可在4至5級海浪和8至10節航速時發射。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在水下狀態進行,約需2小時。艇浮出水面後5分鐘就可發射第一枚,再隔5分鐘發射第二枚。這5艘AB-611型艇的4艘在1957年,另一艘在1958年10月交付海軍。
1959年為止,AB-611型的5艘加上之前的B-67艇,這6艘艇儘管僅限於戰役層次且只是試驗艇,但為蘇聯飛彈潛艇幹部隊伍的組建、戰鬥勤務和戰鬥巡邏的組織、飛彈潛艇部隊岸上設施的建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ПВ-611型
蘇聯為了研究水下發射彈道飛彈,又將已改裝過的B-67艇改裝成可在水下發射P-11ФМ飛彈的ПВ-611型。1959年的年中開始試驗,到1960年10月10日成功完成P-11ФМ飛彈的水下發射試驗。
總體評價
二戰後蘇聯總共建造了5型大型常規潛艇,其中611型是第一型,作為20世紀50年代可以進行遠洋活動的先進大型潛艇,其主要用於在遠離基地的海上交通運輸線上攻擊敵艦艇、護航編隊和單個的運輸船,進行遠洋偵察,也用於保護本國的護航編隊,或進行布雷。611型正常排水量1831噸,滿排噸位2000-5000噸,到20世紀90年代,正常排水量在600噸以上、2000噸以下的都屬中型潛艇,連正常排水量為2300多噸的
基洛級潛艇也只能算是中型潛艇。繼611型潛艇之後的有大型魚雷潛艇641型潛艇,大型彈道飛彈潛艇629型潛艇,大型巡航飛彈潛艇651型潛艇和可以發射線導魚雷的大型魚雷潛艇641B型(北約稱T級),可以說5型艇各有其特色。
(三海一核科普網)蘇聯在研製成功611型潛艇後就對其改裝,用於彈道飛彈潛艇的水上發射和水下發射試驗,取得了有關彈道飛彈潛艇和潛用彈道飛彈設計,使用的經驗。正因為有了B-611、AB-611和ПВ-611型潛艇發射彈道飛彈的成功經驗,蘇聯加快了新一代彈道飛彈潛艇和完善潛用彈道飛彈的工作。在611型潛艇潛艇設計的基礎上,在Ⅲ艙和Ⅳ艙之間插入一個飛彈艙,完成了北約稱為G級的629型彈道飛彈潛艇的研製。之後又利用629型的研製經驗和北約稱為N級的
627型攻擊核潛艇核動力裝置的研製經驗,完成了蘇聯第一型彈道飛彈核潛艇北約稱為H級的
658型戰略核潛艇的研製工作。
(三海一核科普網)611型潛艇的自持力達到了空前的75晝夜,2.1節時水下續航時間高達211小時,為執行遠洋偵查、封鎖、破交等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艦船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