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年

己丑年(牛年

南朝陳太建元年

北周天和四年

高昌延昌九年

北齊天統五年

西梁天保八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569年
  • 紀年己丑年(牛年
  • 大事件陳宣帝公元569年正月即位
  • 類型:年代
紀年,本年年表,大事,

紀年

己丑年(牛年
南朝陳太建元年
北周天和四年
北齊天統五年

本年年表

大事件
陳宣帝公元569年正月即位,改年號太建
高緯於公元569年改元,年號武平。
公元569年,6世紀南北朝後期,北周武帝發明的“北周象戲”,然後逐漸傳播。
北周武帝宇文邕於公元569年制《象經》成集百官講解,唐初《象經》失傳,僅留王褒《象經序》、庚信《象戲賦》和《進象經賦表》三篇遺文,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割隆州的隆城郡,巴州的伏虞、義安郡置蓬州,因蓬山得名,州治設在安固縣(今營山安固鄉)。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治所遷回西城,縣城改建漢江南岸,轄今漢濱、嵐皋、平利和鎮坪四縣區。
公元569年,西哥特國王里奧維吉爾多在托萊多建立了他的宮廷。
太建元年(公元569年),廣州刺史歐陽紀把當時任陽春太守的馮仆召到南海(今廣東廣州),引誘馮同他一起謀反。
公元569年,陳宣帝太建元年,廣州刺史歐陽紇發動叛亂。冼夫人率兵平定了廣州刺史、輕車將軍歐陽紇的叛亂,當時廣東的西南部地方,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在她的統治之下。
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令大冢宰宇文護造“皇堂池”。
北齊後即天統五年(公元569年)下詔:“應宮刑者,普免刑為官者”。
北齊天統五年(公元569年),改晉王祠為大崇皇帝。
出生名人
隋煬帝楊廣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3月11日,在位604年~617年)。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楊堅的次子,是個很有才華、頭腦精明的人。有人拿秦始皇與他相比。他一直在父親和母親獨孤皇后面前表現得很樸素,以討其歡心,終於令文帝廢長子楊勇。604年,隋文帝病逝。楊廣即位以後,開通大運河,擊潰吐谷渾、突厥高麗、契丹等國,闊疆五萬里,發明科舉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廢,為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他和秦始皇一樣又是一個比較殘暴的人,他的暴政間接將隋朝推向滅亡,可謂遺憾。
逝世名人真諦(公元491—569年),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師之一。他是西天竺優禪尼國人,出生婆羅門種姓。唐道宣《續高僧傳》卷一說他“景行澄明,器宇清肅,風神爽拔,悠然自遠。群藏广部,罔不厝懷。藝術異能,偏素諳練。雖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他於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由扶南來到中國的南海郡(今廣東南部)。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才到達建業(今南京)。他受到梁武帝的敬重,並被安置住在寶雲殿。
郭彥生年不詳,卒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太原人。北魏時,郭彥的先祖曾在關內作官,因之遷居馮翊(今陝西高陵)。其父郭胤曾任馮翊郡功曹,又作過靈武縣令。郭彥年少的時候就很有聲望,但他真正走上仕途是在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他的一生是在西魏和北周時期度過的,他是這一時期著名的軍政人才,既受到統治者的重用,又獲得老百姓的愛戴。
謝嘏,南朝梁,(公元?~569年) 謝瀹孫,謝舉子,字含茂。風神清雅,善屬文。547年,梁太清元年秘書郎、遷太子中庶子,掌東宮管記,外任為建安郡(福建建甌)太守,552年,承聖元年遷五兵尚書、轉授智武將軍;後任鎮南將軍長史、南海太守;566年,陳天康元年遷給事黃門侍郎、尋轉侍中;567年,光大元年遷信威將軍、中衛將軍始興王府長史;後遷中書令豫州大中正、都官尚書、領羽林監、中正如故。贈侍中中書令,謚曰“光子”。

大事

(1)春,正月,辛卯朔,周主以齊世祖之喪罷朝會,遣司會李綸吊賻,且會葬。
(1)春季,正月,辛卯朔(初一),北周國主因為武成帝的喪事停止朝會,派遣司會李綸前往弔唁贈送奠儀,參加喪葬儀式。
(2)甲午,安成王即皇帝位,改元,大赦。復太皇太后為皇太后,皇太后為文皇后;立妃柳氏為皇后,世子叔寶為太子;封皇子叔陵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乙未,上謁太廟。丁酉,以尚書僕射沈欽為左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勱,份之孫也。
(2)甲午(初四),安成王陳頊即皇帝位,改年號,大赦全國。恢復太皇太后的皇太后稱號,皇太后稱文皇后;立妃子柳氏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太子;封皇子陳叔陵為始興王,作為昭烈王的後嗣。乙未(初五),陳宣帝謁太廟。丁酉(初七),任命尚書僕射沈欽為右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王勱王份的孫子。
(3)辛丑,上祀南郊。
(3)辛丑(十一日),陳宣帝到南郊祭天。
(4)壬寅,封皇子叔英為豫章王,叔堅為長沙王。
(4)壬寅(十二日),陳朝封皇子陳叔英為豫章王,陳叔堅長沙王
(5)戊午,上享太廟。
(5)戊午(二十八日),陳宣帝到太廟祭祀。
(6)齊博陵文簡王濟,世祖之母弟也,為定州刺史,語人曰:“次敘當至我矣。”齊主聞之,陰使人就州殺之,葬贈如禮。
(6)北齊博陵文簡王高濟,是武成帝的同母兄弟,任定州刺史,對別人說:“按次序規定應當輪到我做皇帝了。”北齊後主高緯聽說後,暗中派人去定州將他殺死,按規定儀式將他埋葬,追贈官爵。
(7)二月,乙亥,上耕藉田。
(7)二月,乙亥(十五日),陳宣帝到藉田舉行耕種儀式。
(8)甲申,齊葬武成帝於永平陵,廟號世祖
(8)甲申(二十四日),北齊把武成帝葬在永平陵,廟號世祖
(9)乙丑,齊徙東平王儼為琅邪王。(9)己丑(二十九日),北齊把東平王高儼遷移到琅邪郡為琅邪王。
(10)齊遣侍中叱列長叉聘於周。
(10)北齊派侍中叱列長叉到北周聘問。
(11)齊以司空徐顯秀為太尉,並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
(11)北齊任命司空徐顯秀為太尉,並省尚書令婁定遠為司空。
初,侍中、尚書右僕射和士開,為世祖所親狎,出入臥內,無復期度,遂得幸於胡後。及世祖殂,齊主以士開受顧托,深委任之,威權益盛;與婁定遠錄尚書事趙彥深侍中·尚書左僕射元文遙開府儀同三司唐邕、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俱用事,時號“八貴”。太尉趙郡王睿、大司馬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與婁定遠元文遙皆言於齊主,請出士開為外任。會胡太后觴朝貴於前殿,睿面陳士開罪失云:“士開先帝弄臣,城狐社鼠,受納貨賂,穢亂宮掖。臣等義無杜口,冒死陳之。”太后曰:“先帝在時,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且飲酒,勿多言!”睿等辭色愈厲。儀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諸貴行末,既受厚恩,豈敢惜死!不出士開,朝野不定。”太后曰:“異日論之,王等且散!”睿等或投冠於地,或拂衣而起。明日,睿等復詣雲龍門,令文遙入奏之,三返,太后不聽。左丞相段韶使胡長粲傳太后言曰:“梓宮在殯,事太匆匆,欲王等更思之!”睿等遂皆拜謝。長粲復命,太后曰:“成妹母子家者,兄之力也。”厚賜睿等,罷之。
起初,侍中、尚書右僕射和士開,受武成帝的寵愛親昵,在皇帝臥室出入,不受限制,因此就和胡太后私通。武成帝死後,北齊後主高緯因為和士開曾經受武成帝的顧托之命,所以對他信任重用,威勢和權力更大;他的婁定遠錄尚書事趙彥深侍中及尚書左僕射元文遙開府儀同三司唐邕、領軍綦連猛高阿那肱度支尚書胡長粲都在朝廷當權,當時號稱“八貴”。太尉趙郡王高睿、大司馬馮翊王高潤、安德王高延宗婁定遠元文遙都對後主說,請後主把和士開調離朝廷去外地任職。適逢胡太后在前殿請朝廷中的親貴們飲酒,高睿當面陳述和士開的罪過說:“和士開是先帝時的親近狎玩之臣,仗勢作惡,接受賄賂,淫亂宮廷。臣等出於正義不能閉口不說,所以冒死陳述。”胡太后說:“先帝在世時,你們為什麼不說?今天是不是想欺侮我們孤兒寡母?姑且飲酒,不要多說!”高睿等人的言語和面色更加嚴厲。儀同三司安吐根說:“臣家本來是經商胡人,得以位於諸多親貴的末尾,既然受到朝廷的厚恩,怎敢怕死!不把和士開從朝廷調走,朝野上下就不安定。”胡太后說:“改日再談,你們都走吧!”高睿等有的把帽子扔在地上,有的甩衣袖離開座位,感到生氣。第二天,高睿等再次到雲龍門,派元文遙進宮啟奏,進出三次,胡太后不聽。左丞相段韶胡長粲傳太后的話說:“先皇的靈柩還沒有殯葬,這件事太匆忙了,望你們再考慮!”高睿等都表示拜謝。胡長粲回宮復命,胡太后說:“成就妹妹我母子全家的,是哥哥你的力量。”又給高睿等人優厚的賞賜,事情暫時作罷。
太后及齊主召問士開,對曰:“先帝於群臣之中,待臣最厚。陛下諒暗始爾,大臣皆有覬覦。今若出臣,正是翦陛下羽翼。宜謂睿云:‘文遙與臣,俱受先帝任用,豈可一去一留!並可用為州,且出納如舊。待過山陵,然後遣之。’睿等謂臣真出,心必喜之。”帝及太后然之,告睿等如其言。乃以士開為兗州刺史,文遙為西兗州刺史。葬畢,睿等促士開就路。太后欲留士開過百日,睿不許;數日之內,太后數以為言。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謂睿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宜苦違!”睿曰:“吾受委不輕。今嗣主幼沖,豈可使邪臣在側!不守之以死,何面戴天!”遂更見太后,苦言之。太后令酌酒賜睿,睿正色曰:“今論國家大事,非為卮酒!”言訖,遽出。
胡太后和後主把和士開召來詢問,和士開回答說:“先帝在群臣中,待臣最優厚。陛下剛居喪不久,大臣們都懷有非份的企圖。現在如果把臣調走,正好比剪掉陛下的羽翼。應該對高睿說:‘元文遙和士開,都是受先帝信任重用的,怎么能去一個留一個!都可以出任州刺史,現在暫時還是擔任原有的官職,等太上皇的陵寢完工,然後派出去。’高睿等以為臣真的被調走,心裡一定高興。”後主和太后認為很對,就按和士開所說的那樣告訴高睿。便任命和士開為兗州刺史,元文遙為西兗州刺史。喪葬結束,高睿等就催促和士開出發就任。胡太后打算留和士開過先皇百日祭再走,高睿不許;幾天之內,胡太后說了好幾次。有知道胡太后隱私的太監,對高睿說:“太后的意思既然這樣,崐殿下何必苦苦反對!”高睿說:“我受朝廷的委託責任不輕。現在繼位的君主年齡還小,怎么能使奸臣在君主旁邊!如果不是以生命來守護,有何面目和這種人在一個天底下生活!”便再次去見胡太后,苦苦陳說。胡太后叫人酌酒賜給他,高睿正顏厲色說:“我今天來是談國家大事,並不是為了一杯酒!”說完,立即離去。
士開載美女珠簾詣婁定遠,謝曰:“諸貴欲殺士開,蒙王力,特全其命,用為方伯。今當奉別,謹上二女子,一珠簾。”定遠喜,謂士開曰:“欲還入不?”士開曰:“在內久不自安,今得出,實遂本志,不願更入。但乞王保護,長為大州刺史足矣。”定遠信之。送至門,士開曰:“今當遠出,願得一辭覲二宮。”定遠許之。士開由是得見太后及帝,進說曰:“先帝一旦登遐,臣愧不能自死。觀朝貴意勢,欲以陛下為乾明。臣出之後,必有大變,臣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因慟哭。帝、太后皆泣,問:“計安出?”士開曰:“臣已得入,復何所慮,正須數行詔書耳。”於是詔出定遠青州刺史,責趙郡王睿以不臣之罪。
和士開送美女和珍珠帘子給婁定遠,表示感謝說:“那些親貴們想殺我,蒙您大王的大力,特地保住了我的性命,任命為一州之長。現在將要和你分別,特意送上兩個女子,一張珠簾。”婁定遠大喜,對和士開說:“你還想回朝嗎?”和士開答道:“我在朝內心裡不安已經很久了,現在得以離開,使本來的志願能夠實現,不願意再到朝內做官了。但請求您對我加以保護,使我長久做大州的刺史就足夠了。”婁定遠相信了。把他送到門口,和士開說:“現在我要遠出了,很想見見太后和皇上向他們告辭。”婁定遠答允他的要求。和士開因此見到胡太后和後主,向他們進說道:“先帝去世時,臣慚愧自己沒能跟著去死。臣觀察朝廷權貴們的意圖和架勢,想把陛下當作乾明年間的濟南王那樣對待。我離開朝廷以後,一定有大的變化,我有什麼臉面見先帝在九泉之下!”於是哀痛地大哭起來,後主、胡太后也哭,問他:“你有什麼計策?”和士開說:“臣已經進來見到你們,還有什麼顧慮,只須得到幾行字的詔書就行。”於是後主下詔把婁定遠調出任青州刺史,斥責趙郡王高睿有僭越的罪過。
旦日,睿將復入諫,妻子鹹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寧死事先皇,不忍見朝廷顛沛。”至殿門,又有人謂曰:“殿下勿入,恐有變。”睿曰:“吾上不負天,死亦無恨。”入,見太后,太后復以為言,睿執之彌固。出,至永巷,遇兵,執送華林園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睿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復以士開為侍中、尚書左僕射。定遠歸士開所遺,加以餘珍賂之。
第二天,高睿要再次進宮直言規勸胡太后,妻兒們都勸他不要去,高睿說:“國事重大,我寧可死去追隨先皇,不忍活著見到朝廷動盪變亂。”他到了殿門,又有人告訴他:“殿下不要進去,恐怕有變。”高睿說:“我上不負天,死也無恨。”進入宮殿,見了胡太后,太后重申了自己的旨意,高睿更加固執己見。出宮後,走到深巷,遇到士兵,把他捉住送到華林園的雀離佛院,命令劉桃枝將他毆打致死。高睿主管朝廷政事的時間很久,清廉正直注意操守,朝野上下都感到冤枉痛惜。重又任命和士開為侍中、尚書左僕射。婁定遠把和士開送給他的東西又還給他,還添了一些別的珍寶對他賄賂。
(12)三月,齊主如晉陽。夏,四月,甲子,以并州尚書省為大基聖寺,晉祠為大崇皇寺。乙丑,齊主還鄴。
(12)三月,北齊後主去晉陽。夏季。四月,甲子(初五),以并州尚書省原址改為大基聖寺,晉祠為大崇皇寺。乙丑(初六),北齊後主回鄴城。
(13)齊主年少,多嬖寵。武衛將軍高阿那肱,素以諂佞為世祖及和士開所厚,世祖多令在東宮侍齊主,由是有寵;累遷並省尚書令,封淮陰王。
(13)北齊後主年紀很輕,有不少寵幸的佞臣。武衛將軍高阿那肱,一向以善於花言巧語諂媚受到武成帝與和士開的厚待,武成帝常常叫他在東宮侍奉太子,因而深得寵愛;累次升遷到並省尚書令,封淮陰王。
世祖簡都督二十人,使侍衛東宮,昌黎韓長鸞預焉,齊主獨親愛長鸞。長鸞,名鳳,以字行,累遷侍中、領軍,總知內省機密。
武成帝曾經挑選二十個都督,派去做太子的侍衛,昌黎人韓長鸞是其中之一,太子唯獨喜歡韓長鸞。長鸞名鳳,通常用表字,累次升遷到侍中、領軍、總知內省機密。宮婢陸令萱者,其夫漢陽駱超,坐謀叛誅,令萱配掖庭,子提婆,亦沒為奴。齊主之在襁褓,令萱保養之。令萱巧黠,善取媚,有寵於胡太后,宮掖之中,獨擅威福,封為郡君和士開高阿那肱皆為之養子。齊主以令萱為女侍中。令萱引提婆入侍齊主,朝夕戲狎,累遷至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大將軍。宮人穆舍利者,斛律後之從婢也,有寵於齊主;令萱欲附之,乃為之養母,薦為弘德夫人,因令提婆冒姓穆氏。然和士開用事最久,諸幸臣皆依附之以固其寵。
有個名叫陸令萱宮女,丈夫是漢陽人駱超,因為犯謀叛罪被處死,陸令萱被發配到皇宮中當宮女,兒子駱提婆,也沒入官府為奴。後主還是嬰兒時,由陸令萱當保姆。陸令萱乖巧狡猾,善於討好諂媚,所以得到了胡太后的寵愛,宮婢之中,唯獨她作威作福,被封為郡君,和士開、高阿那肱都是她的乾兒子。後主封她為女侍中陸令萱引薦駱提婆進宮奉侍國主,從早到晚在一起嬉戲親近,幾經升遷到開府儀同三司、武衛大將軍。宮人穆舍利,是斛律後的隨從奴婢,也得到後主的寵愛;陸令萱為了依附她,就當了她的養母,並引薦她為弘德夫人,因此叫兒子駱提婆冒姓穆。然而和士開在朝廷當權的時間最久,那些受君主寵信的大臣們都依附他,為了可以保住自己受到恩寵的地位。
齊主思祖,就流囚中除海州刺史。乃遺陸媼弟儀同三司悉達書曰:“趙彥深心腹深沈,欲行伊、霍事,儀同姊弟豈得平安,何不早用智士邪!”和士開亦以有膽略,欲引為謀主,乃棄舊怨,虛心待之,與陸媼言於帝曰:“襄、宣、昭三帝之子,皆不得立。今至尊獨在帝位者,祖孝徵之力也。人有功,不可不報。孝徵心行雖薄,奇略出人,緩急可使。且其人已盲,必無反心,請呼取,問以籌策。”齊主從之,召入,為秘書監,加開府儀同三司
北齊後主想念祖,把他從流放的囚徒中授職為海州刺史。祖給陸令萱的弟弟儀同三司陸悉達去信說:“趙彥深城府很深,想仿效伊尹、霍光那樣行事,你們姊弟怎么能夠平安,為什麼不及早起用有才智的人!”和士開也因為祖有膽略,想拉攏他當主要謀士,於是拋棄了以前的怨恨,虛心對待,和陸令萱一起對後主說:“文襄、文宣、孝昭三位皇帝的兒子,都沒能繼承皇位。現在唯獨陛下在帝位,是祖出的力。人如果有功勞,不能不予以報答。祖的心胸雖然狹窄,但有超出常人的奇謀策略,遇到事情緊急時能夠發揮作用。而且他已經是個瞎子,一定不會有反心,請把他叫回來,聽取他的計謀策略。”北齊後主採納了和士開的意見,召回祖,任命他為秘書監,加開府儀同三司
士開譖尚書令隴東王胡長仁驕恣,出為齊州刺史。長仁怨憤,謀遣刺客殺士開。事覺,士開與謀,引漢文帝誅薄昭故事,遂遣使就州賜死
和士開向後主進讒言,說尚書令隴東王胡長仁驕橫放肆,貶出為齊州刺史。胡長仁對和士開怨恨憤慨,打算派刺客殺死他。事情泄露,和士開和祖商量,祖以漢文帝誅殺薄昭的事情為例,於是派使者去齊州把胡長仁賜死
(14)五月,庚戌,周主如醴泉宮。
(14)五月,庚戌(二十二日),北周國主去醴泉宮。
(15)丁巳,以吏部尚書徐陵為左僕射。
(15)丁巳(二十九日),陳朝任命吏部尚書徐陵為左僕射。
(16)秋,七月,辛卯,皇太子納妃沈氏,吏部尚書君理之女也。
(16)秋季,七月,辛卯(初四),陳朝皇太子納沈氏為妃,她是吏部尚書沈君理的女兒。
(17)辛亥,周主還長安。
(17)辛亥(二十四日),北周國主回長安。
(18)八月,庚辰,盜殺周孔城防主,以其地入齊。
(18)八月,庚辰(二十三日),盜賊殺死北周的孔城地方長官,把孔城併入北齊。
九月,辛卯,周遣齊公憲與柱國李穆將兵趣宜陽,築崇德等五城。
九月,辛卯(初五),北周派齊公宇文憲和柱國李穆領兵去宜陽,築起崇德等五座城池。
(19)歐陽紇在廣州十餘年,威惠著於百越。自華皎之叛,帝心疑之,徵為左衛將軍。紇恐懼,其下多勸之反,遂舉兵攻衡州刺史錢道戢
(19)歐陽紇在廣州十幾年,恩威聞名於百越。自從華皎叛亂以後,陳宣帝對他心存疑慮,徵召他為左衛將軍。歐陽紇感到恐懼,部下都勸他反叛朝廷,崐於是發兵攻打衡州刺史錢道戢
帝遣中書侍郎徐儉持節諭旨。紇初見儉,盛仗衛,言辭不恭。儉曰:“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將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轉禍為福,未為晚也。”紇默然不應,置儉於孤園寺,累旬不得還。紇嘗出見儉,儉謂之曰:“將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儉之性命,雖在將軍,將軍成敗,不在於儉,幸不見留。”紇乃遣儉還。儉,陵之子也。
宣帝派中書侍郎徐儉持皇帝的符節和諭旨去見他。歐陽紇初見徐儉時,布置了很多兵器和衛士,說話很不恭敬。徐儉對他說:“漢武帝時呂嘉的故事,雖然離現在已經很遠了,您將軍唯獨看不到周迪陳寶應不久前因為反叛而被殺的事情!轉禍為福,時間還不晚。”歐陽紇聽後沉默不回答,把徐儉安置在孤園寺,過了幾十天還不放他回朝。歐陽紇曾經到孤園寺去看他,徐儉對他說:“將軍已經行動了,我還要回去向天子報告。我的性命,雖然在將軍手裡,但是將軍的成敗,不在於我徐儉,希望你不要扣留我。”於是歐陽紇放徐儉回去。徐儉是徐陵的兒子。
冬,十月,辛未,詔車騎將軍章昭達討紇。
冬季,十月,辛未(十五日),陳宣帝下詔派車騎將軍章昭達討伐歐陽紇
(20)壬午,上享太廟。
(20)壬午(二十六日),陳宣帝到太廟祭祀。
(21)十一月,辛亥,周鄶文公長孫儉卒。
(21)十一月,辛亥(二十六日),北周文公長孫儉去世。
(22)辛丑,齊以斛律光太傅,馮翊王潤為太保,琅邪王儼為大司馬。十二月,庚午,以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庚辰,以中書監魏收為左僕射。
(22)辛丑(十六日),北齊任命斛律光太傅,馮翊王高潤太保,琅邪王高儼為大司馬。十二月,庚午(初三),任命蘭陵王高長恭尚書令。庚辰(十三日),任命中書監魏收為左僕射。
(23)周齊公憲等圍齊宜陽,絕其糧道。
(23)北周齊公宇文憲圍困北齊的宜陽,斷絕宜陽的糧道。
(24)自華皎之亂,與周人絕,至是周遣御正大夫杜杲來聘,請復修舊好。上許之,遣使如周。
(24)自從華皎之亂起,陳朝和北周絕交,到現在北周才派御正大夫杜杲來聘問,請求和陳朝恢復友好關係。陳宣帝同意,派使者去北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