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0日上午,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帽合村上木照屯發生岩溶地面塌陷災害。此次災害的受災面積約100畝,造成多棟房屋倒塌,所幸村里1700多人疏散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有傳言說,這次地面塌陷與附近的房地產開發有關。不過,地質專家在進行現場勘查後表示,這次地面塌陷屬於地質性災害,是因春夏季節交替地下水位發生變化而引起的。目前塌陷區域已逐步進入回填階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5·10廣西柳州岩溶地面塌陷災害
- 受災面積:約100畝
- 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
- 時間:2012年5月10日
事發具體情況,救人經過,政府介入救災,事件初步查明,最新動態,救災補助,
事發具體情況
從當地有關部門得知,事發當日(2012年5月10日)最早出現裂縫的是位於該村西面的,一在建商品房的一家工廠。當時,這家位於村尾的工廠出現整體塌陷,廠房內部塌陷了近一米深。受波及,旁邊一棟居民房大院內也隨之瞬間塌陷了一個約10平方左右的大坑。隨後,坍塌開始向四周擴展,所到之處,房屋都不同程度出現裂紋。
事故發生後,消防、公安等部門立即等村民進行疏散。考慮到村內已不具備安全條件,隨時都有可能再次出現塌陷,消防官兵一面對村內逗留人員進行緊急疏散,一面對塌陷現場進行搜尋,尋找可能被埋壓民眾。截止到2012年5月10日下午13時50分許,在對整個村子進行了多遍搜尋後,並未發現被困人員。
救人經過
提起事發一幕,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帽合村上木照屯村民韋柳艷仍歷歷在目。2012年5月10日上午9時左右,她和妹妹一起到100米外的水渠里洗衣服。等姐妹倆返回家時發現,自家房屋牆上出現了一道30多厘米寬的裂縫。此時,母親和85歲的奶奶在家帶著一個僅8個月的嬰兒,對此毫不知情。
“地要陷了,快跑啊!”就在韋柳艷不知如何是好時,父親韋中立突然大喊著從外面沖了進來,只見他一把背起奶奶,扯著家人迅速離開。由於逃得匆忙,韋柳艷一家人根本來不及帶上任何東西,直到下午都沒吃飯。
55歲的災民覃運福回憶,事發時間約為上午10時左右。當時他和家人在自家新蓋的5層樓房屋頂上施工,突然,他看到不遠處的一家廠房發生劇烈搖晃,隨後便見韋中立背著老人從屋裡撤出,還不斷大喊著提醒其他村民趕快撤離。覃運福意識到事情不妙,遂和家人逃了出來。走後不到5分鐘,他就聽到他家南面傳來“轟隆”一聲巨響,後來他才得知,已故村民覃土鳳家的東面,突然出現了一個直徑約20米、深約5米的大坑,聲音就是從坑裡傳來的。響聲將覃土鳳的兒媳嚇得腿腳發軟,村民踢開大門衝進去,將她救了出來。
據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帽合村委主任潘啟標介紹,事發後,村委立即組織村民撤離,並將情況向當地政府匯報。因撤離及時,500多名村民、數百名工人及兩所中學的1000多名學生毫髮無損。
政府介入救災
2012年5月10日傍晚,在災難現場,指揮部已將部分救災帳篷支起,政府工作人員正在聯繫通電、供水事宜。據帽合村幹部反映,受此次災害影響,帽合村8000餘人的飲水和供電全部中斷。
擔任現場指揮的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委負責人孔建斌表示,將儘快與供電、供水部門聯繫,並請地質專家對該村其他水井的水質和衛生狀況進行鑑定。若前述方案行不通,將聯繫有關部門送水過來,以解決民眾的燃眉之急。
設在南環路附近的地質災害救災指揮部里,柳州市主要領導陳剛和鄭俊康正召集柳南區國土、公安、民政和衛生等部門及帽合村幹部現場辦公,對救災情況進行周密部署。有關領導指示,將位於災區內的兩所民辦中國小(航城中學、天朝國小)的600名學生,安置到附近公辦學校(南環國小、二十二中學)就讀,保證學生學習不受影響;對從災區撤出的1700多名災民,則採取就近投親靠友的辦法,保證災民有飯吃,有地方住,有衣穿等。
同時,國土部門要組織專家對災害原因進行深入調查,為救災工作提供準確信息;民政等部門則繼續做好民眾的疏散和安置工作;衛生部門要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公安部門則加強安保工作,嚴禁任何人擅自進入災區,防止有人趁亂盜竊災民的財物;並成立一支應急搶險分隊,實行24小時巡邏,以便及時處置突發事件。
事件初步查明
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總工程師趙允輝介紹,經過初步勘查,發生在帽合村1、2組的災害,為溶岩地面塌陷引起的地質災害。專家共在災區發現了5處塌陷坑,受害總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個塌陷坑長30米、深達5米多,在塌陷處的底部,聽得見水流聲。在廣西喀斯特地貌區,這樣的自然地質災害很常見。
據了解,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已於當晚6時趕到現場,對災區進行勘查,為有關部門救災提供相關信息或資料。
據悉,由於措施有力,搶救及時,災民情緒穩定,相關的救災物資陸續到位,救援後續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最新動態
記者從10日發生岩溶地面塌陷災害的廣西柳州市柳南區帽合村現場了解到,塌陷區周邊仍有下陷現象,專家認為塌陷區仍處於不穩定狀態。
“未來三五天是地質變化比較頻繁的時期,塌陷繼續擴大的可能性很大。”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總工程師趙允輝說。
趙允輝告訴記者,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在塌陷區周邊多點監測點,利用儀器對塌陷區域進行監測,並分析塌陷變化趨勢。
他介紹,經初步測定,此次塌陷區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其中單坑最大有30米寬,5米深”。在此次塌陷發生前,沒有異常現象發生。趙允輝分析說,受災區域多為農田和住宅區,在勘測時還能聽到地底有“嘩啦啦”的水聲,因此可以推測,這是由地下水變化比較頻繁引發的岩溶地面塌陷自然災害。
“廣西地質災害高發期一般為3月至4月,這段時間旱季與雨季交接,地下水的變化頻繁。”趙允輝說,類似的地質災害事件在廣西這樣的喀斯特地貌活躍區域比較常見。他介紹,帽合村2006年也曾發生過類似自然地質災害,當時塌陷了2個坑,倒塌了一座樓房。
據初步統計,此次塌陷已造成民房嚴重損壞30間、一般損壞的房屋超過100間,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