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個十分鐘讀懂《資本論》:余斌的解說》是2011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斌。
《45個十分鐘讀懂:余斌的解說》包括“商品與貨幣”、“貨幣轉化為資本”、“變了形的商品經濟”、“金融資本的統治”、“新社會的曙光”等五個章節,內容涵蓋三卷《資本論》和數十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含被稱為《資本論》第四卷的部分)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一些內容,是較少見的全面、權威和通俗解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文著作。作者通過將《資本論》用於對當下經濟熱點的解釋,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展現了經典的永恆魅力;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對比和辨析,批駁了國內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的錯誤觀點,對國內學術圈盲目崇拜西方經濟學的思潮帶來衝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45個十分鐘讀懂《資本論》:余斌的解說
- 作者:余斌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頁數:205 頁
- ISBN:7506043998, 9787506043991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45個十分鐘讀懂:余斌的解說》讓您在45個十分鐘讀懂《資本論》!作為國內知名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余斌以深厚的學術功底,嚴謹流暢的文字和豐富翔實的案例對剩餘價值論、勞動價值論、生產與再生產、貨幣的產生和流通這些《資本論》中的經典理論進行了梳理和解讀。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篇商品和貨幣
第一章商品
01.從簡單的商品開始
02.自私與無私之爭
03.豐產不豐收
04.美國不在乎的比較優勢
05.市場經濟助推信教
第二章貨幣
06.一塊錢難倒經濟學家
07.良心和古董的價格
08.紙幣的誕生與超儲備發行
09.“堅挺”的美元
第二篇貨幣轉化為資本
第三章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
10.不得不辦的企業
11.資本家發財的秘密
12.工人與資本家的“雙贏”
1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障礙
第四章剩餘價值的生產
14.不自由的加班
15.三權分立和英美法系的惡行
16.貧富差距的擴大
17.經理們高收人的由來
第五章資本主義經濟的命門
18.擋不住的經濟危機
19.笑到後面的中國老太太
20.中美貿易順差的治理
21.諾貝爾獎得主對中國的無理指責
22.被西方經濟學隱身的商業及其利潤
第六章資本主義積累
23.專制的企業私法
24.失業理論獲諾貝爾獎青睞
第三篇變了形的商品經濟
第七章價值轉形為生產價格
25.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
26.工資上漲與通貨膨脹無關
第八章商業利潤與地租
27.廣告費和品牌的“價值”
28.地方政府賣地不如賣房
29.研發的收益來源於“租金”
第四篇金融資本的統治
第九章生息資本
30.無窮大的“資本”回報率
31.偏高的首套房貸款利率
第十章股份資本
32.股份制是工業封建主義
33.柯林頓與中美“債轉股”
34.股票的價格與泡沫
第十一章通貨膨脹
35.美元的流通與人民幣的升值
36.通貨膨脹不必物價上漲
37.金融寡頭的壟斷
第五篇新社會的曙光
第十二章窮途末路的資本主義
38.GDP增長的數字魔方
39.世界經濟復甦緩慢
40.不過剩也危機
41.歷史並未終結
第十三章自由人聯合體
42.重建個人所有制要以公有制為基礎
43.國有企業公有化
44.按需分配的真正含義
45.落後國家也能率先進人新社會
作者簡介
余斌,1969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先後獲得理學學士、理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套用經濟學博士後,研究領域涉及十餘個一級學科,曾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工作和在北京大學執教,人稱經濟學界的魯迅,以從三大學術邏輯尤其是數理邏輯方面系統批判西方經濟學聞名學界,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面也有獨到的研究。著有《被交鋒:公平與效率的苦鬥》、《經濟學的真相:總量經濟學批判》、《經濟學的童話》、《個體經濟學批判》、《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恥辱:徹底否定資本結構無關論》、《管理中的定量分析》等書。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數十篇。
序言
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引起世界性經濟危機和衰退時,西方一些國家的政要和資本家不得不壓制住內心的厭惡和恐懼捧讀《資本論》,就連羅馬天主教會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批判資本主義有理。
過去,人們把《資本論》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為什麼西方國家的資本家和他們的代理人即西方政要們要去讀這樣一本“聖經”呢?其實,在恩格斯為《資本論》第一卷所寫的眾多書評中就有一篇號召當時德國的工廠主不要害怕該書的傾向,尤其是要對書中關於英國工廠立法及其結果的歷史加以認真研究。這是因為,不管《資本論》的傾向如何,它“包含著值得所有的人注意的科學研究和實際材料”。
馬克思本人在《資本論》的德文版序言中,在談到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敘述英國工廠立法的歷史、內容和結果之後也指出,“一個國家應該而且可以向其他國家學習。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有人曾經用這段話來說明,中國應該從新中國建國後的社會主義退回去,從頭開始補資本主義的課,似乎中國不應該跳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但是,馬克思的這段話在這裡的上下文中只是指德國要從英國工廠立法的歷史、內容和結果中進行學習而已。當年英國資本家反對縮短工作日的工廠立法,與工人階級展開了血腥的爭鬥,直到被迫縮短工作日後卻發現,在工人的狀況有所改善的同時,資本家的收益也大大增加了。這是因為:在新的情況下,一方面,資本家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工人階級的體力和精神狀態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從而資本家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顯然,當年德國的資本家要想趕上英國資本家,並和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對手進行商業競爭,就不能重複走英國工廠立法早期的那些道路,而是要縮短這個階段。
而《資本論》也的確對當時的德國資產階級產生了實際的作用。德國“格拉德巴赫的棉紡織業廠主們承認工作日過長,他們自己成立了一個協會,要把工作日首先從十三小時縮減為十二小時”。此後德國成為最早通過立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而從西歐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展成為與英法抗衡的資本主義強國,這不能不說與當時德國的資本家們多少看懂了《資本論》有關。如今,中國早就提出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和調整產業結構,但進程緩慢,這與中國的工廠立法落後、執法更落後的現狀有著直接的關係。
除了馬克思提到的上述這一點外,德國的工廠主還能從《資本論》中學到的,是馬克思去世後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的《資本論》第三卷中提到的,當年英國資本家利用經濟危機,以破產的方式“償還”了當時最發達和最富裕的英國所欠的進口穀物的債務。而在如今這場美國金融危機中,最發達和最富裕的美國同樣也以破產的方式“償還”了不少美國所欠的對包括德國資本家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大大小小的資本家以及普通民眾的債務。
其實,精明的西方資本家們早就清楚馬克思就是那個說真話的“小男孩”,所以才掩耳盜鈴地竭力支持西方媒體和學術界去否定他和他的學說,直到這些資本家們大難臨頭,發現自己所持有的被現代西方經濟學視為“明晰”的產權突然透明得無影無蹤了,才匆忙去抱他的“佛腳”。而馬克思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他曾指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危機“甚至會把辯證法灌進新的神聖普魯士德意志帝國的暴發戶們的頭腦里去”。看來,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慘痛教訓,也再次把《資本論》灌進西方政要和資本家的頭腦里去了。實際上,控制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大亨們對馬克思的觀點是非常熟悉的,因為同為猶太人的馬克思所揭露的正是他們發家致富的秘密。國際金融大亨們攫取經濟利益的手法並沒有超出《資本論》的描述,而那些不熟悉又愚蠢地拒絕了解馬克思的觀點的大大小小的其他資本家和政要們,自然要被他們玩弄於股掌之中。
相比之下,對急於與國際接軌的中國人來說,自然沒有任何理由能夠阻止我們在這方面與國際接軌。被捲入市場經濟大潮的中國中低階層人士,更沒有理由不好好地讀一讀這套工人階級的“聖經”,因為這套“聖經”中的大部分內容揭示的是工人們尤其是農民工們所面臨的困境的原因,以及工人階級和人類社會未來可能的出路。
但是,儘管有現實中的危機的幫助,要想看懂《資本論》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馬克思早就說過,“工人,甚至工廠主和商人都懂得我的書,並且了解得很清楚,而這些‘博學的(!)著作家’卻抱怨我對他們的理解力要求過高”。西方經濟學家張五常就公開說過,他和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導師科斯就看不懂《資本論》。至於被中國網民稱為“識字分子”的某些專家教授,他們一向不是盲目崇拜就是盲目貶斥,頂禮膜拜張五常和科斯等人為天才,就更看不懂《資本論》了。其次,長期以來,不正確的邏輯思維方式和錯誤觀點的灌輸多少也妨礙了人們閱讀和理解《資本論》。馬克思的夫人燕妮曾在給友人的信中建議,“要是您也像我一樣還沒有徹底領會開頭幾章的辯證的奧妙之處的話”,不妨先從《資本論》第1卷的最後幾章讀起,即“先讀讀有關資本的原始積累和現代殖民學說的幾章”。對於這個建議,中國讀者,尤其是中低階層人士不妨一試。最後,中西方語言表達習慣的差異也增加了閱讀和理解的困難。為此,有必要寫一本通俗的當代中國化的《資本論》導讀物。
能夠寫這樣一本書是幸福的。中國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能夠為傳播人類最至真的“道”而工作當然是幸福的。誠如燕妮所言,“馬克思沒有醫治我們社會的膿血迸流的創傷的任何現成的特效藥(現 在也以社會主義自許的資產階級世界正在大聲叫賣這種特效藥),沒有任何丸藥、藥膏或紗布;然而我以為,他從現代社會產生的自然歷史過程中得出了實際結果和運用這些結果的方法,直到做出最大膽的結論;這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歷史對我來說已經像太陽光那樣明亮了。”同上。
同時,這本書的寫作也幫筆者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自筆者以科學的視角徹底批判西方經濟學以來,一直有人指責筆者只“破”不“立”。且不說這個世上原本就罕有隻“破”不“立”這回事,其實筆者也完全沒有必要去“立”什麼新的經濟學說,這是因為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早就“立”在那裡了。如今這本書正好可以表現出筆者所認為的“立”是怎么一回事。當然,筆者也明白,那些指責筆者的人其實只是以此為藉口來維護那個被“破”了的東西。西方經濟學的辯護者只好以它的存在本身來“證明”它的科學性了。這種辯護詞完全可以同樣用來“證明”基督教的科學性,而這些辯護者沒能在他們的經濟學院中講授《聖經》,哪怕是選讀《聖經》,也真是憋屈了他們。
正如前面所表明的,三卷本的《資本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如果不完整地加以閱讀,而像人們通常只注重讀其第一卷那樣,將難以把握《資本論》的理論內涵和分析方法,更談不上運用《資本論》來理解和分析當前的經濟問題。然而,要把200多萬字的三卷《資本論》在不傷筋動骨保留其有機結構的情況下,壓縮其90%以上的篇幅,縮寫到一本不超過20萬字並適合中國人的閱讀和理解習慣,同時還要回應當代現實問題和分析一些錯誤觀點的書,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好在筆者曾經在一所大學裡用27個課時給研究生講完過三卷《資本論》,具有這個基礎。事實上,除了三卷《資本論》外,本書還包括了數十卷《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含被稱為《資本論》第4卷的部分)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的一些內容。
恩格斯在編輯《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時曾經談到,馬克思逝世前不久希望恩格斯根據他留下的材料“做出點什麼”來。但是,恩格斯只在最有限的範圍內接受了這種委託,即儘可能把他的工作限制在單純選擇各種馬克思的文稿方面。既然恩格斯已經出色地將這些材料整理出來了,那么,我們倒是可以在這裡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留下的材料力圖做出點什麼來,至少不必拘泥於中譯本的字詞。恩格斯曾經指出,“社會主義自從成為科學以來,就要求人們把它當做科學看待,就是說,要求人們去研究它。”同樣地,我們也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當做科學而不僅僅是信仰來對待。在這本書中筆者所在意的只是書中內容內在邏輯的一貫性。而西方經濟學及某些雜拼理論的主要問題就是其邏輯的非一貫性。
本書所有的光彩都屬於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馬克思將《資本論》所獻給的兩個人——威廉·沃爾弗(第1卷)和馬克思的夫人燕妮·馬克思(第2卷和第3卷);而本書所有的缺陷和問題自然都歸筆者個人。筆者還將繼續深入學習和領會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著作和有關思想,努力縮小理解上的差距。
本書適合所有試圖有所理性思考的人閱讀,因而也是獻給他們的。同時,本書也適合作為高校真正具有創新意味的創新教材和幹部培訓的讀本。
余斌
2011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