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萘二醇為人工合成化學藥品,分為片劑和注射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4-萘二醇
- 化學式:C11H8O3
- 分子量:200
藥品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劑型,藥理作用,藥代動力學,適應證,禁忌證,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用法用量,藥物相互作用,專家點評,
藥品名稱
4-萘二醇
英文名稱
Menadiol
別名
乙醯甲萘醌;維生素K4;2-甲基-1;甲萘氫醌;甲二羥苯
分類
血液系統藥物 >促凝血藥
劑型
1.片劑:2mg,4mg,5mg;
2.注射劑:5mg(1ml),10mg(1ml)。
藥理作用
維生素維生素K是位於肝細胞內漿網的羧化酶輔因子,能促進因子Ⅱ、Ⅶ、Ⅸ、Ⅹ的無活性前體蛋白(PIVKA)氨基末端谷氨酸的羧基化。羧基化的凝血因子才具有活性,通過與Ca2+的橋聯,雲集在血小板膜磷脂表面,啟動凝血過程,產生止血功能。維生素K缺乏時上述凝血因子雖然免疫學測定PIVKA的抗原量仍可正常,但未羧基化的因子Ⅱ、Ⅶ、Ⅸ、Ⅹ無疑血活性而致凝血障礙,產生出血傾向。足量維生素K能逆轉雙香豆素類口服抗凝藥(如華法林)對肝臟合成活性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4-萘二醇尚具鎮痛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阿片受體和內源性阿片樣物質介導有關。維生素K不能拮抗肝素的抗凝作用。
藥代動力學
4-萘二醇為水溶性,不論有無膽汁分泌,口服均良好吸收,並且可被直接吸收入血循環,隨β脂蛋白轉運,在肝內迅速代謝,經腎臟及膽道排泄,不在體內蓄積。4-萘二醇注射後約8~24h作用才開始明顯。
適應證
1.防治維生素K缺乏缺乏病、治療口服抗凝藥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
2.用於新生兒出血症。
3.也適用於母乳或人工餵養嬰兒腹瀉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維生素K缺乏缺乏病。
5.解救殺鼠藥“敵鼠鈉”中毒者(宜大劑量)。
禁忌證
(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1)葡萄糖-6-磷酸脫氫-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4-萘二醇可誘發溶血);(2)阻塞性黃疸患者。
2.在嚴重出血時,同時輸注凝血酶原複合原複合物、新鮮全血或血漿更為安全,因為給藥後需3h以上才能制止活動性出血。
3.雙香豆素類抗凝藥輕度過量引起的輕度凝血酶原時原時間延長或出血症,只需停藥即可糾正。中度或嚴重出血可選用維生素K製劑,但應考慮到過量常干擾需要抗凝的基礎病治療。如出現這種情況,需套用更大劑量的抗凝藥以重建抗凝。
4.4-萘二醇對先天性或嚴重肝病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無效,且劑量過大反能加重肝損害,使凝血酶原時原時間更為延長。試驗劑量無效者提示疾病非維生素K依賴性,無必要重複給藥。
5.口服抗凝劑時不應同時給4-萘二醇,除非為了治療抗凝過度所致的出血。
6.因4-萘二醇有過敏反應的危險,故不宜與其他維生素製成複合劑。
7.用於糾正口服抗凝劑引起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時,應先試用最小有效劑量,通過凝血酶原時原時間測定再加以調整;過量的維生素K可暫時影響以後的抗凝治療。
9.藥物對哺乳的影響:尚不明確。
10.用藥前後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定期測定凝血酶原時原時間以調整4-萘二醇的用量及給藥次數。
不良反應
1.4-萘二醇有引起肝毒性危險。新生兒或早產兒由於酶系統不成熟且排泄功能不良,劑量過大時易引起高膽紅素血症或氧化損傷性溶血。
2.偶有蕁麻疹或其他過敏現象發生。
用法用量
1.口服給藥:常用劑量為每天5~10mg;(2)肌內注射:每次5~15mg,每天1~2次。(3)皮下注射:用量同肌內注射。
2.兒童:(1)口服給藥同成人口服劑量;(2)肌內注射:每次5~10mg,每天1~2次;(3)皮下注射:用量同肌內注射。
藥物相互作用
1.口服抗凝劑(如雙香豆素類)可干擾維生素K代謝。兩藥同用,作用相互抵消。
專家點評
4-萘二醇為人工合成品,作為輔酶參與肝內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Ⅶ、Ⅸ、Ⅹ的合成。維生素K4是水溶性的,其吸收不依賴於膽汁。口服可直接吸收,也可肌內注射。缺乏維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礙,影響凝血過程而引起出血。4-萘二醇尚有鎮痛作用。另外,口服吸收良好,且性質穩定,適合製成片劑供口服,作用緩慢,數日後始能發揮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