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空》是寧夏廣電總台公共頻道推出的一檔電視新聞雜誌欄目。自2006年8月28日開播以來,《新時空》以其平民化的視角,個性化的報導,豐富的節目樣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故事驛站》《我在現場》《DV日記》《時空視角》《行風面對面》《畫裡有話》《DV劇場》……應該說,這些欄目板塊在創新電視節目形態、服務社會大眾方面發揮了顯著效應。2008年,在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複評中,《新時空》被評為“中國新聞獎優秀專欄”,這是寧夏電視欄目首次獲得這一榮譽。《3年新時空的見證》對《新時空》欄目三年多來走過的歷程進行了總結和回顧,同時也希望能夠為寧夏電視界留下一份可供借鑑的圖示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3年新時空的見證
- 出版社:寧夏少兒出版社
- 頁數:400頁
- 開本:16
- 作者:張泉慧
- 出版日期:2010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6206324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2009年歲末,《新時空》欄目組的同志對我說,希望能夠出一《3年新時空的見證》,將欄目創辦三年多來的成果和心得體會以書籍的形式保留下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並願意和欄目組的同志共同來完成。
電視有其先天的缺憾,一件作品,無論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往往都是過眼即成煙雲。所以,編輯出版《3年新時空的見證》的目的,一是借圖書這種形式留下我們的思索與實踐,為今後寧夏新聞界提供一份方便檢索的文本;同時,也希望以此留下創作人員三年多來凝聚在欄目中的激情與夢想,激勵今後更加勇敢地前行。
2006年,寧夏廣電總台組建新的公共頻道,我任總監。當時,整個頻道還沒有自辦欄目。辦一個什麼樣的欄目,能夠既符合公共頻道"。新聞綜合頻道"的定位,同時,又能以一支新聞生力軍的姿態顯現於寧夏電視螢屏,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夙興夜寐,認真求索的過程。頻道領導班子進行過反覆探討和研究之後,定下了"電視新聞雜誌"的欄目方向。我們知道,既然要辦電視新聞雜誌,多樣化的節目形態必不可少。後來,節目形式在大家的交流研究中逐漸明晰。
《新時空》創辦之初,欄目記者們拿到的,是一個讓人充滿創業激情的節目方案。後來,思路被這群年輕人變成了一檔激情洋溢的電視新聞雜誌欄目。《故事驛站》以講故事的形式做新聞;《我在現場》致力於打造現場出鏡的名記者:《DV日記》努力讓每一個DV愛好者都能夠成為電視節目的創作者;《時空視角》證明"電視欄目也能做觀點新聞"。《新時空》的首播時間是傍晚18:30,開播前,這個時段的收視率長期為零。但就在這個大家都不看好的時段,《新時空》的開播卻帶動了這個時段收視率的迅速上揚,最高時甚至達到了3.50%。《新時空》亮相電視螢屏後,時任寧夏廣電總台總台長的李文華給予了"出手不凡"的評價,廣大電視觀眾也給予"清新、別致、貼近、顯著"的讚譽。很快,《新時空》就成長為寧夏電視螢屏上一支引導輿論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在寧夏電視欄目中樹立了品牌形象。
《新時空》後來取得的成績讓人刮目相看。2008年,在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複評中,《新時空》被評為"中國新聞獎優秀專欄"。當時,全國入圍的十個電視欄目中,《新時空》排名第五,和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北京電視台《法治進行時》等欄目一併入選。這是寧夏電視界首次獲得這一榮譽,我為此感到欣慰,也為欄目組同志付出的心血而深深感動。我知道,當欄目組的同志共同舉起這一獎狀時,背後是他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身影。
榮譽總會成為過去,關鍵是如何更好地面向未來。在《新時空》開播三年後,他們又經過總結探索,大膽推出《行風面對面》《畫裡有話》等板塊,又一次引起了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注意。《行風面對面》邀請部門負責人親臨民眾工作生活環境進行實地訪談,來達到溝通並解決問題的目的,是電視行風節目的一次嶄新探索:《畫裡有話》採取欄目記者和電視觀眾拍攝圖片新聞的方式,進一步突破了電視設備的局限,豐富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與形式。
三年多來,《新時空》一直在這樣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實現節目的創新和發展。有了創新,節目就會充滿活力,就會像《新時空》的團隊一樣,年輕而富有朝氣。
《新時空》欄目成員目前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29歲,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年齡,也是一個能打敢拼的年齡。《新時空》這個團隊組建之初,欄目成員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從未乾過電視行業。在人員構成與播出時段都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這群年輕人用他們的智慧和韌勁,在寧夏的電視欄目中拼出了《新時空》的品牌,使《新時空》成了很多寧夏電視觀眾生活中的一部分。三年多來,在全區和全國各類新聞獎評選中,《新時空》團隊的成員也屢獲碩果……
這三年的新聞實踐證明,《新時空》的團隊是一支出則能打、打則能贏的隊伍。《新時空》的成長曆程是總台領導下頻道自辦欄目的一次成功實踐,今後,這種能打敢拼、打則能贏的精神將會激勵我們努力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3年新時空的見證》》收錄了《新時空》欄目記者辛勤工作之餘的業務心得和部分節目文字稿。《新時空》三年多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和事,同時,也見證了他們自己一段重要的成長歲月。他們的經歷和取得的成績,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在事業發展當中,外在條件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
是為序。
2010年2月
電視有其先天的缺憾,一件作品,無論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往往都是過眼即成煙雲。所以,編輯出版《3年新時空的見證》的目的,一是借圖書這種形式留下我們的思索與實踐,為今後寧夏新聞界提供一份方便檢索的文本;同時,也希望以此留下創作人員三年多來凝聚在欄目中的激情與夢想,激勵今後更加勇敢地前行。
2006年,寧夏廣電總台組建新的公共頻道,我任總監。當時,整個頻道還沒有自辦欄目。辦一個什麼樣的欄目,能夠既符合公共頻道"。新聞綜合頻道"的定位,同時,又能以一支新聞生力軍的姿態顯現於寧夏電視螢屏,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夙興夜寐,認真求索的過程。頻道領導班子進行過反覆探討和研究之後,定下了"電視新聞雜誌"的欄目方向。我們知道,既然要辦電視新聞雜誌,多樣化的節目形態必不可少。後來,節目形式在大家的交流研究中逐漸明晰。
《新時空》創辦之初,欄目記者們拿到的,是一個讓人充滿創業激情的節目方案。後來,思路被這群年輕人變成了一檔激情洋溢的電視新聞雜誌欄目。《故事驛站》以講故事的形式做新聞;《我在現場》致力於打造現場出鏡的名記者:《DV日記》努力讓每一個DV愛好者都能夠成為電視節目的創作者;《時空視角》證明"電視欄目也能做觀點新聞"。《新時空》的首播時間是傍晚18:30,開播前,這個時段的收視率長期為零。但就在這個大家都不看好的時段,《新時空》的開播卻帶動了這個時段收視率的迅速上揚,最高時甚至達到了3.50%。《新時空》亮相電視螢屏後,時任寧夏廣電總台總台長的李文華給予了"出手不凡"的評價,廣大電視觀眾也給予"清新、別致、貼近、顯著"的讚譽。很快,《新時空》就成長為寧夏電視螢屏上一支引導輿論的重要力量,同時也在寧夏電視欄目中樹立了品牌形象。
《新時空》後來取得的成績讓人刮目相看。2008年,在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複評中,《新時空》被評為"中國新聞獎優秀專欄"。當時,全國入圍的十個電視欄目中,《新時空》排名第五,和中央電視台《新聞調查》、北京電視台《法治進行時》等欄目一併入選。這是寧夏電視界首次獲得這一榮譽,我為此感到欣慰,也為欄目組同志付出的心血而深深感動。我知道,當欄目組的同志共同舉起這一獎狀時,背後是他們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身影。
榮譽總會成為過去,關鍵是如何更好地面向未來。在《新時空》開播三年後,他們又經過總結探索,大膽推出《行風面對面》《畫裡有話》等板塊,又一次引起了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注意。《行風面對面》邀請部門負責人親臨民眾工作生活環境進行實地訪談,來達到溝通並解決問題的目的,是電視行風節目的一次嶄新探索:《畫裡有話》採取欄目記者和電視觀眾拍攝圖片新聞的方式,進一步突破了電視設備的局限,豐富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與形式。
三年多來,《新時空》一直在這樣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實現節目的創新和發展。有了創新,節目就會充滿活力,就會像《新時空》的團隊一樣,年輕而富有朝氣。
《新時空》欄目成員目前的平均年齡只有29歲。29歲,是一個充滿激情與力量的年齡,也是一個能打敢拼的年齡。《新時空》這個團隊組建之初,欄目成員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從未乾過電視行業。在人員構成與播出時段都不被人看好的情況下,這群年輕人用他們的智慧和韌勁,在寧夏的電視欄目中拼出了《新時空》的品牌,使《新時空》成了很多寧夏電視觀眾生活中的一部分。三年多來,在全區和全國各類新聞獎評選中,《新時空》團隊的成員也屢獲碩果……
這三年的新聞實踐證明,《新時空》的團隊是一支出則能打、打則能贏的隊伍。《新時空》的成長曆程是總台領導下頻道自辦欄目的一次成功實踐,今後,這種能打敢拼、打則能贏的精神將會激勵我們努力開創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3年新時空的見證》》收錄了《新時空》欄目記者辛勤工作之餘的業務心得和部分節目文字稿。《新時空》三年多的成長曆程,見證了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和事,同時,也見證了他們自己一段重要的成長歲月。他們的經歷和取得的成績,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在事業發展當中,外在條件固然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
是為序。
2010年2月
媒體推薦
《新時空》填補了寧夏電視欄目的空白,創造了低收視時段的高收視率,為寧受廣電總台頻道準確定位和節目改版思路提供了成功實踐範例。
——寧夏廣電總台簡報
清新、別致、貼近、顯著。
——觀眾簡訊
《新時空》出手不凡!它的背後有一個令人感動的集體!
——寧夏廣電總台原總台長 李文華
以前或許是我們對寧夏台的偏見頗多,總覺得自家孩子沒有別人的好,一旦有什麼驚人之舉,反倒有些不習慣,甚至抱以懷疑的態度了。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寧夏台的節目,那么你一定以為是上海台或者北京台的節目,甚至會誤認為是《東方時空》的地方版。
——蔓草社區網友
——寧夏廣電總台簡報
清新、別致、貼近、顯著。
——觀眾簡訊
《新時空》出手不凡!它的背後有一個令人感動的集體!
——寧夏廣電總台原總台長 李文華
以前或許是我們對寧夏台的偏見頗多,總覺得自家孩子沒有別人的好,一旦有什麼驚人之舉,反倒有些不習慣,甚至抱以懷疑的態度了。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寧夏台的節目,那么你一定以為是上海台或者北京台的節目,甚至會誤認為是《東方時空》的地方版。
——蔓草社區網友
圖書目錄
序言
1 創作手記
創新,是一種使命
三年:文章合為時而著
三年:我們在這裡安放青春
平淡中,感知生活的本來面目
我做記者的抱負
輿論監督報導中的是與非
用鏡頭思索
我的DV紀事
一次突發事件的採訪
讓經歷成為財富
戲裡戲外的角色
織就綠葉映紅花
就這樣,靜靜地聆聽!
打開故事的魔盒
我的“電視生涯”
攝像機永不眨眼
作為記者
“別忘了,你是記者!”
成長,源於生活本身
經歷的那些事兒
在“高壓”下進步
多個角色多種體驗
學會嚴謹
我的初學筆記
其實我還是個“菜鳥”
我做記者的一天
電視評論的尺度
讓“一把手”現場辦公
拿起DV秀一把
用真誠演繹生活
2 故事驛站
喊話老人
老人與鳥
渴望生命的女孩
發現“回中宮”
捐腎
知心愛人
校園之聲開始廣播
打工子弟
太極傳人
感恩的心
馬書敏:妙手偶得
好人一生平安
浴血綏西
無名英雄白江波
海天林場的主人
我的另一半:“社區更需要你”
記憶中的歌聲
獨闖西藏的女人
星星的孩子
八旬老人綠色夢
打工家庭走出的高考狀元
慈善家——陳逢乾
留守兒童的新年
我在現場
荒棄的樣板村
漫漫取水路
正在流逝的荒涼
柴油補貼款補貼誰?
艱難討薪路
誰污染了我的菜地?
公共綠地豈能私自圈占?
追蹤垃圾簡訊
我們的綠地哪兒去了?
麗景物流帶路在何方?
民樂市場:小偷緣何猖獗?
同心韋州:是誰破壞了草原?
救落水同學為何不算見義勇為?
銀川公交:一卡通緣何遭冷落?
直擊傳銷真面目
何以未經驗收就售房?
DV日記
賣報紙的小女孩
母親的牽掛
常回家看看
會說話的佛像
穿越阿里
用愛期盼
神奇的鷯哥
送戰友
抓賊
災區見聞
時空視角
這樣的“青年文明號”對得起誰?
醫院封建迷信為哪般?
貴賓卡不等於特權
民眾的“肚子”比城市的“面子”更重要
經濟適用房到底“經濟”了誰?
採暖費只漲不跌,物價部門為何視而不見?
村幹部貪污腐敗不容忽視
新規定為何不新?
期待銀川商貿零售業“戰國時代”的來臨
價格聯動不能一邊倒
平抑菜價也是民生工程
中考分數秘而不宣為哪般?
聽證會真的尊重民意了嗎?
行風面對面
銀川城管:治理流動經營還需相互理解
交警總隊:要讓受害人感到執法者的熱情
銀川市住房保障局:修繕漏雨房屋保障居民利益
中衛市政府:大病救助應考慮民眾急需
這條馬路咋就無人理會?
畫裡有話
過期宣傳牌應及時下撤
如此馬路作業
是車也是房
井蓋丟失的麻煩
釘子戶
是田園牧歌,還是生態破壞?
雪後司機遮牌忙
如此禁停
小鬼當班
超載
火紅的校外經濟
車尾文化正流行
DV劇場
頭髮
電話
神醫
附錄
《新時空》主題歌
跨越新時空(一)
跨越新時空(二)
後記
1 創作手記
創新,是一種使命
三年:文章合為時而著
三年:我們在這裡安放青春
平淡中,感知生活的本來面目
我做記者的抱負
輿論監督報導中的是與非
用鏡頭思索
我的DV紀事
一次突發事件的採訪
讓經歷成為財富
戲裡戲外的角色
織就綠葉映紅花
就這樣,靜靜地聆聽!
打開故事的魔盒
我的“電視生涯”
攝像機永不眨眼
作為記者
“別忘了,你是記者!”
成長,源於生活本身
經歷的那些事兒
在“高壓”下進步
多個角色多種體驗
學會嚴謹
我的初學筆記
其實我還是個“菜鳥”
我做記者的一天
電視評論的尺度
讓“一把手”現場辦公
拿起DV秀一把
用真誠演繹生活
2 故事驛站
喊話老人
老人與鳥
渴望生命的女孩
發現“回中宮”
捐腎
知心愛人
校園之聲開始廣播
打工子弟
太極傳人
感恩的心
馬書敏:妙手偶得
好人一生平安
浴血綏西
無名英雄白江波
海天林場的主人
我的另一半:“社區更需要你”
記憶中的歌聲
獨闖西藏的女人
星星的孩子
八旬老人綠色夢
打工家庭走出的高考狀元
慈善家——陳逢乾
留守兒童的新年
我在現場
荒棄的樣板村
漫漫取水路
正在流逝的荒涼
柴油補貼款補貼誰?
艱難討薪路
誰污染了我的菜地?
公共綠地豈能私自圈占?
追蹤垃圾簡訊
我們的綠地哪兒去了?
麗景物流帶路在何方?
民樂市場:小偷緣何猖獗?
同心韋州:是誰破壞了草原?
救落水同學為何不算見義勇為?
銀川公交:一卡通緣何遭冷落?
直擊傳銷真面目
何以未經驗收就售房?
DV日記
賣報紙的小女孩
母親的牽掛
常回家看看
會說話的佛像
穿越阿里
用愛期盼
神奇的鷯哥
送戰友
抓賊
災區見聞
時空視角
這樣的“青年文明號”對得起誰?
醫院封建迷信為哪般?
貴賓卡不等於特權
民眾的“肚子”比城市的“面子”更重要
經濟適用房到底“經濟”了誰?
採暖費只漲不跌,物價部門為何視而不見?
村幹部貪污腐敗不容忽視
新規定為何不新?
期待銀川商貿零售業“戰國時代”的來臨
價格聯動不能一邊倒
平抑菜價也是民生工程
中考分數秘而不宣為哪般?
聽證會真的尊重民意了嗎?
行風面對面
銀川城管:治理流動經營還需相互理解
交警總隊:要讓受害人感到執法者的熱情
銀川市住房保障局:修繕漏雨房屋保障居民利益
中衛市政府:大病救助應考慮民眾急需
這條馬路咋就無人理會?
畫裡有話
過期宣傳牌應及時下撤
如此馬路作業
是車也是房
井蓋丟失的麻煩
釘子戶
是田園牧歌,還是生態破壞?
雪後司機遮牌忙
如此禁停
小鬼當班
超載
火紅的校外經濟
車尾文化正流行
DV劇場
頭髮
電話
神醫
附錄
《新時空》主題歌
跨越新時空(一)
跨越新時空(二)
後記
文摘
平淡中,感知生活的本來面目
“冬天的哈拉烏溝,寂靜沉默,有不言的驕傲。行走其間,被清冷的山石和巨大的冰雪輕易淹沒,一切都微不足道。陽光穿越密林深處,卻無法帶來溫暖和安慰,只有粗重的呼吸瀰漫周圍。這一切都仿佛一個暗示,不斷提醒著我們與山的距離。”
這是2006年冬天我的一段登山手記。這次登山後不久,一次普通的採訪經歷讓我印象深刻而且受益匪淺。
在外人眼中,熱衷戶外運動的人多少有點瘋魔的“自虐”傾向。其實在我看來,大眾經常給那些不了解的人或事貼標籤。比如,那些盲人和聾啞人,就常常被視作弱勢群體,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未必如此。在寧夏特殊教育學校採訪後,我發現那些孩子負重前行、不斷攀爬,就是為了能被視為一名普通人。這個通常被忽略的細節,恰恰是他們幸福的目標。
說到幸福,我所拍攝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首先是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是身處困境,有著複雜顛簸的人生經歷,他們卻依然有著明確積極的人生態度。這種對平淡生活的善意和珍惜,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幸福。
也許有人認為眼盲或者耳聾是一種殘缺,可是如果你走進寧夏特殊教育學校,用心去了解那裡的孩子和老師,也許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我們採訪時,這所學校有290名學生,其中37名是盲童,學生人校後首先要適應環境。校長說,這所學校自1994年建立以來,二十多年間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這裡一直沒有盲生專用的廁所,孩子剛來時,常常會掉到糞池裡。至於學習,每個學生人學後,首先要掌握盲文。
一名叫劉亞東的盲童告訴我,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他基本上掌握了盲文。掌握盲文後最大的樂趣就是能夠讀小說。那時,他剛迷上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講起書中的故事也是滔滔不絕。在被選為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後,每天下午,劉亞東都會給大家朗讀一些自己精心準備的小故事。
我們採訪時,他特意給我們讀了一段盲文。“人的一生不是完美無缺的,總會有些地方讓人感覺無比遺憾。所以,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擁有的,自己沒有的。聞名全球的音樂家貝多芬是個聾子,著名小說家彌爾頓是個瞎子,聾子貝多芬何嘗沒有羨慕過別人的耳朵,彌爾頓又何嘗沒有羨慕過別人的眼睛。命運捉弄了他們,人生欺侮了他們,而他們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不朽的巨人。”
雖然上定向行走課訓練方向感時,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甚至骨折,雖然看不到周圍世界的絢爛色彩,可是這些孩子稚嫩燦爛的笑容依然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是一個我們從來沒有用心去了解的世界,也總是忽略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可即使是在這樣一個沒有色彩,沒有玩具,也缺少關愛的世界裡,他們依然有著最美好的願望,懂得付出努力,並且學會堅強。
如果說這些孩子需要關愛,那么,和這裡的老師打交道,則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付出”和“愛心”這些字眼的真正內涵。
馮新霞老師說,她畢業任教第一年教的是一年級的聾啞學生,一個班十個學生,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教會他們說“爸爸媽媽”。而當聽到孩子喊出“爸爸媽媽”的時候,許多來學校接孩子的父母都流淚了。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快十年了,馮老師依然記憶猶新。她說,就是從那時候起,她從內心認定了這個職業。
這次採訪我花費了比平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幾期節目,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如果說過去我注重挖掘曲折離奇的人物故事,那么,這次採訪後,我更加注重記錄人物的內心情感和生活態度,並在平淡真切的敘述中,觸摸生活的本來面目。
“冬天的哈拉烏溝,寂靜沉默,有不言的驕傲。行走其間,被清冷的山石和巨大的冰雪輕易淹沒,一切都微不足道。陽光穿越密林深處,卻無法帶來溫暖和安慰,只有粗重的呼吸瀰漫周圍。這一切都仿佛一個暗示,不斷提醒著我們與山的距離。”
這是2006年冬天我的一段登山手記。這次登山後不久,一次普通的採訪經歷讓我印象深刻而且受益匪淺。
在外人眼中,熱衷戶外運動的人多少有點瘋魔的“自虐”傾向。其實在我看來,大眾經常給那些不了解的人或事貼標籤。比如,那些盲人和聾啞人,就常常被視作弱勢群體,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未必如此。在寧夏特殊教育學校採訪後,我發現那些孩子負重前行、不斷攀爬,就是為了能被視為一名普通人。這個通常被忽略的細節,恰恰是他們幸福的目標。
說到幸福,我所拍攝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首先是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是身處困境,有著複雜顛簸的人生經歷,他們卻依然有著明確積極的人生態度。這種對平淡生活的善意和珍惜,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幸福。
也許有人認為眼盲或者耳聾是一種殘缺,可是如果你走進寧夏特殊教育學校,用心去了解那裡的孩子和老師,也許就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我們採訪時,這所學校有290名學生,其中37名是盲童,學生人校後首先要適應環境。校長說,這所學校自1994年建立以來,二十多年間幾乎沒有太大的改變。這裡一直沒有盲生專用的廁所,孩子剛來時,常常會掉到糞池裡。至於學習,每個學生人學後,首先要掌握盲文。
一名叫劉亞東的盲童告訴我,在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他基本上掌握了盲文。掌握盲文後最大的樂趣就是能夠讀小說。那時,他剛迷上了《福爾摩斯探案全集》,講起書中的故事也是滔滔不絕。在被選為學校廣播站的播音員後,每天下午,劉亞東都會給大家朗讀一些自己精心準備的小故事。
我們採訪時,他特意給我們讀了一段盲文。“人的一生不是完美無缺的,總會有些地方讓人感覺無比遺憾。所以,我們總是羨慕別人擁有的,自己沒有的。聞名全球的音樂家貝多芬是個聾子,著名小說家彌爾頓是個瞎子,聾子貝多芬何嘗沒有羨慕過別人的耳朵,彌爾頓又何嘗沒有羨慕過別人的眼睛。命運捉弄了他們,人生欺侮了他們,而他們卻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為不朽的巨人。”
雖然上定向行走課訓練方向感時,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甚至骨折,雖然看不到周圍世界的絢爛色彩,可是這些孩子稚嫩燦爛的笑容依然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是一個我們從來沒有用心去了解的世界,也總是忽略他們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可即使是在這樣一個沒有色彩,沒有玩具,也缺少關愛的世界裡,他們依然有著最美好的願望,懂得付出努力,並且學會堅強。
如果說這些孩子需要關愛,那么,和這裡的老師打交道,則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付出”和“愛心”這些字眼的真正內涵。
馮新霞老師說,她畢業任教第一年教的是一年級的聾啞學生,一個班十個學生,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教會他們說“爸爸媽媽”。而當聽到孩子喊出“爸爸媽媽”的時候,許多來學校接孩子的父母都流淚了。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快十年了,馮老師依然記憶猶新。她說,就是從那時候起,她從內心認定了這個職業。
這次採訪我花費了比平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幾期節目,更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如果說過去我注重挖掘曲折離奇的人物故事,那么,這次採訪後,我更加注重記錄人物的內心情感和生活態度,並在平淡真切的敘述中,觸摸生活的本來面目。
後記
新時空》作為寧夏廣電總台公共頻道的一檔電視新聞雜誌欄目,自開播以來,受到了社會方方面面的關注和認可。一檔普通的新聞欄目,播出時段並不太好,但取得的社會效果卻讓許多人刮目相看。在寧夏新聞界,這其實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今天,我們將欄目三年多來的思索與實踐成果結集出書,既是欄目全體工作人員的願望,同時,也想為寧夏新聞界留下一個今後可用來比照的樣本。
所有的回顧和紀念,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這本書的出版也不例外。我們在總結過去的同時,也為今後的發展定下了一個新的坐標。我們相信,這本書出版之後,還會有更多的東西值得書寫。
“新聞每天發生,視角各有不同”。一個電視欄目要得到觀眾的喜愛和尊重,就必須在內容上貼近觀眾,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樣的視角。《新時空》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內容選擇始終以新聞價值為標準,報導視角始終追求與民眾一致。由於長期堅持這種做法,逐漸形成了自身獨有的氣質和品格。這種氣質和品格,我們將長期堅守,始終如一。
一個電視欄目存在的意義還在於創造。沒有了創造,她就會失去活力。幾年來,《新時空》一直在不斷創新節目形式,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2009年推出的《行風面對面》《畫裡有話》播出後就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新時空》還會發展得更好。今天,我們總結過去的成功,不是為了沾沾自喜,更多的是居安思危。在危機中去尋求新的創造,是這本書想要表達的又一個意思。
《新時空》發展的三年多,凝結著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寧夏廣電總台的領導對《新時空》給予了持續的關注、指導和鼓勵;台內外的很多專家同仁也不吝賜教,將他們的思索無私地與欄目工作人員分享;此外,還有在《新時空》工作過的同志揮灑下的激情與汗水,各界朋友真誠無私的幫助和鼓勵,這些都深深烙在了《新時空》成長的道路上。今天,回想這一切,都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日復一日,每一個緊張忙碌而充實的日子,記錄的是我們無悔的付出和默默的堅守,也見證著一次成長、一份追求、一種感動。堅持新聞理想,擔當社會責任,我們的步伐會更加堅定。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陽光出版社戒愛軍女士的熱情幫助。此外,對本書出版提供過幫助的其他朋友,也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編纂時間較為倉促,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請新聞界同仁以及廣大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2010年2月
所有的回顧和紀念,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這本書的出版也不例外。我們在總結過去的同時,也為今後的發展定下了一個新的坐標。我們相信,這本書出版之後,還會有更多的東西值得書寫。
“新聞每天發生,視角各有不同”。一個電視欄目要得到觀眾的喜愛和尊重,就必須在內容上貼近觀眾,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選擇什麼樣的視角。《新時空》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內容選擇始終以新聞價值為標準,報導視角始終追求與民眾一致。由於長期堅持這種做法,逐漸形成了自身獨有的氣質和品格。這種氣質和品格,我們將長期堅守,始終如一。
一個電視欄目存在的意義還在於創造。沒有了創造,她就會失去活力。幾年來,《新時空》一直在不斷創新節目形式,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2009年推出的《行風面對面》《畫裡有話》播出後就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新時空》還會發展得更好。今天,我們總結過去的成功,不是為了沾沾自喜,更多的是居安思危。在危機中去尋求新的創造,是這本書想要表達的又一個意思。
《新時空》發展的三年多,凝結著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寧夏廣電總台的領導對《新時空》給予了持續的關注、指導和鼓勵;台內外的很多專家同仁也不吝賜教,將他們的思索無私地與欄目工作人員分享;此外,還有在《新時空》工作過的同志揮灑下的激情與汗水,各界朋友真誠無私的幫助和鼓勵,這些都深深烙在了《新時空》成長的道路上。今天,回想這一切,都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日復一日,每一個緊張忙碌而充實的日子,記錄的是我們無悔的付出和默默的堅守,也見證著一次成長、一份追求、一種感動。堅持新聞理想,擔當社會責任,我們的步伐會更加堅定。
本書在出版過程中,得到了陽光出版社戒愛軍女士的熱情幫助。此外,對本書出版提供過幫助的其他朋友,也在此一併致謝。
由於編纂時間較為倉促,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請新聞界同仁以及廣大讀者予以批評指正。
201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