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選載)

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選載)

本書是著名記者馬國川對25位社會名人的專題訪談錄。這些熱點人物,既有政治家、法學家,也有社會學家、改革家,還有文化名人,其中包括易中天、江平、周瑞金、丁學良、鞏獻田等轟動一時的人物,他們治學兼問疾,沉靜而活躍,生動中不乏平實。對話發生在2007年,訪談錄發表後都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所議所論,多與社會新聞熱點如物權法爭論、重慶釘子戶、讀書換帥等事件有關。

基本介紹

  • 書名: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選載)
  • 作者:馬國川
  • 頁數:349
  • 定價:38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書籍簡介,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書籍簡介

馬國川的訪談,第一層面,為我們披露了事件真相;第二層面,拉近了我們與名人的距離;第三層面,夾敘夾議,受訪者與訪問者之間富有穿透力的深入解讀,使時事話題得以超越當下,橫貫滄桑,具有了非凡的歷史感,凝重而悠遠。

章節目錄

觀察 相關信息
馬國川通過談話與溝通,用文字把那些當今社會舞台最中央的人物一個一個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人物訪談的背景,往往是重大新聞事件或社會思潮,於是這些訪談本身,這些典型的記者化的作品,也是一幅質地堅硬的社會風景,是一種對歷史的誠實記錄。
書評:觀國之光 名人論民生 名人點評推介
觀察 第一部分
易中天:“中國需要的是科學、民主、法治,而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這三個傳統。在這樣的前提下,在這樣的國情下,需要普及科學民主觀。所以我們只能漸進式改革。 我從來不隱晦自己的觀點,我是漸進式改革派,我主張漸進式改革,一點一點地改,一點一點地往前進。我們現在朝民主、科學、法治的方向走,但是它需要一個過程。”
易中天突圍(1) 易中天突圍(2)
易中天突圍(3) 易中天訪談錄:中國必須現代化(1)
易中天訪談錄:中國必須現代化(2) 易中天訪談錄:中國必須現代化(3)
易中天品成都:是方式,不是模式 王立群:清醒地對待歷史(1)
王立群訪談錄(1) 王立群訪談錄(2)
張寶瑞的手抄本時代(1) 張寶瑞的手抄本時代(2)
張寶瑞的手抄本時代(3)
觀察 第二部分
“我也是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深刻感受到‘真話不全講’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中國人民的 ‘生存之道’,是一句含義很深的心底里的話,”張廣友對這兩句話印象非常深刻,反覆體味,“按理說,真話應當全講,‘不全講’是有歷史背景的。但是真話畢竟是真話,沒全講的真話也可能是最珍貴的真理。然而在那個時代沒有條件,所以不能全講。我認為,在一定的條件下真話是會講出來的。應當創造條件,使人們儘可能做到‘假話全不講,真話要全講’。”
張廣友:新華社裡三十年(1) 張廣友:新華社裡三十年(2)
張廣友:新華社裡三十年(3) 江平訪談錄:我只坐在法律這一邊(1)
江平訪談錄:我只坐在法律這一邊(2) 江平訪談錄:我只坐在法律這一邊(3)
江平訪談錄:我只坐在法律這一邊(4) 鞏獻田這個人(1)
鞏獻田這個人(2) 鞏獻田這個人(3)
鞏獻田這個人(4) 鞏獻田訪談錄訪談:(1)
鞏獻田訪談錄訪談:(2) 李曙光談牙防組事件:建立“法治的社會主義”…
李曙光談牙防組事件:建立“法治的社會主義”…李曙光談牙防組事件:建立“法治的社會主義”…
新聞自由是社會穩定轉型的積極因素(1) 新聞自由是社會穩定轉型的積極因素(2)
蔡定劍訪談錄(1) 蔡定劍訪談錄(2)
蔡定劍訪談錄(3) 蔡定劍訪談錄(4)
觀察 第三部分
這位參與了中國農村改革全過程的老人,其觀點與從前一樣鋒利:“初期的農村改革,是歷史,又不是歷史,因為相去不遠,我們應該回顧這一時期,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中國人太不接受教訓了。無論革命時期,建設時期,還是現在的改革時期,都是農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三農問題現在很嚴重,怎么解決?過去的經驗教訓要考慮,根本原因就是歧視農民,看不起農民,這個問題太大了。”吳象說。
1982:“大包乾總進軍”(1) 1982:“大包乾總進軍”(2)
1982:“大包乾總進軍”(3) 1982:“大包乾總進軍”(4)
1982:“大包乾總進軍”(5) 劉吉: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1)
劉吉: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2) 劉吉: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3)
劉吉: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4) 劉吉:中國不存在兩極分化(5)
徐景安:見證改革(1) 徐景安:見證改革(2)
徐景安:見證改革(3) 徐景安:見證改革(4)
宋亞平:改革者的困惑與思索(1) 宋亞平:改革者的困惑與思索(2)
宋亞平訪談錄(1) 宋亞平訪談錄(2)
宋亞平訪談錄(3) 青縣模式:一個縣委書記的民主實驗(1)
青縣模式:一個縣委書記的民主實驗(2) 青縣模式:一個縣委書記的民主實驗(3)
觀察 第四部分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那些套用科學的成果還可以拿錢去買到,但是在開發那些軟力量要素上、在給本國國民提供開放性的思路上,用金錢是買不到的。這是中國的大學最應該發揮的公共服務職能。”他說。但是中國大學這些年來的表現,與這位學者的理念相去甚遠。招生黑幕、教授嫖娼、腐敗窩案、學術不端……諸如此類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過去隱而不見的問題一一浮現,高校似乎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一家雜誌做了一期封面專題,標題就是“病入高校”。大學似乎已經不再是純潔、高尚的象牙塔,而是一個粗暴的、擾攘不息的名利場。這一亂象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不僅成為社會輿論焦點,而且成為每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而致力於大學制度研究的丁學良,對此已是哭笑不得。
丁學良:大學問題破壞了改革共識(1) 丁學良:大學問題破壞了改革共識(2)
丁學良訪談錄(1) 丁學良訪談錄(2)
丁學良訪談錄(3) 汪暉:漸行漸遠的思想者(1)
汪暉:漸行漸遠的思想者(2) 汪暉:漸行漸遠的思想者(3)
汪暉訪談錄:現代化本身需要被反思(1) 汪暉訪談錄:現代化本身需要被反思(2)
汪暉訪談錄:現代化本身需要被反思(3)

作者簡介

馬國川,《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
已出版作品有:《大碰撞:2004—2006年改革紀事》、《時代台詞》、《爭鋒:一個記者眼裡的中國問題》、《高考年輪》(與趙學勤合作)。
其中,《大碰撞》一書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第三次改革大爭論”的作品,該書出版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獲列人民網讀者評選“2006年十大好書”第一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