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M“逆火”(Backfire)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在圖-22“眼罩”(Blinder)基礎上進行了極大的改進設計出的超音速變後掠翼中型戰略轟炸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2M“逆火”超音速戰略轟炸機
- 外文名:Backfire
- 設計單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
- 所屬類型:轟炸機
在執行作戰任務時,使用加力起飛,爬升到10000米高度,以900千米/小時的速度前進;在距離目標500千米時高度上升到12000米,速度增加到M1.2~1.4;離目標180~270千米時發射飛彈,然後繼續前飛,以制導飛彈飛向目標。若使用常規炸彈轟炸,則可以超音速衝刺速度接近目標,在目標上空以高亞音速進行水平投彈,再以超音速脫離。按專家們的評價,圖-22的綜合作戰能力與B-58相差不大,應當說“眼罩”的設計是成功的。反觀B-58由於航程短,不能混裝多種核武器,也不能帶常規炸彈,於1962年停產,總產量116架,不久便全部退役。而圖-22約生產廠250架,除裝備於蘇聯空海軍外,還出口利比亞、伊拉克等,至今仍有160架左右在使用。
圖-22的兩個發動機布局獨特,擺在平尾上方、垂尾根部兩側。當然這種布局使得維護髮動機相當的困難。因此M型重新設計了大部分機身,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圖-22M和M3實際上是全新的型號,相信蘇聯軍方把他們劃入圖-22家族僅僅是因為“血緣”和逃避裁軍條約的限制。而靠上的圖-22要比下面的先進些,安裝了空中加油裝置。
圖-22主要使用兩台Д-15型發動機,單台靜推力85.3千牛(8700千克),加力推力120.1千牛(12247千克)。圖-22衍生了幾個型號,按北約代號排列如下:“眼罩”A轟炸偵察型,可在機身彈艙內帶自由落體核炸彈或常規炸彈。由於最大航程只有2250千米,無法執行設計時要求的戰略任務。因此生產架數不多,少數服役。後出口伊拉克,並參與了伊拉克多次的局部戰爭,有戰鬥損失。“眼罩”B轟炸型,是“眼罩”A的改型,彈艙內可帶裝核彈頭的AS-4“廚房”空地飛彈。機頭雷達更大,機頭上有可部分收入的空中受油探管。曾出口利比亞,在與查德的戰爭中曾發揮一定作用。“眼罩”C海上偵察型,有空中受油探管。彈艙門上設6個照相艙門。機頭罩改進。部分C型裝有電子對抗設備或電子情報收集設備。約60架服役,大多數供海軍航空兵使用。“眼罩”D教練型,教練員座艙靠後,位置略高,曾出口利比亞。“眼罩”E電子戰/偵察型。頭罩改進,並增加了電子天線。
美國在B-58失敗的現實面前並不悔改,又推出了三倍音速的YB-7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方案。60年代初美國公布YB-70的訊息後,蘇聯空軍迫不及待的要搞一種新的飛彈載機以抗衡,要求採用普通結構和先進材料,最大衝刺速度可達到3000~32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為2000~2300千米/小時,航程達到6000~7000千米。很顯然,這些是針對YB-70轟炸機而言的。為此蘇聯科研單位準備了多個方案,包括由葉瓦奇金設計局後轉為蘇霍伊設計局研製的T-4飛機。該機採用先進的鈦合金結構材料和電傳飛行控制系統,性能優異,但只能裝兩枚空對面核飛彈,難以實現戰略攻擊任務;加上造價昂貴,有“143噸黃金”之稱,因而被中途放棄,僅飛過10次,並創造了幾項飛行紀錄。
另一個方案就是後來的“逆火”轟炸機。該機由圖波列夫設計局於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69年向外界透露,隨後開始飛行試驗。70年7月,美國衛星在喀山地區發現了該原型機。圖-22M共製造了12架預生產型用於各種試驗,生產型於1974年左右開始交付。發動機採用兩台NK-25渦扇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245.2千牛。機上設備包括具有對地、對海下視能力的搜尋雷達、轟炸導航雷達、SRZO-2敵我識別系統及儀表著陸系統。
圖-22M外形最大的特色無疑是其變後掠翼設計。低單翼外段的後掠角可在20-55度內變化,垂尾前方有長長的脊面。機尾有一個雷達控制自衛炮塔,裝一門23mm雙管炮。機腹彈艙中可掛12噸常規炸彈或半埋式攜帶一枚AS-4“廚房”空對地飛彈,或在翼下外掛2枚AS-4或AS-6“王魚”空對地飛彈,也可在進氣道下方掛架上掛12顆500千克炸彈。可作貼地飛行突防,是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先進機種。
“逆火”轟炸機經不斷改進,先後發展了A、B、C三種型別,對應的俄羅斯型號是圖-22M、M2、M3。“逆火”A(圖-22M)為基型,從目前保存在莫尼諾前蘇聯空軍博物館的樣機來看,機頭仍有空中加油感測器,可見當初研製“逆火”時就考慮至空中加油的技術要求。每側翼根有一個很大的主起落架收容艙,影響了航程的延長。據介紹“逆火”A切航程受到限制,僅裝備了一個中隊。
以M型為例,我們來看看“逆火”的結構。其懸臂式下單翼為外翼段後掠角可變(20°~65°)的變後掠翼,轉軸較靠外,位於最小後掠角時的33%翼展處。這種布局減少了機翼掠動時壓力中心的位移,但無法充分發揮變後掠翼的優點。翼套必須兼顧機翼大後掠角和小後掠角構形之間的外形變化,減小了展開時能達到的展弦比,誘導阻力增大,還減小了最大實際後掠角,降低了低空高速區域的性能。機翼掠動段前緣有全翼展前緣縫翼,後緣有較小的副翼。在單縫富勒襟翼前面有一組擾流片,富勒襟翼裝於翼套後緣,偏轉角達60°,翼套前緣僅簡單下垂,無前緣縫翼。機翼很薄,外翼壁板撓性很大。懸臂式全動平尾的前後緣均有後掠角,垂尾上有插入式方向舵。普通半硬殼機身的機翼前的部分為圓形截面,最前端為橢圓形介電質機頭罩。大部分載荷均由機身上部中心大梁承擔。內部彈艙較小,大部分空間需要用來裝機翼承力梁和燃油。機身被分為前輪艙、主電子設備艙,往前是增壓的駕駛艙,艙內前後並列共有4名機組人員。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的主起落架為多輪小車式,每側主起落架有串置排列的三對機輪,輪距不同,主起落架向內收入機腹內。
大量裝備前蘇聯空海軍部隊的是圖-22M2“逆火”B,該型別飛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翼展加大,翼下起落架整流罩減小,性能有所提高,只因為受“限制戰略武器會談”的影響,拆除了空中加油設備,應當注意的是拆除不等於放棄。最近據一位曾在“逆火”轟炸機基地服役過的士兵說,所有“逆火”飛機基地都備有空中加油探管,如果需要可在1小時內將其安裝上去。B型的機腹可半埋式攜帶一枚射程460千米的AS-4空對地飛彈,尾炮塔裝有雷達瞄準的一門GSH-23 23mm雙管機炮。
圖-22M技術數據:
翼展: 全展開時 34.28米/112ft6in 全收攏時 23.3米/76ft6in
機翼面積:175.80平方米(65度後掠角) 機長: 42.46米/139ft4in
機高: 11.05米/36ft3in
總重: 119,048lb 空載 278,660lb
最大起飛重量升限: 43,635ft
速度: 高空 2,200千米/小時 1,242mph 低空 1,050千米/小時 652mph
高空續航速度:900千米/小時
作戰半徑:2200千米(高空,部分時間超音速)
最大航程: 12,000千米/7,456miles
實用航程:7000千米
實用升限:13300米
限制過載: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