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法治實施十大事件

2023年12月30日,由中南大學法治實施研究中心評選的2023中國法治實施十大事件公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3中國法治實施十大事件
  •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30日
事件內容
NO.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
【事件簡介】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對民營經濟的定位作出了重要表述,從總體要求、持續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加強組織實施等8個方面提出了31條針對性強的舉措。
【名家點評】秦前紅(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意見的發布十分及時,具有重大現實指導意義,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意見強調要加快營造法治化一流營商環境。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涵蓋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在內的系統工程。其中,憲法作為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根本大法,為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最重要的底層邏輯和根本依循。比如,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定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憲法的充分實施是最佳化營商環境的最重要法治保障。
NO.2重拳打擊跨境電信網路詐欺
【事件簡介】2023年,國家依法強化打擊電信網路詐欺,特別是加強國際合作打擊跨境電信網路詐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23年的工作報告中部署了打擊電信網路詐欺的具體措施,最高檢發布了《檢察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欺及其關聯犯罪工作情況(2023年)》及相關典型案例。公安部開展“夏季行動”嚴打電信網路詐欺。
【名家點評】張新寶(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網路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2023年12月是反電信網路詐欺法實施一周年。一年來,經過政法機關的嚴厲打擊,長期困擾社會的電信網路詐欺犯罪得到有效遏制,發案率、受害人數、涉案資金等方面的數據都呈顯著下降趨勢。有關部門的積極履職,極大保護了人民民眾的財產權益。打擊電信網路詐欺犯罪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法機關的不懈努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需要有關部委以及電信、網路和金融機構等協同配合。廣大民眾也要提升法律意識,提高預防和抵制電信網路詐欺犯罪的能力和自覺性。
NO.3 《行政複議法》首次“大修”
【事件簡介】2023年9月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這是該法自1999年制定和實施以來的首次“大修”,極大解決了影響和妨礙該法發揮其解紛、救濟、監督三大功能的諸多問題。
【名家點評】姜明安(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主要從四個方面對原法進行了“大修”,有助於使行政複議制度真正有效發揮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一是修改行政複議管轄體制,改政府部門管轄為主的分散管轄體制為政府集中統一管轄為主的體制;二是擴大行政複議的受案範圍和複議前置的範圍;三是修改行政複議案件受理和處理規則,保障行政爭議當事人複議申請權的有效實現和行政爭議的實質性化解;四是修改行政複議程式規則,保障行政複議切實為複議申請人提供公正有效的救濟。行政複議法此次全面修訂,推動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對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NO.4“兩高兩部”發布醉駕案件辦理新規
【事件簡介】2023年12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法務部發布《關於辦理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意見》,對2013年《關於辦理醉酒駕駛機動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作出了全面完善。
【名家點評】姚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自2011年醉駕入刑以來,我國的酒駕醉駕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有力維護了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意見的發布,是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全面準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訴源治理的集中體現。意見多措並舉,通過確定入罪門檻、規範訴訟程式、統一裁判標準、培養公眾意識等,彰顯了懲治與預防相結合、治罪與治理並重的刑事司法理念。意見既規定了從重處理的具體情形,也明確了從寬、不起訴、撤銷案件等多種處理方式,充分體現了“該寬則寬,當嚴則嚴,罰當其罪”的公正司法要求,有利於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NO.5 系統治理網路暴力
【事件簡介】2023年,多部門開展行動,多舉措系統治理網路暴力。4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路法治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依法嚴懲網路暴力。7月,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布《網路暴力信息治理規定(徵求意見稿)》。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關於依法懲治網路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9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依法懲治網路暴力違法犯罪7起典型案例。11月,公安部公布依法懲治網路暴力違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
【名家點評】姜偉(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網路暴力危害甚烈,人民民眾深惡痛絕。2023年,相關部門協同共治,出台若干規範性檔案,發布一批典型性案例,激活了法律實施機制,有助於切實增強網路暴力的治理成效。一是明確法律適用標準,釋明依法懲治網路暴力違法犯罪的適用條件和政策取向,釐清違法行為與正當行為、刑事責任與行政處罰、自訴案件與公訴案件的認定標準。二是健全被害人救濟機制,明確公安機關協助取證的義務、自訴案件轉公訴案件的情形、適用人格權侵害禁止令的條件。三是構建多元治理格局,根據行為性質及情節輕重分類處理網路暴力案件,依法採用刑事處罰、行政處罰、民事處罰等法律制裁措施。
NO.6《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印發
【事件簡介】202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意見明確了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正確方向,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展現大國氣派、具有顯著優勢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管理體制,系統提出了完善法學院校體系、法學教育體系、法學理論研究體系的新任務新舉措。
【名家點評】黃文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這意見是我國第一個專門以法學教育和研究為主題的中央檔案,是為新時代中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明方向、定體制、立體系、劃重點、強保障的戰略性綱領性檔案。意見明確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實踐特別是法治實施領域的重點研究任務,包括法治建設重大規劃、重點改革、重要舉措等方面的法律政策研究,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領域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對策建議研究,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大國外交等重點領域的法治實踐研究,新技術、新業態、新套用領域法律制度的供給研究,確立了新時代中國法治實施理論研究的任務書、路線圖和施工圖。
NO.7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事件簡介】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實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相關制度規則,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中國結算、中證金融、證券業協會配套制度規則同步發布實施。2023年4月10日,首批10家主機板註冊制企業在滬深上市,標誌著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全面落地。
【名家點評】朱慈蘊(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我國資本市場股票發行制度歷經審核制、核准制、註冊制的不同階段。自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提出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以來,歷經多年的理論探討,又先後經過2018年科創板試水、2020年創業板的跟進、2021年在新設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推出,直至今年推出全面註冊制。全面註冊制的意義不僅有助於讓“專精特新”、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以及國有、民營的行業龍頭企業都有機會通過市場化方式獲得在資本市場融資的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把選擇好公司的權利交給市場,統籌推進審核、交易、退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等關鍵制度創新。
NO.8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發布
【事件簡介】202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明確和統一兩方面的裁判規則:一是支持消費者維權行為,二是在生活消費範圍內支持懲罰性賠償請求。
【名家點評】劉俊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最高人民法院在2023年11月發布的食品安全懲罰性賠償典型案例是全面建設消費者友好型社會的標桿案例。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促進和諧的民心工程、立足長遠的經濟工程、激濁揚清的誠信工程、標本兼治的法治工程。為確保懲罰性賠償制度落地生根,人民法院對各類消費案件要做到開門立案、凡訴必理,做到高效立案、審理、判決與執行,真正實現對消費者權益的依法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精準保護與協同保護,確保裁判與執行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NO.9 全國污染環境“最嚴罰單”全額履行
【事件簡介】南京勝科水務有限公司向長江排污,被人民法院依法以污染環境罪判處罰金0.5億元,並將同時承擔4.7億元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經評估,該公司淨資產為負值。經人民法院多輪調解,最終該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勝科(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檢察機關達成三方調解協定,由兩公司共同承擔4.7億元修復費用。2023年,總額5.2億元的全國污染環境“最嚴罰單”實現全額履行。
【名家點評】孫佑海(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講席教授,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本案開出了國內污染環境的“最嚴罰單”。被告超標排污“屢教不改”,在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時被點名要求整改。人民法院在依法通過“最嚴罰單”懲治、震懾環境污染犯罪的同時,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和環保行政部門人員論證調解方案,讓相關股東承擔連帶責任,推動“最嚴罰單”全額履行,實現了生態環境公共利益的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司法應當實現治罪和治理並重,做實對生態環境的修復。一方面,通過調解方式引導相關股東積極履行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從源頭上推動企業綠色合規改造。另一方面,在作出判決後,也要積極推動裁判的執行,避免只管判決不管執行,造成“天價罰單”空轉,實現生態環境的實質性保護和修復。該案件的處理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NO.10 首例AI 生成圖片著作權侵權案
【事件簡介】李某某使用AI(人工智慧)系統通過輸入提示詞生成涉案圖片並經過後續修改、調整後發布於小紅書平台。劉某某在百度百家號發布的文章《三月的愛情,在桃花里》中使用了前述李某某主張權利的圖片。後李某某就此提起侵犯著作權之訴。2023年11月2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為在創作中利用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涉案圖片具備獨創性,可以被認定為作品,應受到著作權法保護。雙方對該判決均未抗訴。判決作出後,多國媒體紛紛跟進報導,判決要旨被譯作多種文字。
【名家點評】郭禾(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智慧財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該案為AI生成圖片相關領域著作權第一案。判決首先確立了現階段AI系統在法律上不具有主體地位,只能被視作一種創作工具;人依舊在法律上被作為作品的作者。其次,使用者利用AI工具從事“文生圖”的過程,被認定為創作作品全過程中的一個部分。更進一步,經過人對AI工具“生成物”進行調試、選擇等過程後所形成的結果被認定為作品,進而可以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判決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方面確立的幾個關鍵性結論,對於未來人工智慧相關案件的裁定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案判決對產業發展的激勵作用和整體社會效果也是積極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