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命題規律之應試講義

2021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命題規律之應試講義

《2021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命題規律之應試講義》是2021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21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命題規律之應試講義
  • 作者:金英傑醫學教育研究院
  • 類別:執業醫師考試用書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6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238402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嚴格依據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從實戰出發,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和提煉,精解重點、難點,真正做到高頻考點精準覆蓋,核心考點全面攻略;透過真題研究考點詳情,總結每年命題規律,突出重點、考點,讓考生精準把握,達到減負式學習;本書設計了更符合考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體例,以及表格歸納、金題直擊、解題思路等內容,更方便考生學習理解、記憶。
本書適合報考或即將報考中醫執業(含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使用。

圖書目錄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經典
中醫基礎理論/001
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 / 001
節 中醫學概念與學科屬性 001
第二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助理不考) 001
第三節 整體觀念 002
第四節 辨證論治 002
第二單元 精氣學說 / 004
節 精氣學說的概念 004
第二節 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助理不考) 004
第三單元 陰陽學說 / 005
節 陰陽的概念 005
第二節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006
第三節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008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 010
節 五行學說的概念 011
第二節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012
第三節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套用 014
第五單元 藏象學說 / 017
第六單元 五臟 / 018
節 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019
第二節 五臟之間的關係 028
第三節 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季節的關係 029
第七單元 六腑 / 030
節 六腑的生理功能 030
第二節 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係 032
第八單元 奇恆之腑 / 033
節 腦 033
第二節 女子胞 034
第九單元 精、氣、血、津液、神 / 035
節 精 036
第二節 氣 036
第三節 血 039
第四節 津液 041
第五節 神 042
第六節 精、氣、血、津液、神之間的關係 043
第十單元 經絡 / 045
節 經絡學說概述 045
第二節 十二經脈 046
第三節 奇經八脈 048
第四節 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049
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套用 051
第十一單元 體質 / 051
節 體質的概念和構成 052
第二節 體質的生理學基礎(助理不考) 052
第三節 體質學說的套用 052
第十二單元 病因 / 053
節 六淫 053
第二節 癘氣 057
第三節 七情內傷 058
第四節 飲食失宜 059
第五節 勞逸失度 059
第六節 痰飲 060
第七節 瘀血 061
第十三單元 發病 / 062
節 發病的基本原理 062
第二節 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 063
第三節 發病類型 064
第十四單元 病機 / 065
節 邪正盛衰 065
第二節 陰陽失調 066
第三節 精、氣、血失常 068
第四節 津液代謝失常 070
第五節 內生“五邪” 071
第六節 疾病傳變 072
第十五單元 防治原則 / 073
節 預防(助理不考) 074
第二節 治則 074
第十六單元 養生與壽夭 / 077
節 養生 077
第二節 生命的壽夭 077
中醫診斷學/079
單元 緒論 / 079
節 中醫診斷的基本原理(助理不考) 079
第二節 中醫診斷基本原則 079
第二單元 望診 / 080
節 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亂) 081
第二節 望面色 083
第三節 望形態 086
第四節 望頭面五官 087
第五節 望軀體四肢(助理不考) 092
第六節 望皮膚 093
第七節 望排出物 095
第八節 望小兒食指絡脈 096
第三單元 望舌 / 098
節 舌診原理與方法 099
第二節 正常舌象 100
第三節 望舌質 100
第四節 望舌苔 108
第五節 舌象綜合分析 115
第四單元 聞診 / 116
節 聽聲音 116
第二節 嗅氣味 121
第五單元 問診 / 122
節 問診內容 123
第二節 問寒熱 123
第三節 問汗 125
第四節 問疼痛 126
第五節 問頭身胸腹 128
第六節 問耳目 129
第七節 問睡眠 130
第八節 問飲食與口味 130
第九節 問二便 133
第十節 問經帶 134
第六單元 脈診 / 135
節 脈診概說 136
第二節 正常脈象 141
第三節 常見脈象的特徵及臨床意義 141
第四節 相兼脈及真髒脈(助理不考) 143
第五節 診小兒脈(助理不考) 144
第六節 診婦人脈(助理不考) 145
第七單元 按診 / 145
節 按診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46
第二節 按肌膚、手足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 146
第三節 按腹部辨疼痛、痞滿、積聚的要點 149
第四節 按胸部虛里的內容及其臨床意義(助理不考) 151
第八單元 八綱辨證 / 152
節 表證與里證的鑑別 152
第二節 寒證與熱證的鑑別 153
第三節 虛證與實證的鑑別 153
第四節 陰證與陽證的鑑別 154
第五節 亡陰證與亡陽證的鑑別 155
第六節 證候鑑別 156
第九單元 病因辨證 / 157
節 六淫辨證 157
第二節 情志辨證 160
第十單元 氣血津液辨證 / 161
節 氣病辨證 162
第二節 血病辨證 164
第三節 氣血同病辨證 165
第四節 津液病辨證 167
第十一單元 臟腑辨證 / 168
節 心與小腸病辨證 169
第二節 肺與大腸病辨證 171
第三節 脾與胃病辨證 173
第四節 肝與膽病辨證 175
第五節 腎與膀胱病辨證 176
第六節 臟腑兼病辨證 177
第七節 臟腑辨證各相關證候的鑑別 179
第十二單元 六經辨證(助理不考) / 181
節 太陽病證 181
第二節 陽明病證 182
第三節 少陽病證 183
第四節 太陰病證 183
第五節 少陰病證 183
第六節 厥陰病證 184
第七節 六經病證的傳變 184
第十三單元 衛氣營血辨證(助理不考) / 185
節 衛分證 185
第二節 氣分證 185
第三節 營分證 186
第四節 血分證 186
第五節 衛氣營血證的傳變 186
第十四單元 三焦辨證(助理不考) / 187
節 上焦病證 187
第二節 中焦病證 187
第三節 下焦病證 187
第四節 三焦病證的傳變 187
中醫經典/189
單元 內經 / 189
節 素問·上古天真論 189
第二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190
第三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190
第四節 素問·經脈別論 191
第五節 素問·太陰陽明論 192
第六節 靈樞·本神 193
第七節 素問·生氣通天論 193
第八節 素問·舉痛論 193
第九節 素問·至真要大論 194
第十節 靈樞·百病始生 195
第十一節 素問·熱論 195
第十二節 素問·評熱病論 195
第十三節 素問·咳論 196
第十四節 素問·痹論 196
第十五節 素問·痿論 197
第十六節 素問·異法方宜論 197
第十七節 素問·湯液醪醴論 197
第十八節 素問·標本病傳 198
第十九節 靈樞·決氣 198
第二單元 傷寒論 / 199
節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199
第二節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202
第三節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204
第四節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204
第五節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204
第六節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206
第三單元 金匱要略 / 207
節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 207
第二節 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 208
第三節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209
第四節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210
第五節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210
第六節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 211
第七節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212
第八節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213
第九節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213
第十節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213
第十一節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並治第十三 214
第十二節 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 214
第十三節 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 215
第十四節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215
第十五節 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 216
第十六節 婦人產後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216
第十七節 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 217
第四單元 溫病學 / 217
節 溫熱論 217
第二節 濕熱病篇 221
第三節 溫病條辨 223
中藥學、方劑學
中藥學 / 001
單元 中藥的性能 / 001
節 四氣 001
第二節 五味 001
第三節 升降浮沉 002
第四節 歸經 003
第五節 毒性 004
第二單元 中藥的作用(助理不考) / 004
節 中藥作用的基本原理 005
第二節 中藥的功效 005
第三單元 中藥的配伍 / 005
節 中藥配伍的意義 005
第二節 中藥配伍的具體內容 006
第四單元 中藥的用藥禁忌 / 007
節 配伍禁忌 007
第二節 證候禁忌 008
第三節 妊娠用藥禁忌 008
第四節 服藥飲食禁忌 008
第五單元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 009
節 劑量 009
第二節 中藥的用法 009
第六單元 解表藥 / 011
節 概述 011
第二節 發散風寒藥 012
第三節 發散風熱藥 017
第七單元 清熱藥 / 021
節 概述 021
第二節 清熱瀉火藥 021
第三節 清熱燥濕藥 025
第四節 清熱解毒藥 027
第五節 清熱涼血藥 031
第六節 清虛熱藥 033
第八單元 瀉下藥 / 035
節 概述 035
第二節 攻下藥 035
第三節 潤下藥 037
第四節 峻下逐水藥 037
第九單元 祛風濕藥 / 038
節 概述 039
第二節 祛風寒濕藥 039
第三節 祛風濕熱藥 042
第四節 祛風濕強筋骨藥 043
第十單元 化濕藥 / 044
節 概述 045
第二節 具體藥物 046
第十一單元 利水滲濕藥 / 050
節 概述 050
第二節 利水消腫藥 050
第三節 利尿通淋藥 052
第四節 利濕退黃藥 054
第十二單元 溫里藥 / 055
節 概述 055
第二節 具體藥物 056
第十三單元 理氣藥 / 059
節 概述 059
第二節 具體藥物 060
第十四單元 消食藥 / 062
節 概述 063
第二節 具體藥物 063
第十五單元 驅蟲藥 / 065
節 概述 065
第二節 具體藥物 065
第十六單元 止血藥 / 067
節 概述 067
第二節 涼血止血藥 068
第三節 化瘀止血藥 069
第四節 收斂止血藥 070
第五節 溫經止血藥 072
第十七單元 活血化瘀藥 / 073
節 概述 073
第二節 活血止痛藥 073
第三節 活血調經藥 075
第四節 活血療傷藥 078
第五節 破血消癥藥 079
第十八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 080
節 概述 080
第二節 溫化寒痰藥 080
第三節 清化熱痰藥 082
第四節 止咳平喘藥 084
第十九單元 安神藥 / 087
節 概述 087
第二節 重鎮安神藥 087
第三節 養心安神藥 089
第二十單元 平肝息風藥 / 090
節 概述 091
第二節 平抑肝陽藥 091
第三節 息風止痙藥 093
第二十一單元 開竅藥 / 095
節 概述 096
第二節 具體藥物 096
第二十二單元 補虛藥 / 098
節 概述 098
第二節 補氣藥 098
第三節 補陽藥 102
第四節 補血藥 105
第五節 補陰藥 107
第二十三單元 收澀藥 / 110
節 概述 110
第二節 固表止汗藥 111
第三節 斂肺澀腸藥 111
第四節 固精縮尿止帶藥 113
第二十四單元 攻毒殺蟲止癢藥 / 114
節 概述 115
第二節 具體藥物 115
第二十五單元 拔毒化腐生肌藥(助理不考) / 116
節 概述 116
第二節 具體藥物 116
方劑學 / 118
單元 總論 / 118
節 方劑與治法 118
第二節 方劑的組成與變化 119
第三節 劑型 120
第二單元 解表劑 / 121
節 概述 121
第二節 辛溫解表 122
第三節 辛涼解表 126
第四節 扶正解表 129
第三單元 瀉下劑 / 130
節 概述 131
第二節 寒下 131
第三節 溫下 133
第四節 潤下 134
第五節 逐水(助理不考) 135
第六節 攻補兼施(助理不考) 135
第四單元 和解劑 / 136
節 概述 136
第二節 和解少陽 137
第三節 調和肝脾 138
第四節 調和腸胃 140
第五單元 清熱劑 / 141
節 概述 142
第二節 清氣分熱 142
第三節 清營涼血 143
第四節 清熱解毒 144
第五節 清臟腑熱 146
第六節 清虛熱 150
第六單元 祛暑劑 / 152
節 概述 152
第二節 祛暑解表 152
第三節 祛暑利濕 153
第四節 祛暑益氣 153
第七單元 溫里劑 / 154
節 概述 154
第二節 溫中祛寒 154
第三節 回陽救逆 157
第四節 溫經散寒 158
第八單元 表里雙解劑 / 159
節 概述 159
第二節 解表清里 159
第三節 解表攻里 160
第九單元 補益劑 / 161
節 概述 162
第二節 補氣 162
第三節 補血 165
第四節 氣血雙補 167
第五節 補陰 168
第六節 補陽 171
第七節 陰陽雙補 172
第十單元 固澀劑 / 173
節 概述 173
第二節 固表止汗 173
第三節 斂肺止咳 174
第四節 澀腸固脫 174
第五節 澀精止遺 175
第六節 固崩止帶 176
第十一單元 安神劑 / 178
節 概述 178
第二節 重鎮安神 178
第三節 滋養安神 179
第十二單元 開竅劑 / 181
節 概述 181
第二節 涼開 182
第三節 溫開 183
第十三單元 理氣劑 / 184
節 概述 184
第二節 行氣 184
第三節 降氣 187
第十四單元 理血劑 / 188
節 概述 189
第二節 活血祛瘀 189
第三節 止血 194
第十五單元 治風劑 / 196
節 概述 197
第二節 疏散外風 197
第三節 平息內風 199
第十六單元 治燥劑 / 203
節 概述 203
第二節 輕宣外燥 203
第三節 滋陰潤燥 205
第十七單元 祛濕劑 / 207
節 概述 207
第二節 燥濕和胃 207
第三節 清熱祛濕 209
第四節 利水滲濕 211
第五節 溫化寒濕 213
第六節 祛濕化濁 215
第七節 祛風勝濕 217
第十八單元 祛痰劑 / 218
節 概述 218
第二節 燥濕化痰 218
第三節 清熱化痰 219
第四節 潤燥化痰 221
第五節 溫化寒痰 221
第六節 化痰息風 222
第十九單元 消食劑 / 223
節 概述 223
第二節 消食化滯 223
第三節 健脾消食 224
第二十單元 驅蟲劑 / 225
第二十一單元 治癰瘍劑 / 226
節 概述 226
第二節 散結消癰 226
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
中醫內科學 / 001
單元 肺系病證 / 001
節 感冒 001
第二節 咳嗽 004
第三節 哮病 006
第四節 喘證 008
第五節 肺癰 011
第六節 肺癆 013
第七節 肺脹 015
第八節 肺痿(助理不考) 017
第二單元 心繫病證 / 019
節 心悸 019
第二節 胸痹 022
第三節 心衰(助理不考) 024
第四節 不寐 025
第三單元 腦系病證 / 028
節 頭痛 028
第二節 眩暈 032
第三節 中風 034
第四節 癲狂(助理不考) 036
第五節 癇病 039
第六節 痴呆 041
第四單元 脾胃病證 / 043
節 胃痛 044
第二節 胃痞 046
第三節 嘔吐 048
第四節 噎膈 050
第五節 呃逆 052
第六節 腹痛 054
第七節 泄瀉 056
第八節 痢疾 059
第九節 便秘 061
第五單元 肝膽病證 / 063
節 脅痛 064
第二節 黃疸 066
第三節 積證 068
第四節 聚證(助理不考) 071
第五節 鼓脹(助理不考) 071
第六節 癭病(助理不考) 073
第七節 瘧疾(助理不考) 074
第六單元 腎系病證 / 077
節 水腫 077
第二節 淋證 079
第三節 癃閉 082
第四節 陽痿(助理不考) 083
第七單元 氣血津液病證 / 085
節 郁證 085
第二節 血證 088
第三節 痰飲 093
第四節 消渴 096
第五節 汗證(助理不考) 098
第六節 內傷發熱 099
第七節 虛勞 101
第八節 癌病 103
第九節 厥證(助理不考) 104
第八單元 肢體經絡病證 / 106
節 痹證 106
第二節 痿證 108
第三節 顫證 110
第四節 腰痛 112
中醫外科學 / 115
單元 中醫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助理不考) / 115
節 致病因素 115
第二節 發病機理 116
第二單元 中醫外科疾病辨證 / 117
節 辨病(助理不考) 117
第二節 陰陽辨證 117
第三節 部位辨證 118
第四節 經絡辨證(助理不考) 118
第五節 局部辨證 119
第三單元 中醫外科疾病治法 / 121
節 內治法 121
第二節 外治法 122
第四單元 瘡瘍 / 126
節 癤 127
第二節 疔 128
第三節 癰 130
第四節 發 131
第五節 有頭疽(助理不考) 132
第六節 流注(助理不考) 134
第七節 丹毒 135
第八節 走黃與內陷(助理不考) 136
第五單元 乳房疾病 / 137
節 概述(助理不考) 137
第二節 乳癰 138
第三節 粉刺性乳癰(助理不考) 139
第四節 乳癖 139
第五節 乳核 140
第六節 乳岩 141
第六單元 癭 / 142
節 氣癭 142
第二節 肉癭 143
第三節 癭癰 144
第四節 石癭 145
第七單元 瘤、岩 / 146
節 脂瘤 146
第二節 血瘤 147
第三節 肉瘤 148
第四節 失榮(助理不考) 148
第八單元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 / 149
節 概述 150
第二節 熱瘡(助理不考) 152
第三節 蛇串瘡 153
第四節 疣 153
第五節 癬 154
第六節 白屑風 155
第七節 油風 156
第八節 黃水瘡(助理不考) 157
第九節 蟲咬皮炎 157
第十節 疥瘡 158
第十一節 濕瘡 158
第十二節 接觸性皮炎 160
第十三節 藥毒 160
第十四節 癮疹 161
第十五節 牛皮癬 162
第十六節 白疕 163
第十七節 淋病 164
第十八節 梅毒(助理不考) 165
第十九節 尖銳濕疣 166
第九單元 肛門直腸疾病 / 168
節 痔 168
第二節 息肉痔 170
第三節 肛隱窩炎(助理不考) 172
第四節 肛癰 172
第五節 肛漏 173
第六節 肛裂 174
第七節 脫肛 175
第八節 鎖肛痔 176
第十單元 泌尿男性疾病 / 177
節 子癰 178
第二節 子痰 179
第三節 陰莖痰核(助理不考) 180
第四節 尿石症 180
第五節 精濁 181
第六節 精癃(助理不考) 182
第十一單元 其他外科疾病 / 184
節 凍瘡(助理不考) 184
第二節 燒傷 185
第三節 毒蛇咬傷 186
第四節 破傷風(助理不考) 187
第五節 腸癰 187
第十二單元 周圍血管疾病 / 189
節 股腫(助理不考) 189
第二節 青蛇毒 190
第三節 筋瘤 191
第四節 臁瘡 192
第五節 脫疽 192
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
中醫婦科學/ 001
單元 緒論(助理不考)/ 001
第二單元 女性生殖器官/ 002
節 外生殖器 002
第二節 內生殖器 002
第三單元 女性生殖生理/ 004
節 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點(助理不考) 004
第二節 月經的生理 004
第三節 帶下生理 007
第四節 妊娠生理 008
第五節 產褥生理 009
第六節 哺乳生理 009
第四單元 婦科疾病的病因病機/ 010
節 病因 010
第二節 病機 012
第五單元 婦科疾病的診斷與辨證 /016
節 四診 016
第二節 辨證要點 019
第六單元 婦科疾病的治療/ 022
節 常用內治法 022
第二節 常用外治法 025
第三節 中醫婦科急症治療(助理不考) 026
第七單元 月經病/ 028
節 概述 028
第二節 月經先期 029
第三節 月經後期 031
第四節 月經先後無定期 032
第五節 月經過多 033
第六節 月經過少 034
第七節 經期延長 035
第八節 經間期出血 036
第九節 崩漏 038
第十節 閉經 042
第十一節 痛經 044
第十二節 經行乳房脹痛 046
第十三節 經行頭痛 047
第十四節 經行感冒 048
第十五節 經行身痛 049
第十六節 經行泄瀉 050
第十七節 經行浮腫 051
第十八節 經行吐衄 052
第十九節 經行口糜(助理不考) 053
第二十節 經行風疹塊(助理不考) 054
第二十一節 經行發熱(助理不考) 054
第二十二節 經行情誌異常 055
第二十三節 絕經前後諸證 056
第二十四節 經斷復來(助理不考) 057
第八單元 帶下病/ 059
節 概述 059
第二節 帶下過多 060
第三節 帶下過少 061
第九單元 妊娠病/ 062
節 概述 062
第二節 妊娠惡阻 063
第三節 異位妊娠 064
第四節 胎漏、胎動不安 066
第五節 墮胎、小產(助理不考) 067
第六節 滑胎 069
第七節 胎萎不長(助理不考) 070
第八節 子滿(助理不考) 071
因字數限制,僅展示部分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