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3日5時,長江中游幹流九江站水位達到警戒水位20米,標誌著長江2019年第1號洪水在中下游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2019年第1號洪水
- 形成時間:2019年7月13日
2019年長江1號洪水一般指本詞條
2019年7月13日5時,長江中游幹流九江站水位達到警戒水位20米,標誌著長江2019年第1號洪水在中下游形成。
2019年7月3日至17日,長江中下游地區連續遭受2輪強降雨襲擊,其中,7月3日至10日,南方出現入汛以後最強降雨過程,江西萍鄉(497.3毫米)、峽江(461.4毫米)、湖南耒陽(396毫米)、衡東(348.4毫米)4站連續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長江幹流九江至大通河段和鄱陽湖、洞庭湖以及多條支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湘江...
西江2019年第1號洪水,2019年7月10日8時西江中游武宣水文站觀測到的洪水,流量25100立方米每秒。形成 2019年7月10日上午,珠江水利委員會再次組織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流域雨水汛情,安排部署流域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受近日降雨影響,西江中游武宣水文站2019年7月10日8時流量25100立方米每秒,達到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
2019年水利部印發了《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依據《規定》,全國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獨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達到警戒水位(流量),以及在沒有該指標的情況下出現2至5年一遇洪水量級或影響當地防洪安全的水位(流量),均可定義為洪水編號標準。洪水編號格式 洪水編號由江河(湖泊)...
《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鑒於各流域洪水情勢發生了變化,機構改革對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組織修訂的,適用於全國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獨流入海的主要江河,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政策公布 水利部關於印發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的通知 水防[2019]118號 各流域管理機構,各省、自治區、...
2019年8月19,黑龍江省境內有13條河流超警。受持續降雨和乾支流匯流影響,19日4時,松花江水位持續上漲,出現2019年第1號洪水。於預案情況 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啟動水旱災害防禦Ⅲ級應急回響,科學調度第二松花江豐滿和嫩江尼爾基2座防洪骨幹水庫攔洪削峰,最大削峰率分別為97%和61%,有效減輕了下游防洪壓力。黑龍...
《水利部關於印發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的通知》是水利部發布的檔案,成文日期是2019年04月08日。檔案全文 各流域管理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鑒於近年來各流域洪水情勢發生了變化,機構改革對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部組織修訂了《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
2024年6月25日9時30分,受持續降雨影響,資水邵陽水文站水位漲至214.01米(警戒水位214.0米),達到洪水編號標準。依據《湖南省主要江河湖泊洪水編號規定(試行)》,“資水2024年第1號洪水”形成。治理開發 車田江水庫:車田江水庫位於資水一級支流——油溪河上游,地處新化縣溫塘鎮境內。 控制集雨面積85km2,總...
2019年1月,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建立補償制度實施方案》,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等重點水域逐步實行合理期限內禁捕的禁漁期制度,2020年底以前實現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常年禁捕。旅遊資源 長江流域幅員廣大,歷史悠久,景觀紛呈,旅遊資源富甲全國。荊州、岳陽、昆明、貴陽...
流域內年徑流深近600毫米,貴州省境內為562毫米,由降雨形成,年內徑流分配極不均勻,5-10月為豐水期,占全年總水量的80%,11月一次年4月為枯水期,僅占2000,12月和1月最枯。徑流的年際變化不大,豐水年徑流量為枯水年的2-3倍,為平水年的1.4-1.7倍。洪水期為6一8月,幹流一次洪水歷時10天左右,...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徑流量普遍較少,後期有回升趨勢;70年代初期比較穩定,中期相對較高,出現了1975年的特大暴雨;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徑流量普遍比較穩定;90年代又持續上升,但局部有嚴重乾旱現象;近10年徑流量基本穩定。洪水 湘江是長江流域汛期最早的支流之一。長江三峽建成前,每年4月便可出現年最大洪峰,且汛期...
沅江流域水能資源豐富,按照湖南省水利部門的2013年的規劃,沅江幹流規劃按25級開發,總裝機容量5199.34MW,多年平均發電量為181.37億kW·h。支流水利工程更是不計其數。2019年10月16日,沅江的第一條過江隧道在湖南省常德市建成通車,洞庭湖流域中心城市之一的湖南省常德市由“水上跨越”進入“水下穿越”新時代...
2019年9月10日,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訊息,根據水利部批覆,三峽水庫2019年175米試驗性蓄水於10日零時啟動,起蓄水位為高程146.73米。本次試驗性蓄水任務完成後,將為今冬明春的航運、供水、生態、發電等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8月18日,從三峽集團了解到,“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已在長江上游形成,三峽水利...
2024年7月20日14時,丹江口水庫開啟1孔泄洪,應對“漢江2024年第1號洪水”。這也是2024年丹江口水庫首次開閘泄洪。地理環境 丹江口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曾經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位於漢江中上游(屬長江流域),總面積846平方公里,有“亞洲天池”之美譽,是漢江...
2019年9月5日,北京累計接收丹江口水庫來水達到50億立方米,該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00萬。 [5] 2020年6月,密雲水庫水源將逐步切換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將以每秒50立方米的流量為北京供水,每日能提供約400萬立方米的水量 [6]。 2020年6月1日,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正式完成“體檢”,全面恢復...
2019年9月18日,葛州壩安裝的各種彩燈首次正式開啟,數盞大型彩燈將夜晚的葛州壩裝扮的異常美麗,喜迎國慶,這是葛州壩建成通航38年來首次開啟景觀燈。設施 壩軸線長2595.1米,設計蓄水位高程66米,壩頂高程70米。大壩使上游水位抬升20多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總庫客15.8億立方米。洪水季節回水110多公里,...
新灘口排水閘,位於四湖總乾渠與長江交匯處,洪湖市新灘口長江乾堤上。新灘口建閘前為通江敞口,四湖地區的漬水主要通過內荊河由此排泄入江,同時長江洪水也由此沿內荊河向四湖地區倒灌。為制止江水倒灌,從1956年開始,每年汛期在此臨時堵壩。1958年8月,經省水利廳審查批准,新灘口排水閘正式動工興建。工程由四湖...
2022年6月,受降雨影響,珠江流域北江廣東石角站6月14日11時30分流量漲至12000立方米每秒,依據水利部《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定》,編號為“北江2022年第1號洪水”。14日12時,西江幹流廣西梧州站水位漲至21.61米,超過警戒水位3.11米,相應流量37300立方米每秒。鑒於西江、北江汛情形勢,經綜合分析研判,依據水利...
2024年7月18日9時,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發布訊息,“嘉陵江2024年第2號洪水”在涪江形成。水利概況 涪江上游水量豐沛,每年平均徑流總量48.4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145萬千瓦,可開發量50萬乾瓦,至今開發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資源開發,除現復工興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無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開發...
重慶人提出的180米的“中方案”,得到了多數專家的贊同,認為這個方案兼顧了重慶利益,同時對在三峽工程建成後所能產生的綜合經濟效益表示樂觀,更為重要的是180米正常蓄水可完全控制長江中下游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災害。而這樣的蓄水量可使年發電裝機量增至2000萬千瓦。但是“中方案”也有不利的一面:移民要增加到...
三峽大壩的全線建成,意味著三峽工程開始全面發揮防洪能力,使長江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有效保護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數千萬人口和數百萬公頃耕地免受洪水威脅,使長江“黃金水道”的作用得到更為充分的顯現和發揮 。三峽工程發電效益可觀,有助於緩解中國能源瓶頸,在構築能源動脈,最佳化能源資源...
2015年7月,荊州市政府拆除荊州長湖區域圍欄69處、網片40萬米、迷魂陣、地籠580個,拆除總面積5.5萬畝。2019年,荊州市政府完成長湖湖堤加固工程,主要涉及長湖湖堤、紀南防洪堤、後港堤、太湖港堤、部分重點垸堤等五個部分的堤防,整治穿堤建築物49座。社會生活 經濟 長湖周邊有荊州區拍馬工業園,地處長湖...
2019年,向家壩水電站工程榮獲“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稱號。2021年5月,向家壩水電站入選世界前十二大水電站,排名第十一。2021年9月,擬評為昭通市2021年市級”美麗河湖”。2022年3月,經國際權威專家評審,向家壩重力壩榮獲第三屆“高混凝土壩國際里程碑工程獎”。2023年1月,入選“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
2019年5月份正式下閘蓄水。2020年的汛期,出山店水庫首次亮相攔蓄洪水,參與防洪。建設背景 該水庫1960年第一次開工興建,因自然災害而被迫停工。1971年,該水庫二次動工,1973年再度下馬。1999年,省水利廳將興建出山店水庫的前期工作列入我省“十五”水利建設規劃,並經省人大批准通過。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總理...
淮河入海水道是現代人工河道,一期工程總投資41.17億元。1998年10月試挖段正式破土動工;1999年1月,全面開工建設;2003年6月主體工程提前建成並發揮效益;2006年10月工程全面竣工並通過驗收。二期工程列入“十一五”中央水利基本建設計畫,先期工程2019年展開。淮河入海水道是中國確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改善區域引排水條件...
荊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顯著提高,緩解了與上游巨大而頻繁的洪水來量不相適應的矛盾。簡介 荊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後的第二年即1954年,汛期天氣反常。夏季東亞上空的西北環流向北撤移延遲,長江流域的“梅雨”季節較常年延長了約一個月的時間,造成長江流域雨日增多,遭受覆蓋面廣的特大降雨;鄂霍次克海上空長期...
周邊隱患排查、人員緊急疏散轉移、排危除險和臨時治理措施、現場交通後勤通訊保障等。殘體處置 2019年7月12日,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左岸殘體處置任務提前20天完成。自2019年6月2日開工以來,中國安能第三工程局在川西高原晝夜鏖戰40天,成功將殘體開挖至2915米高程,為汛期來臨下遊人員財產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