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論壇

2018“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論壇是2018年11月2日至11月3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的論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8“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論壇
  • 舉辦日期:2018年11月2日至11月3日
2018年11月2日至11月3日,2018“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以及“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共同主辦。值此契機,上海交通大學推出“一帶一路”大學領導力研修班,打造包容開放、合作互惠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平台,與“一帶一路”沿線高校共享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成果,為推動高等教育的開放、交流與融合,拓展合作空間與契機,貢獻交大力量。來自中國、泰國、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波蘭、克羅地亞、埃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等十餘個“一帶一路”國家的嘉賓參加本次論壇。
今年(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為了貫徹該倡議,2016年上海交通大學牽頭髮起“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目前聯盟成員由8家中方單位及16家外方單位組成。來自上海市科委,泰國瑪希隆大學、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華沙理工大學等10餘家“一帶一路”國家高校,以及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分院、同濟大學、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等高校、研究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及企業的科技代表參加會議。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國慶在致辭中表示,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先後出台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上海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橋頭堡作用行動方案》。尤其是上海把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上海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載體,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新平台,聯動中西部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的新樞紐,努力打造“能集聚、能服務、能帶動、能支撐、能保障”的橋頭堡。他衷心期待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同心同力,攜手共進,努力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科技創新之路、合作共贏之路。
“本次論壇以‘ 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實踐與展望”為主題,旨在就政策及實踐經驗等進行深入交流討論,希望進一步最佳化合作機制,強化高校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服務功能,打造特色區域及專業合作平台,推動聯盟成員在科技人才培養、平台建設與技術轉移、科技資源互聯互通、共性技術與重點合作研究、建設科創智庫等方面發揮更多優勢,更好地發揮資源疊加效應。”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
論壇包括“創新政策”和“創新實踐”兩個論壇專題,分別由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長瞿榮輝、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執行總裁顏明峰主持。
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主任姜標探討了如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助力中國-東協創新共同體的建設;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介紹了綠色技術銀行的的建設方案以及推進的現狀;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大學校長Dejan Jaksic分享了諾維薩德大學在塞爾維亞創新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毛軍發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學在科技創新體系探索與實踐方面的情況;開羅大學校長Mohamed Othman Elkhosht介紹了開羅大學的2020戰略目標、創新政策和科技創新政策;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農業大學校長Hristina Georgieva Yancheva分享了“一帶一路”視角下普羅夫迪夫農業大學大學的可持續科技合作。
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副校長Tlekkabul Ramazanov、莫斯科航空學院副校長Ravikovich Yury、蒙古國立大學副校長Undram Chinbat、聖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學副校長Vitaly Sergeev、保加利亞索非亞大學副校長Nikolay Vitanov,以及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書記、所長石謙,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興華、寶蓮華新能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健帶領的科技代表參與討論交流。
10月26日,由“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聯盟成員單位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共同舉辦的上海-中亞科技創新研討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傅國慶,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周承,上海大學黨委統戰部部長曹為民,新疆克拉瑪依市委常委、秘書長童中華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主持。來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亞各國的嘉賓、新疆克拉瑪依市科技代表團成員、長三角地區有關單位代表以及上海市科技主管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園區、投融資機構、企業代表約150多人參加活動。大會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重點圍繞清潔能源、農業科技等領域,運用圓桌會議、專題討論、展覽展示、參觀對接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與探討。
首期“一帶一路”大學領導力研修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
高校在“一帶一路”合作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大學校長是大學治理不容忽視的力量。為增進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高校的深入了解,持續更好地與“一帶一路”高校展開高水平、深層次、寬領域的合作,在“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論壇期間,上海交通大學推出“一帶一路”大學領導力研修班,介紹上海交通大學在大學治理、學科發展規劃、國際化辦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面的成果和經驗,與“一帶一路”大學校長共同探討在高等教育全球化時代如何在秉承大學自身教育理念的同時開展教育創新,在國際競爭中合作奮進。首期研修班為期兩天,主要面向來自參會的“一帶一路”沿線高校的管理層人員。
在研修班專題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徐學敏圍繞學校在創新人才培養與國際化辦學方面的相關實踐做報告。徐學敏介紹說,上海交通大學將一流創新人才培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落實價值引領、知識探究、能力建設、人格養成“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通過實施榮譽計畫和大類平台,夯實學生的數理化與多學科基礎、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跨界思維能力,營造各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學術志趣。徐學敏表示,國際化是中國研究型大學快速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戰略之一,面對“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上海交通大學將繼續堅持國際化辦學思路,積極推進國際合作科研,持續引進國內外高水平師資,也希望能夠和“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加強合作,推動雙方高等教育融合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從學科發展概況、學科規劃與建設成效三個方面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學科發展規劃。奚立峰介紹了學校由單科型的工科院校發展為理工、人文社科、生農醫學等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的過程,並闡釋了學校學科規劃的建設思路、建設任務和改革任務,展示了“學在交大”“多元評價”和“院為實體”三大改革。奚立峰表示,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科建設取得了成效,去年(2017年)學校入圍了我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同時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也顯著提升。
大學排名如何促進教育創新?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劉念才認為,要科學合理的使用大學排名。他表示,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是世界首家多指標的全球性大學排名,其之所以能產生廣泛的國際影響,是因為採用的指標全部為客觀指標,使用的數據都是可以驗證的第三方數據,而且排名方法完全透明,排名結果可以檢驗。大學排名自身的發展和對高等教育的促進有賴於大學排名機構對排名的不斷完善、排名使用者對排名的合理利用、媒體對排名的客觀報導以及各類利益相關者對排名的有效監督。
圍繞世界一流商學院建設這一主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董明進行了分享。董明介紹了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情況,他表示,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發展得益於四大發展策略:一是長期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通過國際認證,特別是AOL(學習保證體系)來監督保障安泰的課程質量;二是大力推動學生交換、師資交換、雙學位和研究合作的國際化戰略;三是建立多學科複合型人才培養的CLGO項目、增加留學生多樣性的MIB項目、安泰全球暑期項目等差異化的獨特項目;四是重視基於行動的學習模式,如,創業基金及教育、全球企業診斷實驗室、大數據訓練營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渥太華聯合醫學院執行院長邵莉做了主題為“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一流醫學院”的報告。邵莉回顧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發展歷程、品格精神,圍繞什麼是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什麼是中國特色的一流醫學院的話題展開論述,並從學科建設、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五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的具體布局。她闡明了交大醫學院的三步走目標:到2020年,若干學科方向實現世界領跑,臨床醫學穩居國內前列;2035年臨床醫學進入世界前列;到2050年,整體實力穩居世界一流醫學院校前列。
培養優秀人才、拓展國際視野,交大智慧助力“一帶一路”
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創新論壇紐帶,結合上海交通大學優勢,學校積極布局,促進招收“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優秀生源,為其“度身定製”精準有特色的課程體系,並建立起一批企業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為中國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多邊友好合作與共同發展提供技術人才支持。目前,上海交通大學已與多個國內合作夥伴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機制,招收“一帶一路”國家優秀學生來華學習,支持鼓勵傑出科學家來華工作;開辦先進適用技術、科技管理與政策等各類培訓班。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年來,上海交大招收沿線國家生源的優秀學生數量穩步上升(其中研究生“一帶一路”生源國學生數持續增長至目前在校生1278人,本科生人數基本穩定在1000-1200人)。在“一帶一路”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背景下,上海交大與莫斯科航空學院深入合作,雙方通過高層互訪、遠程會議等溝通交流,達成了廣泛的教育共識與合作意向,成立了中俄聯合研究院,在此框架下開展雙學士學位項目、雙碩士學位項目,並建立聯合科研中心。新建一個本科專業和三個碩士專業,首批碩士雙學位的29名俄羅斯學生和23名交大學生進入交大學習,開啟了“中俄對等招生、互免學費,同堂授課、兩地學習,導師聯合、企業支持”的國際合作辦學新模式。2017年,上海交通大學開設“一帶一路衛星導航與遙感 B&R 留學生碩士項目”。項目旨在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培養衛星導航與遙感信息技術領域素質全面、具備一定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目前已有22名該項目同學開展兩年的碩士學習。其中第一批12名學生已經完成所有課程學習,並進入項目合作企業進行為期半年到一年的實習。為充分落實“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教育合作,交大還積極參與哈薩克斯坦國際化人才及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哈國際計畫中心簽署協定,在哈薩克斯坦國家獎學金(BOLASHAK Scholarship)框架協定下,支持優秀的哈薩克斯坦學生來交大深造。2018年11月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與開羅大學文學院簽署雙學士學位和雙碩士學位合作協定。根據協定內容,雙方將聯合培養中國語言文學及商務漢語領域的學士及碩士人才,使他們成為兩國文化之間的溝通橋樑。開羅大學是埃及最早創辦的大學之一,是阿拉伯國家的第一所現代化綜合性大學,在埃及排名第二、阿拉伯地區排名第十,擁有悠久的學術傳統。通過這次合作,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將進一步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在科研教育方面的共同研究,強化合作的紐帶作用。
國際視野是國際化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為提高上海交通大學人才培養質量,突出人才培養理念的“價值引領”,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促進優秀學子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校聯合海內外合作夥伴共同組織實施“全球挑戰計畫”,鼓勵學生赴“一帶一路”國家,通過實地探究實踐,融入多元文化,思考並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人類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提供交大學子的智慧和解決方案。目前,已有“緬甸仰光支教”“伊斯蘭瑪巴德飲用水微生物風險評價與控制策略活動”“2018保加利亞鄉村振興調研評價及規劃實踐”“泰國昭披耶河與湄公河流域水污染及當地環保政策調研”4個項目順利完成項目總結,近70名中外學生、30名教師、科研人員及國外政府官員參與其中。各項目在對當地深入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從不同的側重點出發,提出了發展對策和解決方案;各項目成員受到了當地的熱烈歡迎,其工作也獲得了當地的高度評價;通過全球挑戰計畫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國際視野獲得了極大的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