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一帶一路’海外園區建設”研討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舉行,這是今年我國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境外的經貿合作園區已經成為重要抓手,在面對TPP等新的國際貿易形勢下,“一帶一路”推動的海外園區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目前海外園區建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破解?
2017年4月25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總部舉辦“‘一帶一路’海外園區建設”研討會。遠大科技集團副總裁、黨委書記,“一帶一路”辦主任丁元剛,天津中非泰達投資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馮兆一,高棉西港特區公司董事、紅豆集團品牌文化部部長錢文華,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投資促進部主任盛國飛,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唐曉陽,中鋼國際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絲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建業,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助理總經理高成英和拜爾能源集團董事長王學軍等資深專家、學者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家圍繞園區建設、合作渠道、轉型升級、制度創新、模式創新以及園區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研討會由CCG副主任苗綠和CCG常務理事、富愛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浩軒共同主持。三十多家“走出去”的領先央企、民企高管及主流媒體參加會議。
CCG主任王輝耀在致辭中指出,海外園區是企業做好“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一帶一路”很龐大,無所不包,對於企業來說怎樣下手?如何抱團出海、集團作戰?園區建設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角度。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成功的經驗是從當時的四個經濟特區發展到十四個沿海城市,從開發區、國家級新區到浦東新區、雄安新區。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現在中國在海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有五十二個合作園區,已經到了需要企業界和智庫一起總結經驗、提升共識的時候。
CCG常務理事、富愛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浩軒表示,目前中國在全球有52個園區,大部分是企業行為和企業層面的考慮,還沒有站在一定高度或形成一種合力,而“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海外園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整體布局同樣也應該從國家戰略高度來考量。此外,他還以泰國羅勇工業園區是園中園,大園區屬於僑領為例,分享了華僑華人在園區建設和招商方面的成功經驗。他建議,中國今天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中國工業體系的出口時代已經到來,大家應該轉變思維,充分利用園區這個平台。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中心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結合自身的研究和考察經驗指出了海外園區建設對於中國實現海外經濟擴張的重要性。他認為,海外園區建設是中國實現海外經濟擴張的主要平台和抓手。目前我國的海外園區在客觀上帶動了大量的企業往外走,在一些國家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對東道國的園區立法、經濟政策調整都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同時他也指出了我國的海外園區建設和企業走出去目前尚存的問題。例如大部分園區還沒有形成清楚的盈利模式,私營企業自身走出去的可持續性稍弱,國企在運作效能和精細化管理上還有待加強。他建議,既要支持國營企業,也要支持私營企業,兩條腿走出去,“一帶一路”才能成功。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投資促進部主任盛國飛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指出了目前我國機電行業在“走出去”方面尚存的問題。首先,在現有的眾多海外園區中,大多是農業、林業、物流、科技研發等行業的企業,機電領域所占的比重相對較低。但其實無論是中亞還是印度等國,當地政府都非常希望大量引進機械電子等高附加值企業,促進所在國的工業化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所以機電行業企業在走出去的數量上還有很大空間。此外,由於機電行業對於產業鏈的配套、所在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所在國的勞動力素質有要求比較高,而目前一些海外的園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因而現在機電行業“走出去”主要是以貿易為主,併購為輔,所以,從形式上來也還有很多拓展空間。
高棉西港特區公司董事、紅豆集團品牌文化部部長錢文華介紹了紅豆在高棉的成功運營經驗,入駐海外,紅豆集團為當地創造眾多就業機會,為當地的工業園區建設、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紅豆致力於促進當地的民生工程,為老百姓做事。在駐入初期,紅豆開展了很多捐款幫助的活動,包括對學校、紅十字會、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十年間,紅豆為當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柬合作的務實樣板。紅豆也希望藉此為契機,把未來做得更好,按照公約形成社會產城一體化打造2.0版,進一步把民生工程紮根民間,滲透民心。
天津中非泰達投資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馮兆一結合自身企業走出去的經驗提出了評價海外園區是否成功的三個標準。一是園區對當地、對東道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包括帶動當地的GDP增長、帶來的稅收、就業,甚至包括進出口,這是一個指標。二是園區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貢獻,即有沒有真正帶動中國企業增加出口,包括對海外投資、設備、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出口。三是園區開發企業自身的效益,現在很多園區在第三個指標上仍然沒有很大的突破,如果園區開發企業自身的效益不能解決,園區就不能可持續發展。此外,在談到海外園區的發展前景時他還提到,海外園區不像一般的企業走出去那樣有套路可循,園區在中國在海外都是一個創新產物,沒有太多現成的經驗可供參考。所以,不應在“一帶一路”熱潮下,就期待其能在短期內取得巨大成果,而應在充分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將對園區發展的期望放到長期內來考慮。
遠大科技集團副總裁、一帶一路辦主任、集團黨委書記丁元剛總結道,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建立海外園區主要考慮三點:一、民營企業,從事傳統製造行業居多。因此其海外國家的工業園區一定要依附於集團各個板塊的產品,依託於當地的市場;現在很多民營或者國營企業走出去的時候都傾向於人口多的大市場,但是卻忽略在人口較少的國家,我們的投資卻可以占它全部投資的更大比重,獲得更多的支持,開拓市場;二、海外園區一定要有利於自己的國際化。這樣海外園區的選擇更加有利於企業各個板塊產品的全球布局;三、快速決策,借船出海。作為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與相關央企、國家部委和相關企業形成團隊搭班子、形成團隊。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助理總經理高成英指出,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需要“政府搭台”。比如在雙邊稅務互免和互惠、當地工作證與居留許可的辦理和外交領事保護等法律法規方面,如果由政府層面去與園區所在國統一談的話,會比企業單獨去談要好得多。高成英不太贊成企業一窩蜂地跟風,認為外面的環境複雜,有一定市場全球占有率、有一定水平產品的比較成熟的企業才更適合走出去。他希望企業走出去要升級到2.0版甚至3.0版,即不是只把自己的生產線帶出去,而是要把品牌帶出去,發揮企業的品牌價值。在商業化運作方面,各行各業的企業只要遵守所在國家和當地的法律,是不會輕易受欺負的。
絲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建業認為,國內園區建設的模式複製到海外存在三點障礙。首先,海外投資國的地價通常較高;其次,海外投資國政府對園區的支持力度未知,可能對境外園區的商業模式造成衝擊;最後,企業和園區在海外發展,可能面臨法律風險。他認為在境外做園區,一要關注技術的發展;二要認真分析投資國的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及當地政治、經濟、法律制度現狀和趨勢;三要把握住開發中國家園區建設的視窗期;四要釐清企業和境外園區的商業邏輯,實現“出海”企業和境外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唐曉陽認為,建設海外園區時切不可盲目複製國內園區的經驗,應針對所在國家實情適當調整園區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海外園區的功能。首先,海外園區可以通過商業地產投資等方式實現園區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某些設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落後國家的園區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在當地開展投資;最後,海外園區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地政府戰略及政策的轉變。他提議國家對現有園區功能進行細分,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鼓勵和補貼措施,以最大限度促進海外園區發展。
中鋼國際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表示,與其他直接輸出服務的行業相比,鋼鐵行業與它們外部條件不太一樣,相對博弈的打碼費多一些。因此,作為資本密集型企業,鋼鐵行業在走出去時需要解決短期內形成商業盈利的挑戰,需要考慮到整個鋼鐵行業的發展。但每個鋼鐵行業下都有產業群,這些產業群不一定都是高端的,因此其實在我國調整產業結構時,讓產業群成團走出去在園區內是有一定的可發展性的。但是需要考慮海外園區綜合和外在的環境。其一是國家政策,看相關政策需要調整、是否應由政府出面進行談判等;其二則是從園區開發的角度,企業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創造小環境,例如完善物業的配套和產業鏈的服務功能配套。
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投融資部部長樊慧武和市場開發部副部長鄭辛陽分享了中鐵在做轉型投資以帶動工程承包中投資工業園區的觀察和經驗。樊慧武舉例,很多中國的民營企業在進入印度,如果自己人進不去,工期控制不了,成本也控制不了,就沒有發展優勢。鄭辛陽認為,判斷一個工業園區盈利與否的標準,一是能否為當地做貢獻,二是是否對中國企業有益,三是園區的開發商是否有利可圖。產業園區的開發是有成功經驗的,但一般要經過十年、二十年後才能有回報,而且是微利。企業在外面做園區開發還需要國家推行相應政策以及金融機構給予金融支持,這樣才能促進產業園區在“一帶一路”更好的發展。
拜爾能源集團董事長王學軍提出,已開發國家現有的園區缺少整體規劃和產業政策支持,中國民營企業“出海”前應充分考慮園區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可持續性;同時在充分了解海外經濟、法律、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評估企業自身承受風險的能力。此外他認為,如果國家可以建立協調機構,在海外為“出海”民營企業或國有企業提供法律、稅收等方面的支持,將為民營企業在海外園區落腳提供極大助力。
數十家國內知名媒體、國內外“一帶一路”領域的學者和專家以及“一帶一路”產業園區投資運營的企業家針對園區產業鏈、園區管理和服務、入園企業標準、社會責任及華僑華人搭橋引線等問題進一步與研討嘉賓互動。
此外,參加研討會的嘉賓還有京創時代(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裁、CCG理事安永鋼,遠大科技集團“一帶一路”辦專員陳琳玲,道樂諮詢集團執行長、CCG駐華盛頓代表丁源遠,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柯銀斌,華通恆智投資管理諮詢創始人、執行董事李琥,中工國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招商經理藺龍飛,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非洲區副總經理劉廣,拜爾能源集團劉海峰,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企業傳播總監劉軍,創驛時代國際商務(AIIBC)創始人、COO倪寶然(Bruce Nikoo),北京諾恆諮詢有限公司客戶主任孫萬河,派成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際項目經理王騫,人民日報國際部吳焰,中國航空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嚴瓊,遠大科技集團“一帶一路”辦副主任楊飛,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戰略規劃處處長余皎,中國航空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張騰,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主任張亞庫,中鐵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副部長鄭辛陽,中鋼國際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儀安,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投資促進部投資促進專員朱丹丹。
作為國內領先的國際化智庫,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國際化、影響力、建設性”,秉承“以全球視野,為中國建言;以中國智慧,為全球獻策”宗旨,致力於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全球治理、人才國際化和企業國際化等領域的研究。為推動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更好地“走出去”,2015年成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一帶一路”研究所,旨在“一帶一路”戰略倡議下,聚合國內外傑出學者、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開展一系列對企業等“走出去”主體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研究、出版和研討會,並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建言獻策供國家有關部門決策參考。此前曾舉辦“一帶一路、亞投行人才戰略”、“東南亞投資風險與挑戰”、“南亞投資風險與挑戰”、“一帶一路與TPP”、“‘一帶一路’投資挑戰與機遇系列研討會之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企業員工安全與海外安保風險”等圓桌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